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大型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图力古尔  陈今朝  王耀  范宇光 《生态学报》2010,30(17):4549-4558
采用取样调查方法获得长白山阔叶红松混交林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红松+假色槭+糠椴群落、红松+花楷槭+紫椴群落、长白松+红松+山槐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基本数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的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N1、N2和H′、均匀度指数E。大型真菌标本鉴定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多样性研究结果:(1)共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38种,隶属于90属44科,其中外生菌根菌100种;腐生菌135种;其他3种。(2)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大型真菌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有所差异,其中蒙古栎+红松+云杉群落中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而红松+色木槭+蒙古栎群落中的均匀度最大;(3)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在1a中出现2次高峰,即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第1次高峰期的优势类群为腐生菌,外生菌根菌较少;第2次高峰期优势类群则以外生菌根菌为主,腐生菌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径级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径级结构研究孙伟中代力民章一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DiameterBreastHighStructureoftheMainTreesinTiliaBroadleavedKoreanP...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问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2、0.96和0.75;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以初夏物种数最多;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较大,个体数量从早春到秋季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斑块性分布,说明草本植物对微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坡向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主要因素,在早春、夏末和秋季,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早春阶段北坡和东坡的丰富度高于南坡和西坡,夏末和秋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保护关键区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长白山地区保护区体系、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保护阔叶红松林,对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6个林业局、64个林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基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学方法(GAP),选择41种植物作为重点保护物种,以采伐区、农田、居民点、公路数等因子作为干扰因素,并利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长白山地区指示植物数量和干扰强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林场指示物种分布不均匀,以泉阳县胜利、冷沟子林场为中心形成西北坡和南坡2个保护植物富集分布区域,宝马、衡山、冷沟子和黑河林场有单个重要物种分布;各林场干扰强度不同,露水河林业局和白河林业局北部整体受干扰程度较大.通过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确定出长白山北坡的泉阳-露水河南部-白河北部和长白山南坡的长白县东部2个生态保护关键区带.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采伐强度与森林病害的发生袁志文,王庆礼,代力民,钟兆康,赵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DifferentCuttingintensitiesandIncidenceofForestDiscasesinBroadL...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1990~1992年和2003年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春季聚水阶段、旱季耗水阶段、雨季蓄墒阶段、秋季失墒阶段和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阶段.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分层,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并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其间降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分布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为对象, 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 计算数量动态指数, 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 应用4个生存函数并引入谱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分析红松种群年龄结构, 揭示其天然更新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野生红松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 红松种群数量变化具有阶段性, 幼龄(I-III龄级)和成龄(VII-X龄级)个体数量多, 中龄(IV-VI龄级)和老龄(XI-XIV龄级)个体数量少, 形成明显间断的两个优势年龄分布区。种群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Ⅲ型, 表明幼龄个体死亡率高。忽略外部干扰时的总体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大于>0, 表明红松种群为增长型; 考虑未来外部干扰时的种群动态变化指数趋近于0, 结合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呈现出连续先增后降的复杂动态变化趋势, 可知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不明显。生存函数分析显示, 红松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表明红松种群天然更新呈周期性波动。未来2、3、4、5、6、7、8、9、10个龄级时间后, 红松幼、中龄个体数逐渐减少, 而成、老龄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加。幼龄个体死亡率高、生存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 老龄个体生理衰老明显是限制红松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幼龄个体的抚育工作, 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 从而促进红松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灌木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i XJ  Li BH  Zhang J  Wang LW  Yuan ZQ  Lin F  Hao Z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899-1906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基于样地内600个5 m×5 m样方的调查数据,对灌木的物种组成、基本特征、结构和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8种灌木,以东北山梅花、毛榛和簇毛槭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样方共记录灌木个体6435个和灌木枝干11369个,其中东北山梅花的个体数和枝干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6%和33.4%;不同灌木的成丛率、每丛枝干的数量、冠幅和基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灌木在高度上有较为明显的分化,灌木群落成层现象明显;优势种东北山梅花分布广泛,而珍珠梅、石蚕叶绣线菊、柳叶绣线菊和瘤枝卫矛的空间分布则呈现出较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树木短期死亡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木死亡是森林群落动态的重要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a样地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5年间样地中死亡树木的特征.结果表明:5年间样地DBH≥1 cm的独立个体树种数由52变为51,3个树种因权有的1个个体死亡而消失,新增2个树种;独立个体数从36,908变为34,926,死亡个体数为4,030,死亡个体数占2004年个体总数的10.9%,新增个体数为2,048,独立个体数净减少1,982;死亡量大的树种其新增量也较大,灌木树种的死亡量和新增量均多于乔木树种;有5个树种的平均胸径减小,44个树种平均胸径增加;从死亡个体的径级结构来看,小径级个体死亡较多,大径级个体死亡少,5 cm以下的死亡个体占总死亡量的81.5%,不同林层的优势树种死亡个体的径级分布与2004年该树种的径级分布基本相同;不同树种死亡个体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林层的优势树种死亡个体空间格局主要以聚集分布为主,小径级死亡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在其他尺度呈随机分布,中径级和大径级死亡个体在各尺度上都呈不同程度的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地形对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佩颖  金光泽 《生态学报》2019,39(3):945-956
为了更好地了解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不同地形下的阔叶红松林乔木和灌木种,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物种多度分布模型拟合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在阴坡、半阴坡的丰富度显著高于半阳坡;灌木在坡度25°处的均匀度显著高于坡度6°处,在谷地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坡位,在阴坡、半阴坡处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平地。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中性模型在不同地形下均能够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物种多度分布在不同地形间差异不明显;地形对乔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海拔凹凸度坡度坡向坡位,对灌木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凹凸度,土壤对乔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有效N含量土壤速效K含量,对灌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土壤全N含量土壤全P含量。总体而言,物种多样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阴坡处最高,谷地处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对我国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对乔木层树种进行聚类,并对东北地区长白山、大秃顶子山、平顶山和丰林保护区4个样点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4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64种,隶属于64科147属.经过聚类,将阔叶红松林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组和7个群落类型;同时,将33个乔木树种间的关联性划分为8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4个样点中,长白山的样地平均物种丰富度最高,为63.长白山和大秃顶子山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平顶山和丰林保护区;丰林保护区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为2.83,高于其它3个样点.平顶山灌木层和长白山草本层的均匀度最低,分别为0.71和0.80.  相似文献   

13.
