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朱锦懋姜志林郑群瑞蒋伟(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10037)(福建省建瓯市林委,353100)SpeciesDiversityintheForestCommunityofWanmulinNatureRe... 相似文献
3.
4.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尚勇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南部,地理位置21°13'30'–21°24'48'N,101°22'48'–101°37'30'E,为1980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调整后新增保护区域。总面积31,184 ha,其中核心区面积18,199 ha,缓冲区面积6,736 ha,实验区面积6,249 ha(杨宇明和唐芳林,2008)。过去几十年的人为干扰使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破碎化程度加剧,哺乳动物多样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uZhang,2001;Li et al,2009)。近年来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稳定甜槠林与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指数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郁闭稳定甜槠林的物种丰富度为11.3704,Shannon-Wiener指数为3.9404,均匀度为63.05%,Simpson指数为6.3740;人为干扰后的甜槠林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远比郁闭林高,分别为20.0479、5.5431、78.44%、21.7163,其中灌木层与草本层所起的作用较大。利用群落优势度(C)衡量了两个群落的稳定性,表明郁闭林的群落优势度远高于人为干扰林。而受到干扰的群落,阳性种入侵,阴性高大乔木待恢复,中等树木和幼苗尚存。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稳定甜槠林与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指数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郁闭稳定甜槠林的物种丰富度为11.3704,Shannon-Wiener指数为3.9404,均匀度为63.05%,Simpson指数为6.3740;人为干扰后的甜槠林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远比郁闭林高,分别为20.0479、5.5431、78.44%、21.7163,其中灌木层与草本层所起的作用较大。利用群落优势度(C)衡量了两个群落的稳定性,表明郁闭林的群落优势度远高于人为干扰林。而受到干扰的群落,阳性种入侵,阴性高大乔木待恢复,中等树木和幼苗尚存。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8.
滇东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类和区系的基础上,对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蕨类物种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1)蕨类物种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2)物种密度及个体密度均较大;(3)频度最大的物种为中华桫椤等;(4)相对多度最多者为斑点毛鳞蕨;(5)物种形态各异,大小差别悬殊;(6)分类群比较齐全而且其系统演化的位置多样;(7)地理成分复杂但以北部湾或滇东南山地特有成分最突出;(8)各种生态类型兼备。 相似文献
9.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海拔1630-2430 m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共取10 m×10 m样方84个)进行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调查,对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群落垂直分布的变化,即从山体下部(1630~2000 m)的华北落叶松灌木群落到山体中部(2000~2200 m)的华北落叶松云杉桦木混交林群落,再到山体上部(2200~2430 m)的华北落叶松苔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R_0)与Shannon-Wiener指数(H)呈现由小增大(在中部达最大)和由大减小的趋势;而Simpson指数(λ)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则呈现持续增大趋势.(2)海拔与R_0(r=-0.541,P<0.01)、H(r=-0.377,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λ(r=0.49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向与R_0(r=-0.365,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r=-0.250,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λ(r=0.356,P相似文献
10.
11.
12.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53科128属281种10变种2变型。其中苔类植物19科22属37种2变种l变型;藓类植物34科106属244种8变种l变型.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但兼有多种区系成分,体现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735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种、种子植物1 517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486种、广西特有植物56种、岩溶特有植物262种,具有显著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受威胁植物1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144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表明,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地调查了浙江省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兽类和鸟的多样性组成。调查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其中兽类和雉类的照片视频共67 086份,有效探测数16 129次,包括分属6目15科的野生兽类21种、野生雉类5种、家畜及家禽4种。记录到雉类以外的其它鸟类52种,分属6目15科。在野生兽类和雉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35%。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VU”的物种2种,“近危NT”的物种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27%。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动物1种,“易危”7种,“近危”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50%。独立探测数最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雉类为白鹇。调查显示古田山保护区内受威胁的野生兽类和雉类的比例较高。本次调查将红外相机均匀布设于整个保护区,持续时长一年,全面监测保护区内兽类和雉类的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为古田山保护区后续的科研项目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43-852
通过系统调查,共记录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蝗虫143种,隶属于4总科14科67属,其中2种为广西新记录,1属25种为弄岗新记录。提出了2个新命名,即新郑蚱Tetrix neozhengi Huang Nom. nov.和郑氏悠背蚱Euparatettix zhengi Huang Nom. nov.分别作为龙州蚱Tetrix longzhouensis Zheng,2004和长翅悠背蚱Euparatettix longipennis (Zheng et Jiang, 2000)的替换名。种类组成分析表明,斑腿蝗科、蚱科、刺翼蚱科和短翼蚱科是弄岗蝗虫的优势类群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类群。 相似文献
