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膜为固相载体的免疫胶体金快速试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是现在免疫标记技术的一个重要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把胶体金免疫技术与固相膜结合发展了胶体金免疫快速试验,由于其简便、快速、结果直观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且其商业前景广阔,目前人们对其需求越来越多。本文对其基本原理及其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些介绍,并对其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快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otImmunobindingAsayDIBA)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原理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通过渗滤或毛细管作用,使抗原抗体快速进行反应检测数分钟完成,阳性结果在膜上出现着色斑点。近年来,利用微孔滤膜的过滤性能或毛细管作用,创造了各种简便快速的DIBA,如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本文对其原理、反应模式、质量控制、发展趋势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纤维素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技术黎皓(北京生化免疫制剂中心开发室)程伯鲲(中国预防医科院流研所微生物室)自1966年Nakane建立酶标记抗体技术以来,酶免疫测定技术(EnzymeImmunoas-says,EIA)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继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和荧光免疫测定技术(IFA)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免疫测定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起来,酶标记后的抗体(或抗原)仍然保持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学活性以及酶的催化活性, 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后, 形成酶标抗体一抗原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6.
固定化酶是工业生物催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形式。作为固定化酶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载体材料的种类、结构和性能都会对酶的固定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是成功制备固定化酶的关键。近年来,纤维素因具有可再生、可降解和廉价等优良特性而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纤维素基载体可以通过吸附、交联、共价结合以及包埋等方式实现酶的固定化,从而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贮藏稳定性及其重复使用性。纤维素独特的结构及其可修饰性赋予纤维素基载体许多新的功能,如果以此作为酶固定化载体时,能够使固定化效率或固定工艺有更多的变化。本文综述改性纤维素、纤维素膜、纤维素小球等载体在酶固定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催化机制及应用,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木质纤维素的混合菌发酵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文玉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2):103-106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结合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资源是生物界最为丰富的有机碳源,有效酶解植物纤维资源对于减缓能源枯竭和食品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天然纤维素结构上的复杂多样性为酶的攻击和可及带来巨大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自然界中能够利用纤维原料的酶大多由相对独立的两种结构域、催化结构域(CD)、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M)组成。其中,CBM有助于酶与不溶性底物的结合,在纤维原料酶解中具有重要作用。CBM所具备的特殊的底物特异性不仅对于提高酶与纤维的可及度,增强纤维素酶解效率,揭示纤维素酶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应用在基因工程产品的分离纯化,酶制剂的品质改善及细胞固定化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近年来CBM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将单克隆抗体与溶解性受酸度或温度调节的高分子共价连接.研究了共聚物的溶解性可调节特征,建立了以溶解性可调节高分子为载体酶免疫分析方法,对血清样品中HBsAg进行了检测,灵敏度0.5 μg/L,对43例样品检验的结果与ELISA方法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穿膜肽TAT高效跨膜的特性和LacI前头肽突变体(LacI HPM)高亲和力结合DNA的特性,构建新型基因转导载体。方法:PCR扩增LacI、Lacl基因前头肽序列、前头肽序列突变体、TAT序列的编码基因,构建前头肽序列突变体和TAT的原核表达载体,可溶性表达TAT-LacI HPM融合蛋白并纯化,在缇冲液中氧化获得TAT-LacI HPM二聚体并浓缩,PCR检测二聚体融合蛋白与质粒的体外结合能力。结果:获得了pET-28a(-4-)-LacI HPM及pET-28a(+)-TAT-LacI HPM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并获得二聚化融合蛋白,体外结合实验确定TAT-Lac/HPM二聚体融合蛋白与检测质粒DNA具有特异的高亲和力结合活性。结论:构建了穿膜呔TAT-LacI HPM,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新型DNA转运载体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点免疫结合测定法(简称DIBA法)是近几年建立的检测抗原抗体的新方法。关于用该法对照常规双扩法、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某些动、植物病毒从而表现出很高的灵敏度方面已有一些报道,但尚未见到有关用DIBA法检测噬菌体方面的有关材料。本文仅以谷氨酸产生菌T_(613)噬菌体为抗原,制备特异抗血清;并用DIBA法对照SPA法检测T_(613)菌噬菌体,发现在抗原抗体反应中DIBA法比SPA法具很高的灵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 1、T_(613)菌噬菌体裂解液。 2、T_(613)菌噬菌体抗血清。 3、冻干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HRP  相似文献   

12.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研发及成功上市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突破,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主要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选择是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的关键因素,目前获批上市的疫苗主要使用的载体蛋白有破...  相似文献   

13.
