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防风种子幼苗切段,在含有1mg/1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产生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经液体培养,获得含有高比例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在含有1.5%纤维素酶、0.3%果胶酶、0.5%蜗牛酶、5mmol/lCaCl_2、1mmol/lKH_2PO_4、0.6mol/l 甘露酐、pH5.8的混合酶液中,在25℃条件下,经过5小时消化,获得了原生质体。在含有 1mg/12,4-D+0.5mg/l 玉米素的修改的 MS 培养基中,原生质体第4天出现了第一次分裂;约40天后,形成0.5—1mm 的细胞团。把它们转移到含有0.5mg/l 玉米素的液体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中,逐步发育成胚状体。在不含激素的 MS 固体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上,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
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试管苗的根尖,下胚轴或叶柄切段在含有1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胚性细胞团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液体振荡培养,形成含有大量胚性细胞团的悬浮培养物。用含有 Onozuka R-10 1.5%、Mace-rozyme R-10 0.3%、蜗牛酶0.5%、CaCl_2 5mmol/l 和甘露醇0.6 mol/l(pH=5.8)的酶液从胚性细胞团游离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的第4天出现第一次分裂,50天左右形成的细胞团大小为1—2mm。这些细胞团在含有0.5 mg/l 2,4-D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在含有0.1 mg/l 6-BA 或0.1 mg/l 2,4-D+0.5mg/l 6-BA 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胚状体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SK4—316’胡萝卜体胚的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K4-316'胡萝卜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间接发生及其同步化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脱分化时间、脱分化培养基及外植体续存时间对体细胞胚直接发生的诱导及其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含3%蔗糖、0.8%琼脂的1/2MS + 2,4-D 2.5 mg/L + 6-BA(或KT)0.5 mg/L + CH 300 mg/L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培养基;1/2MS + 2,4-D 1.25 mg/L + KT 0.25 mg/L + 6-BA 0.25 mg/L(含3%蔗糖)适于愈伤组织分化并诱导体胚发生,0.02% ABA对体胚的诱导有促进作用,0.06% ABA或15% PEG能促进体胚成熟;外植体在MS + 2,4-D 1.0 mg/L固体培养基上脱分化培养48 h,再转入MS + CH 300 g/L液体培养基中可诱导体胚直接发生,但随着外植体续存于诱导培养基中时间的延长,体胚发生变异的几率也渐增.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山雪莲体胚诱导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天山雪莲的叶片为外植体,分别用不同配方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后进行体胚诱导和分化培养形成再生雪莲植株.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4-D 0.5 mg/L BA 1.5 mg/L,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转移至MS 2,4-D 0.5 mg/L BA 1.5 mg/L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增殖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 2,4-D 0.2 mg/L的液体培养基后成功诱导出雪莲体胚,出胚率达40%;将体胚接至MS ABA 0.5 mg/L培养基后,结果分化生长出大量的再生雪莲幼苗.  相似文献   

5.
野生高乌头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  田玉汝  杨宁  王风霞 《生物学通报》2010,45(1):40-41,F0003
以野生高乌头的嫩叶和叶柄为材料进行高乌头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高乌头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为1)MS+2,4-D4.0mg/L,2)MS+2,4-D3.0mg/L+6-BA0.5mg/L;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2,4-D0.2mg/L+6-BA1.0mg/L+NAA0.5mg/L;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4-D0.2mg/L+6-BA0.5mg/L+NAA0.1mg/L,平均增殖倍数为5.5;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mg/L,生根数10条以上,生根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刺花下胚轴、子叶2种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生和萌发的影响。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2,4-D、6-BA和TDZ对白刺花下胚轴和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2,4-D,研究胚性愈伤组织增殖情况;采用ABA,探究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比子叶更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筛选出2种外植最佳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均为MS+2.0 mg/L 2,4-D+0.5 mg/L TDZ+0.5 mg/L 6-BA,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7.3%和41.0%。15.0 mg/L ABA、0.2 mg/L 2,4-D和2.0 mg/L 6-BA有利于体细胞胚发生,1/3MS+0.2 mg/L NAA+0.1 mg/L 6-BA+2.0 g/L活性炭+25 g/L蔗糖+7 g/L琼脂的培养基可使体细胞胚萌发率达80%以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高达90%。白刺花外植体种类及培养基类型均会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下胚轴诱导效果优于子叶;MS培养基较适合启动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2,4-D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保持有调控作用,ABA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叶茶体细胞胚发生及体细胞胚苗形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云南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Kitamura)胚性细胞系(CL_1)中悬浮培养物,建立了高频率同步化体细胞胚发生及体胚苗形成体系。以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将CL_1中培养物由液体保持培养基(0.1mg/L 2,4-D 0.5mg/L 6-BA)继代转入液体诱导培养基(0.05mg/L 2,4-D 0.50mg/L6-BA),暗培养诱导28d,转入不含任何激素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再培养28d,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其发生频率为81.5%。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用不同目的细胞筛收集,在液体生长培养基(1/2 MS 1.0mg/L GA_3 0.5mg/L 6-BA)中培养发育成熟。ABA有利于高质量体细胞胚的形成。20~70月大小的体细胞胚在固体生长培养基中成苗转换率为75%。在液体悬浮培养条件下观察记录了体细胞胚发育过程,证实其过程与合子胚的形态发生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8.
