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某些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继红 《植物学通报》2001,18(5):623-626
对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 组培苗与正常苗的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电泳,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芦荟组培苗与正常苗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证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是中华芦荟快繁的一条有效途径,可用组培苗来代替正常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2.
以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组培苗为材料,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海水对芦荟进行盐胁迫驯化培养.结果显示:(1)在50%海水处理的组培植株性状分离最明显,且有部分芦荟苗生长旺盛;盐胁迫驯化前芦荟(库拉索)与盐胁迫驯化后芦荟('南盐1号')的组培苗在分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库拉索芦荟的芽分化率、平均分芽数、心叶生长速率及生根系数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比例海水处理下的'南盐1号';'南盐1号'芦荟苗在0~20%海水条件下组培时,芦荟分化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加大而降低,而30%海水组培处理时芦荟芽增长数上升至淡水组培水平,且平均心叶数增加速率最大,根生长变化特征与其芽分化生长基本一致.(2)移栽入圃后用50%天然海水灌溉时,'南盐1号'芦荟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正常,而库拉索芦荟则盐胁迫症状明显;经一年大田海水灌溉比较试验发现,'南盐1号'的地上部与根部的鲜重在淡水灌溉下与库拉索芦荟没有差异,而在30%和60%比例的海水灌溉下均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用30%的海水灌溉培养下,'南盐1号'地上部产量与淡水灌溉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库拉索芦荟的地上部产量却比淡水处理降低15%~20%.研究表明,通过海水组织培养能筛选出芦荟耐盐株系,且其耐盐分化株系筛选的最适浓度为50%海水.  相似文献   

3.
对荸荠组培苗、原生苗植株生理特性、球茎产量及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荸荠组培苗与原生苗相比,在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分蘖率提高19.65%,株高降低5.49%,叶状茎含水量提高5.04%,叶绿素含量增加0.25 mg/g,可溶性糖含量提高0.31%.组培苗球茎含水量增加5.54%,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58%,淀粉含量增加1.34%,粗纤维含量降低1.15%.荸荠组培苗大果率提高24.63%,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5.30%.研究认为,荸荠组培苗分蘖能力强.苗高均匀,整齐度高,抗性较高,新陈代谢能力强,组培球茎甜、脆、渣少、汁多,组织培养使荸荠优良种性状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芦荟维管束的结构与芦荟素积累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半薄切片、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薄层层析 (TL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 (Aloeve-ra L.var.chinensis)、木立芦荟 (Aloe arborescens)叶和茎内维管束的结构及其与芦荟素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叶内维管束和中华芦荟叶内外轮的维管束中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 ,而木立芦荟茎和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无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组织化学结果表明 ,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内出现沉淀物 ;在荧光显微镜下经蓝光激发 ,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 ,都显示出芦荟素反应。薄层层析(TLC)结果证明 ,木立芦荟和中华芦荟叶含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的维管束都含芦荟素 ,而木立芦荟茎及中华芦荟叶中内轮维管束都不含芦荟素。为此 ,维管束中的大型韧皮薄壁细胞与芦荟素的积累密切相关 ,维管束中是否有大型韧皮薄壁细胞可作为判断是否含有芦荟素的解剖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华芦荟叶的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可能的储藏和合成场所,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芦荟叶的结构由表皮,同化薄壁组织,维管束和储水组织组成,其旱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表皮具厚的角质层,外切向壁次生加厚,气孔下陷,中央储水组织发达,绿色组织没有明显的分化,其中,5个细胞环绕的气孔器和叶基出现的第二轮维管束在芦荟属中首次报道,具有种的特征,中华芦荟叶中所含的蒽醌类次生代谢物主要是芦荟素(barbaloin or aloin),其含量和叶位及同一叶的不同部位有关,植株上剖嫩叶及每一叶的上部含量高于下部老叶和叶的中部,叶基部含量最低,比较被测的解剖学指标和植物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叶中维管束的密度和芦荟素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用5%Pb(CH3COOH)2沉淀处理及5%NaOHR颜色反应检测芦荟素的储藏物合成部位,初步结果表明,位于韧皮部端的数个发达大型薄壁细胞是芦荟素的储藏场所,而绿色组织和维管束鞘是可能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6.
