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Zn2+(0、5、10、15和20 mg·L~(-1))的10% Hoagland营养液培养7 d,分析Zn~(2+)在水生植物中的积累及其诱导产生的毒理学作用.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液中Zn~(2+)浓度的增加,(1)菹草叶片中Zn~(2+)含量极显著上升.(2)Zn~(2+)处理使菹草产生明显的矿质营养失衡症状,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加了对Fe~(2+)的吸收和降低了对P~(5+)和Na~+的吸收.(3)光合色素中,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先升后降,分别在5、5和10 mg·L~(-1)处理浓度时最多;叶绿素a/b一直下降.(4)GSH含量在5 mg·L~(-1)时达到峰值后减少,而AsA则为逐渐降低.(5)各处理浓度都使ATP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6)电镜观察发现,正常条件下Ca~(2+)主要分布在胞间隙和液泡中,细胞基质中较少;添加Zn~(2+)后,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逐渐进入细胞质,使细胞质中Ca~(2+)浓度明显升高,在质膜内侧、细胞核和叶绿体中都出现大量呈圆环状的黑色钙颗粒.综合分析认为,AsA对Zn~(2+) 胁迫反应最敏感,Zn~(2+)对菹草产生毒害的临界浓度为5~10 mg·L~(-1).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铜、锌、镉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Cu~(2+)、Zn~(2+)、Cd~(2+)单一胁迫为对照,探讨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复合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Zn~(2+)、Cd~(2+)浓度的增加,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蛋白质(Pro)、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其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浓度(100 mg·L-1)的Zn~(2+)胁迫时含量最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Cu~(2+)浓度为200 mg·L-1时含量最高,达到1 200 mg·g-1FW; Cd~(2+)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无明显影响。根系活力在Zn~(2+)浓度为100 mg·L~(-1)时最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低浓度的Cu~(2+)、Zn~(2+)、Cd~(2+)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具有促进作用。Cu~(2+)、Zn~(2+)、Cd~(2+)复合胁迫时对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明显影响,随着复合胁迫时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先增后减。这表明麻疯树对三种重金属的胁迫具有一定的抗性,过高浓度的胁迫会影响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的一些指标,但是麻疯树可以通过自身的防御系统使伤害降到最小。此外,重金属复合胁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一胁迫对麻疯树幼苗造成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重金属锌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n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由于长期的环境选择和适应进化,植物相应对Zn~(2+)产生了耐性,可减轻或避免Zn~(2+)的毒害.植物对锌耐性机制有:菌根和细胞膜对Zn~(2+)吸收的阻止和控制,其中控制Zn~(2+)的细胞膜跨膜转运器主要有(ZIP)类、阳离子扩散促进器(CDF)类和B-type ATPase (HMA)类;金属硫蛋白(MTs)、植物螯合素(PCs)和有机酸等Zn~(2+)螯合物质的体内螯合解毒;体内区室化分隔以及通过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代谢调节等.本文从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综述了植物对Zn~(2+)耐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附生西南树平藓(Homaliodendron montagneanum(C.Muell.)Fleisch)为供试材料,采用浸没培养法,研究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对西南树平藓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下,西南树平藓的健康状况不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Pb~(2+)胁迫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Pb~(2+)-Zn~(2+)的复合胁迫,而Zn~(2+)胁迫的影响较小;西南树平藓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程度与重金属浓度和胁迫时间存在明显的效应关系,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上述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越明显;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浓度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高浓度下NPQ持续下降;西南树平藓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于Pb~(2+)、Zn~(2+)以及二者复合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单一的Pb~(2+)胁迫和Pb~(2+)-Zn~(2+)复合胁迫在低浓度时即对西南树平藓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Zn~(2+)胁迫在中浓度时才对西南树平藓光合作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表明,Pb~(2+)、Zn~(2+)及其复合胁迫的毒性大小为Pb~(2+)Pb~(2+)-Zn~(2+)复合Zn~(2+)。  相似文献   

5.
