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保护区内现有种子植物127科,340属,595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0种。本区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成份占优势,其次为东亚、北温带和热带分布成份。同时,本区植物区系与武夷山植物区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湖南和湖北两省为代表对华中地区藤本种子植物的区系进行了研究。本区共有藤本种子植物62科175属838种,其中土著种类有60科159属784种。在科、属、种的水平上对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统计和分析,并对本区藤本种子植物与邻近地区的关系、本区内的藤本种子植物的地带性分异进行了探讨。统计表明,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种数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1%,且61.7%的种类主要集中在30种以上的大科中;热带分布型明显多于温带分布型;泛热带、热带亚洲、东亚(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科属比较集中,其中许多属为古老成分;本区藤本种子植物特有成分丰富,计有东亚特有科1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507种(其中华中地区特有种35种)。通过研究认为:本区藤本种子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分布类型多样、特有成分较多、区系较古老的特点;与本区的全部种子植物区系相比,藤本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性更强,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与喜马拉雅及中国西南有较强的地理渊源。  相似文献   

3.
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龙虎山有野生种子植物851种,隶属136科536属。龙虎山区系世界分布科占25.0%,热带分布科占59.6%,温带分布科占15.4%。热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80.6%;温带分布占本区系总属数的18.4%,中国特有分布属占1.0%。龙虎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岩溶区系性质,特有现象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性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2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性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化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征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6.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本区的热带地理成分共包括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成分,旧世界热带成分,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及热带亚洲成份等6种类型,共283属,648种,属数和种数分别占秦岭种子植物总属数及总种数的30.27%,18.80%,它们是秦岭植物区系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类地理成分中,秦岭植物区系与泛热带成分联系最为密切,从热带地理成分的类型,分布以及在秦岭植被组成中的作用来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区系成分仅处于从属地位,多分布于低海拔地段或秦岭南坡,但本区植物区系的起源则带有强烈的热带渊源,而各类热带成分内部均有一定数量的属或分布至亚热带,或分布到北温带,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强  陈邦余 《广西植物》2001,21(2):137-145
初步统计 ,广东山区共有兰科植物 71属 2 0 8种。其中以热带分布属 4 7属 ( 66.2 % )为主 ,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属 1 3属 ( 1 8.3% )。主要属为虾脊兰属、羊耳蒜属、玉凤花属、石斛属、兰属、石豆兰属 ,其中 2属为世界分布属 ,2属为热带分布属 ,2属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以热带亚洲成分 (占 39.4 % )为主导成分 ,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成分 ( 1 6.9% )。广东山区没有特有属 ,但特有种丰富 ,产中国特有种 39种 (占 1 8.8% ) ,其中广东特有种 6种 (占 2 .9% )。广东山区具有兰科植物从最原始到最进化各类型的代表。区系成份比较表明 ,本区与云南、广西和中南半岛兰科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本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古老原始性 ;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与热带亚洲兰科植物区系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是中国兰科植物演化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83属129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58科576属1285种。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163科可分为9个分布类型及10个分布变型,其中热带分布科89科,占总科数的66 %;583属可分为13个分布类型及16个分布变型,热带性质属285属、温带性质属235属,两者基本达到平衡。本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少种科、属数量多;特有现象明显,东亚特有科4科,中国特有科1科,中国特有属23属。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9.