试验中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不同蛋白载体的痢疾多糖结合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观察。3种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和3种宋内氏痢疾结合疫苗分别皮下免疫NIH小鼠,同时设置O-SP(O-特异性多糖)对照组,免疫3针,在不同免疫针次间采血,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单独使用福氏2aO-SP和宋内氏O-SP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几乎没有抗LPS IgG抗体产生,而用结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抗LPS IgG抗体,且第二次、第三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LPS IgG抗体水平有显著升高,表明结合疫苗具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三种不同的痢疾结合疫苗相比较,F2a-O-SP-rEPA结合疫苗较F2a-O-SP-TT结合疫苗和F2a-0-SP—DT结合疫苗的小鼠抗LPS IgG抗体水平高,S-O-SP-rEPA结合疫苗较S-O-SP-TT结合疫苗和S-O-SP—CRM9,结合疫苗的小鼠抗LPS IgG抗体水平高。以rEPA作为载体的痢疾结合疫苗比DT,TT作为载体的痢疾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要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一般认为某些肾炎、血管炎、关节炎、肝炎、雷诺氏病等皆由免疫复合物引起,并认为对血清、组织及体液中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将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判断疗效及予后,提供新的依据。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分二大类:抗原非特异方法及抗原特异方法。我们将高桥熏报告中所用胶固索检测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5.
许多抗肿瘤药物因为水溶解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胶束可将药物包载到疏水核,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解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给药体系。然而胶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需要提高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与此同时,如果想要在单一的胶束体系上实现多种功能,需要对载体材料进行繁杂的修饰,也是一个难题。由不同嵌段聚合物、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成的混合胶束或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相对于单一嵌段聚合物形成的胶束而言,物理稳定性和载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制备成混合胶束,可以直接方便得到多功能复合的体系。本文对混合胶束载体系统的药剂学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丙型肝炎病毒(HCV)H77株E1E2囊膜蛋白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1E2,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pVSVg质粒经磷酸钙共转染法将其转入293T细胞中包装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SP2/0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结果表明HCV ele2基因在SP2/0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将表达E1E2蛋白的SP2/0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经FACS分析免疫鼠血清,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HCVE1E2蛋白的抗体,Western blot表明该抗体能与原核系统表达的E2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丙型肝炎病毒(HCV)H77株E1E2囊膜蛋白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1E2,该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pVSVg质粒经磷酸钙共转染法将其转入293T细胞中包装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SP2/0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结果表明HCV ele2基因在SP2/0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将表达E1E2蛋白的SP2/0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经FACS分析免疫鼠血清,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HCV E1E2蛋白的抗体,Western blot表明该抗体能与原核系统表达的E2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多孔微载体的制备及其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纤维素铜氨溶液喷洒至-40℃的硅油:正己烷=1:4的冷冻液中形成含冰晶的微球,用-30℃、40%的H2SO4再生纤维素,并用EDAE盐酸盐修饰其表面,制成适合动物细胞培养的纤维素多孔微载体。利用该微载体培养能分泌尿激酶原(Pro-UK)的重组CHO细胞,在100mL搅拌瓶中换液培养25d,细胞最高密度为6.3×106/mL,尿激酶原最高活性为2325IU/mL,共获28.7mg产品。之后转入1000mL搅拌瓶中培养,可观察到细胞可从种子微载体中自动转移到新微载体中生长繁殖直至所有微载体中都长有细胞。在25d二级培养中,细胞最高密度为7.3×106/mL,尿激酶原最高活性为3108IU/mL,共获含353mg尿激酶原的上清13.7L。在培养后期换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生长及蛋白表达水平正常。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以菌数、纤维素酶活性及木聚糖酶活性做为评价指标,进行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纤维素分解菌群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0.5%,(NH4)2SO4 0.5%,淀粉1.5%,FeSO4?7H2O 0.02%,NaCl 6 g,KH2PO4 0.5 g,CaCl2 0.1 g,K2HPO4 0.5 g,CMC-Na 5 g,pH 7.0~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发纤维素分解混合菌制剂。方法:以菌数、纤维素酶活性及木聚糖酶活性做为评价指标,对具有开发潜力的菌群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该菌群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接种量为1%;培养基的初始pH值以7.0-7.5为好;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FeSO4,有利于菌的生长;适当控制氧气浓度,可以确保混合菌群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正常繁殖。结论:获得了纤维素分解混合菌的扩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