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细胞壁提取法从诱抗菌中提取出激发子,经点滴法测定发现该激发子与活菌一样能诱导黄瓜产生对炭疽病的抗性反应。黄瓜经激发子处理后,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带增多,着色加深;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真菌源激发子对采后葡萄果皮抗性产生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文强  李宁  段双科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408-2412
利用细胞壁提取法从葡萄采后致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中提取出激发子。在采前一周用激发子处理葡萄,研究激发子诱导葡萄采后抗病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经激发子处理后,果皮内与抗病有关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提高,贮藏期自然发病率和发病指数降低,其中以125μg·mL-1处理效果最好,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比对照降低500%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Nortnern印迹法和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分析抗性的、近等位基因的敏感番茄细胞株阴离子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和细胞反应性氧变化,发现病原真菌的激发子和外源H2O2均能促进抗性番茄细胞中阴离子过氧化物酶转录。激发子还能刺激抗性细胞中反应性氧水平暂时急剧升高。敏感番茄细胞对激发子或H2O2没有响应。Ca2 和磷脂酶C的抑制剂硫酸新霉素分别促进和抑制激发子诱导下抗性细胞反应性氧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鲁米诺化学发光示分析抗性的,近等位基因的敏感番茄细胞株阴离子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转录和细胞反应性氧变化,发现病原真菌的激发子和外源H2O2均能促进抗性番茄细胞中阴离子过氧化物酶转录。激发子还能刺激抗性细胞中反应性氧水平暂时急剧升高。敏感番茄细胞对激发子或H2O2没有响应。Ca^2+和磷脂酶C的抑制剂硫酸新霉素分别促进和抑制激发子诱导下抗性细胞反应性氧增加。  相似文献   

5.
用纤维素酶降解人参细胞壁制备的激发子刺激人参细胞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激发子处理诱导了细胞内淀粉粒的降解,出现了细胞内动员能量物质的应急反应;同时还出现了大量拟脂类圆球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涉及降解淀粉的淀粉酶活力是升高了,而降解脂类物质的酯酶活力是降低的;同时细胞中可溶性糖和总类脂含量是增加的。这些都说明了人参细胞经激发子处理后能量物质的动员以及脂类代谢途径的调整。另外,适当浓度激发子的处理会诱导人参细胞内人参皂苷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升高,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是下降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和菌核后 ,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 ,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 ,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 1 0min和 90min。与此同时 ,猪苓菌丝酶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下降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没有变化 ,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密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产生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及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铃菌丝和菌核后,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10min和90min。与此同时,猪铃菌丝酶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没有变化,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瓜幼苗用0.1~1 ppm表油菜素内酯(epiBR)处理1~3d后,下胚轴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与对照之间的差别愈趋增大。当浓度高于1ppm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不再继续降低。表油菜素内醋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这种抑制作用需经约1O h的滞后期。IAA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过氧化物酶相似,epiBR处理时间愈长酶活性增加愈趋缓慢。 经IAA处理的下胚轴,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这提示油菜素内酯与IAA促进生长可能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野生型烟草Bel-W3叶片经棉疫病菌90kD蛋白激发子处理后,处理叶及其上位叶在24h内均发生2次氧化迸发产生H2O2,且第二次H2O2进发高峰期同时出现,均出现在第12小时,处理部位细胞死亡高峰期比第二次H2O2迸发高峰期滞后8h。引起过敏反应剂量的激发子诱发反义抑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nti-APX烟草的过敏性坏死枯斑比野生型的大而且出现得早;不能诱发野生型烟草HR的剂量可以诱导anti-APX烟草发生HR。经激发子处理后anti-APX烟草对烟草疫霉(Phytophtora nicotianae)和TMV产生的诱导抗性比其野生型高。上述结果表明,H2O2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棉疫病菌90kD蛋白激发子诱发烟草的HR和SAR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可能不是一种可以系统移动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10.
选用13份黄瓜材料,研究萌芽期和苗期共12个指标与黄瓜耐冷性的关系,对材料进行耐冷性评价.结果表明:17℃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活力指数在13份黄瓜材料中差异显著(P<0.05),并与黄瓜耐冷性的相关关系显著;苗期4℃处理2d时各材料之间生理差异明显,冷害指数与恢复后成活率的相关性显著,而与总蛋白、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将黄瓜材料耐冷性分为3个等级,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两个生育期黄瓜耐冷性方程,可根据置信区间估计值对黄瓜的耐冷性进行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灌根处理黄瓜后,发现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对叶片危害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为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测定黄瓜叶片中防御酶系和次生代谢产物等含量变化,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DC-EPG)分析西花蓟马成虫取食黄瓜叶片的行为.球孢白僵菌对黄瓜灌根后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AT活性增加最高,增加率为37.26%;丙二醛MD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类黄酮的含量增加.DC-EPG显示西花蓟马在经球孢白僵菌处理的黄瓜上,取食时间和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黄瓜植株经球孢白僵菌处理后防御酶物质增加,进而导致西花蓟马对叶片危害下降,利于对西花蓟马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甜瓜属远缘杂种回交自交群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对甜瓜属远缘杂种 (Cucumis× hytivus Chen & Kirkbride)与栽培黄瓜的回交自交群体共 4 6份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分析 ,结果表明 :群体内各单株间过氧化物酶酶谱差异较大 ,根据酶带数目及位置的差异可归为 6个类型 ,反映了群体内的遗传多态性。将回交自交群体与普通栽培黄瓜酶谱相比较时发现 ,群体比黄瓜新增了 4条带 ;群体的平均酶带数目 (7.8)比普通栽培黄瓜 (5 .0 )高出 5 6 .0 %。与此同时 ,在酶的活性上群体内也存在很大变异。这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新种对扩大黄瓜的遗传变异 ,改良黄瓜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壳寡糖诱导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作用。利用6 mg/mL壳寡糖溶液对苗期黄瓜诱导,进行病情调查统计及测定处理前后黄瓜叶片的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壳寡糖对黄瓜黑星病在10 d和17 d的诱抗效果分别为60.25%和47.59%,且作为诱导因子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有所提高,但叶片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较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壳寡糖对黄瓜抗黑星病产生诱导作用,为研究壳寡糖作为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雌性黄瓜植株经硝酸银处理后其茎尖和真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地增加,茎尖24小时、真叶36小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78.2%和284.6%,随后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活性仍然较对照植株高。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同工酶活性也增加。同时硝酸银能诱发黄瓜植株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新的同工酶, 用等电聚焦更能有效地观察新产生的同工酶。  相似文献   

