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1-磷酸鞘氨醇(S1P)、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PDCD5、S1P、OPN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5);两组血清PDCD5、S1P、OPN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哮鸣音及胸闷气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布地奈德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DCD5、S1P、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接收的CVA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蕊颗粒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儿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8周后FEV1/FVC、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IL-6、TNF-α、PCT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蕊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VA患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及临床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确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3(IL-3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60/65),显著高于对照组(81.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7、IL-33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MP-9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舒利迭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诱导痰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舒利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诱导痰炎性介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以及诱导痰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CVA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降低诱导痰炎性介质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血嗜酸细胞(EOS)、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取信必可治疗,观察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CRP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经1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9%(65/68),与对照组[79.41%(54/68)]相比显著上升(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日间与夜间哮喘评分、外周血EOS计数、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2周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值均有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促进哮喘症状缓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ST)联合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ASBA)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ASB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3)以及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ST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咳嗽评分、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的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γ-干扰素(INF-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93%,与对照组的16.2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BA给予ST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机体炎症反映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研究,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肺功能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天及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0.77±0.39)VS(0.99±0.52)、(0.87±0.32)VS(1.07±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OS计数和Eotaxin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188.47±30.39)VS (232.59±30.52)、(169.44±27.79)VS (191.07±3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评价指标(FVC、FEV1、PEF)均明显提高,观察组相关指标值提高更为显著[(3.99±0.39)VS(3.87±0.12)、(3.87±0.79)VS(3.52±0.39)、(7.99±1.98)VS(7.3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喷吸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商品名:信必可都保)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s)亚群、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观察入组对象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 DCs和pDCs)的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表达水平及CA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后m DCs和pDCs占外周血的百分比及m DCs/pDCs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CAT评分两组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实验组较与对照组更明显(P0.05)。用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用药前有所改善,但用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树突细胞亚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00例CVA患者,沙丁胺醇组(48例)给予沙丁胺醇联合用药组(52例)给予沙丁胺醇和普米克都保,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等肺功能指标及随访1个月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有92.3%患者,沙丁胺醇组有72.9%患者咳嗽症状在2周内消失,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咳嗽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明显短于沙丁胺醇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FVC,FEVl,PEF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MEF水平均明显低于体检健康者(P0.05),其他肺功能指标与体检健康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MM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沙丁胺醇组治疗前后MMEF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随访1个月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都保联合沙丁胺醇能对CV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缩短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血清IL-5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IL-1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 E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Ig A、Ig 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和FVC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且作用可能与改善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治疗4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7%VS80.72%,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持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和PEF%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缓解临床症状,是治疗该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健康患儿40例(近1年均无服用维生素AD史)作为研究对象。将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AD组)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组补充口服维生素AD1粒qd,疗程共6个月。分别比较三组血清维生素A、D水平,随访6个月、1年内喘息的控制情况(喘息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咳嗽程度、有无夜间症状或夜间憋醒、有无活动受限)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哮喘组≥4岁患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评价哮喘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维生素A、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喘息发作时间、夜间症状、夜间憋醒、活动受限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及C-ACT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A、D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哮喘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2),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Ig E)、白介素-4(IL-4)和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2%vs. 84.78%,P0.05),气促、哮鸣音、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CP、EOS、Ig E、IL-4水平、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CP、EOS、Ig E及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FE及FEV1较治疗前心脏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可提高过敏性哮喘基因阳性患儿的疗效,显著减轻患儿症状,控制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ECP、LPO、FeNO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2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第治疗后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ECP、LPO、Fe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ECP、LPO、Fe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脾氨肽联合普米克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CD4~+、CD8~+、血清Ig 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儿进行止咳化痰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D4~+、CD8~+、CD 4~+/CD8~+及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胸部哮鸣音、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FVC、FEV1及FEV/FVC、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Ig E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普米克令舒可显著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使用特布他林,观察组联合使用羧甲司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呼气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特布他林,且安全性更高,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血清MMP-9、MMP-12、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