利用锌特异性探针HL~1示踪植物细胞外Zn~(2+)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谷子(Setaria italic)为研究材料,利用锌特异性探针HL1,使用荧光分光光度仪、等温滴定热量测定仪(ITC200)和倒置荧光显微镜等仪器探究了该化学探针的特性以及植物细胞外游离Zn~(2+)的分布。结果表明,当HL1与不同元素溶液混合时,只与Zn~(2+)特异性结合,在紫外光(UV)激发下,发射出波长为500 nm的蓝色荧光;生成物的平衡解离常数KD=7.02×10–4 mol·L–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拟南芥叶片中的Zn~(2+)分布于细胞间隙及叶表皮毛的外周和表层,且叶表皮毛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谷子叶片中的Zn~(2+)分布在细胞间隙以及维管组织。拟南芥根中的Zn~(2+)分布于根的伸长区,且荧光强度也明显地表现出与浓度相关。由此推断,根伸长区与Zn~(2+)运输有关,叶的维管组织是植物细胞外运输Zn~(2+)的主要途径,细胞间隙和叶表皮毛是植物储存Zn~(2+)的主要区域。HL1适用于检测细胞外Zn~(2+)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不同p H范围内和不同时间下检测重组HcMT结合的锌、铜离子的含量,对金属离子竞争结合金属硫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pET-32a-Hc MT进行原核表达,诱导时加入Zn~(2+),获得菌体后超声破碎,上清中添加Cu~(2+),分离纯化融合蛋白Trx A-Hc MT,检测金属硫蛋白溶液紫外吸收情况。样品硝化后用ICP-OES检测金属硫蛋白结合的金属离子含量。[结果]在pH 3~9的范围内,重组Hc MT上结合的Zn~(2+)含量随着p H值升高而升高。加入Cu~(2+)后,重组Hc MT上结合的Cu~(2+)浓度上升,Zn~(2+)浓度下降。在p H 3时,重组Hc MT结合金属离子的比值Cu~(2+)/Zn~(2+)为最小值0. 68,在pH 8时Cu~(2+)/Zn~(2+)为最大值1. 48,有利于Cu~(2+)竞争。当pH 8时,不同时间下Zn-Hc MT与Cu~(2+)的竞争结果表明1 h时锌铜有竞争高峰。[结论]证明了铜离子可以取代结合在重组HcMT上的锌离子,在p H 7~9范围中结合1 h竞争效率最高,该研究为重组Hc MT在重金属解毒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Zn2+胁迫下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宋亚茜  高欢欢  罗坤  赵惠燕 《生态学报》2016,36(9):2537-2543
为了探索重金属锌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取食行为的变化影响,在模拟自然的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浓度Zn~(2+)溶液浇灌土壤,通过土壤-小麦-蚜虫体系连续处理麦长管蚜15代,用EPG(刺探电位技术)对第1、5、10、15代成蚜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第1代和第5代时,200 mg/kg的Zn~(2+)处理后np波和C波的总持续时间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800mg/kg的Zn~(2+)使其显著增加。到第15代,高剂量的Zn~(2+)处理后np波和C波的总持续时间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涉及分泌唾液的E1波持续时间及涉及被动取食营养的E2波出现次数并未受到低剂量Zn~(2+)的显著影响,但高剂量的Zn~(2+)处理后单独E1波、伴随稳定E2的E1波总持续时间及E2波的数量均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会受到重金属锌的影响并且会在高剂量Zn~(2+)的胁迫条件下产生积累效应,而低剂量的Zn~(2+)则促进麦长管蚜对小麦的取食行为。针对重金属而言,此效应发生改变的关键浓度为400 mg/kg,蚜虫取食行为发生改变的关键世代为第5代和第10代。  相似文献   

8.