17.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biodiversity of ground-dwelling small mammals in Bada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unan Province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学报》2013,22(2):216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versity patterns of mammals in the Bada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nan Province, although the reserve was established in 1982. During September and October of 2012, the diversity of ground-dwelling small mamma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live traps, pitfalls and camera traps in a permanent forest dynamics plot and other nearby vegetation types. We captured 12 species of ground-dwelling small mammals, including eight species of Rodentia and four species of Insectivora. Presently, there are 20 species of ground-dwelling small mammals recorded in the Bada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cluding six new species recorded in this study, i.e., Eothenomys melanogaster, Typhlomys cinereus, Apodemus draco, Anourosorex squamipes, Blarinella griselda, and Sorex thibetanus. The body mass of the individuals captured by live traps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s captured by pitfall traps. Our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diversity patterns of ground-dwelling small mammals are affected by the habitat types.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be used to effectively monitor mammal diversity in the Bada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路线法对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针对4条调查路线31个样线段的植被物种丰富度、海拔高度、离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影响蝴蝶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开展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同时对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3个规划区域进行蝴蝶群落多样性分析和相似度比较.共采集记录到蝴蝶147种,隶属于10科94属,其中国家保护种4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植被物种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蝴蝶分布最主要的3个因子,其中植被物种丰富度与蝴蝶物种丰富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程度与蝴蝶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核心区的蝴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试验区,试验区的优势度指数较高;缓冲区与核心区的相似度系数较高,达到0.526.该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重点在于保护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持林相之间的自然演替,适当减少人为干扰,以及加强特殊蝴蝶生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自1982年设立以来, 尚未进行过兽类资源的深入研究。为此, 作者于2012年9–10月, 采用笼捕法、陷阱法和红外相机法等对保护区内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及周边常见植被类型中的地栖性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小型兽类12种, 其中啮齿目8种, 食虫目4种。结合以往记录, 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的小型兽类有20种, 而本次调查新增分布记录物种6种, 即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和藏鼩鼱(Sorex thibetanus)。陷阱法所捕获个体的体重显著小于笼捕法。此外, 不同生境类型对小兽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建议综合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对整个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资源进行深入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神农架保护区大步甲和蜗步甲属生境选择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针对神农架保护区12个代表地点的6种生境,利用巴氏罐诱法研究大步甲属(Carabus)和蜗步甲属(Cychrus)的物种和数量分布,研究发现:(1)本地区有大步甲7种,蜗步甲2种,其中Cy.bispinosus shennongding,C.ahshimaianus,C.blumenthaliellus和C.yokoae是本地的常见种,分布区域广,占个体总数的88.2%,(2)物种分布与度密切相关,常见种的垂直分布范围比较宽,海拔区间大于1000m,其他种分布相对较窄,垂直区间小于500m,从物种分布特点看,在海拔1500-2000m的范围内种类最多,在海拔2000-2500m的范围内个体数量最多,在海拔500-1000m范围内种类和数量均相对较少,(3)人为或自然干扰程序影响物种的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分布,剧烈干扰减少物种种类和数量,在中等干扰的情况下,物种种类国多,在轻度干扰的情况下,物种个体数量较多,在几乎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也呈下降趋势,(4)生境类型影响物种的数量分布,C.blumenthaliellus的个体数量在草甸内远高于其他生境,C.yokoae在阔叶林内数量显著高于草甸,C.ohshimaianus在针叶林的数量明显高于混交林和草甸,Cy.bispinosus shennongding也倾向分布在混交林和草甸内,如果以属为单元进行比较,大步甲和蜗步甲属在不同生境内的数量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大步甲在混交林内数量低于其他生境,蜗步甲属在混交林和草甸内有数量优势,(5)比较物种多样性指数值,溪边灌丛最高,针叶林最低,均匀度指数值阔叶林最高,针叶林最低,从物种丰富度看,混交林和溪边灌丛最高,其次为针叶林,本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和干扰程度了大步甲和蜗步甲物种种类分布,生境影响数量分布,为了保护这两属的物种多样性,要保护不同类型的特殊生境,尽量保护生境的样化,尽力控制人为干扰,减缓自然干扰,只有这样才会丰富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