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发酵柚子皮中分离具有优良性能的戊糖片球菌。方法对5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WPPE01、WPPE02、WPPE03、WPPE04和WPPE05)以及标准株CGMCC 1.2695的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WPPE02和WPPE04的耐酸性优于其他菌株,WPPE01和WPPE05的耐胆盐能力优于其他菌株,WPPE01和WPPE03同时具有较强的自聚及粘附能力,WPPE02具有最强的盐耐受能力,WPPE03的耐热性能最强。与其他受试细菌相比,5株戊糖片球菌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最强的抑制效果,WPPE01和WPPE03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标准株。分离株主要通过置换的方式抑制大肠埃希菌O157:H7对Caco-2细胞的粘附且WPPE02和WPPE03的抑制效果最强。全部戊糖片球菌均对部分抗生素敏感且不具有溶血性。结论 5株从发酵柚子皮中分离的戊糖片球菌具有作为益生菌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 393在交互胁迫环境下的生理应答机制,应用二维电泳和iTRAQ技术在蛋白水平上比较了交互胁迫前后干酪乳杆菌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在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全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中发现,干酪乳杆菌的主要蛋白分布在等电点pI 4~7的范围,经酸预适应处理后细胞的蛋白表达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iTRAQ技术对细胞在酸适应前后以及相应致死条件下蛋白表达的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得知,酸诱导所产生的热胁迫应激蛋白( dna K,dna J等)、氧胁迫应激蛋白(mut S,rec O)以及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上调可能是提高细胞对交互胁迫耐受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酸适应后GTP环化水解酶Ⅰ和GMP合成酶的高表达可能与这一过程的诱导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抵御能力,进而通过调控与微生物生理应答机制密切相关的功能元器件实现生产菌株的性能强化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和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393在交互胁迫环境下的生理应答机制,应用二维电泳和iTRAQ技术在蛋白水平上比较了交互胁迫前后干酪乳杆菌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在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全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中发现,干酪乳杆菌的主要蛋白分布在等电点pI4~7的范围,经酸预适应处理后细胞的蛋白表达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iTRAQ技术对细胞在酸适应前后以及相应致死条件下蛋白表达的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得知,酸诱导所产生的热胁迫应激蛋白(dnaK,dnaJ等)、氧胁迫应激蛋白(mutS,YeaO)以及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上调可能是提高细胞对交互胁迫耐受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酸适应后GTP环化水解酶I和GMP合成酶的高表达可能与这一过程的诱导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抵御能力,进而通过调控与微生物生理应答机制密切相关的功能元器件实现生产菌株的性能强化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和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用40、42、44℃分别处理清醒状态和麻醉状态大鼠30min,于正常饲养条件下恢复24h后,检测其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差异及酸性和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当热休克温度为40-44℃时,清醒状态大鼠肝脏的HSP70合成能力逐渐下降,而麻醉大鼠肝脏HSP70合成能力逐渐增加,在42℃热休克条件下,麻醉状态大鼠肝脏的酸性蛋白水解酶活性最强,在44℃热休克条件下,清醒状态大鼠肝脏的酸性蛋白水解酶活性最强,在40-44℃热休克条件下,麻醉状态和清醒状态大鼠肝脏的45kD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与对照相似,但40kD的中性蛋白水解酶活性随热休克温度升高而降低,另外,40℃热休克诱导麻醉状态大鼠肝脏出现一个高活性的35kD中性蛋白水解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麻醉状态大鼠肝脏的热耐受性大于清醒大鼠,大鼠的热休克反应受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双重调控,并涉及除HSP70合成以外的其他生化活动。  相似文献   

5.
薛峰  张娟  堵国成  陈坚 《微生物学报》2010,50(4):478-484
【目的】以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 393TM(Lactobacillus casei ATCC 393TM)为实验菌株,研究其在多重胁迫环境下的交互保护应答机制。【方法】比较不同亚适应条件(热、H2O2、酸、胆盐)处理后菌体细胞在热致死条件(60℃)及氧致死条件H2O2(5mmol/L)下的存活率变化,并集中考察了最佳亚适应条件-酸适应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交互保护存活率、胞内pH以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交互保护对干酪乳杆菌ATCC393生理活性的影响因亚适应及致死条件而异:酸胁迫预适应能够显著提高细胞的交互胁迫抗性,其中,盐酸预适应的交互保护效果优于乳酸,其预适应引发的生理应答效应使细胞在应对热致死和氧致死胁迫时存活率分别提高了305倍和173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酸预适应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显著改善胁迫环境下的胞内pH和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度相关。【结论】盐酸预适应对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393的交互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并能够维持胁迫条件下细胞生理状态的相对稳定,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干酪乳杆菌在对抗不同胁迫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应答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食品基质的保护作用,有些沙门菌可以抵抗热胁迫而存活下来。存活细胞往往因为热胁迫或应激而导致细胞结构、生理特性、基因及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并会进一步对食品原料和加工环境造成持续污染。本文主要综述沙门菌在热胁迫前后细胞形态、菌体组分、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结合基因和蛋白表达改变,探讨沙门菌在热胁迫下引起的热休克反应、抗逆性和致病性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胁迫适应性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英  李华  王华 《微生物学报》2008,48(4):556-561
苹果酸-乳酸发酵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品质,为了获得高活性的直投式酒酒球菌发酵制剂,从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该菌种胁迫耐受性增强的机制是必要的.本文就酒酒球菌利用苹果酸-乳酸发酵和膜结合的H -F0F1-ATP酶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能量供给;胁迫适应过程中细胞膜组分的调整;小热休克蛋白Lo18等胁迫蛋白及其相应的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胁迫适应性反应机制的研究对发酵剂菌株的筛选、发酵剂的制备及其他工程菌株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激是影响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挖掘细菌耐热和化合物胁迫等调控相关基因,揭示微生物应激反应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42℃热激和0.1 mol/L CaCl2处理的大肠杆菌E. coli基因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激处理菌体中共有58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4个表达量上调和209个表达量下调差异基因;GO功能分类将差异表达基因分为34类,大部分差异基因的分子功能覆盖结合、催化和转运等生物学活性;差异基因KEGG分析显示富集在28个通路,以ABC转运蛋白、鞭毛组装、双组分系统、尿素循环和氨基酸新陈代谢以及Ⅲ型分泌系统等通路为主要代表;应激胁迫的E. coli主要通过噬菌体休克蛋白操纵子(psp)基因进行逆境适应性转录调节,同时伴随着酶和氨基酸的合成基因以及细胞氧化还原态平衡基因的调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高效的葡萄酒乳酸菌发酵剂,以酒酒球菌SD-2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10%不同浓度的乙醇胁迫处理对菌体生长、细胞内MLE活性、冻干存活率及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醇胁迫处理明显降低了菌体的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与对照相比,5%乙醇胁迫处理降低了菌体的冻干存活率,而10%乙醇处理却显著增加了菌体的冻干存活率。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前者细胞膜U/S比值为1.12,比对照降低了26.3%,而后者细胞膜U/S比值为2.29,比对照增加了50.6%。故认为酒酒球菌SD-2a为适应不同浓度的乙醇胁迫环境,在细胞膜脂肪酸水平上所采用的机制不同,且菌体的冻干存活率与其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反应中蛋白质合成抑制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休克反应中蛋白质合成抑制的机制郭兴中徐仁宝(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关键词热休克反应翻译剪接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如热休克等各种应激情况下,细胞内分子水平的反应主要是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大量、快速、短暂地表达,因而产生大量热休克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