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栀子豉汤及栀子、淡豆豉对6种人肠道菌的影响。方法 从特定人的粪便中分离培养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脆弱拟杆菌。分别将高、中、低浓度的栀子、淡豆豉及栀子豉汤药液加入选择性培养基中,以不加药液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将实验菌分别于厌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计数菌落。结果 不同浓度的栀子对肠杆菌的抑制率均为100.00%,淡豆豉在20%、50%、70%浓度分别使肠杆菌数量下调100.00%、53.83%和22.11%,而栀子豉汤可使肠杆菌数量维持在一定水平(104~106 CFU/g);两味药单独都表现了对肠球菌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低、中浓度栀子豉汤则使肠球菌保持较稳定的数量;单味药及复方对产气荚膜梭菌和双歧杆菌敏感性较弱;栀子对脆弱拟杆菌抑制作用最强,而淡豆豉和栀子豉汤则可使其数量上调约20.00%;淡豆豉、栀子豉汤和高浓度栀子对乳杆菌非常敏感,低、中浓度栀子对乳杆菌数量仅有轻微下调作用。结论 栀子豉汤比单独的栀子和淡豆豉更能维持肠道菌群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
低聚果糖体内外对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低聚果糖 (FOS)体内外对肠道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科菌的增殖作用。方法 :FOS 1g/ (kg· bw· d) ,灌服 (ig)小鼠 ,连续 14 d后 ,取粪便 ,选择性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各菌群。体外试验中 ,按 1%的 FOS添加到各人肠道分离菌培养液中 ,培养 2 4h后测其吸光度 A值和 p H值变化。结果 :ig FOS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分别是 9.16± 0 .67和 8.3 3± 0 .70 (log10 N CFU/ g) ,高于对照组(P<0 .0 5)。 FOS体外对各肠道分离菌均有增殖作用 ,依大小分别是双歧杆菌、类杆菌和肠杆菌 ,其 A值分别增加了 0 .8~ 1.192、0 .80 2和 0 .198~ 0 .461,其 p H值分别降低了 1.5~ 1.68、1.2和 0 .2~ 0 .58。结论 :FOS体内外有相对选择性增殖双歧杆菌的作用 ,对类杆菌和肠杆菌也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丁酸梭菌活菌制剂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对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对象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丁酸梭菌活菌制剂一泰平片具有一定的增殖肠道内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肠道是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亦是共生微生物群的主要寄居场所,在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如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肠道功能紊乱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多糖具有肠道功能调节作用,包括通过作用于肠道黏膜 参与机体免疫过程、保护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以及刺激肠道内分泌。从伴随疾病过程中的肠道功能紊乱的角度, 对多糖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伴侣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生素伴侣是我院最近研制的一种有生理活性的新型微生态制剂。它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制剂 ,可预防和治疗抗生素引起的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长期以来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 ,习惯上使用抗用素。抗用素虽然对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十分有效 ,但也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抗生素在抑制或杀死致病菌的同时 ,也抑杀了人体正常菌群 ,使正常的肠菌群失去平衡 ,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且极易引起二次感染 ,特别是对老年及儿童的影响较大 ,目前由于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1 - 3 ] 。但抗生素由于其目前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决…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广叶绣球菌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肠道菌群、细胞因子表达量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探究广叶绣球菌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广叶绣球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连续饲养30d后处死取样,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肠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多糖高剂量组可显著改善绒毛肿胀和变短现象,提高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和小肠IL-6、IL-10、TNF-α、IFN-γ细胞因子含量(P<0.05或P<0.01),提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Intestinimo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P<0.05或P<0.01);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盲肠内6种主要短链脂肪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趋势一致。广叶绣球菌多糖可通过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粘膜形态,提高小肠细胞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SCFAs产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SRB在其增殖与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现有研究显示,SRB的过度繁殖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乳糜泻(celiac disease,CLD)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等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SRB在肠道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致病机理和肠道微生态等研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SRB在肠道疾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致病机制值得进一步总结与探讨。本文收集过去10年来发表的关于SRB与肠道疾病的文献并进行详细分析与归纳,对SRB在宿主肠道内的分布与生理特征、SRB在不同肠道疾病的相关分布特点,以及SRB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增加本领域研究人员对SRB的重视。同时,本文对未来如何深化SRB在肠道相关疾病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SRB相关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天然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为天然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银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利用观察称量等方法观察小鼠临床表征的变化,以及盲肠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利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衡组盲肠指数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变化不明显;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相似,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2)菌群失衡组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变化;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均有所上升,呈恢复趋势。(3)菌群失衡组厌氧菌被抑制,需氧菌大量繁殖,自然恢复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需氧菌的恢复;山银花组(5%、10%)和大豆低聚糖组厌氧菌重新出现,菌群种类增多,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韦荣球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10%山银花高剂量组比5%山银花低剂量组恢复要好。结论山银花可以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和脾脏大小的恢复,可以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益生元功效。  相似文献   

