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鼻咽部定植菌群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特点的关系,从微生态角度寻找预防或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1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治的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鼻咽部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阴性组、阳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潮气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1 09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培养阳性者290例(26.58%),中位数年龄为8个月(3.24个月,14个月)。各年龄层患儿鼻咽部菌群定植率及定植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层患儿鼻咽部定植菌均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卡他莫拉菌定植的患儿发热率较低。与喘息相关定植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重症相关的定植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大叶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只有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定植的达峰容积比(Z=-4.12, P<0.001; Z=-1.99,P=0.046)与达峰时间比(Z=-4.24,P<0.001;Z=-1.98,P=0.047)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院内新生儿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分布、药敏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新生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出生的未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种类和数量鉴定,利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0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新生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共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68株,其中细菌135株(80.36%),病毒30株(17.86%),真菌3株(1.78%)。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16株(69.05%),以大肠埃希菌(49株,29.17%)及肺炎克雷伯菌(42株,25.00%)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1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95%)为主。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23株,13.69%)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常用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及头孢唑林等;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新生儿的住院天数、分娩方式及吸痰均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可适当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住院天数、剖腹产及吸痰均为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腹泻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调整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酪酸梭菌活菌散和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时间,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个月内腹泻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止泻、呕吐、腹痛和粪常规等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3 d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15,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腹泻复发5例(13.16%)和13例(34.21%),观察组腹泻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较肯定,能明显改善患儿腹泻症状,缩短腹泻病程,并能减少腹泻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56例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按支气管肺炎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8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58.3%),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7,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并症状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从中随机抽取10例为疾病组,并以1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比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将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4、IL-12、IgE水平变化。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P<0.05)。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红蝽菌属和普雷沃菌属有所增多(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PICU中发生的34例VAP患儿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计检出病原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85.0%),革兰阳性菌4株(10.0%),真菌2株(5.0%)。前四位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5.0%)、肺炎克雷伯菌(20.0%)、铜绿假单胞菌(15.0%)、大肠埃希菌(12.5%),均对儿科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则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结论应加强机械通气儿童患者呼吸道管理及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联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服用抗菌药2h后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对照组只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2组总有效率及体温、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体温、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抗菌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优于单用抗菌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气管抽吸标本微生物检测在预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NICU患儿359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患儿172例,设为VAP组;不符合VAP诊断标准的患儿187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呼吸道病原菌情况以及患儿预后。结果对照组和VAP组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存在明显差异。VAP组中106例(61.63%)患儿为革兰阴性菌阳性,38例患儿为革兰阳性菌(22.09%)阳性,28例(16.28%)患儿为真菌阳性。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20.93%)为主,其次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8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88%)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5.81%)。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与VAP患儿死亡存在弱相关性。结论 NICU患儿因为机械通气引起上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病原菌定植于肺部引起VAP。部分细菌检出率增加预示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健胃消食药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酪酸梭酸活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单纯的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χ2=5.14,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46.88%)(χ2=4.45,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用于儿童厌食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并能降低其复发率,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创辅助通气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00例行无创辅助通气呼吸的早产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痰样本进行细菌鉴定,记录患儿基本情况并检测血中CD3~+、CD3~+/CD8~+、CD3~+/CD19~+和CD19~+/CD2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发热、咳嗽、肺部喘鸣音及湿罗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中CD3~+、CD3~+/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19~+及CD19~+/CD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为17.00%,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27.0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占比相对较高。季节、通气时间、胎龄及出生体重是影响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创辅助通气早产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季节、通气时间、胎龄及出生体重均是导致感染发生及发展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细菌学检查确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膝关节炎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治疗,对照组接受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结果:128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23.71%、25.77%、24.74%、20.62%。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1%(61/64),高于对照组的81.25%(52/6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膝关节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患儿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6.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静滴治疗,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更佳,且具有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患儿的配合度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药物联合口服康复新液辅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对照组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肌注链霉素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局部注射异烟肼、链霉素粉联合口服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症状缓解率,淋巴结吸收率,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症状缓解率、淋巴结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观察组恶心、局部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联合口服康复新液辅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可提高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淋巴结吸收率,且安全性高,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伴有咯血的晚期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中心型肺癌咯血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全身化疗,对照组给予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用药联合全身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4h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止血有效率及治疗后3天、3~7天,7天复发率以及总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及咯血等方面的症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和24h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3~7天,7天复发率以及总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止血有效率和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老年晚期中心型肺癌咯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止血迅速有效,且复发率低,能够缓解呼吸道阻塞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与病情进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NSCLC患者126例。采集NSCLC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观察不同种属病原菌在NSCLC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NSCLC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61.18%,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24.71%,真菌检出率为14.12%。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0.38%,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2.69%,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3.46%,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7.69%,其他细菌检出率为5.77%。革兰阳性菌中溶血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2.8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8.10%,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9.52%,粪肠球菌检出率为9.52%。真菌中白假丝酵母检出率为58.33%,热带假丝酵母检出率为25.00%,光滑假丝酵母检出率为16.67%。年龄≥60岁、吸烟、TNM分期III^IV期、营养不良、住院时间≥14 d的NSCLC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均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I^II期、营养良好、住院时间<14 d的患者(均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更易感染NSCLC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患者TNM分期、年龄等病情进展因素与病原菌感染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贾娜  李奇凤  张斌  姚彤  韩艳 《生物磁学》2011,(13):2499-2501,2518
目的:分析住院肺炎惠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791例肺炎患儿,采取下呼吸道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6.56%(131/791)患儿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并且有明确的病原,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为75.57%(99/131),且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多见;革兰阳性菌感染为21.37%(28/131),以肺炎链球菌多见;真菌感染为6.87%(9/131),均为白色假丝酵母;9.92%(13/131)的患儿存在两种及以两种上病原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严重,部分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伊内酰胺酶(BLA),葡萄球菌属耐青霉素G,肠球菌对氯洁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100%。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为0。结论: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细菌性为16.56%。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临床应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防止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保暖、清理呼吸道、氧疗、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紫绀、口吐泡沫、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溴索佐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患儿临床体征快速改善,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感染与甲型链球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与甲型链球菌的相关性。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口腔咽后壁取样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50%)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病人组(25.75%),且各疾病组甲型链球菌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肺内感染16.67%,支气管炎17.2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肺炎患者甲型链球菌检出率53.85%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