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收集2009年同时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科室送检真菌抗原情况,重症医学科的(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情况。同时送检(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共275例,重症医学科送检最多,共178例: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20.22%);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同时真菌培养阳性者25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阿萨希毛孢子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烟曲霉1例。11例(1,3)-β-D-葡聚糖假阳性,9例存在细菌菌血症。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应加强真菌感染监测。深部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细菌菌血症可能造成(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评估 (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 结果 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检出的90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8.89%、90.00%、87.78%和77.78%。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56.25%、50.00%和43.7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仅为58.33%。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局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6、P结论 G试验可作为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诊断参考依据,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与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一株从水果表皮分离到的假丝酵母,它与至今已发表的所有已知假丝酵母均不相同,定名为北京假丝酵母(Candida beijingensi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收治的AI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CT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CT和血浆1,3-β-D-葡聚糖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PCT的诊断截点为0.05ng/mL,AUC为0.713,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截点为20ng/mL,AUC为0.851,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6。两者联合诊断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63%、93.33%、92.0%,显著高于血清PCT检测的72.63%、72.6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高于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的81.05%(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AID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溴化噻唑蓝四唑法(MTT)和琼脂平板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菌丝萌发不同时期的抑制率。结果 三颗针对白假丝酵母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得三颗针抑制该菌的MIC为2 mg/mL,MFC为4 mg/mL。三颗针能减缓该菌的生长速度或使其停止生长,且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其中4 mg/mL的三颗针作用白假丝酵母6 h后,能够完全抑制菌丝形成。对于24 h后已经萌发为菌丝态的白假丝酵母,三颗针可抑制菌丝的继续生长,与对照组相比,4 mg/mL的三颗针对于萌发2 h后的白假丝酵母的菌丝抑制率为76.7%(P<0.01)。结论 三颗针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丝的生长和萌发。  相似文献   

6.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念珠菌)是人体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在正常人体中,白假丝酵母是一种无害共生真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白假丝酵母可引起假丝酵母病,轻者可导致黏膜感染,重者可发展为系统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白假丝酵母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形态转变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BDSF是小分子短链脂肪酸,由Burkholderia cenocepacia分泌产生.对酵母相白假丝酵母,在BDSF≥30 μmol/L时因菌丝生长受强烈抑制,无法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变.而对菌丝相白假丝酵母,当BDSF在30 μmol/L和60 μmol/L时,菌丝进一步生长并产生分支,但随菌丝分支生长,新生的分支菌丝不断转变为酵母相;当BDSF增加至120 μmol/L时,菌丝生长和分支状况几乎完全受抑制.由此可见,BDSF不仅强烈抑制菌丝生长,还可促使新生的菌丝相向酵母相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情况及其与抗氰呼吸的相关性。方法用真菌药敏测定试剂盒测定从临床分离出来的37株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并从中选出5株耐药菌和5株敏感菌进行抗氰呼吸的研究。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54.1%,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均值为(17.56±6.75)nmol/(min.A620),敏感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均值为(7.99±5.80)nmol/(min.A620),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的抗氰呼吸速率明显升高,且耐药菌株抗氰呼吸速率占总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兰州市区白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耐药性较高,且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与抗氰呼吸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8.
