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检测基层医院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了解滴虫性、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从而探索基层医院最适的检验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取本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部就诊的900例女性患者,采取两种常用的阴道分泌物检测方法,即涂片镜检法(湿片法)和阴道分泌物p H值测定+抗原检测(抗原法),探索其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结果采用湿片法检测出滴虫性阴道炎阳性共144例,占总例数的16.00%;真菌性阴道炎阳性共207例,占总例数的23.00%;采用抗原法检测出滴虫性阴道炎阳性共179例,占总例数的19.89%;真菌性阴道炎阳性共253例,占总例数的28.11%。结论抗原法较湿片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结果客观易判读,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首选的阴道分泌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炎(BV)实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930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法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涂片镜检法阳性率为22.03%;应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阳性率为45.81%,其中单患BV组占22.20%,合并白细胞酯酶2个加号占7.70%,合并白细胞酯酶3个加号占16.08%。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合并感染时,运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涂片镜检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阴道炎病原菌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湿片法和革兰染色法联合检查结果:发现阴道炎病原菌检出率为44.96%,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最高。在20岁以下和59岁以上阴道炎患者数量太少,未作统计。各年龄组间滴虫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中,细菌性阴道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类型,其次是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感染占第三位,且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查合肥地区孕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来我院行孕期检查的孕妇969例,采集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镜检和五联检法联合检测,分析孕妇分泌物清洁度及病原结果。结果 969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正常清洁度(Ⅰ~Ⅱ)占标本总数36.22%,病原体检出率6.84%,异常清洁度(Ⅲ~Ⅳ)占标本总数63.78%,病原体检出率44.66%,不同清洁度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病原体阳性者300例,其中真菌感染158例(16.31%),细菌感染157例(16.20%),毛滴虫感染5例(0.52%),混合感染20例(2.06%)。清洁度Ⅰ~Ⅱ度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阳性率分别为17.23%、0.52%、0.93%,清洁度Ⅲ~Ⅳ度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阳性率分别为61.40%、8.36%、17.34%,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合肥地区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较高,湿片镜检和五联检法联合检测可提高阴道炎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及生殖道感染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两种阴道乳杆菌活菌胶囊结合抗菌药物对混合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混合性阴道炎患者50例。同时符合以下两项即确诊为混合性阴道炎:(1)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阳性;(2)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积分法评分(Nugent评分)≥7分;(3)阴道分泌物滴虫镜检阳性。入选患者根据乳杆菌胶囊使用方法分为联合组(25例)及序贯组(25例),联合组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使用阴道乳杆菌活菌胶囊,序贯组在使用抗菌药物结束后序贯使用阴道乳杆菌活菌胶囊。评估两组患者病原体转阴率、症状改善及乳杆菌恢复情况。结果 序贯组患者综合治愈率高于联合组(56.0%vs 28.0%,P<0.05)。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有12.0%的患者阴道菌群恢复为形态类似乳杆菌的革兰阳性大杆菌,序贯组有32.0%恢复为形态类似乳杆菌的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序贯组在趋势上高于联合组。结论 对于混合性阴道炎的治疗来说,抗菌药物治疗后序贯使用阴道乳杆菌活菌胶囊优于抗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阴道乳杆菌活菌胶囊。  相似文献   

6.
念珠菌性阴道炎实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念珠菌引起。由于临床抗菌素和激素类药物等的广泛应用,目前该病发病率高达30%~40%,且易复发。临床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增多,外观呈白色稠状、白膜状或豆渣状^[1]。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涂片的直接镜检法、革兰氏染色法、快速凝集法、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2]。为了适合门诊常规检验的快速和准确报告的要求,对现在常用的直接涂片镜检法和快速乳胶凝集法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对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亚级别的建立及划分标准,为阴道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15 00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及阴道微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的种类及感染率差异,对比感染与清洁度的相关性。结果 55岁年龄组未检出任何细菌的全阴性检出率为15.1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40岁年龄组滴虫检出率为11.00%,高于4~20年龄组(0.90%)和55岁年龄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组真菌检出率32.20%,高于55岁以上年龄组(14.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5岁年龄组的线索细胞检出率27.60%,高于55岁年龄组(0.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毛菌检出率在所有组别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传统清洁度中Ⅱ、Ⅲ、Ⅳ度分别进行更详细的亚级别的划分。结论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划分应综合考虑受检者的激素状态、治疗状态等个体差异。详细的清洁度划分标准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指导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南沧源县8个乡镇不同年龄佤族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方法用革兰染色法、生化五联法检测以及阴道pH试纸联合对763例佤族妇女的阴道分泌物状态检测。结果 763例受检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微生态异常比率为50.72%,微生态异常集中在31~50岁妇女中,在31~40岁中最高,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病集中在31~50岁妇女中,而细菌性阴道炎集中在40岁以下妇女,需氧菌性阴道炎高发于31~40岁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沧源县8个乡镇佤族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基本与年龄分布一致,呈正态分布,育龄妇女(尤其是31~40岁)为阴道炎好发年龄组。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 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的微生态特征和围产结局。方法选取AV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作对照,取阴道分泌物行湿片、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及检测IL-6、IL-8,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菌群的分布,局部IL-6、IL-8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20例妊娠合并AV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45例(37.50%)、B族链球菌34例(28.33%)、粪肠球菌20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10.00%),这四种细菌占致病菌总数的84.17%;与正常孕妇相比,AV组孕妇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是25.00%vs 11.00%(P0.01)、12.50%vs 4.00%(P0.05)、10.83%vs 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孕妇绒毛膜炎和早产发生率分别为8.30%vs 3.00%(P0.05)、10.83%vs9.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6、IL-8表达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17.64±4.53)ng/Lvs(13.54±4.39)ng/L,P0.001;(38.08±6.29)ng/L vs(27.34±5.10)ng/L,P0.001]。结论孕期AV由肠源性细菌引起,可导致不良的围产结局,需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化快速检测法在诊断需氧菌阴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镜检法和生化快速检测法对320例疑似需氧菌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结果 在320例就诊者中,生化快速检测法检出阳性患者286例,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283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56%[ (279+ 30)/320],二者呈高度一致性( Kappa=0.823,P<0.05).以镜检法为诊断标准,生化快速检测法的敏感度为98.59%( 279/283)、特异度为81.08%(30/37)、阳性预测值为97.55%(279/286)、阴性预测值为88.24%(30/34).