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氨苄青霉素钠诱发的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氨苄青霉素钠口服诱发小鼠实验性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用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口服,每天2次,共4d,观察治疗后的小鼠排便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1天有70%~85%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只有10%排正常便(P〈0.01);治疗第2天给药组中有80%~90%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仅为50%(P〈0.01)。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凝结芽胞杆菌在治疗第2天开始定植,停药第7天后逐渐消失,定植期为10d左右。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2天肠道菌群开始恢复,第4天均升高到正常,而生理盐水组的恢复比各给药组显著的慢(P〈0.01)。结论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小鼠实验性腹泻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并能加速肠道菌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自中国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蜡样芽胞杆菌(DM423)活菌制剂对羔羊、仔猪和鸡腹泻控制效果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的实验组的腹泻控制效果明显好于抗生素治疗组及未处置组,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我们相信,利用蜡样芽胞杆菌制剂是一条控制人和动物腹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脂饮食和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 mg,3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外余治疗基本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sIgA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肠杆菌和肠球菌较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确切,能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和保护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sIg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肠道sIgA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上升(P〈0.05),CD8+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6.48,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腹泻具有较好疗效,能提高肠道sIgA水平和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从而增强肠道局部黏膜防御力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疗法"促菌生"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促菌生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根据设定标准,选择了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治疗组,另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口服蜡样芽胞杆菌活菌片,而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菌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结果:在治疗组中97%的患者治愈,其显效时间最短2d,最长8d;在对照组中72%的患者治愈,其显效时间最短为3d,最长12d,两组的平均显效时间,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蜡样芽胞杆菌活菌片,可以提高肠道环境的质量及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最终机体的抗病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对照组72例发生腹泻27例(37.5%),预防组60例,发生腹泻10例(16.7%)(χ^2=7.58,P〈0.01);发生腹泻次数:对照组为(6.42±2.66)次/d,预防组为(3.92±1.03)次/d(t=3.29,P〈0.0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4.97±1.20)d,预防组为(3.90±1.02)d(t=5.60,P〈0.0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可以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临床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过程中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00例H.pylori感染患者, 分为益生菌组和正常组, 各50例。全部患者通过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后, 益生菌组患者继续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 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患者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后效果满意。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正常组(25.5% vs 47.5%;χ2=11.023, P=0.001)。

结论

益生菌可减轻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后消化道不良反应, 根除H.pylori过程中加用益生菌的时机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和苏云金芽胞杆菌(B. thuringiensis)均属于蜡样芽胞杆菌群,在遗传学上有很高的相似性。PlcR (Phospholipase C regulator)在蜡样芽胞杆菌中是十分重要的调控因子,但plcR基因在炭疽芽胞杆菌中发生一个无义突变导致在炭疽芽胞杆菌中产生一个截短PlcR蛋白。为了研究plcR基因对炭疽芽胞杆菌功能的影响,文章以蜡样芽胞杆菌CMCC6330基因组为模板,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BE2A-plcR后导入炭疽芽胞杆菌疫苗株A16R中获得重组菌株,对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炭疽芽胞杆菌重组菌株的溶血活性基本没有恢复,但恢复了部分神经鞘磷脂酶活性,表明将蜡样芽胞杆菌的plcR基因导入炭疽芽胞杆菌后,可以直接激活神经鞘磷脂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对腹泻的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为益生菌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同时伴有腹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变化及腹泻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腹水白细胞计数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腹泻缓解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更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更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腹泻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5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阳性对照组、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0.5 g/mL)和阿如拉7味散高剂量组(1.0 g/mL)。将所有小鼠用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混合药液灌胃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第8天起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治疗7 d,实验结束时进行样品采集。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gG、IFNγ和TNFα含量以及回肠组织中的sIgA含量;采集盲肠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采集胸腺和脾脏,测定免疫器官指数。 结果 阿如拉7味散低、高剂量可显著提高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脾脏指数(P0.05)和血清IgG含量(P>0.05)无显著影响。各用药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尤其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升高。 结论 阿如拉7味散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具有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芽胞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拟杆菌属)、CMV DNA、CMV IgM转阴率及预后。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肠道芽胞杆菌属、肠球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属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2=1.012,P=0.314)。 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促进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患儿肝功能和病毒清除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红花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探讨红花多糖改善微生态失调与肠黏膜免疫、血浆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关系。 方法 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红花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5)、自然恢复组(n=5)和丽珠肠乐组(n=5)。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黏膜sIgA、血浆内毒素的检测,以及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结果 给药治疗后,小鼠肠黏膜sIgA水平升高(F=3.990 0,P=0.009 0),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F=3.866 0,P=0.010 0);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红花多糖组和丽珠肠乐组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均有提升,并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中毛螺菌属(t=2.602 8,P=0.009 2)、粪球菌属(t=4.551 0,P结论 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小鼠肠黏膜sIgA含量,抑制血浆内毒素含量并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降低致病菌、部分恢复和改善肠道菌群而发挥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梅  王冬英  寿嫣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1):1330-1333, 1337
目的

研究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对H. pylori感染患者根治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H. 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80)和观察组(n = 80)。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铋剂四联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 pylori根除率(95.00%)高于对照组(82.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升高,而对照组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标准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H. pylori感染患者H. pylori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道菌群、肺功能及预后等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失调率、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率为22.2%,较对照组的53.3%明显下降(P结论 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和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变化对实验小鼠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对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级别实验小鼠即清洁级小鼠、SPF小鼠和普通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研究了此三种不同级别的实验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sIg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普通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多,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多,肠道不同部位之间sIgA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清洁级小鼠,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少,故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少,且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动物微生物控制级别的增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递减;sIgA阳性细胞与肠道细菌种类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益生菌在标准四联疗法的不同阶段对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首次根除失败因病情需要接受H.pylori补救根除治疗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每次服用埃索美拉唑钠肠溶片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进行治疗。其中A组为单纯四联治疗,不加服金双歧;B组为四联治疗前2周服用金双歧2 000 mg/次;C组为标准四联治疗同时服用金双歧2 000 mg/次;D组为四联治疗结束后开始加用金双歧2 000 mg/次。疗程均为2周,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4周,记录其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疗程结束4周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 pylori是否根除。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78.0%(38/50)、80.0%(40/50)、74.0%(37/50)和72.0%(3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P=0.778);4组患者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1.3%(39/48)、85.1%(40/47)、78.7%(37/47)和78.3%(3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828)。4组患者7 d、14 d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 pylori感染根除率较高(>80%),可作为首次根除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方案,在补救治疗的不同时期加用益生菌并不能明显提高根除率,但能降低7 d、14 d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道菌群失衡对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优势菌群与肠道黏膜屏障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sIgA含量变化,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Mucin2、Mucin3和防御素mRNA转录产物的变化。结果菌群失衡小鼠小肠段肠黏膜sIgA水平下降,重度菌群失衡组与正常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与轻度菌群失衡组相比下降明显。菌群失衡小鼠上皮细胞中的Mucin2、Mucin3和防御素mRNA转录产物与正常小鼠相比明显增高,在杯状细胞胞浆内Mucin2蛋白阳性表达增强,且重度菌群失衡组与轻度菌群失衡组小鼠比较,Mucin2、Mucin3和防御素增高明显。结论菌群失衡可导致肠黏膜sIgA分泌量随菌群失衡程度呈下降趋势,同时引起黏液层中黏液素和防御素分泌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