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我国小麦辐射育种,自1958年以来,已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育成“新曙光一号”等三十多个品种,有的已大面积推广,在农业增产上起了积极作用。我校师生于1972年起,结合教学和生产,开展了小麦辐射育种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射线对作物的辐射效应,认识变异规律,选择有益突变,培育新品种。本文报道1972—1975年Co(60)-γ射线对小麦M_1、M_2、M_3代的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790-1790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学报级麦类作物专刊.从2003年起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确定为“农作物类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另外,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分析,本刊2003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935,在全国农业期刊中排第5位(见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工、产品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彩色小麦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其次介绍了彩色小麦染色体组及系谱,第三是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彩色小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进展。我国近24年来审定了61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紫(黑)粒品种50个,蓝粒小麦品种10个,绿粒小麦品种1个,还育成了19个彩色小麦种质新资源,其中近4年是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审定最多的年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是我国4大彩色小麦育种和产业化基地。彩色小麦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彩色小麦基因主要来自于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偃麦草、黑麦、赖草等远缘杂交。有48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4%,4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4个彩色小麦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 min。针对彩色小麦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要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有价值,就保藏;需鉴定,要精准;扬其长,广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上资料将为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和基因种质资源,推动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改生 ,男 ,汉族 ,195 1年 8月生于陕西周至。民盟陕西省省委委员 ,陕西省政协委员。 197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 ,留校任教。 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毕业 ,获农学博士 ,1993年赴英、法和瑞士考察与学习小麦遗传育种 ,1995~ 1997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部批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管委会委员、副主任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陵分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联合于1982年6月2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小麦花药培养及其遗传育种学术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有关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教授、科技人员和领导干部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市委书记王宪同志和市长助理张进霖同志出席了闭幕式并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物学会、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共同主办,北京市种子公司承办的“2000年全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7~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和3个中央科研、教学单位的12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总结报告63篇,这是一次“九五”国家玉米育种专题总结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盛会。会上中国农大作物学院苏胜宝先生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世煌先生总结了“九五”攻关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果。与会代表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杂种优势群与杂优模式、高新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种子…  相似文献   

7.
小麦叶型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正隆 《遗传》1979,1(5):20-24
近代作物育种学从群体光能利用的观点出 发,研究作物的各个性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 生理作用,考虑有关性状的改良间题,从而引进 了“生理育种”的新概念。在这个观点指导下, 许多研究者从生理学的角度,阐明了叶片的不 同形态在提高光能利用率上的作用,证明了在 高产栽培条件下,直立的叶片比平伸的叶片更 为有利。这样,在小麦高产育种中叶片形态成 了育种目标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叶型遗 传的研究资料很少。为了给株型育种提供遗传 学的实验依据,作者自1973年以来,研究了小 麦株叶型遗传问题。本文将报告有关叶片的开 张角、长度、宽度和叶面积等性状遗传的实验结 果。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综合性学术期刊及植物科学主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上一年显著增加,在植物发育、耐逆、系统进化和作物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克隆、机理解析及育种利用”和“提高作物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的新机制”两项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该文总结了20...  相似文献   

9.
这次会议于1985年12月21—24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31名代表分别来自九个省、市的21个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大会首先宣读了15篇研究报告与专题发言:1.对水稻、小麦、小黑麦、玉米、棉花等不同作物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NR活力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作物品种耐肥性与NR活力呈负相关”的规律。2.结合小麦育种进行NR分析,表明“相关性”规律应用的可能性。3.从氮代谢、能量代谢对NR活力的调控阐述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遗传》2007,29(9):1138-1138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1.
《遗传》1980,(3)
自从我们在《遗传学报》及《遗传》先后发表“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冬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文章以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许多信件,表示对作物品种间遗传距离的测定和依据遗传距离对作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感到极大的兴趣,并纷纷向我们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爱民  阳文龙  李欣  孙家柱 《遗传》2018,40(10):858-873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害中,赤霉病的发生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引起小麦产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以及防控技术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赤霉病病原菌致病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以及抗赤霉病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赤霉病抗性基因资源的发掘和鉴定、不同抗源遗传基础解析、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与基因聚合以及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基因克隆、功能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应用单体型辅助选择(HAS)和标记组辅助选择(MSAS)等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遗传学报》2004,31(5):F006-F006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其中,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该学科于1986年获准了作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又获得了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抗病遗传育种中QTL定位与克隆研究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数量抗性的遗传学基础、作物抗病性QTL的定位作图、QTL作图的可靠性及应对措施、QTLs候选基因的证实和定位克隆等,并对植物抗病遗传育种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蚕豆杂种F_2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因为这些遗传参数能够为育种提供较准确的信息,使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工作能较好地选配亲本和确定杂种的选择世代及进度。我国学者对这些遗传参数的研究,在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方面报道较多,而在蚕豆上报道较少。黄文涛等曾对18个蚕豆生产品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通径系数进行过研究。徐洪琦等曾研究过5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素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6.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3):132-134
李振声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在日前举行的二○○六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振声院士在迄今五十五年的科学生涯中,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小偃”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禾谷类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主要禾谷类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粟、黍稷,它们的野生近缘植物在中国禾谷类作物育种中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不仅拓宽了作物的遗传基础,而且培育出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提高粮食产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概述总结了作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别与遗传特点。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现象,目前已初步探明玉米C群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可能是atp6-c,芝麻不育胞质基因拟为atpA。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玉米、水稻和蔬菜中。尽管现有近交理论、DNA甲基化效用、水稻胞质与核不育系遗传等理论提出,雄性不育化育种的基本理论尚需进一步探讨。在雄性不育化育种技术上,要逐步解决难点作物,如小麦、荞麦、菜豆等的不育化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16日,中国发明协会授予“优质丰产小麦品种鲁麦16号”发明人王宾王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1993年5月19日,中共济宁市委、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王宾王“济宁市科教兴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决定:“济宁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王宾王同志主持选育的‘鲁麦16号’小麦新品  相似文献   

20.
《生物产业技术》2010,(2):89-89
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共同主办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生物企业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研讨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