白假丝酵母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条件致病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真菌之一,目前基本已肯定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印)在其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白假丝酵母Sap的研究从其编码基因、分子特性和表达以及在白假丝酵母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培养基对产生物膜白假丝酵母菌芽管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20株,购买3株可以产生物膜的质控菌株。比较23株白假丝酵母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人血清、胰蛋白胨大豆肉汤、脑心浸液肉汤、RPMI 1640、NaHCO3溶液)的出芽菌株数量和出芽率。结果在23株产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中,人血清和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中23株(100.0%)全部产生芽管,NaHCO3培养基18株(78.3%)、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16株(69.6%)和RPMI 1640培养基15株(65.2%)。芽管生成试验阳性的白假丝酵母菌中,在5% CO2培养条件下的酵母细胞出芽率更高(孵育2 h,出芽率78.0%),芽管长度更长。结论 脑心浸液肉汤可以代替人血清作为芽管试验的诱导剂,人血清(5% CO2)可以促进芽管的生成以及延伸芽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2010年7月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且临床出现感染症状的1 868例住院患者,在其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的同时留取血液或痰、中段尿、脓等分泌物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使用抗真菌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缓解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1 868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后症状缓解757例,使用抗真菌药物后症状未缓解和临床未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缓解1 082例,无临床资料29例(剔除);实际有效病例1 839例。其中以20 pg/mL为临界值时(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778例,阴性1 061例,以50 pg/mL为临界值时(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623例,阴性1 216例;真菌培养阳性457例,阴性1 382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20 pg/mL和50 pg/mL为临界值时,均得到较好的敏感度(分别为89.3%,74.9%)和特异度(分别为90.6%,94.8%),阳性预测值(86.9%和91.0%)和阴性预测值(92.4%和84.4%)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别(P>0.05);真菌培养的敏感度(49.0%)较低但特异度较高(92.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和72.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3.0%,特异度为88.9%。结论 G试验的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较传统的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但有时发生假阳性。传统的真菌培养方法虽敏感性低,但特异性高,建议临床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及真菌镜检和培养等检查以提高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L.delbruecki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3株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CA3、CA6、CA8生物膜形成和分散的作用。 方法 通过MIC试验,确认3株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用96孔板构建体外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用棋盘法分别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白假丝酵母的作用;用XTT法对生物膜形成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时间-生长曲线的影响;显微镜拍照检测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和氟康唑联用对白假丝酵母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平板培养法检测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白假丝酵母黏附作用的影响。 结果 CA3、CA6、CA8三株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耐药,MIC浓度均为8 μg/mL。L.delbrueckii与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对3株耐药型白假丝酵母的生物膜形成与分散均未表现出协同作用,且发酵上清液与氟康唑联用效果不如发酵上清液单独处理效果好,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对生物膜的分散作用较L.delbrueckii发酵上清液强。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抑制白假丝酵母的初始黏附。 结论 L.delbrueckii、L.fermentum发酵上清液单独应用时均对耐氟康唑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形成与分散有干预作用,与氟康唑联用时未表现出协同作用,抑制耐药白假丝酵母生物膜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菌丝形成和起始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CFL1基因是白假丝酵母高铁还原酶基因,介导胞外铁离子的还原,在白假丝酵母胞内铁稳态的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研究CFL1基因调节氧化压力应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及巨噬细胞模型,测定CFL1缺失对氧化压力耐受性和杀伤巨噬细胞能力的影响;使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剂二甲基亚砜(DMSO)分析其对缓解氧化压力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FL1缺失对氧化压力应答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方法研究CFL1缺失对CAT1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构建WT-CAT1-GFP和cfl1Δ/Δ-CAT1-GFP菌株分析过氧化氢酶基因过表达对cfl1Δ/Δ氧化压力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白假丝酵母CFL1基因的缺失会造成杀伤巨噬细胞能力的减弱,氧化压力应答基因表达的下降。过氧化氢酶基因的过表达则能恢复与野生型几乎一致的氧化压力水平。【结论】CFL1基因通过转录调控参与白假丝酵母氧化压力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和分析尿路感染假丝酵母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尿液采用经典型浸片Uricult培养,使用ATB-Fungus板条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对浙江萧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尿培养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假丝酵母菌273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37.4%,光滑假丝酵母菌28.9%、热带假丝酵母菌27.8%;临床分离数量以ICU(58)最多,其次为泌尿外科(50)和内科(49).