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群是近年来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普遍发生了紊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影响神经功能和疾病。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免疫和代谢功能来诱导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肠道菌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的有效靶点,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潜在方法。本文就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是营养和矿物质高效吸收的重要部位。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肠-骨轴对骨质量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通过矿物质吸收、激素控制和免疫调节来实现。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microRNA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基因,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从而调节骨代谢,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microRNA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调节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人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和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其菌株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肠道菌群与化疗药物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如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化疗药物的作用效果,恶心、呕吐、便秘、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肠道菌群又有何种影响,应用益生菌后肠道菌群如何变化以及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有何影响。因此,本文回顾了化疗药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希望为国内学者提供肠道菌群和癌症化疗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并为治疗癌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进行双向调节。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影响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神经内分泌和炎症等途径干预IS的发生发展。IS发生后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应激反应等又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是临床预防和治疗IS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基于肠道菌群调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IS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粪菌移植、抗生素及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IS脑损伤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IS的药物干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已成为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脓毒症尚无特效性治疗办法。针对脓毒症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免疫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共生体,研究显示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宿主的免疫状态,但确切机制尚无统一报道。基于肠道菌群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产物的角度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免疫调节中的机制,指出肠道菌群一方面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另一方面,脓毒症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也将导致菌群产物的改变,从而丧失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物疗法,或许有望成为脓毒症常规治疗外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梳理分析肠道菌群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调节脑卒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报道,总结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及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与中药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研究热点。中药在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研究表明中药可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为易于吸收的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又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防治高血压。本文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中药在调节原发性高血压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总结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中药防治高血压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以连续而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肠道菌群的变化可导致肠道炎症,进而影响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已成为缓解抑郁症的关键靶点。在一定程度上中药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修复肠道屏障,降低全身炎症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本综述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的代谢、免疫炎症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中药在调节肠道菌群缓解抑郁症方面的研究,总结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降低炎症水平,缓解抑郁症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中药缓解抑郁症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属于免疫原性较强的乳腺癌亚型,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仍属于难以治疗的乳腺癌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干预宿主或微生物的色氨酸代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疗效。中药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以有效调节肠道稳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的中医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在中医辨证乳腺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以往的文献,从肠道菌群和色氨酸代谢的角度出发,梳理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质的干预作用,探索其抗肿瘤的机制,以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机体由于饮食、药物等因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时,会造成有益菌的减少和有害菌的增多,肠道菌群释放的炎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容易引发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以往文献中肠道菌群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中药或方剂对其干预后的菌群变化,为...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菌群在中药的研究方面也引发了科学家们激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在中药研究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综述,阐述了较为前沿的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同时对近十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相关文献的不同及进步进行思考和展望。该综述为预防、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已发表的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相关文献报道及其发展趋势,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CNKI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数据库中所收录的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86篇。文献发表的数量在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发表文献在10篇以上的单位共有15所,其中最多的单位发表42篇;25.70%的文献受到各级科研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帮助。文献中以实验研究报告的类型为主,是总体文献数量的37.79%。文献被引用频次总体偏低,被引用次数在2次及以下的占60.43%。结论 肠道菌群与中医药的科研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并且应该在提高文献数量的同时,努力加强文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和中医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肠道屏障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特异菌属,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数量可达100万亿,可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包括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抵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等,对人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肠道中的定植微生物与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通过神经、体液、代谢和免疫多种途径双向调节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理论的的提高,抑郁症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受到极大地重视。本文从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影响机制以及益生菌对抑郁症的改善作用两方面来综述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与口腔和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菌群失调导致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和氧化三甲胺累积是参与冠心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相关,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型的判断缺乏客观标准。多项研究应用口腔菌群或肠道菌群分析了疾病的中医证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口腔菌群和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菌群分析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并有效治疗糖尿病成为医疗工作者们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最常用、安全以及经济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它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总结了双胍类、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促胰岛素分泌剂和中药及其制剂等降血糖药物对糖尿病动物模型及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的预测、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是指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益生菌与中药联合发酵,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畜禽免疫功能、保护畜禽健康的一种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文中通过调研近几年关于益生菌及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背景及菌种特点,并重点阐述了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以期为畜禽中药-益生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内脂肪过量堆积的慢性疾病。生理解剖结构上的“肠-肝轴”表明肠道和肝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肠道菌群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可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干预脂质代谢、产生内源性乙醇和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来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上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没有确切的药物,增加有益肠道菌群的因素,如益生元、益生菌等能够调节肠道的微环境,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于肠道菌群种类以及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作为人体庞大而又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和菌群分布有紧密联系的肠屏障功能的改变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而活血化瘀法是使用具有消散作用及攻逐体内淤血作用的药物来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肠道菌群以及肠屏障功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对近十年关于肠道菌群与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究活血化瘀法(中药及中药复方)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