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十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30%;对三代头孢、头孢西丁和氨曲南耐药率为40%左右;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4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5%(2009年除外),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维持在50% ~ 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0~14%和0~4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非发酵菌耐药性增加明显,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泛耐菌增加明显;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17年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K-B法为补充,对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林(>30%)耐药率一直偏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9%~14.1%)、头孢哌酮/舒巴坦(3.6%~16.8%)、头孢他啶(13.2%~25.8%)、头孢吡肟(8.6%~19.8%)、头孢曲松(27.8%~35.0%)、头孢替坦(2.0%~20.8%)以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四年间上升了约5倍,而亚胺培南(1.8%~11.1%)、美罗培南(2.4%-11.9%)从2016年开始上升幅度增大。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性亦有增长趋势。耐药性较稳定的抗生素是复方新诺明(24.9%~30.5%)、米诺环素(16.5%~19.3%)。2014—2017年该菌产ESBLs亦有上升(30.2%~36.4%)。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4年间呈普遍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15株湖州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湖州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15株,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伊帕米星、奈替米星)的MIC值;PCR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六种氨基糖苷类16S rRN甲基化酶基因,序列分析明确基因型。测定产16S rRNA甲基化酶菌株对常见抗菌的敏感性,并检测碳青霉烯耐药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异帕米星敏感率最高为81.4%,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22株菌株中,17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其他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菌株。17株armA阳性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5株(耐药率为29.4%),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0%。5株碳青霉烯耐药菌株中检测到2株产VIM-2型金属碳青霉烯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产16S rRNA甲基化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强,部分菌株同时产金属碳青霉烯酶,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时期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药性进行监测。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ATB药敏试验板测定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用表型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肠杆菌科细菌2006-2008年与2009-2011年两个时期相比,ESBLS的检出率增长近50%。对亚胺配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次之,对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且两个时期相比耐药率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产ESBLS菌株不断增多,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临床实验室应当把ESBLS的检测作为常规监测工作,有效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2016年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各年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标本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008—2016年共分离出2 00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52.41%。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与2009年相比,2016年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之外的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临床微生物指南中的常规方法对医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医院近3年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65株阴沟肠杆菌,菌株的主要来源为痰液、尿液和其他分泌物,分别占50.3%、32.7%和27%;临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氯霉素和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比较敏感,而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对阴沟肠杆菌无效。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导致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是一种对多种抗菌素耐药的高耐药性细菌,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66株,采用Vitek 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菌种有肺炎克雷伯菌41株(62.1%)、阴沟肠杆菌12株(18.2%)、大肠埃希菌10株(15.1%)、产气肠杆菌3株(4.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48.6%)、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15.1%)、神经外科(12.1%)、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9.1%)、血液肿瘤内科(6.1%)为主。标本类型中,以痰液最为常见,占75.8%(50/66),其次是分泌物占16.7%(11/66)。66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80.0%),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51.2%)。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存在着严重的多重耐药,临床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分离多重耐药菌(MDRO)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化,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对MDRO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399株,MDRO 459株,MDRO检出率为10.43%。MDRO前5位分别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25株,占27.23%)、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A,123株,占26.80%)、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118株,占25.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4株,占16.12%)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科细菌(CRE,13株,占2.83%)。在标本类型上,痰液中MDRO占所有MDRO分离株的60.57%,其次为尿液、肺泡灌洗液、分泌物和血液标本。MDRO分离株占前4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和干部病房。在耐药性方面,CR-ABA和CR-KPN是我院耐药最严重的菌株。CR-ABA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为85.0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99.00%以上,替加环素对该耐药菌的敏感性较高。CR-KPN对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头孢烯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β-内酰胺类与酶抑制剂复合物(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在90.00%以上。结论:我院MDRO检出率较高,应加强MDRO耐药性监测,及时向临床医师反馈,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促进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MDRO的感染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8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79.9%(151/189)来自呼吸道;其主要分布在综合内科、化疗科、放疗科及ICU等科室,分别占23.81%、17.46%、15.87%和12.17%。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0.79%、32.28%和30.69%,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81%和20.1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5.34%和18.52%。结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综合内科、化疗科、放疗科及ICU为主,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同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61.6%、51.2%、48.8%、51.2%;对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2%、23.