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防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58例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均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布拉氏酵母菌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腹泻发生的次数以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发生率(27.59%)显著低于对照组(51.72%)(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与腹泻持续时间[(3.1±0.9)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2±1.7)d](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早期预防性使用,能够有效减少腹泻次数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预防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90例,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服用剂量:年龄<6月,0.25 g/d;~1岁,0.5 g/d;~3岁,0.5 g/d,均分为2次服用,疗程7~10 d。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78例发生腹泻34例(43.59%),预防组90例发生腹泻17例(1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1,P<0.01);对照组发生腹泻次数为(5.38±1.50)次/d,预防组为(3.68±1.10)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 01);对照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为(4.84±1.32)d,预防组(3.73±1.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周治疗后,对照组的唾液sIgA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69,P<0.01),而预防组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有效预防婴幼儿AAD。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国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篇文献共计1560例患儿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表性偏倚分析显示5篇文献以AAD发生率做的倒漏斗图显示呈基本对称分布,但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和方法学质量低下。经异质性检验,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AAD具有临床及统计学上的同质性,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分析显示:应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性疾病并同时加口服微生态制剂后,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从23.7%降到7.9%(OR:0.28;95%CI;0.20~0.38),无副反应报道。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AAD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新生儿AAD的发生率,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和CNKI,搜集有关酪酸梭菌活菌对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RCTs,包括4 09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酪酸梭菌活菌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降低了71%[RR=0.29,95%CI(0.25,0.34),P<0.01],腹泻持续时间减少了1.87 d[WMD=-1.87,95%CI(-2.11,-1.63)],住院时间减少了1.96 d[RR=-1.96,95%CI(-2.22,-1.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极少数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四肢酸软、皮疹。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酪酸梭菌活菌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受纳入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酵母菌辅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人文献的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检索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献,并追索已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评价与资料提取,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共1 233例患儿(626例为试验组,607例为对照组),7篇文献采用止泻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时间[SMD=‒0.73,95%CI(‒1.05, ‒0.41), I2=75.7%];5篇文献以住院时间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时间[SMD=‒0.99,95%CI(‒1.24, ‒0.74), I2=56.5%];10篇文献以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总有效率[RR=1.26,95%CI(1.19, 1.34),I2=26.2%];仅有1篇文献报道了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常乐康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其严重程度临床差异很大 ,轻者常常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很快缓解 ,而重者常需治疗[1] 。近半年来我们采用常乐康 (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 )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5 0例病儿选自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为因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或治疗后发生腹泻者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6岁以下 35例 ,~ 12例 ,~ 16岁 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各 2 5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798例住院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生AAD者作为观察组,与没有发生腹泻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8例中发生AAD 187例(2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婴幼儿AAD的发生与发病年龄、合并有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种类、抗生素使用天数、抗生素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使用、激素应用、住院天数、血红蛋白量、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AAD独立相关因素:合并有感染性疾病(OR=1.431)、病情重(OR=1.985)、抗生素时间长(OR=2.117)、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OR=3.783)、侵入性操作(OR=4.092)、使用微生态制剂(OR=0.706)。微生态制剂OR1,表示使用微生态制剂为AAD的保护因素。。结论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婴幼儿特别是婴儿发生AAD的可能性大,侵袭性操作、重症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长、联合用药是AAD的高危因素,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止A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制剂辅助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ests,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评估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7篇较高质量的RCTs,Meta分析结果示:RR=1.21,95%CI=(1.14,1.27),Z=6.80,P0.01。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但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充布拉酵母菌的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治疗相关副作用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数据库,包括CNKI、VIP、WanFang、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搜集布拉酵母菌补充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8月。两名研究者独自完成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计1 11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拉酵母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OR=2.02,95%CI(1.48,2.76),P0.001]。补充布拉酵母菌显著降低了腹泻[OR=0.42,95%CI(0.29,0.60),P0.001]、便秘[OR=0.35,95%CI(0.23,0.52),P0.001]、口腔炎[OR=0.24,95%CI(0.13,0.43),P0.001]等的发生率。两组研究资料在恶心、呕吐、腹痛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布拉酵母菌作为三联疗法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减少儿童治疗相关腹泻、便秘、口腔炎的发生率。但受纳入样本量和质量限制,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双歧杆菌制剂临床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CBMd isc、VIP、CNK 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患儿4050例,对其进行M eta分析,并评价M 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4.60,P=0.007〈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ta分析,合并RR=0.41,95%C I为0.35~0.49,总体效应检验,Z=10.39,P〈0.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RR值和95%C I与随机效应模型完全一致,剔除小样本报道后的合并RR=0.42,95%C I为0.35~0.50,与剔除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杆菌制剂能降低小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对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在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牛奶蛋白过敏所致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布拉酵母菌在感染性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共36例感染性腹泻病例,其中18例患者治疗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布拉酵母菌,对照组18例患者单用左氧氟沙星,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状况和治愈疗程的差异。结果左氧氟沙星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患者大便次数在疗程第2~4天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患者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联合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为(3. 85±1. 74) d,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的平均止泻时间为(4. 89 ± 1. 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联合应用布拉酵母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影响因素,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在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因支气管肺炎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265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0例)和对照组(125例)。实验组患儿从应用抗生素治疗第1天开始预防性口服地衣芽孢杆菌(0.25 g/次,3次/d)直至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治疗,用药至腹泻缓解,剂量和用法与实验组一致。观察两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出现的例数,腹泻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分析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是否联合应用抗生素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之间的关系。结果 (1)年龄小于1岁、应用抗生素时间大于7 d和联合应用抗生素均是婴幼儿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高危因素。(2)预防性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后,实验组患儿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泻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婴幼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和联合应用抗生素易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2)预防性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可以有效减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The probiotic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is a non-pathogenic yeast that has been proven effici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antimicrobial-associated diarrhea and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colitis. 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S. boulardii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ecal microbiota in a human microbiota-associated mouse model. This evaluation was ru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 7-day oral treatment with amoxicillin clavulanic acid. Predominant groups of bacteria were quantified wit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ombined with flow cytometry using group-specific 16S rRNA targeted oligonucleotide probes designed for the Eubacteria, Bacteroides-Porphyromonas-Prevotella, Clostridium coccoides-Eubacterium rectale,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Clostridium histolyticum, 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 and Enterobacteriaceae groups and Bifidobacterium species. S. boulardii did not quantitatively alter the total anaerobic microbiota nor the dominant bacterial groups. During the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of mice receiving the yeast or not, the level of Enterobacteriaceae and Bacteroides groups increased when the C. coccoides-E. rectale group decreased dramatically. After the antibiotic treatment was discontinued, the return to the initial level was reached more rapidly in the S. boulardii-treated mice than in the control mice (p<0.05) for the C. coccoides-E. rectale and Bacteroides-Porphyromonas-Prevotella groups. This quicker recovery of normal intestinal microbiota equilibrium after antibiotic therapy could be a mechanism for S. boulardii preventive effect on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6.
Oral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gnotobiotic mice by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ortality following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 single S. boulardii ingestion protected 16% of mice, whereas 56% were protected when S. boulardii was given continuously in the drinking water. No direct antagonistic effect of the yeast on C. difficile numbers was detected, whereas a modulation of fecal cytotoxin production wa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