以辽河口建群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供试材料,采用小试装置研究在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分别为50、175和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芦苇叶片中重金属Cr~(6+)、Zn~(2+)和Cu~(2+)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和F_v/F_o)的变化特征,探讨芦苇荧光参数对废水灌溉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造纸废水灌溉对芦苇叶片中Cr~(6+)、Cu~(2+)、Zn~(2+)含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累计值分别是对照组相应重金属离子的2.80、3.66和3.86倍,且CODCr浓度越大重金属含量越高。3种重金属在不同生育期芦苇叶片中的积累存在差异,Cr~(6+)和Zn~(2+)主要在成熟期积累,Cu~(2+)主要在快速生长期积累。CODCr为50和175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提高了芦苇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而CODCr为300 mg·L-1的造纸废水灌溉下,相应叶绿素荧光参数分别降低了8.19%和24.94%,表明光系统Ⅱ功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对3种重金属表现出不同响应机制,F_v/F_o和F_v/F_m值随Cr~(6+)和Zn~(2+)含量升高而减小,随Cu~(2+)含量升高而增大,其中F_v/F_m与重金属Cr~(6+)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F_v/F_o与Cu~(2+)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Zn~(2+)胁迫对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能量物质的影响,本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75、150、300、600、1200 mg/kg)的Zn~(2+)对黑水虻幼虫进行胁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连续5代Zn~(2+)胁迫对黑水虻幼虫血淋巴中三大能量物质(总糖、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计算了血淋巴中的热量值。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血淋巴中的总糖、脂肪、蛋白质含量及热量值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对各处理浓度而言,低浓度Zn~(2+)(75-300 mg/kg)处理使血淋巴中三大能量物质含量及热量值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高浓度Zn~(2+)(600-1200 mg/kg)胁迫则随处理浓度增加而下降。在第1、3代黑水虻幼虫中,与对照相比,75-300mg/kg的Zn~(2+)处理浓度增加了三大能量物质含量及热量值,300 mg/kg处理浓度时达到最高,且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而600-1200 mg/kg的高剂量Zn~(2+)处理浓度降低了三大能量物质含量及热量值。第5代幼虫血淋巴中三大能量物质含量及热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并低于同一处理浓度下的第1、3代幼虫血淋巴中的数值。因此,Zn~(2+)胁迫影响了黑水虻幼虫血淋巴中三大能量物质含量及热量值,并存在发育阶段特异性和世代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的影响及在虫体和虫粪中的积累分布规律,通过在黑水虻幼虫饲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Zn~(2+)、Cd~(2+),分析观测了幼虫增重、虫体和虫粪中金属含量等情况。结果表明,适量的Cu~(2+)、Zn~(2+)、Cd~(2+)可以促进黑水虻幼虫的生长,Zn~(2+)浓度在400 mg/kg时黑水虻幼虫的体重最高。Cu~(2+)、Zn~(2+)、Cd~(2+)在黑水虻幼虫体内和虫粪中的残留随着饲料中Cu~(2+)、Zn~(2+)、Cd~(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Cu~(2+)、Zn~(2+)在虫体中的残留比例都小于50%,大部分残留在虫粪中,Cd~(2+)在10、20、40 mg/kg处理中虫体的残留比例大于50%,最高达到了91.3%,而在80、160 mg/kg处理中虫体残留量比例小于50%。各重金属在虫粪中的残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且各形态的含量顺序在高浓度处理中都为残渣态酸溶态水溶态碱溶态。说明饲料中适量金属离子的添加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生长,但过量的添加会抑制黑水虻幼虫生长,并造成金属离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锌转运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了植物体内广泛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涉及Zn^2+吸收转运的ZIP基因家族(ZRT/IRT相关蛋白)和CDF(Cation diffusion facilitator)家族。ZIP家族转运蛋白主要负责将Zn^2+等二价阳离子跨膜转运进细胞内,以完成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CDF家族转运蛋白主要负责将过量Zn^2+运出细胞,或者将细胞内过量Zn^2+进行区室化隔离,降低Zn^2+对细胞的危害作用。ZIP家族转运蛋白和CDF家族转运蛋白的相互协调使得Zn^2+在细胞和有机体水平上维持着稳态,进而为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进行供一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Cr6+、Cr3+胁迫对黑藻生理生化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L .f.)Royle)为实验材料 ,通过模拟水体Cr6+ 、Cr3 + 污染环境 ,比较研究了两种价态铬对黑藻叶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r6+ 、Cr3 + 浓度的加大 ,超氧阴离子 (O 2)产生速率、丙二醛 (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皆呈先升后降趋势。