15.
将稻瘟菌细胞壁来源的专化性糖蛋白激发子接种于一套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后,非亲和性互作水稻超氧阴离子(O-.2)积累在互作早期明显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趋于下降,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间的差异不明显;脂氧合酶(LOX)活性在水稻/激发子非亲和互作早期增加明显、速度快;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而导致非亲和性互作水稻的膜脂过氧化,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早于和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非亲和性互作水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互作早期明显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可能与其参与其它抗性有关.研究同时表明,激发子可专化性诱导完全和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的过敏性坏死反应;而中度非亲和性互作和亲和性互作水稻则未发生过敏性(HR)坏死反应.这些结果表明,膜脂过氧化和HR反应的发生是激发子诱导水稻抗性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瓜植株性别表现与3种氧化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二叶期纯雌株和雌雄株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和真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结果发现:给株比雌雄株酶活性强、酶带数量多,这种差异酶带大多与雌性或雌雄性别紧密相关,经检验可以作为黄瓜雌性株早期鉴定的生化标记,尤其以真叶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0.287表现稳定,鉴定成功率高。等电聚焦电泳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草酸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与H2O2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春密刺黄瓜幼苗为材料,对经草酸处理或霜霉菌接种后黄瓜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H2O2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酸处理或霜霉菌接种均可诱导黄瓜幼苗叶片H2O2含量显著增加,且草酸预处理后接种的叶片比相应对照叶片能更快地积累H2O2;草酸处理后叶片SOD和POD活性均升高,而CAT活性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研究发现,H2O2参与了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叶片H2O2含量的增加与其SOD、POD活性升高、CAT活性下降有关;通过调节黄瓜叶片H2O2的含量来调控有关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防御基因表达是草酸诱导抗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硝酸银对雌性黄瓜植株三种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雌性黄瓜植株经硝酸银处理后其茎尖和真叶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地增加,茎尖24小时、真叶36小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增加178.2%和284.6%,随后酶活性逐渐下降,但酶活性仍然较对照植株高。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同工酶活性也增加。同时硝酸银能诱发黄瓜植株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新的同工酶。用等电聚焦更能有效地观察新产生的同工酶。  相似文献   

19.
枸杞为常用“药食同源”中药材,在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枸杞的外观和质量。前期研究发现枸杞中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而过氧化物酶在植物的酶促褐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控制枸杞酶促褐变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枸杞过氧化物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枸杞过氧化物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枸杞过氧化物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浸提时间5 h,缓冲液pH为6.0,枸杞过氧化物酶活力为(5 148.59±50.00)U,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拟合性好,表明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枸杞过氧化物酶提取工艺条件。枸杞过氧化物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6.0,金属离子Na~+、Ca~(2+)、K~+、Zn~(2+)、Cu~(2+)和柠檬酸对枸杞过氧化物酶起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亚硫酸能抑制枸杞过氧化物酶活性;该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过氧化氢浓度一定时,酶对愈创木酚的K_m=21.52 mmol/L,V_(max)=115.47 U/mL;愈创木酚浓度一定时,酶对H_(2)O_(2)的K_m=1.41 mmol/L,V_(max)=148.81 U/mL。本研究可为后续枸杞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硅对铵态氮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外源硅对铵态氮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显著抑制了黄瓜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尤其是地上部生长,在处理10 d时,铵态氮处理黄瓜单株地上部鲜质量降低6.17 g.铵态氮处理还促进了活性氧在黄瓜植株体内的积累,叶片O-·2和H2O2含量显著增加.外源硅处理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显著降低黄瓜叶片O2-·和H2O2含量,从而减轻了活性氧对细胞膜的破坏,使黄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丙二醛含量降低;外源硅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质膜及液泡膜H+-ATP的活性,提高细胞内外质子的运输能力;显著降低了黄瓜体内铵态氮含量,从而减轻了铵态氮的毒害.总之,外加一定浓度硅,可通过提高黄瓜抗氧化酶活性、质膜及液泡膜H+-ATP的活性以及降低植株铵态氮含量等来缓解铵态氮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