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164株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64株阴沟肠杆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在医院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GNI、GNS-143、GNI-448,对22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共分离到阴沟肠杆菌229株,59.0%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其次是尿液占13.5%,再次为创面分泌物/脓液占12.7%.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0.0%、0.4%和2.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98.7%、96.9%、97.5%.结论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在院内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耐药谱的差异,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感染管理。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9至2011年来天台县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分离肺炎链球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性,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642株,痰液中分离出584株,非痰液中分离出58株,其中血液中分离出32株,脑脊液中分离出20株,其他分离出6株,所有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比较敏感;侵袭性分离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结论该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大环内酯类耐药严重,存在一定比例的侵袭性感染,非侵袭菌株与侵袭性菌株耐药谱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应该区别对待,系统的监测细菌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上对骨科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相关理论根据。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282例术后骨科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接种培养,按要求分离纯菌,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2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86株(65.96%),其中革兰氏阴性球菌94株(50.54%),革兰氏阳性球菌83株(44.62%),真菌9株占4.83%。分离率排在前三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9.35%),金黄色葡萄球菌(17.20%),表皮葡萄球菌(15.59%)。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100%。但未发现主要革兰氏阴性球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未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术后骨科患者伤口优势菌种是阴沟肠杆菌,而且耐药性高;临床医生应根据病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对不同种类的病原菌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Escherichia coli, Enterobacter aerogenes and S. schottmueller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arge intestine of a bacteriocarrier. E. coli and E. aerogenes strains proved to be resistant to a number of antibiotics. Plasmids were detected in DNA preparations obtained from E. coli strains. After the hybridization of these E. coli strains with E. coli C600 5K and S. schottmuelleri at 28 degrees C the transfer of resistance to kanamycin was found to occur. From some of the transconjugates thus obtained resistance to kanamycin was transferred to E. aerogenes. This resistance was found to be controlled by the plasmi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exceeding 2 Md. The fact that S. schottmuelleri in the carrier's body retained their sensitivity to antibiotic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absence of the transfer of plasmid Kmr at a temperature exceeding 28 degrees C an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 infective agent in an ecological niche other than that of E. coli.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败血症菌种分布特点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所有血培养阳性且经临床资料证实的18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结果 共获阳性血培养株26份.G^+菌4株;G^-菌17株,居前3位的是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5株,且全为院内感染.G^-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结论 G^-菌仍占主流,真菌败血症继续升高,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常规开展产酶菌检测,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延缓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患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临床数据并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老年患者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149株阴沟肠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液、全血和尿液中,分别占31.54%、24.16%和18.12%。在科室分布中,阴沟肠杆菌感染主要来源于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6.84%、14.10%和14.10%。药敏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100.00%、96.64%和95.97%,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96.36%、96.36%、97.67%、100.00%和100.00%。结论阴沟肠杆菌易引起呼吸道、泌尿道以及伤口的感染,且其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宁波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波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研究了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11月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肠杆菌科菌株进行Hodge试验确认,对于阳性试验菌株PCR同时检测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blaNmcA和blaSHV-387种基因。结果共收集到肠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16株,占6.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10株,占62.5%株。PCR检测显示10株均携带有blaKPC,其中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结论宁波地区产blaKPC型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2010年间住院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Sm及其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m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痰及咽拭子),占82.97%,临床分布以肝胆外科最多,占25.27%,其次为感染科(21.43%),ICU和神经外科均占8.79%;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占75.82%;Sm对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最高,达84.4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81.21%),对头孢他啶和替卡西kS/克拉维酸的敏感性均较低(〈40%)。结论该院感染Sm的易感人群主要是以中老年患者为主,Sm对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已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高度重视,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获得的1 1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和病区中的分布特点,并用K-B法测定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5年中共分离出1 1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构成比最多的是伤口分泌物(43.3%)、呼吸道标本(24.0%)和血液标本(1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有339株,占29.7%。各年MRSA的检出数依次为53株(31.9%)、51株(26.0%)、82株(35.2%)、81株(30.3%)和72株(26.0%)。MRSA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13.8%)、呼吸监护室(10.6%)、重症监护室(8.8%)和骨科(7.7%)。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MSS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MRSA感染多发生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有皮肤软组织伤口及侵入性操作的科室及患者。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同时临床治疗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