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取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予以莫沙必利片5 mg,3次/d,连用8周。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4.1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2例和4例,症状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复发5例(12.5%)和13例(32.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9,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的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并能明显降低其复发率,具有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的检测,并对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降低患者的血液指标,增强肠道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和双歧杆菌(B)与大肠埃希菌(E)的比值变化,并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B/E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比值明显上升(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下降(P0.05),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且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4.13,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可治疗UC,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外余治疗基本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sIgA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和肠球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确切,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和保护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IL)-6、8和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8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外余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8和10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8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或上升值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2,P〈0.05);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观察组出现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UC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IL-6、8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减轻肠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性脑病患者肠屏障功能及血氨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性脑病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氨水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及血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氨水平、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L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亦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血氨的生成,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肠炎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治疗组(n=80),对照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和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观察两组患儿疗效、治疗顺应性、症状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总配合率为96.25%和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5%和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和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和2.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0)。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消旋卡多曲口腔崩解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糖尿病性腹泻(DD)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86例D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调整、控制血糖和胃肠解痉药等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3次/d,温开水送服)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用的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较前增加,肠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数量较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较对照组(78.95%)更佳(χ2=4.1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1例,症状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DD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能有效缓解其腹泻症状,作用机制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反应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根治性结直肠癌术,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禁食、传统肠道准备,术后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并予以等氮量等热量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5d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3次/d,温水口服,替代术前肠道抗生素的使用,术后24h继续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至术后1周,剂量和方法同术前。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数量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入院时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术后1周,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多,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其上升幅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χ~2=4.20,P0.05)。结论围手术期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不仅能纠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失调,提高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重建肠道菌群平衡,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对儿童腹泻血浆血管活性肽(VIP)、神经肽Y(NPY)及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VIP、5-HT和NP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变稠、腹泻次数正常、腹泻停止、腹痛停止、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VIP、5-H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NPY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VIP、肠黏膜5-H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能显著降低VIP及5-HT水平,促进NPY生成,从而有效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功能和肠壁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EPISBO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再增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组均治疗7d,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相关指标,肠黏膜功能相关指标,肠壁黏膜炎症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均P<0.05)。观察组的胃肠功能相关指标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d后,两组的丙二醛(MDA)、二胺氧化酶(DAO)及乳酸(D-La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的内毒素(LPS)、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EPISBO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且对肠黏膜功能和肠壁黏膜炎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过氧化脂质(LPO)]、肠黏膜屏障受损情况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及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对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钙离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酶(AMS)、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6)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钙离子、hs-CRP、AMS、PCT、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抑钙离子、hs-CRP、AMS、PC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AMS、PCT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钙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腹痛缓解、肠鸣音恢复、血淀粉酶恢复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09%、15.38%(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钙离子、hs-CRP、AMS、PCT水平,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外周血PCT、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 d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清PCT、CRP水平,有利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骨钙素(BG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和液体钙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右归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2)水平、BGP水平、骨密度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L1-4正位、右侧股骨颈、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临床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液体钙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雌激素、BGP水平,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重症监护室(ICU)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原菌清除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ICU耐药菌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4),两组均常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的益气养阴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WBC、PC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75%(15/16),高于对照组的64.29%(9/14)(P<0.05)。观察组的病原菌清除率为68.75%(11/16),高于对照组的42.85%(6/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PCT、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WBC、PCT、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WBC、PCT、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的益气养阴法可控制ICU耐药菌肺炎,临床疗效确切,提高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口服黄体酮胶丸对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血清抑制素A、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制素A、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抑制素A、E2、P、HCG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抑制素A、E2、P、HCG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及腰痛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保胎成功率、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94%、9.68%(P>0.05)。结论:在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地屈孕酮联合口服黄体酮胶丸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抑制素A、性激素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腹膜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就诊的128例重症腹膜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PCT水平;通过治疗后,比较好转组和恶化组患者之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于第1-3 d PCT水平下降速度较快,之后下降速度减缓。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低于恶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下降,恶化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治疗后第1 d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好转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PCT水平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不仅是重症腹膜炎的一个重要指示物,也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4部队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胃康胶囊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胃肠激素、血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 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胃动素(M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胃泌素(GA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胃康胶囊可提高胃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