10.
人体代谢是人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自身与微生物基因组共调节产生的所有复杂化学反应的总称。无论疾病与否,规模宏大而复杂的细菌库——肠道菌群都直接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肠道菌群在人体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人类共同变化应对外界因素,人体代谢平衡状况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变化密不可分。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的相关性,对于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Recent studies have linked human gut microbes to obesity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ut consistent signal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identify. Here we test for indicator taxa and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microbiota that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across studies of obesity and of IBD, focusing on studies involv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gene (which we could process using a common computational pipeline). We find that IBD has a consistent signature across studies and allows high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IBD from non-IBD subjects, but that although subjects can be classified as lean or obese within each individual stud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curacy, consistent with the ability of the microbiota to experimentally transfer this phenotype, signatures of obesity are not consistent between studies even when the data are analyzed with consistent meth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microbes and clinical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effect sizes (e.g. the large effect size of IBD versus the small effect size of obesity) may require different cohort selection and analysis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用的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承旭  武俊瑞  乌日娜 《微生物学报》2018,58(11):1979-1988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软饮料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它可分为高甜度甜味剂和减热值甜味剂。目前甜味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甜味剂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甜味剂的过度食用可致代谢功能障碍,同时对宿主体重和葡萄糖耐受量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哺乳期过度喂养对幼鼠肠道细菌组成的影响以及肠道细菌与哺乳期过度喂养导致的幼年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将正常出生体重的4日龄雄性ICR仔鼠分为正常喂养组(NF组,每8只由1只母鼠喂养)和哺乳期过度喂养组(OF组,每4只由1只母鼠喂养),哺乳至3周龄时,对仔鼠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称量体重、各种器官和脂肪组织的重量,用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定量PCR分析仔鼠的粪便细菌组成,对细菌类群数量与表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F组仔鼠从10日龄起体重显著高于NF组,3周龄时附睾和肾周脂肪垫重量显著高于NF组,两组仔鼠的空腹血糖以及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DGGE图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组仔鼠的菌群结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PCR显示,OF组仔鼠粪便中产生内毒素的肠杆菌科细菌和产生破坏肠屏障功能的H2S的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显著高于NF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的数量在两组仔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粪便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与内脏脂肪的重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哺乳期过度喂养增加了肠道中肠杆菌科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这些细菌的增加与仔鼠幼年期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玉米须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正常组、高脂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大鼠粪便,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和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组大鼠粪便的菌群多态性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ERIC-PCR指纹图谱显示,正常组在250~750bp间显示两条特征条带,而高脂组与模型组则在100~250bp间出现多条特征条带,250~750bp间的条带变浅或消失,给药组的指纹图谱接近正常组;高脂组和模型组大鼠粪便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降低尤为显著,给药组三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相对于模型组及高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玉米须水提物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而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青海省天峻县的藏族牧民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进行研究,探讨青海藏民肠道菌群结构及性别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以28例藏族牧民志愿者的粪便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16S rDNA V3+V4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及核心菌群;通过db-RDA和菌群多样性分析,探索性别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 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青海藏族志愿者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是普氏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特有优势菌属是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db-RDA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一定分离趋势,多样性结果进一步证实性别差异显著影响菌群结构。男性和女性存在12种差异菌群,包括普氏菌属、Acidaminobacter属等。结论 性别差异对青海藏民肠道菌群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人粪便中分离Collinsella aerofaciens,并给予正常和高脂饮食的C57BL/6J小鼠,观察Collinsella aerofaciens对小鼠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NCD组)、正常饮食+菌液组(NCD+B组)、高脂饮食组(HFD组)和高脂饮食+菌液组(HFD+B组),每组10只。NCD组和HFD组给予100 μL的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Collinsella aerofaciens 1×109 CFU/mL,连续灌胃12周。第0、4、8和12周通过试剂盒检测空腹血糖(FBG)、随机血糖(GLU)、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第12周,对各组小鼠进行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并检测血浆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水平。收集小鼠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16S rRNA V3‒V4区序列,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第8和12周4组小鼠间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2.424,P<0.001;F = 107.601,P<0.001),与NCD组相比,NCD+B组小鼠TC水平显著升高(P<0.050);与HFD组相比,HFD+B组小鼠TC水平显著升高(P<0.050)。4组小鼠间HDL-C和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809,P<0.001;F = 41.521,P<0.001),与NCD组相比,NCD+B组小鼠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0),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与HFD组相比,HFD+B组小鼠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0)。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鼠肠道中Desulfovibrionaceae丰度与FBG、GLU、TC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r = 0.512,P = 0.011;r = 0.445,P = 0.029;r = 0.728,P<0.001;r = 0.758,P<0.001)。