不同激素对花生离体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TDZ和2,4-D等激素在花生成熟胚外植体分化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成熟胚3~5 d龄实生苗的幼叶和胚轴在低浓度TDZ的诱导下,可分化产生高频不定芽和少量体细胞胚,转到无激素MS培养基或MS BA 0.5 mg/L NAA 0.4 mg/L的培养基后形成丛生苗.丛生苗分离后转入含1/2 MS(大量元素) IBA 0.4 mg/L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可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幼叶分化率高于胚轴,但胚轴分化成苗速度快.无菌水浸泡16~24 h的胚轴在5~ 30 mg/L 2,4-D的诱导下,分化产生低频不定芽;而胚叶则产生高频体细胞胚,但畸形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三七为五加科的重要药用植物。以三七的种胚为材料接种于MS 补加2,4-D、IAA、NAA 各1 mg/L的培养基上。接种后约二个月,在MS 补加IAA 或NAA 的培养基上可以产生体细胞胚;在MS 加2,4-D 的培养基上只产生愈伤组织而无器官分化。体细胞胚在MS+IAA 0.5 mg/L+GA_3 1 mg/L 培养基上可发育成小植株。体细胞胚用4%海藻酸钠和2%氯化钙进行人工种皮包埋后,在无菌条件下,人工种子可转换成苗,转换率达89.7%。三七的体细胞胚起源于愈伤组织内或近表层的单个胚性细胞。体细胞胚经球形、心型、鱼雷形及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植株。通过PAS 法染色发现,胚性细胞、球形胚、早心形胚阶段有明显地淀粉积累,淀粉颗粒大而密集;到晚心形胚及子叶期体胚,淀粉颗粒小而少或消失。淀粉消长变化的规律与体细胞胚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4-D、6-BA对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人参芽胞、二年生人参根、实生苗的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体细胞胚的发生条件,并对其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2,4-D 4.0mg/L + BA 0.2mg/L;在MS+2,4-D 1.0mg/L + KT 0.2 mg/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可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在无2,4-D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胚状体。将胚状体转入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之后转入1/2MS培养基上获得再生植株。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人参胚状体的起源方式为单细胞起源。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多糖和淀粉含量在早期胚时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及PPO活性在早期胚时最高;IAA在早期胚时期含量最高,在成熟胚时期ABA含量最高,而ABA/IAA比值在成熟胚时较高,利于体细胞胚的发育成熟。cDNA-AFLP 分析表明胚状体发育不同时期的人参培养物基因表达不同,从而导致了分化和发育。培养物HPLC分析表明胚胎发生试管苗总皂苷含量比子叶胚时期高4倍多。单体皂苷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包括冷冻断裂-蚀刻、超薄切片以及细胞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金鱼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鱼精子的质膜和核膜都具有区域特异性:1)精子质膜内大部分区域含有许多蛋白颗粒,但在特定区域内,蛋白颗粒呈有序排列,构成晶格状结构。2)精子头颈部和尾部均有液泡密集之处,凡是覆盖着液泡区的质膜内,几乎都不含有蛋白颗粒。3)液泡区能被细胞化学方法染成致密色,表明内含糖蛋白。4)核膜孔只集中存在于靠近颈部的核膜上,而其他部分则没有。本文对上述诸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大蟾蜍长足的卵母细胞,经注入装载水相孕酮的红细胞膜泡,能被诱发成熟;直接注入水相孕酮的卵母细胞,无能恢复成熟分裂。将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制备成装载水相孕酮的膜泡,注入卵内,照样能诱发其成熟分裂;然而,分别用根皮素结合或磷脂酶A_2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制备的膜泡,虽亦包裹着水相孕酮,但注射的卵母细胞都未能被诱发成熟。这些结果表明,在通过红细胞膜转运孕酮诱发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膜蛋白可能不是必要的成份,而膜磷脂类却是关键成份,它不仅可能保证孕酮不被迅速代谢,且保证孕酮从卵母细胞内部诱发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速离心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从牛脊髓中分离纯化了神经丝蛋白三组分:NF-L,NF-M和NF-H。应用电镜负染色和金属投影方法研究神经丝的形态结构与NF-L的体外组装,结果表明:神经丝由10nm的核心纤维与外周的丝状突起组成;在近似生理条件下,NF-L可在60min内组装成10nm纤维,纤维由4根亚丝缠绕而成;在碱性缓冲液中,NaCl能促进NF-L装配成短纤维,这种10nm的短纤维无法连接成长纤维。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起源于前脑泡,结构简单层次分明,因此常被视为脑的简化模型。但近期工作证明,视网膜包含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种类之多、分布之复杂并不亚于脑。