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二十六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负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监督所属全国学会及会员、相关科技工作者执行科学道德规范情况,建立会员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报。第二十七条调查学术不端行为应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原则。应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对举报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在调查过程中,准确把握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遗传》编辑部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2009,31(2)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广泛蔓延,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一再发生,既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内容和质量,造成资源浪费,也损害了相关期刊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遗传》2010,(7)
<正>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广泛蔓延,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一再发生,既严重地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内容和质量,造成资源浪费,也损害了相关期刊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本刊重温此规范,以期在我刊营造一种健康的学术研究氛围,由于版面限制,我刊陆续将规范全文刊出。  相似文献   

5.
正学术不端行为第十八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第十九条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对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王丹红 《生理通讯》2005,24(5):120-121
9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载介绍中国制裁不端科学行为的举措。章指出,中国科学界正在快速发展,作为提升科学界行为规范的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今年8月公布了3位因不端科学行为而受到处罚的科学家的姓名。在过去两年中,约有60名受基金资助的科学家被指控有不端科学行为,但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在自己的网站上(nsfc.gov.on)公布受处罚的姓名和所在单位。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八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第十九条故意做出错误的陈述,捏造数据或结果,破坏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篡改实验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第二十条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故意省略参考他人出版物,抄袭他人作品,篡改他人作品的内容;未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延续的载体,其质量是衡量个人、科研单位乃至国家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根据科技论文的特点,结合多年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经验,从如何确保论文学术水平、选题方向和写作思路、杜绝学术不端、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论文的层次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和可重复性、表格插图的规范使用、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从编辑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以期为科技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优良实验记录规范在生物医学工作者养成科学素养、提供科研首先发现权证据、开展数据分析、发表论文、科研协作、同行评议,乃至支持知识产权诉求和抗辩学术不端行为指控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院一直极为重视实验记录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先后建立起一整套实验记录的职责、格式、内容、检查评比、归档和档案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和要求,为科研成果申报、提高科研规范化水平和应对行政监管部门检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曲彤丽 《人类学学报》2012,31(3):269-278
现代人和现代行为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出现是多年来学术界的焦点问题, 至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讨论仍然非常热烈。本文简要梳理了不同地区现代人及其行为出现的情况及特点, 并在目前的材料和研究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东亚地区, 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释的问题。现代行为和文化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 这应当是现代人在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适应生存的反映。同时各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展现出相似或相同的技术思维、知识和行为方式,暗示出活跃的人群迁徙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广西植物》2012,(2):178
<正>为了维护本刊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严肃学术风气,本刊自2011年1月起已正式启动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首先利用该系统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科学和文化教育教学能力,更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章从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增强爱心和责任感、防微杜渐、积极与人交往和加强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高校教师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祁栋灵  陶忠良  孙瑞  谢贵水  吴志祥 《生态学报》2016,36(10):3123-3125
为探讨生态学最新前沿和进展,加强青年生态学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15年11月28-30日在海南大学举行了以“加强合作研究,服务地方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海南省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有22位生态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热带云雾林群落生态学、动物寄生行为生态、道路生态、热带植物的分布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环境生态承载力、生态友好行社区建设模式、生态系统生理学、海洋生态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Li J  Ju P  Li YH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4):355-357
接触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可激发成瘾者对药物的渴求感及复吸行为。实验动物研究中药物相关环境线索分为三类:伴药线索、辨别线索和情境线索。在长期停药及用药行为消退后三种环境线索均能诱发觅药行为恢复,而行为机制各具特点:伴药线索条件性强化觅药行为,辨别线索直接激发觅药行为发生,情境线索设定场景诱发觅药行为恢复。三种线索行为效应的神经基础局部相同而又各具特点,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成瘾药物复吸机制的理解及临床戒毒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和辽宁省微生态学事业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与健康和微生态学术领域的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危害人们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由日中环境与健康研究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主办、沈阳医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中日国际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辽宁省第七次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委员会议"将于2015年9月22日-24日在沈阳医学院召开。会议将邀请中日环境与健康领域、国内微生态学界专家、学者到会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卫生技  相似文献   

17.
装饰品(personal ornament)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中一类较特殊的遗存,作为早期人类现代行为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及其学术意义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西方考古学界对装饰品的研究开始较早,理论方法成熟,成果丰硕。我国此遗存发现较少,在研究手段和程度方面与西方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装饰品的定义与分类、发现与研究现状、功能与作用、出现原因及研究意义的探讨等方面入手,对西方学术界对装饰品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梳理,对我国发现的相关材料与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与评述,希望能对我国旧石器时代装饰品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时在大学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青年作为新世纪的创业者和决策者其环境意识将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从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等三个方面对新疆大学非环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初步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非环境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环境基本知识,环境态度方面的认识比较好,但环境行为方面还存在有些问题,与生态环保的总体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与环保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的刻板行为及其矫正对策——丰富圈养环境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花  王小明 《四川动物》2006,25(3):529-532
由于生活环境单一、活动空间狭小等阻碍了正常行为的表达,圈养大熊猫经常发生一种谓之“刻板行为”的机械、呆板行为。所谓刻板行为,是指圈养大熊猫无明显目的的、不变的、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的无任何功能效果的简单行为。丰富圈养环境举措(环境富集)是矫正刻板行为的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介绍了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的表现、特点、发生机制及富集化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食物网中的传递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园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生态学报》2017,37(9):2845-2857
食物网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传递的重要途径,了解其传递行为与机制是POPs生态暴露风险评价的科学基础。从4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分析:(1)食物网主要特征(营养级和食物链长度)与POPs环境行为的关系;(2)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3)微食物网对POPs环境行为的作用;(4)食物网的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已有研究对水生生物中POPs生物放大作用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营养级越高,POPs生物富集性越强,但由于各种生态和生理性质的影响,也存在例外情况。食物链长度与POPs生物富集性呈正相关。(2)POPs通过底栖食物网将沉积物中的POPs向上传递,底栖-浮游食物网的耦合提高了高营养级消费者的暴露风险,目前就POPs在底栖食物网中的生物放大性是否大于浮游食物网存在争议。(3)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吸附POPs的重要载体。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POPs释放到水柱中。微生物降解也是环境中POPs脱离环境的重要途径。(4)在内、外压力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和效率发生改变,并与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互相耦合,影响POPs的环境行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POPs在浮游食物网,尤其是高营养级浮游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对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和微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关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物网的某个部分,时间尺度较短,缺乏对POPs环境行为动态变化的研究,未来需深入开展多尺度和多角度的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新型POPs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但有关其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相关分析还较为匮乏,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