结论

人粪便中分离的Collinsella aerofaciens可以影响小鼠糖脂代谢,可能与其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有关,同时为防治血糖血脂异常代谢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地衣芽胞杆菌BL63516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和可能机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BALB/C雌性小鼠构建动物模型,将30只小鼠分为CON组、DSS组和BL组,每组10只,除CON组外,其余两组均给予3%(m/v)DSS自由饮用,并给予地衣芽胞杆菌BL63516干预。第8天摘眼球处死小鼠,取血、结肠、粪便样本。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结肠研磨液中的细胞因子。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结果 DSS组小鼠血清IL-10及结肠MPO水平均与CON组有明显差异,地衣芽胞杆菌干预后有不同程度改变;使用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算法(UPGMA)对PCR-DGGE图谱中各泳道条带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结肠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BL组增加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saguini及疣微菌门的噬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数量。结论 地衣芽胞杆菌可以有效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肠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揭示莆田黑猪肠道菌群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究其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60头莆田黑猪60日龄和240日龄时的粪便样品, 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肠道菌群组成随时间的变化。随后, 通过关联分析鉴别了与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和功能途径。

结果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莆田黑猪肠道菌群α-多样性随着日龄增大而显著升高。相反, β-多样性则显著降低。随日龄增加, 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圣诞岛盐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 < 0.01)。此外, 普雷沃菌NK3B31、螺旋菌属、罗氏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普雷沃菌UCG-003在60日龄组肠道菌群中显著富集, 密螺旋体属2则在240日龄组肠道菌群中具有更高的丰度。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8个OTUs和19条功能途径与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 与平均日增重相关的细菌可能通过参与复杂性多糖降解、短链脂肪酸代谢、免疫功能调控和炎症反应等过程影响莆田黑猪的生长。

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黑猪肠道菌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发生明显改变, 肠道菌群的变化对平均日增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银耳多糖(TP)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8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模型对照(NaCl+Cy)组和银耳多糖恢复(TP+Cy)组,每组6只。NC组小鼠正常饮食饮水,不做任何处理;NaCl+Cy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04 mg/g(以体质量计算,下同)、灌胃生理盐水0.3 mL;TP+Cy组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04 mg/g、灌胃银耳多糖0.1 mg/g,观察小鼠皮毛、行为、粪便等状态变化。10 d后处死全部小鼠,无菌条件下采集粪便,应用PCR DGGE技术进行肠道菌群分析;收集脾、结肠等器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进行脏器损伤分析。 结果 与NC组小鼠相比,NaCl+Cy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下降;TP+Cy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 DGGE结果显示,NaCl+Cy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优势菌群发生变化,疣微菌和紫单胞菌丰富度增加,乳杆菌、普雷沃菌、海洋螺菌、短杆菌和伯克菌丰富度减少;TP+Cy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群与NC组几乎没有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NaCl+Cy组小鼠结肠、脾等脏器均有一定的炎症反应,但是TP+Cy组小鼠脏器未见明显损伤。 结论 银耳多糖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损伤、肠道菌群改变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