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人们听到“生物工艺学”、“遗传工程”和“重组DNA”这些名词的机会,明显地多起来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向实际应用方面发展。看来这些技术已经引起各阶层人士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人们又对这突然出现的热潮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八五年以来世界各实验室在鱼类基因转移研究方面的概况。指出生长激素(GH)基因转移已形成第一热点,分析了形成这一热点的原因,提出作为第一主攻方向应进一步解决启动子、“全鱼”基因和生长速度测定等问题。认为抗冻蛋白(AFP)基因转移已形成第二热点。但在我国应把珠蛋白基因转移作为第二主攻方向。文章最后提出了在重视“导弹”技术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霰弹”技术的研究,以加速鱼类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由于与人类健康和某些重大疾病有密切关系而成为生物工程研究的热门课题。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重大发现,则明确反映出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在线虫中发现了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阐明了这些基因如何在细胞死亡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抗虫工程植物”组建成功是农业生物工程研究的重要突破,也是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一直引起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这三个国家在探究细菌毒素蛋白基因引入植物方面已取得突破,为组建“抗虫工程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为“杀虫工程植物”早日实用化的实现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鉴定出2000种遗传疾病,某些基因决定人体的每一个部分如何发育,通常还决定那些部分所发生的病变,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一种致命性的遗传病,往往出现成年人血球里,使血球“超绉纹”或“镰刀状”,受基因所控制。娄-纳二氐(Lesch-Nyhan)综合症缺失一种酶而造成的遗传病也是受一种基因所控制。防治遗传病正是分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培育可恢复的植物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YF  Huang JY  Yang JS 《遗传》2011,33(1):40-47
植物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资源, 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植物雄性不育可从自然突变、人工诱变和远缘杂交中发现, 现在可通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创造。文章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雄性不育品系及其相应的育性恢复策略, 分为“单组分策略”和“双组分策略”。其中利用“单组分策略”制备的不育植株是条件型雄性不育(可逆转的雄性不育), 它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雄性可育与不育的转换, 实践中可直接作为两用系(不育系和保持系)用于两系法杂交制种; “双组分策略”是利用基因互作和亲本杂交直接培育雄性不育系, 或利用基因互作原理分别研制不育系和恢复系, 用于三系法生产杂交种。文章分析了 “单组分策略”和“双组分策略”的基因工程方法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育性恢复策略优缺点, 对以上两种技术路线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启动至“后基因组计划”的转折杨焕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今年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正式提出十周年。对这一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创举作一历史性的回顾,纵览十年来这一计划的成果、瞻望这一计划的前景,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继1983年构建“超级鼠”获得成功后,美国科学家又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绵羊和猪受精卵基因中,然后再将其放回到绵羊和猪的子宫内着床发育,从而获得比现有的绵羊和猪大两倍的“超级羊”、“超级猪”。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一类称为“绝缘子”的新的基因元件被众多的实验室发现和证实,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基因在染色质环境中如何形成拓扑学上独立的调节单元的认识。这个刚刚被找到的又一个基因“黑匣子”,尽管我们对其仍是一知半解,但让人们意外和兴奋的是:这类基因元件能给我们在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工具 。  相似文献   

10.
植物成花调控的分子遗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拟南芥为主要对象进行的有关成花调控分子遗传学研究作了综述。该领域的研究已明确了对成花的调控没有单一的“成花万能基因”,而是有一群“成花时期基因”,并大致弄清了这些基因调控成花的模式。其结果是,成花调控途径具有多重性和冗长性,这些成花调控基因的参与量、基因之间的平衡都对成花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因概念的演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兆辉 《遗传》2010,32(5):448-454
“基因”术语的诞生已经有100年之久了。在这过去的100年里, 基因定义经过了许多次修正。基因由最初一个抽象的名词, 最后定义为基因组中一段具体的、可以编码蛋白质或RNA的DNA序列, 并成为了生物学最重要的词汇之一。但随着基因组计划完成, 尤其是“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的完成, 基因组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及其动力学特点对传统分子生物学的基因定义提出了挑战, 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DNA水平储存的信息和功能产品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甚至有人认为应该重新定义基因。文章对基因定义的发展, 近来对基因定义的争论及其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诱导物,可精确调节目的基因上游构建的“基因开关”,实现外源目的基因的准确调控,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适时、适量、有效地表达。因此构建一个拥有“基因开关”的人工调控表达系统是势在必行的,该系统的成功构建也将有利于提高转基因植物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对导致遗传变化的途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已经弄明遗传信息扩散不仅有出现于不同基因组同源区间的“合法”重组,也有出现于非同源区间(可能在基因组的不同部分甚至在不同的个体中)的“非法”重组。这后一种重组过程相当于染色休的重新排列并允许信息的某些组分(易位子)移来移去,以便新的基因重组能经受生存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以来,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文献中的“分布区类型”一词广泛英译为“areal type”。这一译法从英语语言上来说是错误的,可能自德文“Arealtyp”一词生造而出。 “分布区类型”以译为“area type”或“distribution type” 为宜。  相似文献   

15.
郝沛  余曜  张晓艳  屠康  范海威  钟扬 《中国科学C辑》2008,38(11):1007-1012
转录调控是生物学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其中顺式调控元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公共顺式调控元件的活性和行为进行分析, 从而推断“头对头”基因对共表达的原理. 用网络组分分析法估测顺式调控元件在不同条件下对基因启动子及其活性的影响. 结果揭示了生物系统如何利用这些调控元件调控“头对头”基因对的表达模式和整个转录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0、0.05和0.5 mg·L-1Zn2+(0.05 mg·L-1为对照,0.5 mg·L-1为锌过量,0 mg·L-1为锌缺乏)处理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的一些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缺锌处理的“不知火”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其对照和锌过量处理;锌过量处理的“椪柑”叶绿体色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2) 3个锌浓度处理间,“不知火”叶片POD、“椪柑”叶片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不知火”叶片CAT、SOD活性随着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锌缺乏处理下“椪柑”叶片POD、CAT、SOD活性均显著地高于“不知火”,而锌过量时“不知火”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椪柑”;锌胁迫下“不知火”和“椪柑”叶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锌过量时“椪柑”叶片MDA含量显著高于“不知火”。3)2品种柑橘不同部位的锌含量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相同浓度的锌处理下“椪柑”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及“不知火”叶锌含量,“不知火”上部叶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下部叶。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作物释放可能导致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花粉的传播将某些转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剂基因)漂入野生近缘种或近缘杂草而引发难以控制的“超级杂草”的产生。本文讨论了防止“超级杂草”产生的若干对策,包括物理隔离、转基因遗传调控、雄性不育性与无融合生殖机制的利用、将转基因定位于同当地杂草不亲和的基因组和叶绿体或线粒体基因组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西藏林芝市“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三品一标”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林芝市“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泵新知     
植物如何将营养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是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问题。最近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迈克尔·苏氏门(Michael Sussman)在州间合作研究协调处的竞争研究基金办的配合下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迈克尔利用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和分离了至少五种基因,这些基因的密码是合成植物细胞质膜的“泵”蛋白。所谓“泵”蛋白是真正嵌在细胞膜中的分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