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仍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8.6%,伏立康唑敏感率≥86.3%.结论 尿路感染分离得到的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假丝酵母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是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其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研究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分离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种,经体外诱导产生耐药.应用荧光染料PI(碘化丙啶)和罗丹明123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敏感株、耐药株、回复敏感株的细胞周期和药物外排活性.结果 与敏感株和回复敏感株比较,耐药株增殖活性明显下降,但是药物外排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应用氟康唑能够体外诱导白假丝酵母菌产生耐药.流式细胞术应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活性和药物外排活性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王英  贝宁  潘婉  王华民 《生物磁学》2009,(14):2673-2675
目的:调查海南岛海口、三亚市、五指山市和保亭县四市县人群口腔假丝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为口腔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特点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经过菌落特征、制片乳酸酚棉蓝染色、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等初步鉴定,并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培养确定。结果:海口、三亚市、五指山市和保亭县人群口腔假丝酵母菌总分离率为25.23%.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占54.48%,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4.04%,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1.0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9.36%。住院病人和健康人口腔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分别为39.95%和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地区人群口腔假丝酵母菌的总分离率高于国内其它省份,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首位,病人口腔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G)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的影响。方法利用稀释涂布法观察AG对固体培养基上白假丝酵母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AG对白假丝酵母菌芽管及菌丝形态的影响;采用xTT还原法评价AG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SUN41、CSHl以及CaPDE2表达量变化。结果AG能影响白假丝酵母菌菌落的形态;倒置显微镜观察表明AG能够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及芽管的形成;qRT-PCR检测显示AG能使SUN41和CSHl基因表达下调和使CaPDE2上调。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影响SUN41、CSHl与CaPDE2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标本中分离获得一高产甘油的菌株WL20025,仅发酵葡萄糖及微发酵蔗糖,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乙醇生长,微利用甘油和柠檬酸,不利用肌醇、硝酸盐、赤藓醇、阿拉伯醇、甘露醇,与DBB显色反应为阴性,可在含500g/L葡萄糖或100mL/L醋酸的培养基中及40℃下生长,可在水活度为0890~0900的培养基中生长,出芽生殖,易形成“假丝酵母菌型”假菌丝,不进行有性生殖,线粒体DNA的分子量为20kb,是假丝酵母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olgenesis Zhuge[WTBZ] sp.nov.)。  相似文献   

18.
白假丝酵母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研究其生物机制有重要意义.代谢物作为生物体基因表达的终产物,对其种类和含量的研究可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重要补充.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中所发现的与白假丝酵母形态学和应激相关的代谢物种类和作用以及其分离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和耐药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景】Vps74/GOLPH3是参与高尔基体蛋白糖基化修饰的关键蛋白,并且是重要的磷酸磷脂酰肌醇效应因子,在胞内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目的】鉴定白假丝酵母Vps74蛋白,并探索其在该病原菌压力应答、蛋白分泌、形态发生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采用在线序列比对方法,初步鉴定白假丝酵母Vps74蛋白;采用两步PCR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白假丝酵母vps74基因缺失菌株vps74Δ/Δ及回补菌株VPS74c;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探究Vps74在白假丝酵母的压力应答、蛋白分泌、形态发生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结果】白假丝酵母中存在典型的Vps74/GOLPH3同源蛋白,Vps74参与蛋白糖基化修饰过程,vps74基因缺失导致白假丝酵母蛋白分泌能力、形态发生能力、黏附能力以及侵染宿主能力的显著降低。【结论】Vps74通过影响蛋白分泌、形态发生、黏附、嵌入式生长等过程,在白假丝酵母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假丝酵母菌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在侵袭性真菌病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确诊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例,侵袭性烟曲霉病患者6例,单纯细菌感染患者20例,浅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甘露聚糖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以及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浓度,计算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3%,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95%CI:0.974~1.000);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8.2%,阳性预测值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95%CI:0.934~1.000)。结论甘露聚糖抗原和假丝酵母菌IgG/IgM抗体、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和烟曲霉IgG抗体联合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