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蕉束顶病毒DNA组分4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基因组中至少含有6个DNA组分,我们实验室已经对BBTV广东两个株系(NS和NSP)基因组中的DNA组分1、3、6进行了测序和报道.现又对NS和NSP的DNA组分4分别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2.
香蕉束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引起的香蕉束顶病(Ban。bu。bytoPdisease)是香蕉一种严重的病毒病害。迄今此病已普遍分布在世界许多产区,诸如: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等地区[‘-’l。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的部分产区的发病率约占5—25%左右,严重地块已发展到毁灭性程度卜]。1987年Dale曾对世界香蕉种植的地理分布和BBTV的流行范围之间的关系、病株症状、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病毒诊断方法以及病害的控制作过全面的综述【门。然而由于BBTV存在于寄主植物的韧皮…  相似文献   

3.
香蕉束顶病毒DNA组分6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disease,BBTD)是香蕉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它威胁着世界约1/4香蕉产区的生产[1].到1998年7月,世界上报道发生该病害的国家和地区达20多个,遍及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和少数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香蕉束顶病毒(BBTV)NS株DNA组分5的全基因,该基因全长为1014nt,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6个α-螺旋,7个β-折叠.NS株系与南太平洋组澳大利亚、夏威夷、埃及分离物DNA组分5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8%~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0%~88%之间.NS株系与其它分离物在编码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Rb)的基元序列"LXCDE"附近的二级结构上表现明显的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影响与植物中Rb蛋白的结合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香蕉束顶病毒(BBTV)NS株DNA组分5的全基因,该基因全长为1014nt,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46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6个α螺旋,7个β折叠。NS株系与南太平洋组澳大利亚、夏威夷、埃及分离物DNA组分5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8%~89%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率介于80%~88%之间。NS株系与其它分离物在编码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protein,Rb)的基元序列“LXCDE”附近的二级结构上表现明显的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影响与植物中Rb蛋白的结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香蕉束顶病毒基因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腊平  蔡文启 《病毒学报》2000,16(2):158-161
以中国漳州地区感染BBTV的香蕉组织总DNA为模板,根据我国台湾地区BBTV分离物基因组Ⅰ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约500bp的片段。利用pBluescriptⅡSK T-载体获得此片段的克隆,经测序表明为BBTV组分Ⅰ的部分序列。由已测知的BBTV基因组Ⅰ序列设计一对相邻引物,以我国漳州的感染BBTV香蕉组织总DNA为模板,通过PCR坟增出约1.1kb的片段。利用pBlues  相似文献   

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是引起香蕉束顶病害(Bananabunchytopdisease,BBTD)的病毒,它严重地危害了香蕉的生产。综述了近年来香蕉束顶病毒的分离提纯方法,株系划分以及分类地位,较为全面的介绍了BBTV病毒基因组分结构和各组分编码蛋白的功能等,并提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香蕉束顶病毒的纯化及理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具有典型香蕉束顶病(BBTD)症状的香蕉病组织中提纯了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为18nm的球形病毒颗粒。最高紫外吸收在255nm,最低紫外吸收在240nm,A_(260)/A_(280)为1.30。用标准BBTV抗体通过ECL-Western转印法测定其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1kDa。其核酸经DNaseI、RNaseA和Mung Bean Nuclease分析,表明是约1kb的ssDNA。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0.
香蕉束顶病毒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蕉束顶病毒从发现到诊断和检测,从分子生物学研究到抗病毒基因工程,探究香蕉束顶病毒100多年的研究历程,为香蕉束顶病毒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香蕉束顶病(BBT)是一种发生在蕉类作物的严重病害。从带有典型香蕉束顶病症状的香蕉植株中按照检测植原体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原体16SrDNA片段,证明香蕉束顶病中有植原体存在。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并与已知植原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片段与Gr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PCR方法克隆了香蕉束顶病毒中国漳州分离物(Banana bunchy top virus Chinese Zhangzhou isolate, BBTV-ZZ) DNA 4.序列分析表明其序列全长为1 039 nt,归属于亚洲组.5′ RACE分析确定其转录起始位点是269 nt处的A.利用PCR方法亚克隆了BBTV-ZZ DNA 4非编码区序列并将其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 1304中的 gfp∶∶gus 基因上游得到重组质粒pTA2.将含pTA2和pCAMBIA 1304的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注射进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cv. Xanthi NC)叶片,3~5 d后剪下注射部位的叶片进行GUS和GFP的表达分析.pTA2(含BBTV-ZZ DNA 4非编码区)、pCAMBIA 1304(含CaMV 35S启动子)和未注射的烟草叶片的GUS活性分别为1.007 0 pmol MU*μg-1*min-1 , 2.069 0 pmol MU*μg-1*min-1和0.021 4 pmol MU*μg-1*min-1.注射含pTA2和pCAMBIA 1304植物表达载体根癌土壤杆菌以及未注射的烟草叶片的每毫克总蛋白的GFP间接ELISA在490 nm的吸光值分别为89.577、100.440和3.287.  相似文献   

14.
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gp5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红卫  涂长春 《病毒学报》1998,14(3):257-261
猪瘟病毒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株)是我国的标准毒株,囊膜糖蛋白gp55(又称E1)是该病毒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本实验采用反转录PCR扩增了这两个毒株的gp55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糖蛋白E1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数量及位置与国外4株猪瘟病毒(Alfort、Brescia、ALD和GPE^-)完全一样。E1中Cys的数量及位置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烟草花叶病毒组(Tobamoviruses)3’端非编码区保守区域,人工合成下游引物P1,P2,P3,分别以这些引物引导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并克隆到pBS载体上。HindⅢ+PstⅠ双酶切分析重组子后,得到15个阳性重组子,其中重组子pBF3含有2 432 bp外源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2 432 bp的序列含2个开放读框,即鸡蛋花花叶病毒移动蛋白基因序列和外壳蛋白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6.
甜菜花叶病毒新疆分离物的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18.
芜菁花叶病毒温州分离物HC-Pro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浙江温州盘菜上获得芜菁花叶病毒温州分离物(TuMV-WZ),病毒提纯后,经电镜观察,可发现大量长约700nm的线形粒子。利用免疫捕捉RT-PCR,通过特异性引物对TuMV-WZ的HC-Pro基因进行PCR扩增,经电泳可见1.5kb的特异条带。PCR扩增产物经过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长度为1449个核苷酸,编码482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TuMV的基础分离物(Canada,UK1和Japanese)同源率分别为83.9%、96.5%和94.0%,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97.3%、98.8%和99.0%。  相似文献   

19.
Zhuang  Jun  Lin  Wenwu  Coates  Christopher J.  Shang  Pengxiang  Wei  Taiyun  Wu  Zujian  Xie  Lianhui 《中国病毒学》2019,34(3):295-305
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poses a serious danger to banana crops worldwide. BBTV-encoded protein B4 is a determinant of pathogenicity. However, the relevant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effects remain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a functional peptide could be liberated from protein B4, likely via proteolytic processing.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indic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processing of protein B4 is required for its pathogenic effects, including dwarfism and sterility, in plants. The released protein fragment targets host proteins, such as the large subunit of RuBisCO(RbcL)and elongation factor 2(EF2), involved in protein synthesis. Therefore, the peptide released from B4(also a precursor) may act as a non-canonical modifier to influence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involving BBTV and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