Cr6+ 、Cr3 + 浓度过高时 ,三种抗氧化酶 (SOD、POD、CAT)活性比例失衡 ,且Cr6+ 处理组的O 2 产生速率、MDA含量高于Cr3 + 处理组 ,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值低于Cr3 + 处理组 ,显示出Cr6+ 的毒性远大于Cr3 + 。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海洋微藻对污水中Ni2+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小球藻和叉鞭金藻,制得含藻细胞的固定化胶球,用其对Ni^2 进行生物吸附,研究了固定化小球藻和固定化叉鞭金藻对污水中Ni^2 的吸附率。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固定化微藻,处于对数生长中期时对Ni^2 吸附效果较好,且吸附过程主要在前4h完成;Ni^2 浓度越大,吸附率越高;固定化微藻比悬浮态微藻吸附率高;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固定化小球藻比固定化叉鞭金藻吸附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同一菌根真菌不同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选用采集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不同地区的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的不同菌株进行研究。首先,在不同浓度Zn^2 、Cd^2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丝体,以了解各菌株菌丝体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吸附能力,采用烘干法和原予吸收法分别测定菌丝体的生物量和菌丝体、培养液中Zn^2 、Cd^2 含量,结果表明: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在Zn^2 、Cd^2 胁迫条件下,生物量、吸附能力约为其余各菌株的1.5~2倍。其次,为了探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形成菌根后对Zn^2 、Cd^2 胁迫的耐受性及其耐受机理,采用一次性定量浇灌不同浓度Zn^2 、Cd^2 溶液的方法,测定了菌根化油松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Zn^2 、Cd^2 含量的分配,结果表明:菌根形成后能显著促进油松的生长及对Zn^2 、Cd^2 胁迫的耐受性,并且菌根能够帮助油松吸收基质中大量的Zn^2 、Cd^2 ,根中重金属的含量是茎叶中的2~3倍以上,非菌根苗在重金属浓度稍高(Zn^2 400mg/kg;Cd^2 40mg/kg)时就会死亡。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证实,劈柴沟粘盖牛肝菌对Zn^2 、Cd^2 的耐受性及对油松的促生效果与其它各菌株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它通过把吸收的Zn^2 、Cd^2 最大限度地输送到根中的同时,也输送到了茎叶中,使重金属在体内得到一定程度的稀释,使自身免受毒害。  相似文献   

15.
以石油焦基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水中Pb^2 时,pH值、Pb^2 浓度、吸附时间和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Pb^2 吸附量和水中Pb^2 残余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适宜条件下对Pb^2 具有较大的吸附量和良好的再生效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废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铜、镉对三种豆科植物生长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豆科植物在Cu、Cd单一污染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及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特点,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Cu~(2+)、Cd~(2+)单一污染下紫花苜蓿、红三叶、沙打旺3种豆科植物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茎部N、P、K、Cu和Cd含量的变化情况.Cu~(2+)、Cd~(2+)处理浓度分别为:0、400、800、1200 mg·kg~(-1)和0、1、10、20 mg·kg~(-1).结果表明,3种豆科植物对Cu和Cd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除红三叶叶片中Cu含量外,3种豆科植物根、茎、叶中Cd和Cu的含量均与土壤中重金属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3种豆科植物在严重Cd~(2+)污染的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在Cu~(2+)添加量≤1200 mg·kg~(-1)时,红三叶能正常生长,而紫花苜蓿的生长则受到显著抑制作用,沙打旺在Cu~(2+)添加量≥800 mg·kg~(-1)时生长受到抑制.土壤Cu~(2+)添加量≤1200 mg·kg~(-1)时,能促进紫花苜蓿对N、P、K的吸收;Cu~(2+)添加量≤800 mg·kg~(-1)时,对红三叶N、P、K含量没有明显影响;Cu~(2+)添加量≤400 mg·kg~(-1)时,可提高沙打旺中N、P、K含量,但当Cu~(2+)添加量≥800 mg·kg~(-1)时则显著降低.土壤Cd~(2+)添加量≤20 mg·kg~(-1)时,对紫花苜蓿和红三叶茎叶以及沙打旺茎部的N、P、K含量有促进作用,但对沙打旺叶片的N、P、K含量起抑制作用.总体来看,3种豆科植物对Cu~(2+)和Cd~(2+)均有一定的耐性,红三叶对Cu~(2+)的耐性较好,紫花苜蓿对Cd~(2+)的耐性较好.