林木间的竞争是影响树木生长、形态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单木邻域竞争分析能够反映个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距离范围,对于减缓林木竞争、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竞争对阔叶红松林林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邻域分析方法,探讨了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中的5个关键树种——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春榆(胸高断面积合计占80%)竞争的邻域半径,并分析了竞争对关键树种生长和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松、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4个树种单木竞争的邻域半径均为11 m,春榆为13 m.关键树种单木邻域竞争强度与其生长量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树木个体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强度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个体的生长而降低.邻域竞争显著增加了关键树种的死亡率.本研究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邻域竞争对关键树种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阔叶红松林关键树种竞争环境的调整和生产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森林温度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森林环境效益的基础.对2004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内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外空气温度、土壤温度明显不同.白天林内气温一般低于林外,夜间高于林外.昼间气温差夏季较大,7月平均差值为1.6 ℃;夜间气温差冬季较大,1月平均差值为1.5℃.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日振幅总是林内小于林外,7月空气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1.7℃,4月土壤温度日振幅林内比林外低5.8℃.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目前,氮沉降增加日益明显,作为植物生长关键因子的可利用氮将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过程产生影响。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苗为例,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23、46和69 kg N hm~(-2)a~(-1))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算了两个树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max))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值,并测算了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的值。通过分析A_(max)随不同施氮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其他叶片特征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植物光合随氮添加的变化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树种的A_(max)值在0—46 kg N hm~(-2)a~(-1)的氮添加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继续增加施氮量至69 kg Nhm~(-2)a~(-1)则出现下降。叶绿素含量、G_(smax)、PNUE和比叶面积在不同的氮添加水平下的变化规律与A_(max)的一致,且均与A_(ma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A_(max)的值仅在0—46 kg N hm~(-2)a~(-1)氮添加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A_(max)与WUE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同氮添加水平下,氮添加对阔叶树种紫椴各生理生态参数(A_(max)、G_(smax)、叶氮含量、比叶面积、PNUE和WUE)的促进程度高于对针叶树种红松各生理生态参数的促进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碳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北阔叶红松林群落分类、排序及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探讨森林群落的分布格局、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该区森林群落稳定性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东北阔叶红松林区,沿纬度梯度在典型区域选择未受干扰的原始阔叶红松林进行群落调查,并运用多元回归树(MRT)、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森林群落进行分类、比较和排序。结果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森林群落可分为4个类型,不同群落类型间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低纬度区的千金榆-枫桦-红松林显著高于高纬度地区的冷杉-红松林群落。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群落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变化格局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养分。该结果为气候变化下阔叶红松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车盈  金光泽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241-2248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植物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而其潜在驱动机制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红松林9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利用2005年和2015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生产力均呈正相关,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增强,而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减弱;小尺度下系统发育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生产力还受到非生物因素影响,在不同尺度下土壤因子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土壤因子对生产力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今后研究中应将进化信息与生态系统功能相联系,可为其他多样性度量提供额外的解释力,同时还应考虑空间尺度及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深入了解森林生产力的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原始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早春(5月5~20日)、夏季(6月20日~7月10日)和秋季(8月20日~9月10日)的三次调查,结果表明其物种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一年内共有123种(包括6个变种)草本植物在该森林内出现。同时其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早春、夏季和秋季的草本植物物种数分别为:79,101,和98;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829,3.3140,2.9677;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284,0.7181和 0.6473。早春的草本植物以银莲花(Anemone spp)、延期索(Corydalis spp)、顶冰花(Gagealutea)等为主,夏秋季则美汉草(Meehania urticifolia)和一些苔草(Carex spp.)占优势。草本植物一年内的水平及垂直结构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通过对林隙及非林隙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对林隙的更新反应特点,阐述了林隙在阔叶红松林结构与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随着林隙与非林隙的交替变化,红松和阔叶树以及主林层和中下层树种的相对优势(或重要性)亦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规律.林隙提高了阔叶红松林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了其多样性,为不同特性物种的共存提供了可能,从而保持了阔叶红松林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刘妍妍  金光泽 《生态学报》2009,29(3):1398-1407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不同地形下粗木质残体(CWD)的数量、存在形式、腐烂程度,探讨其与主要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随着坡位的上升,CWD的密度和胸高断面积逐渐增加;从阴坡、半阴、半阳到阳坡,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都呈现递减的趋势;CWD的数量分布随着样方坡度的增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对不同地形下CWD的分布进行x2检验,各地形因子对CWD密度分布均差异显著,山脊、阴坡和坡度16~25°分别是CWD易发生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形中,CWD主要以干基折断、干中折断和枯立木3种形式存在.从谷地到山脊以拔根倒存在的CWD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干中折断、根桩、枯立木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大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根倒的密度随坡度的上升逐渐减少,而枯立木则增加;由阳坡到阴坡枯立木的密度逐渐减少.不同存在形式的倒木,其树倒方向与坡向和风向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不同地形下的各腐烂等级的CWD大致呈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2、3腐烂等级上,说明阔叶红松林不同地形的CWD输入和输出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