应用半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6种芦荟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和储藏芦荟素的组织.结果表明,6种芦荟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植物肉质叶的结构特征,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其外壁加厚,并覆盖着厚的角质膜,气孔器凹陷,储水组织发达.6 种芦荟叶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和易变芦荟(A. mutabilis Pillans)的光合组织细胞呈长柱状,类似栅栏薄壁组织.中华芦荟(A. vera L. var. chinensis Berg.)、库拉索芦荟(A. vera L.)、皂叶芦荟(A. saponaria Hawer)和绿芦荟(A. greenii Bak.)则为等直径薄壁细胞.木立芦荟、中华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维管束中有大型薄壁细胞,皂叶芦荟和绿芦荟的维管束中无大型薄壁细胞.木立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在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有一层不含叶绿体的小型薄壁细胞,包围着储水薄壁组织,称之为储水组织鞘.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则没有储水组织鞘.HPLC测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芦荟素含量最高,库拉索芦荟和易变芦荟次之,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含量最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蓝光下,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仅存在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中,而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中没有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因此,维管束中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储藏场所.综上所述,芦荟素含量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的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增强UV-B辐射对3种芦荟蒽醌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技术,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3种芦荟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强UV-B辐射20 d,每天处理6 h,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叶中总蒽醌、芦荟素、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增加,叶提取物中出峰数量增多,总峰面积增大;而中华芦荟中蒽醌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叶提取物中出峰数量减少,总峰面积减少。研究表明,增强UV-B辐射能刺激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叶片中蒽醌类物质的积累和新物质的合成,而不利于中华芦荟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几种芦荟萌蘖比较及上农大叶生物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中联公司种植的库拉索芦荟 (AloeveraL .)、木立芦荟 (A .arbotescensMill)、上农大叶芦荟 (A .ve ra .L .var.SCAGu)萌蘖数、2年生库拉索组培苗和根生苗萌蘖数进行了比较 ,同时研究了上农大叶及库拉索 2类萌蘖对母株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木立芦荟多在老叶叶腋处萌芽 ,系数 9.2 ;上农大叶与库拉索之间萌蘖能力无显著差异 ;库拉索芦荟 2年生组培苗与根生苗萌蘖数无差异 ,生物量相近 ,均重分别为 1.6 375kg和 1.46 2 5kg ,即生长速度相近 ;上农大叶萌蘖明显影响植株的营养生长 ,一般萌蘖数越多 ,母株生物量越少。  相似文献   

9.
对组培苗鲜罗汉果与干罗汉果提取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分别测定了蛋白质、脂肪、总糖、碳水化合物、灰分、矿质元素、维生素E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组培苗鲜罗汉果和干罗汉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2.23%、19.8%,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51%、8.36%,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13%、36.36%,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1081mg/100g、1089mg/100g,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0.183mg/100g、0.589mg/100g。组培苗鲜罗汉果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比组培苗干罗汉果分别高2.43%、4.15%,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含量组培苗干罗汉果比组培苗鲜罗汉果分别高2.44%、0.406mg/100g,矿质元素、粗脂肪、总糖、灰分等含量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斐济贝壳杉Agathis macrophylla实生白化苗与正常苗在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斐济贝壳杉白化苗的种壳大小、株高、株重、叶长、茎粗、主根长、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苗,但白化苗的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及色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苗。  相似文献   

11.
六种芦荟叶的解剖结构及其与芦荟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半薄切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6种芦荟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和储藏芦荟素的组织。结果表明,6种芦荟叶均由表皮、光合组织、储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都表现出明显的旱生植物肉质叶的结构特征,表皮由一层扁平的细胞组成,其外壁加厚,并覆盖着厚的角质膜,气孔器凹陷,储水组织发达。6种芦荟叶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和易变芦荟(A.mutabilis Pillans)的光合组织细胞呈长柱状,类似栅栏薄壁组织。中华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 Berg.)、库拉索芦荟(A.vera L.)、皂叶芦荟(A.saponaria Hawer)和绿芦荟(A.greenii Bak.)则为等直径薄壁细胞。木立芦荟、中华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的维管束中有大型薄壁细胞,皂叶芦荟和绿芦荟的维管束中无大型薄壁细胞。木立芦荟、易变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在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有一层不含叶绿体的小型薄壁细胞,包围着储水薄壁组织,称之为储水组织鞘。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则没有储水组织鞘。HPLC测量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芦荟素含量最高,库拉索芦荟和易变芦荟次之,中华芦荟、皂叶芦荟和绿芦荟含量最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紫外光和蓝光下,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仅存在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中,而光合组织和储水组织中没有黄色和黄绿色小球体。