Abstract: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status and nutrient uptake of leguminous plants under soil copper-or cadmium contamination, a pot experiment with Medicago sativa, Trifolium pre-tense, and Astragalus adsurgens was conducted, with their plant height, root length, plant bio-mass, and N, P, K, Cu and Cd contents in leaf and stem measured. The application amounts of Cu~(2+) and Cd~(2+) were 0,400, 800, and 1200 mg·kg~(-1), and 0, 1, 10, and 20 mg·kg~(-1), re-spectively. All the test three leguminous plants had strong capability of absorbing Cu and Cd.The Cu and Cd contents in their roots, stems, and leaves, except the Cu content in T. Pratease leaf,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amounts of Cu~(2+) and Cd~(2+).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Cd~(2+), all the three leguminous plants grew normally.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u~(2+) was≤1200 mg·kgM-1, T. Pratense grew normally, while the growth of M. Sativa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A. Adsurgens was inhibited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u~(2+) was≥800 mg·kg~(-1). An apphcation amount of≤1200 mg·kg~(-1) of Cu~(2+) pro-moted the N, P and K absorption of M. Sativa, but applying≤800 mg·kg~(-1) of Cu~(2+) had little effects on the N, P and K absorption of T. Pretense. The N, P and K contents of A. Adsurgens in-creased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u~(2+) was ≤400 mg·kg~(-1), b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u~(2+) application amount was≥800 mg·kg~(-1). When the application amount of Cd~(2+)was≤20 mg·kg~(-1) , the N, P and K contents in M. Sativa and T. Pratense stems and leaves and in A. Adsurgens stem increased, while those in A. Adsurgens leaf decreased. As a whole, the three leguminous plants all had certain tolerance to Cu~(2+) and Cd~(2+) stresses, especially T. Prat-ease to Cu~(2+) and M. Sativa to Cd~(2+).  相似文献   

17.
Cr6+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Cr6+胁迫对3 d和10 d龄小麦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5 mg/L的Cr6+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幼苗根长、根数及根系鲜重、干重,3 d龄幼苗根系生长比10 d龄幼苗对Cr6+胁迫更敏感;(2)所试浓度Cr6+均降低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含量;5~20 mg/L Cr6+浓度范围内,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10 d龄幼苗,Cr6+浓度>20 mg/L时,3 d龄幼苗根系DNA含量低于10 d龄幼苗;(3)Cr6+对两苗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的影响均呈现随浓度增大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在5~60 mg/L Cr6+浓度范围内大于对照,Cr6+浓度>60 mg/L时则小于对照;在所试Cr6+浓度范围内,10 d龄幼苗根系DNA增色效应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外源Ca^2+对离体菠菜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指标,研究了Ca~(2+)在离体菠菜叶片衰老过程的效应。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光照对离体菠菜叶片吸收,累积Ca~(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0mmol/L Ca~(2+)能使菠菜叶片维持较高含量的叶绿素及各种蛋白质组分。在光、暗条件下,叶片均能吸收外源Ca~(2+),而光照能促进叶片对Ca~(2+)的吸收,暗处理3天的叶片,尚能在分离的叶绿体组分中发现~(45)Ca~(2+),占叶片总放射强度的0.5%。  相似文献   

19.
钙和硼对蓝猪耳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研究了钙(Ca^2 )和硼(H3BO3)对蓝猪耳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Ca^2 几乎不影响花粉萌发频率,而主要影响花粉萌发速度和花粉管生长速度;低Ca^2 不利于花粉管生长,而高Ca^2 抑制花粉萌发速度和花粉管生长;在稍高于最适Ca^2 浓度的条件下,花粉管生长早期呈现波浪形。(2)硼明显影响花粉萌发频率及花粉管形态;花粉管生长必需硼,但不同浓度的硼对花粉管生长速度影响不明显;在高浓度硼条件下,较长时间内花粉管均呈现出波浪形。(3)Cooled-CCD动态跟踪观察进一步证实Ca^2 影响花粉管生长速度,而硼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汞胁迫对豌豆种子的毒害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不同 Hg2 + 浓度溶液胁迫 ,对豌豆种子萌发、胚根细胞畸变及过氧化物酶 POD 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 ,Hg2 + 能诱发豌豆胚根细胞核和染色体畸变 ;Hg2 + 浓度较低时对豌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POD的活性 ,随着 Hg2 + 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 ,但当浓度升高到 10 0 mg/L后 ,POD的活性则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