山东徂徕山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徂徕山植物区系是鲁中南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具以下特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4科,368属,640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但特有程度低;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丰富多样;温带成分优势明显,热带成分丰富,说明本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并显示出植物交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沙群岛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端的一群热带岛屿,自然环境独特,植物区系特殊.本文通过对西沙群岛24个岛屿的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了西沙群岛的植物多样性、分布以及植物区系,并列出了该地区的植物名录.结果表明,西沙群岛共有维管植物396种,隶属于85科262属,其中野生植物220种,栽培植物176种.总体来说,西沙群岛植物种类较贫乏,各岛屿植物多样性差异较大.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是我国热带珊瑚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其区系成分与海南岛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与我国台湾、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的区系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四川九顶山东坡植物群落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九顶山东坡植物群落野外调查 ,得到种子植物 10 4科 345属 4 85种。通过植物区系成分分析可知 ,该区区系比较复杂 ,15种分布类型在该区均有分布。其区系特征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温带成分 2 0 1属 ,占总属的 5 8 2 6 % ,而且以北温带分布 (96属 )为主 ;与热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热带成分 10 5属 ,占 30 4 3% ;中国特有植物多 ,17属 18种 ;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特征,对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尧山共有种子植物132科698属1 978种,包括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27科690属1 968种。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略占优势,为53.57%,温带成分占44.05%,而属以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占比69.76%,热带性属仅占25.76%,表明热带成分在尧山已不占优势,尧山区系呈现出明显的热带性向温带性过度特征。尧山共分布中国特有属28属,其中木本属有11属,如银杏属(Ginkgo)、杜仲属(Eucommia)、青钱柳属(Cyclocarya)等,仅分布1种及少数种的属占比高达87.25%,包含单型属45属,体现出尧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残遗性质。尧山与邻近地区(宝天曼、鸡公山、天目山)的区系组成均呈现出温带性,并以尧山温带成分占比最高。总体上,尧山区系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性,在区系来源上主要为华东成分,并受到华北、华中成分的渗透。本研究为尧山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珍稀濒危植物的评估和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蕨类植物共计235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36科75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也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而种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热带、亚热带分布型在该区有18科38属69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50.00%、50.67%和29.36%;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有14科21属5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38.89%、28.00%和2.13%;温带性分布型有3科18属158种,分别占科、属、种数的8.33%、24.00%和67.23%。表明泛热带分布型是该区科、属最重要的分布类型;在种的区系上,温带性成分占明显优势,反映了该区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交汇与兼容。该区虽没有自己的特有属,但具1种特有种,而且中国特有种丰富,共计46种,占总种数的19.57%。该区系与周邻联系广泛,地理成分以华东成分为主。在区系关系上,该区与武夷山、庐山的关系密切,而与万佛山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4.
粤北大东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东山位于广东北部,地理位置约为24°50′~25°00′N,112°37′~112°47′E。大东山有种子植物161科,560属,112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55科,550属,1110种。大东山区系的表征科是蔷薇科、樟科、茶科、壳斗科、山矾科、冬青科、木兰科、安息香科和金缕梅科。属的地理成分组成为热带分布属占54.34%,温带分布属占45.66%。本区系与江西九连山及福建武夷山区系有密切的联系,与黑石顶、大瑶山和花坪区系的联系也较紧密。大东山区系属华南地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吴征镒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市区类型研究结果,研制出定量化研究区域性种子植物区系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应用本程序可完成某区系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科属组成分析和与其它地区以共有属关系构建的相似性系数的谁知盘中计算,同时可大量节省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对提高研究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9科378属716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78科298属569种和单子叶植物11科80属147种。含20种或20种以上的科有7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均占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属、种总数的40%以上,优势科现象明显;含1种和含2-4种的属分别有235和128个,具有绝对优势。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8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5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20。该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其中包含兰科(Orchidaceae)植物14属18种以及数量极少的丁香叶忍冬(LoniceraoblataK.S.HaoexP.S.HsuetH.J.Wang)和北京市特有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pekinenseL.Liou);该保护区内还有7种具有入侵倾向的外来植物。此外,还有北京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为柳叶野豌豆也Viciavenosa(Willd.exLink)Maxim.页、北方红门兰(OrchisroborowskiiMaxim.)和廻旋扁蕾也Gentianopsiscontorta(Royle)Ma页。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9.
丽水白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笑漫 《植物研究》2004,24(1):28-34
白云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境内,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 植物种类丰富, 据统计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7 科、421 属、831 种。其中10 种以上的科有21 个, 498 种, 233 属, 构成了白云山植物区系的主体。本区系历史起源古老, 区域单型属与寡种属共计405 个, 占属总数的96.2%;我国特有分布贫乏, 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地理成分复杂, 可划分为14 个分布区类型13 个变型, 泛热带成分丰富, 温带成分优势明显, 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ocument plant diversity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Rome (Italy) by 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the present-day vascular flora and an overview of its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We compiled the floristic catalogue by including all vascular plant entities that occur spontaneously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of the Rome municipality. The data, which were gathered from extensive field surveys, from a broa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om herbaria records, were updated and integrated in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The inventory of the flora of metropolitan Rome lists 1649 entities, from 139 families and 677 genera. The flora contains 228 taxa that are non-native to the Italian flora, 81 of which are establish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overview of flora reveals a remarkable species diversity and outlin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ra of Rome, which may be summarized as (1) a large number of taxa of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which occur in remnants of near-natural vegetation, (2) the loss or decline of some species, particularly of native freshwater plants, (3) a remarkably high native species richness within the urban area, which includes many native woody species and (4) a rich ruderal flora, prevalently composed of native species that are well adapted to human disturbance, along with a variety of taxa of non-native or uncertain origin. The large set of data and the overview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represent a fundamental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in metropolitan 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