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影响,探讨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的相关性,提高儿童IDA诊治率。方法应用~(13)C-呼气试验和胶体金法检测326例IDA患儿及211例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6例IDA患儿中H.pylori检测阳性217例(阳性率为66.56%),健康组儿童H.pylori检测阳性47例(阳性率为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54,P0.01)。2-6岁组分别与7-9岁组及10-12岁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1、21.46,P0.05),7-9岁组较10-12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2,P0.05)。其中女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78.06%(121/155),男患儿H.pylori阳性率为56.14%(96/1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5,P0.01),且不同年龄组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7例H.pylori感染的IDA患儿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5.85%(208/217)。结论H.pylori感染与儿童IDA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宣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65例作为B组。以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H.pylori。应用免疫印迹法急性H.pylori抗体分型。结果 A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67.6%,B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24.6%。A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94.5%;B组胃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11.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ylori阳性率为33.3%。A组及B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溃疡H.pylori感染率(P0.05)。两组胃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在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8,P0.01)。两组患者H.pylori抗体血清分型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4,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是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始动因素,尤其在慢性乙肝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乙肝肝硬化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儿肠道菌群、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P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段于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13C同位素呼吸试验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H.pylori感染情况进一步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观察组患儿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患儿肠道菌群的16S rRNA V4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同时分析患儿疗效及疾病复发情况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儿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00%vs 30.00%,χ2=6.100,P=0.015)。治疗后非感染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感染组(92.45%vs 78.72%,χ2=3.900,P=0.048),复发率显著低于感染组(24.53%vs 44.68%,χ2=4.510,P=0.034)。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门、科水平上肠道菌群结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患儿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感染组,同时其拟杆菌科、瘤胃菌科、链球菌科、双歧杆菌科、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HSP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H.pylori感染可影响HSP患儿肠道菌群组成,同时降低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增加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孙晓晗  吕莹  姜伟  张秀秀  陈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6):7080-7082,71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在2009至2011年,对360例健康儿童和360例慢性ITP患儿进行H.pylori感染检验,比较其H.pylori感染阳性率。将80例H.pylori感染阳性的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实验组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和激素联合治疗。结果:健康儿童H.pylori感染阳性40例,阳性率11.11%,慢性ITP患儿感染81例,阳性率22.5%。ITP患儿H.pylori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2组H.pylori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1、2、3个月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6个月内和6个月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要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对慢性ITP患儿进行抗H.pylori感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减少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儿与其口腔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相关性,为儿童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分别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儿和牙周健康的儿童作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应用PCR技术检测采集的牙菌斑和含漱液样品中的H.pylori,并比较两组儿童口腔H.pylori检出率的差异及龈上、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程度牙周炎患儿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中H.pylo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8 1,P0.05);慢性牙周炎患儿龈下菌斑H.pylori检出率明显高于龈上菌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9 9,P0.05);不同程度牙周炎患儿H.pylori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3 1,P0.05)。结论口腔中H.pylori可能在儿童慢性牙周炎致病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不同检测方法及H.pylori感染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儿童RAP 72例,分为学龄期组24例,少年组48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和粪便H.pylori抗原(HpSA)检测.将前3项检查中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 金标准诊断H.pylori感染,阳性占37例,阴性占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儿童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ylori感染率高于学龄期儿童组,而粪便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山西部地区5~7岁健康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并探讨其与胃蛋白酶原(P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5月金山地区5~7岁健康儿童共464例,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幼儿H.pylori感染、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ylori感染与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的相关性。结果5~7岁儿童H.pylori阳性率达11.96%,5岁组、6岁组、7岁组儿童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10.07%、12.96%、13.73%,阳性率逐年升高。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的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是否感染与PGⅠ/PGⅡ呈显著正相关,与PGⅠ/PGⅡ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5~7岁儿童H.pylori感染率相对较低且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H.pylori感染与血清PG水平的关系密切,未来应加强对幼儿H.pylori感染与血清PG 水平的监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常乐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治疗效果,探讨更优化的H. pylori根除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H. pylori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144例,完成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标准三联组):奥美拉唑0.8~1.0 mg/kg?d,分2次,餐前30 min口服;克拉霉素15 mg/kg?d,分2次口服,总量<1 000 mg/d;阿莫西林50 mg/kg?d,分2次口服,总量<2 000 mg/d,疗程10 d。B组(常乐康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常乐康840 mg,日2次,与抗生素间隔2 h以上服用,疗程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症状评分,治疗过程中由患儿家长记录不良反应,停药4 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比较两组症状缓解率,H. 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标准三联组的症状缓解率为74.1%,常乐康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4);H. pylori根除率,标准三联组为58.6%,常乐康组为80.6%,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食欲不振等,常乐康组较标准三联组发生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6.1%和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辅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率,增加H. pylori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对脑梗死组65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纤维蛋白原、hsCRP及CagA-Hp-IgG抗体进行测定,采用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所有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CagA-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32%;H.pylori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相比,血hs-CRP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t=4.872,P0.05;t=1.982,P0.05);H.pylori抗体阳性者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3.8%和89.7%,与对照组的26.9%和53.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26和6.297,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高于健康人,H.pylori感染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儿童H.pylori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男性45例,女性41例)因上消化道不适症状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6名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胃镜检查,并使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显示H.pylori阳性。入选患儿取胃黏膜样品,使用哥伦比亚琼脂液进行H.pylori培养,阳性培养菌株使用酶生化反应进行鉴定,采用E-test法对分离出的H.pylori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H.pylori菌株17株,分离阳性率为19.8%(17/86),其中男性和女性患儿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22.2%(10/45)和17.1%(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P=0.549)。分离出的17株H.pylori对甲硝唑耐药率最高(70.6%,12/17),其次为克拉霉素(35.3%,6/17)、阿莫西林(23.5%,4/17)、左氧氟沙星(17.6%,3/17)、利福平(11.8%,2/17)和四环素(5.9%,1/17)。其中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双重耐药率为11.8%(2/17);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双重耐药率为11.8%(2/17);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率为5.9%(1/17)。还有1株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重耐药,三重耐药率为5.9%(1/17)。结论儿科门诊患儿H.pylori感染阳性率较低,其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耐药率较高,且观察到双重和多重耐药。应提前了解就诊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菌株耐药情况选择个体化疗法,以提高根治率,减少菌株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