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5):16-19
肾茶是一种对肾脏及与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良好功效的热带珍稀药用植物。随着能脏病中成药热潮的兴起,肾茶必将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对肾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临床运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使猴头菇抽提物的添加量达到10%,也不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离体条件下,猴头菇抽提物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等双歧因子,在TPY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的猴头菇抽提物可以使双歧杆菌活菌数从108个/ml提高到109个/ml。 相似文献
4.
类胡萝卜素是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中一类重要的光合色素,具有光保护、抗氧化等众多生理功能,同时也是脱落酸、独脚金内酯和胡萝卜内脂等植物激素的合成前体,在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类胡萝卜素还是构成茶叶外形、叶底色泽的重要成分,也是茶叶重要致香物质的前体物,其种类、含量对茶叶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茶中类胡萝卜素种类、代谢途径及其对制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茶类胡萝卜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是茶叶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它在保护神经、镇静、调节情绪、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茶氨酸可以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作为保健品,茶氨酸在医药和食品加工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肾茶是唇形科肾茶属植物,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和胆结石。本文综述了肾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药减施等果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在重要的水果种植区域内危害日益严重,有从次要害虫发展为主要害虫的趋势。而桃树作为少数茶翅蝽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的果树之一,被害尤为严重。虽有化学药剂对茶翅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其飞行能力强,易产生抗药等特点,导致防治非常困难。因此,对茶翅蝽的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方法愈发得到重视,特别是天敌昆虫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茶翅蝽的主要天敌是寄生蜂,利用天敌昆虫可以有效控制茶翅蝽的种群数量。此外,基于茶翅蝽嗅觉行为反应构建的\"推-拉\"防控策略研究得以开展,以达到对茶翅蝽种群的生态调控。本文综述了茶翅蝽对桃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现状及特点、生态学习性及现阶段防治措施等,并着重总结了针对茶翅蝽成虫的潜在生物防治方法,为茶翅蝽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山茶属(Camellia)植物集茶叶、茶油及茶花三大特色为一身。近年来,该属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和毛蕊茶组(Sect. Eriandria)植物随着野生资源在束花茶花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为在未来山茶的开发应用中进一步利用两组资源,本文重点总结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的植物资源、观赏性及适应性、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1)山茶属主要包括闵天禄、张宏达及Sealy三个分类系统研究,按照张宏达分类系统,连蕊茶组资源48种,毛蕊茶组15种;闵天禄分类学系统连蕊茶组19种,毛蕊茶组9种。2)两组资源具开花繁密,叶形较小的特点;花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醇、芳樟醇、柏木醇为主。3)在应用研究中主要体现在束花茶花的育种,连蕊茶组植物10余种,毛蕊茶组1~2种已用于种质创新。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两组资源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亟需结合经典分类及现代分子生物等技术开展全面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在充分发挥我国特有连蕊茶组和毛蕊茶组资源的基础上,聚焦抗逆性及观赏性的种质创新,不断丰富该类资源在园林景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确定适合于猴头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以液体发酵生产的猴头菌丝为材料,提取猴头菌丝多糖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多糖纯品。结果:猴头菌丝粗多糖采用Sevag法除蛋白的次数应该控制在5-8次,而且Sevag法除蛋白所得的HMP,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初步纯化,多糖主要分布在蒸馏水洗脱部分,命名为HMPⅠ,其含量为67.5%;HMPⅠ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得到两个组分:HMPⅠa、HMPⅠb;HMPⅠa为多糖主要组分,含量为71.8%;HMPⅠa经纯度鉴定为多糖纯品。结论:DEAE-纤维素柱层析结合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的纯化方法,可以获得猴头多糖纯品。 相似文献
13.
14.
初步评估了鲜猴头菌口服液的益智保健功效以及对糖尿病及其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在研究中,首先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检测鲜猴头菌口服液饮用的安全性;然后,采取小鼠跳台和避暗实验以及迟发型变态反应初步分析了鲜猴头菌口服液对正常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对由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同时,又以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作为模型,测定了鲜猴头菌口服液对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鲜猴头菌口服液的LD50>27.2mL/kg;在跳台和避暗2个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猴头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5min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迟发型变态反应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猴头组小鼠的左后足趾肿胀度极显著增强;此外,鲜猴头菌口服液还对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精神状态和体重均有改善作用,而与正常组相比较,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这表明,鲜猴头菌口服液为安全物质,它能显著的提高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能极显著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还能对由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有改善作用,同时不会引起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以脱色前、后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含量、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红外光谱等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胃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脱色后,多糖含量提高、蛋白含量下降、小分子物质大量减少、单糖种类基本不变,岩藻糖所占比例略有下降、半乳糖及葡萄糖比例略有上升,红外光谱显示,脱色后多糖中的C=O基团减少;多糖脱色后体外免疫活性显著提高(P<0.05),低浓度的未脱色多糖与模型组相比,对胃粘膜的损伤修复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浓度的脱色多糖对胃粘膜的损伤修复作用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7.
Zouhour Ouali Imed Sbissi Soumaya Boudagga Azza Rhaiem Chadlia Hamdi Giuseppe Venturella 《Plant biosystems》2020,154(1):24-28
AbstractThe rare fungus 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 was collected from temperate forests in northwestern Tunisia and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frica.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data about the distribution, ecology,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H. erinaceus. Collected data may help expand our knowledge on this critically endangered rare spec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8.
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和抑菌作用。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经透析、除蛋白、真空干燥后,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纤维素进行分离纯化,Nacl分段梯度洗脱得到纯化的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0.2M组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抑菌作用、pH值对抑菌作用的影响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5,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原生质体制备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体系为:液体培养5d的猴头菌丝,以0.6mol/L KCl作为稳渗剂,加入含1.0%纤维素酶+1.0%蜗牛酶+1.0%溶壁酶的复合酶,在30℃酶解猴头菌丝3h时,原生质体得率达到3.0×106个/mL。潮霉素敏感性测试表明,猴头菌在PDSA固体培养基上的潮霉素最低筛选浓度为60μg/mL。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法,将质粒pBgGI-hph(含有灵芝gpd1-Gl启动子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转化猴头菌原生质体,经潮霉素初步筛选以及PCR鉴定,表明有4株猴头菌拟转化子的基因组扩增出hph基因;转化子经过多次转接后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4个转化子的基因组中均稳定整合了hph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能够产生活性较强的α-淀粉酶降解玉米淀粉。添加5%~15%黄豆粉和发酵时间从15d延长到25d能显著提高淀粉酶活力和淀粉降解率。在添加15%黄豆粉,加水40%,25℃发酵25d的玉米粉发酵产物中,淀粉降解率达到65.20%;蛋白质含量达到16.83%;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由35.96mg/g提高到56.12mg/g,色氨酸含量由9.05mg/g提高到13.25mg/g,从而明显提高了玉米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