尤其是无长突细胞不仅包含多种递质和肽类,而且还有递质与肽类或肽类与肽类在一个细胞中的共存。对视网膜神经递质、调质和神经肽的研究将是探索脑奥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雄性生殖系精子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应用免疫组化、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VEGF蛋白在成年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表达和定位情况。Western-blots显示,在大鼠睾丸和附睾内均有VEGF蛋白(约45kD)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睾丸内VEGF见于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免疫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精子细胞的VEGF表达伴随精子细胞顶体发育的全过程,精子残余体呈强阳性。附睾内VEGF表达于附睾管上皮,且有区域和细胞特异性。附睾起始段的所有上皮主细胞内都有VEGF阳性颗粒;头、体、尾各段的VEGF阳性细胞多数与含PAS阳性颗粒的细胞重合,证明为亮细胞;近端附睾的管腔内可见精子头部呈VEGF阳性染色。睾丸、附睾间质血管内皮为VEGF阴性。上述结果表明,VEGF蛋白可由生殖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直接产生,它可能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和血管内皮,直接或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特别是精子顶体的形成过程,并可能与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蝌蚪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用0.001 mol/L氨水(氨水组)和0.01mol/L醋酸(醋酸组)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以细胞核、细胞表面、细胞质及细胞间隙等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各组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的可逆变化。结果观察到:两组均能引起核染色质浓缩,粘液分泌,液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膨大变形,细胞间隙变窄;醋酸还引起张力原纤维的凝集及紊乱等。恢复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分布趋于均匀,粘液的分泌渐正常,液泡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的形态逐步恢复,但细胞间隙一直很??窄;醋酸组中张力原纤维恢复成束且排列较整齐。作者认为氨水及醋酸引起蝌蚪皮肤发生类坏死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此可逆变化也反映在超微结构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vers major events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lorophyll research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from 1771 until 1952, when the modern period of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began in full swing. Short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key scientists, reviews of their major research contributions and some selected photographs are includ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CD80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它提供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克隆了CD80全长。cDNA的基础上,将其与逆转录病毒pLXSN表达载体连接,构建成表达质粒,并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其转染PA317和CHO细胞,经G_(418)筛选获得抗G_(418)的PA317和CHO细胞克隆。以RIA,FACs和Westernblot检测CD80分子在PA317和CHO细胞上的表达、分布和分子量,结果显示,pLXSN-CD80转染的CHO细胞可表达较高丰度的CD80分子,其表观分子量为40kD。pLXSN-CD80转染的PA317和CHO细胞经5个月连续传代培养,无论存在G_(418)的选择压力与否,仍然持续表达CD80分子,表明我们构建的pLXSN-CD80表达载体具有应用于试验性治疗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用“脱水再加水法”制成包裹荧光黄的脂质体,通过PEG诱导融合或保温共培养法,成功地将脂质体导入了黄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处理组摄入脂质体的细胞可达80—90%,其中50—60%的细胞荧光较强,均匀一致。脂质体/原生质体保温共培养半小时,荧光细胞达95%以上,荧光较弱,在细胞中呈点状分布,3—4天后脂质体逐渐破裂,点状荧光变为均匀一致的荧光。导入荧光黄脂质体的原生质体经持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一步分化出芽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