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彤  王晨  丁巧玲 《化石》2013,(1):13-17
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种生物,它有许多的称谓——最早会飞的动物、物种最多的生物……这一切诉说着昆虫4亿年进化上的成功.在人类远远还没有出现的泥盆纪,昆虫就已经在地球上热闹地繁衍生息,用它独有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保存着任东教授十余年来收集的20多万件昆虫化石标本,翻开一块块精美的化石标本,面对这些种类丰富、栩栩如生的自然界"精灵",我们陶醉于它们亿万年前的故事,不由自主地惊叹于远古时代昆虫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盛和林教授等著的《中国鹿类动物》已于1992年四季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兽类学科技工作者又一大的成果。中国是鹿类的进化中心之一,全国产鹿科动物20种,占全世界鹿类动物的41%余。由于鹿类动物在药用、食用、皮毛和装饰上的经济价值,以及学术上的重要意义,近30多年来  相似文献   

3.
自然选择理论,是由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其广博的进化理论,对后世及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与达尔文同时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华莱士也为人所知。但是,很少人知道,早在《物种起源》发表前二十几年,就有一个人开始用自然选择的思想来考虑物种进化问题了,他最明白,最清楚地达到了达尔文在二十几年后提出的观点,这个人就是苏格兰人帕特里克·马修(1790—1874)。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省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在云南省祥云县、泸西县、禄丰县和楚雄市4个地区布点,采集鼠类动物标本,运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鼠肺标本中的汉坦病毒中的汉滩病毒和首尔病毒核酸,通过PCR扩增S节段的全基因序列,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70份,包含10个鼠种,其中褐家鼠30只,占42.9%,其次是鼩鼱12只,占17.1%;核酸检测阳性标本19份,均为首尔病毒,检出率为27.1%,源自祥云县的标本检出率在四个地区中最高(32.0%)。从鼠肺标本中扩增得到8条汉坦病毒S节段全基因序列,相似性为87.0%~99.7%,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基因序列聚集形成2个分支,一个分支属于S1亚型,另一个分支在遗传进化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中与其他亚型同源性均小于90%,属首尔病毒中独立的新的遗传进化分支,提示了云南省鼠类动物间多基因亚型首尔汉坦病毒流行,应进一步关注由宿主动物溢出感染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柱头虫     
“柱头虫”是原索动物门半索索亚门肠鰓类(Enteropneusta)动物的俗称;肠鰓类动物的名称是由其躯干背部两侧的鳃裂向内与肠管相通而来。此类动物全在海水中生活,自潮间带至深海均有分布,其中以潮间带的种类较多。因为它在动物的分类系统上位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学术上颇有重要的意义。它在世界各地的数量都不多,标本不易获得,常被看成是动物界中的珍贵种类。在1935午以前,我国沿海还没有发现过肠鰓类动物,在所有的大学生物系里讲授和学习这一类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节肢动物系统进化问题,作为节肢动物一员的介形类,其系统进化问题也相应地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这主要涉及介形类动物系统学定位问题,单系性问题,以及介形类动物各类群间的系统学关系等。就目前这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对介形类动物系统学研究的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两个不同地区的二稜野生大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稜野生大麦是栽培大麦的原始种,早在1848年被C.Koch发现。它在栽培大麦的起源与进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二稜野生大麦集中分布在中东的“新月沃地”,贯穿于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与探寻 ,人们似乎已经查明了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 :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 ,包括人类 ,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3 65亿年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 ,继续进化 ,形成了今天种群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与生物学家们对这一进化极为重视 ,因为第一个陆生脊椎动物的出现 ,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再次获得进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更完全改变了陆地的生态系统。根据传统的观点 ,两栖动物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但迄今为止 ,人们所找到的进化得最为“先进”的鱼与最初等的两栖动物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历来是一个颇多争论的学术领域。显然,人们无法目睹三十几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发出的事情,也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重温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只能凭借地球留给我们的某些蛛丝马迹去推想,去研究,去探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生命起源的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也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雄辩地反映了自然界进化发展和对立面斗争的事实。它们从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又从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两支,一支到鸟类,另一支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这是脊椎动物五大类间的进化,此外还有本类动物中的小分支的进化。每一进化,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新陈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种类出现,有一些种类衰亡。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且它们之间发展的速度大致是类似的。但是,当前大量的物种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到了灭绝的境地,这是由于人类的不同生产活动所造成的。这就引起有关方面的密切注意,并呼吁维护物种的生存,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要求。人们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5,40(2):35-35
信天翁在繁殖季节之间的18个月里到过哪里?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它们其中的一些在环球飞行,有一些绕地球转了2圈,也有一些在离繁殖地相对较近的南大西洋中徘徊:通过跟踪信天翁在非繁殖期的活动,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对灰头信天翁可能很关键的其他栖息地.这种信天翁是地球上最濒危的鸟类:在繁殖季节,信天翁在南大洋中的捕食范围已经为人们所知,但是对繁殖期外它们的活动人们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3.
现今地球上的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而来,最原始的生命则是由无生命的物质逐渐发展而成,这个科学真理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非生命究竟怎样演化出生命这个问题却不易解答。为了阐明生命起源,科学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我们仅从现今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看看它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怎样才能发生生命现象等来分析,这也是生命起源研究中一条极有希望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犀牛是经过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变而残余下来的一类动物。如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只有几十头,分布于缅甸中部到马来西亚南部的广大地区。但是在史前的第三纪(距今三百万年以前),犀牛却是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种类现在在地球上已经绝灭了,人们只能从保存在石头里的遗骸——化石,来了解它们。这里给读者介绍一类已绝灭的犀牛——巨犀。这一类中的一些典型种类是现今知道的最大的陆生兽类,除了一些大型的恐龙以外,可能也是地史上最大的陆生动物。过去有的科学家曾把其中某些种类称为  相似文献   