因此,维管束中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储藏场所。综上所述,芦荟素含量与维管束的大型薄壁细胞、维管束鞘和储水组织鞘的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逆转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的玻璃化苗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这种逆转作用受AgNO3浓度的影响。在AgNO3的浓度为4 mg·L^-1时,玻璃化苗的逆转率最高为88%,且逆转的黄芩苗的生长状态最好。在此基础上,对逆转1个月的黄芩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逆转的黄芩玻璃化苗体内黄芩苷的含量为68.6 mg·g^-1,明显高于玻璃化苗(38.3 mg·g^-1),但低于正常的组培苗(108.2 mg·g^-1)。此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逆转的黄芩玻璃化组培苗明显好于玻璃化苗,但仍低于正常的组培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具有较好的逆转及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感染病毒的香石竹组培苗于(38.5±1)℃条件下热处理29d后,切取0.1~0.2mm的茎尖生长点无菌培养成苗后,经DAS-Elisa检测获得脱除香石竹斑驳病毒(Carnation mottle virus,CarMV)的香石竹脱毒苗,取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叶片,测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干物质含量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相比:(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具有较强的光合效率;(2)与抗性生理有关的MDA含量下降,衰老减缓;(3)光合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增多,干物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百蕊草野生苗与组培苗山萘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HPLC测定百蕊草野生苗和组培苗中山萘素含量,得知:不同地区百蕊草中山萘素的含量不同;同一地区的百蕊草采收后,放置的时间越长,山萘素含量越低;百蕊草组培苗中山萘素含量与野生苗中的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境中国芦荟凝胶活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芦荟产于云南元江地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芦荟品种,在全国均有引种,特别在东北地区的温室中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本项研究对不同生境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生境不同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从测定结果上看,云南元江产的中国芦荟凝胶中所含的活性成分要高于黑龙江温室内产的中国芦荟;积温高、土壤呈弱酸性的条件下,中国芦荟凝胶中的蛋白质、有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Ⅱ.抗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从中华芦荟 [AloeveraL .varChinese (HawBerg) ]、元江芦荟 (A .yuanjiangensisXiong&Zhengsp .nov .)及库拉索芦荟 (A .barbadsisMill.)的根、叶、花柄、花中 ,分离的 88株内生真菌 ,作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抑菌试验 ,研究了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 ,芦荟植物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存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木薯华南8号组培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晶晶  朱文丽  陈松笔 《广西植物》2016,36(12):1460-1467
以NaCl胁迫生长的木薯(Manihot esculenta)华南8号(SC8)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5、20、35、50 mmol·L-1及R50 mmol·L-1)NaCl处理对SC8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及叶绿素、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mol·L-1的NaCl胁迫60 d对SC8组培苗的生长基本无影响;≥35 mmol·L-1的NaCl胁迫60 d抑制了SC8组培苗的生长,但高浓度(50 mmol·L-1)胁迫30 d后正常培养30 d,可以使SC8组培苗的长势得到恢复.叶绿素和MDA含量在≤35 mmol·L-1 NaCl处理下较对照出现积累现象,随NaCl浓度升高(≥50 mmol·L-1)含量开始下降;与对照相比,H2 O2含量在NaCl胁迫下未出现积累现象.NaCl胁迫下,POD、CAT和APX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较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SOD、CAT和APX活性开始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50 mmol·L-1NaCl胁迫下,SOD、CAT、POD和APX的表达水平较对照出现上升现象.这说明短时间的盐胁迫不会对木薯造成致死伤害,可以通过调节生理指标的活性来提高木薯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 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中华芦荟 [AloeveraL .varChinese(HawBerg) ]、元江芦荟 [A .yuanjiangensisXiong&Zhengsp .nov .(暂拟 ) ]及库拉索芦荟 (A .barbadsisMill.)的根、叶、花柄、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 88株 ,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 4个目、3个科、2 2个属。且查明 ,芦荟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芦荟属若干药用植物花粉酶化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实地取样检测分析了海南不同产地芦荟属3种药用植物花粉4种活性酶总蛋白、总酶量值水平,结果表明,木剑芦蔡>库拉索芦荟>非洲芦荟,经t值检验种间花粉量值变化范围,顺序分别为6.01-8.17g/L、37.24-42.49U/L,进而显示了芦荟花粉活性酶化学变化与蛋白质、酶的组分含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遮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生长在遮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库拉索芦荟叶片的超微结构和芦荟素含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遮荫处理6个月后,库拉索芦荟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基粒数量减少,类囊体片层数目减少且排列疏松,质体中原来积累的淀粉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内膜系统不发达.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在遮荫条件下的库拉索芦荟叶片,芦荟素含量明显低于生长在自然光照下的含量.其中,遮荫下幼叶芦荟素的含量是自然光照下的63.33%,而成熟叶芦荟素含量仅有自然光照下的23.77%.无论自然光下还是遮荫条件下生长的芦荟,芦荟素的含量与叶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遮荫对成熟叶的影响更大.综合两方面的实验结果认为,遮荫首先影响芦荟叶片细胞内膜系统的发育,进而限制了芦荟素的合成和运输,使芦荟叶片中芦荟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