结论 生化快速检测法对需氧菌阴道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菌群检查,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全面评估女性阴道混合感染的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适宜的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 1年8月,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85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阴道菌群,采用生化快速检测技术进行阴道微生态功能测定,同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 在38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90例(23.4%),混合感染154例(40.0%),菌群失调141例(36.6%).其中需氧菌阴道炎(AV)20例(5.2%)、细菌性阴道病( BV)27例(7.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18例(4.7%)、生殖道支原体感染(MP) 25例(6.5%)、AV+BV+ VVC 18例(4.7%)、AV+ BV+ MP 72例(18.7%)、AV+ MP 18例(4.7%)、VVC+ MP 9例(2.3%)、AV+ TV 1例(0.25%).结论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和微生态失衡为其主要原因.客观评价阴道感染,及时、全面、有效的诊治是治疗阴道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物组成的特点,为临床诊治及减少疾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妇科门诊45岁以下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育龄期患者16例,以同期18例45岁以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人上阴道壁1/3处的分泌物,进行常规临床分析和革兰染色,并以21种常见的阴道细菌的特异引物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分析并比较这些细菌在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和健康人阴道内的组成及变化。结果在18例健康人中,其中1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3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无明显优势菌群或者优势菌不为检测的21种常见阴道微生物,2例的阴道微生物组成以加德纳菌为优势菌;在1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的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14例以厌氧菌如普雷沃属(Prevotella)、纤毛菌(Leptotrichia)和斯尼思菌(Sneathia)为优势菌。经Metastats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crispatus、Leptotrichia amnionii、Eggerthella sp.和Peptostreptococcus sp.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A主成分析结果亦显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常见21种微生物组成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别。结论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多样性增加,普雷沃属、纤毛菌及斯尼思菌的明显增高可能滴虫性阴道炎的炎症发生有关,此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及减少复发提供新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test the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anadian guidelines fo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that mucopurulent endocervical discharge and 10 or more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s) per high-power field of a Gram-stained endocervical smear or, when Gram staining is not possible, the presence of endocervical discharge and one of edema, erythema or induced mucosal bleeding of the cervix can be considered diagnostic for chlamydial cervicitis. METHODS: A total of 596 consecutive women attending 2 family planning clinics for routine care underwent vaginal speculum examination and were tested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PMN counts from Gram-stained endocervical smears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utative indicators of chlamydial infe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hlamydial cervicitis was 6.2% (37/596), and no women tested positive for N. gonorrhoeae.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chlamydial cervicitis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criteria of mucopurulent endocervical discharge and 10 or more PMN per high-power microscopic field had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18.9% and 97.0% respectively,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29.2% and a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of 6.2 (p = 0.003). Presumptive diagnosis based on endocervical discharge with edema, erythema or induced mucosal bleeding of the cervix had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43.2% and 80.0% respectively,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2.5% and a positive LR of 2.2 (p = 0.002). In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or vaginitis, the LR for the criteria of mucopurulent endocervical discharge and 10 or more PMN per high-power field was 5.4 (p = 0.04), whereas the LR was 4.3 (p = 0.10) if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aginitis were absent. CONCLUSIONS: In this setting, the practice of making a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chlamydial cervicitis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eria given in the Canadian STD guidelines was not suppor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 863例妇科疾病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分析引起妇科疾病的病原体感染分布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来义乌妇保院就诊的妇科患者5 863例,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镜检和生化检测。结果在5 863例样本中,清洁度Ⅰ~Ⅱ2 756例,清洁度Ⅲ~Ⅳ3 107例,不同清洁度中病原体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50岁年龄组病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比白色念珠菌性和滴虫性阴道炎均要高。因此,育龄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细菌性阴道病感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生化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镜检和生化检测对500例疑似AV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0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409例,生化检测法共检出阳性患者414例。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6.60%,二者呈中度一致性(Kappa=0.783,P〈0.05)。以镜检法为标准,生化检测法的敏感度为98.53%、特异性为87.91%。结论生化检测法对AV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与镜检法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检测技术诊断需氧菌阴道炎(AV)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镜检法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检测技术对250例疑似AV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25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235例,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检测法检出阳性患者228例。以镜检法为诊断标准,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为91.2%。结论β-葡萄糖醛酸苷酶+凝固酶检测技术诊断AV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镜检法符合率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AV)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镜检法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对200例疑似AV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200例疑似AV患者中,镜检法检出阳性患者174例,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检出阳性患者169例。以镜检法为诊断标准,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的敏感性为94.83%、特异性为84.6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3.50%[(165+22)/200],两者呈中度一致性(Kappa=0.735,P〉0.05)。结论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诊断AV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镜检法符合率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