15.
性双型的特征通常被认为产生于种内争夺交配优先权的斗争。例如,现生和化石的雄性长鼻类动物具有较大的体型和较粗壮的上门齿。本研究阐释了如下现象:化石象型类动物(Elephantiformes,长鼻类的主要类群)一些性双型特征与其进化历史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竞争并非直接相关。在中新世的葛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grangeri)和狭齿嵌齿象(Gomphotherium angustidens)中,雄性比雌性倾向于具有进化中更进步的特征,如同雄性在进化中领先雌性一步。这种现象可能与雌性偏好的机制相耦合。在象型类动物进化的早期(繁荣期),性别选择压促使雄性比雌性产生更加显著的进步特征;然而,在它们进化的晚期(衰退期),性别选择压似乎减弱,性别的异时进化也减少。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在大型有蹄类的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为那些繁荣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显著,如鹿科和牛科;而衰落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化石》89年第四期刊出李忠武同志的“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一文,对“天外胚种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把生命的起源的探索完全限于地球上的化学进化。我认为值得商榷,特撰此短文,与有兴趣的同志共同研讨。应该指出,阿列纽斯(1859—1927)早期提出的天外胚种论,主张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只能来自生命,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神学色彩,这一点应该予于摒弃。但是,作为一种探索生命起源的设想,却不能不说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事实上,近年的研究,已为新的、建立在唯物主义思想上的天外胚种论提供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将采回实验室內之活水螅靜放,待其触手伸展,取淡水小虾之游泳肢触动其触手,触动时可以看到触手似有粘附于游泳肢上的現象。经这样2—3次的触动后,将小虾的游泳肢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便可发現有大量的刺丝泡。易見的有两种,一种用刺丝缠绕在小虾游泳肢上的附肢鬚上,体较小,数量多的卷刺泡。另一种体大、数量较少,刺丝伸出很长,穿刺在附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10,(4):7-7
两栖类动物是如何在空气中保持其裸露皮肤免受自由基的伤害,不论从进化的角度或对动物皮肤生物学感兴趣的研究者来说,都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科学家从大绿蛙的皮肤中新发现了名为antioxidin-RL的抗氧化小肽,这为抗氧化 氧化肽系统在两栖类动物皮肤中可能广泛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在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大运河河畔的西湖文化广场矗立着一座引人瞩目的建筑——浙江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29年,珍藏有大量精美的地质岩矿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详尽地记录着地球的演化历程。漫步在各个展厅之间,人们无不赞叹地球演化之恢宏,生命进化之多样。地球演化的记录地球是太阳系里目前发现的唯一生机盎然的星球,处处充满着生命和智慧。岩石不仅是组成地球岩石圈最基本的要素,而且如同盔甲一般保护着她。如果没有地壳表层的岩石圈,地球表面岩浆四溅,将会成  相似文献   

20.
温热能影响雄性动物及人类精子的成熟,这是早为人们所知道的事实。如某些食虫类和啮类动物在非生殖季节睾丸缩回腹腔内则不能形成成熟的精子;人类的隐睾证患者睾丸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