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和研究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9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33%)(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期,大肠杆菌数量则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选用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可促进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症脑卒中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84例重症脑卒中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时是否添加益生菌将患者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脑细胞、保护胃黏膜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细胞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90例IBD患者,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5例。研究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T细胞亚群、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72%(104/145),低于研究组的86.21%(125/145)(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X)、CD8+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的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IBD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和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保护呼吸科危重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方法选取68例呼吸科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留置胃管鼻饲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630mg研磨水化后自留置鼻饲管内注入,3次/d,连用14d。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LYM)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t=2.17、2.24、2.39、2.91、3.03、3.42,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15、2.24、2.22,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较前均明显下降(t=2.97、3.43、2.26、2.38,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19、2.31,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或纠正呼吸科危重病患者的负氮平衡,减缓其营养状况恶化;并可下调血清DAO和D-乳酸指标,保护与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重症肺炎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8)、对照组(n=68),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干预,研究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T细胞亚群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0 d后各项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d后两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d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均更好,且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郜红伟  唐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9):863-864,F0003
肠黏膜不仅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御性屏障功能,它可以使机体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当肠黏膜屏障受到损伤时,肠道中的微生物和毒素会突破肠黏膜屏障,进入门静脉和淋巴系统从而引起细菌移位,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efic iency syndrome,MO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观察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用药期为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和血浆D-乳酸水平。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7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2例不良反应,其中包括2例恶心、4例腹痛、1例皮疹和5例腹泻,对照组患者共发生20例不良反应,其中包括5例恶心、6例腹痛、1例皮疹和8例腹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显著降低,且4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趋势更为明显(P0.05);血浆D-乳酸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并且4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IBD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ICU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将两组的免疫、营养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对比发现,在第5天、第10天EN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B)明显升高(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中重症肺炎应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改善营养状态,并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中微生物群与肠道环境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健康。肠黏膜屏障主要由黏液层、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系统和肠上皮细胞本身的完整性等构成。肠道作为直接与大量菌群接触的器官,其屏障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尤为显著。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互作用,保持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对稳定,肠道菌群参与肠道免疫反应的建立,共同建立机体天然防御系统,在保持肠道免疫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可诱发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本文主要阐述肠黏膜屏障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经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干预后,患者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给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干预,对比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14 d后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14 d后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14 d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丙二醛(MDA)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干预14 d后GC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述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以及粘膜屏障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益生菌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内营养,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生化指标、胃肠道功能、肠粘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检测菌群变化。 结果 在治疗第7 d,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和血浆生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第14 d,观察组生化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第7、14 d,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第7 d、14 d,两组患者血浆MDA、ET、CRP水平和尿L/M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联合益生菌有利于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乐康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7例,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常乐康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肠道菌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常乐康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梭菌属I簇和XI簇及双歧杆菌属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及肠球菌属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患者血清D-乳酸,内毒素(LPS)和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显著下降,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上升。结论常乐康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作为阻止乙肝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SBP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饮食、护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g/次,3次/d,连用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浆内毒素、PCT和尿L/M比值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比较P〈0.05,或治疗组比较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7,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良好保护和改善作用,并能下降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以持续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通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临床上仍无特效性的治疗手段。IB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涉及免疫、环境及遗传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诱导肠道炎症、黏膜损伤和修复。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宿主基因易感性及肠道黏膜免疫三方面共同参与了IBD的发病机制。本文从消化道微生态角度出发,对目前IBD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现状、宿主-微生物间免疫应答及益生菌治疗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肠黏膜屏障具有将致病性抗原等肠内物质与内环境隔离的功能,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其功能的维持依赖于人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物和肠相关免疫细胞之间的功能协调,而其功能的发挥又受体内许多信号分子的影响。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SCFAs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是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的媒介。宿主体内的SCFAs主要来自肠道菌群对膳食纤维的酵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SCFAs不仅可以被肠道菌群利用,还可调节肠黏膜屏障及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本文主要就SCFAs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周林妍  李岩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5):1600-160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然而,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需要找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最新的观点认为,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会触发遗传易感个体的免疫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IB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不同,而联合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密切关注肠道菌群与IBD的关系,并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从肠道菌群对IBD的生理影响以及益生菌和粪便细菌移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分布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重症肺炎患者选择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