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急性肺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新型的外源性硫化氢供体GYY4137具有抗炎、抗休克、抗癌及抗血栓等作用,本研究探讨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18-20 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只),脂多糖组(20只),治疗组(20只),然后复制小鼠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给予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复制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治疗组注射脂多糖1小时后给予腹腔注射GYY4137(50 mg/kg),在给予脂多糖8小时后将小鼠处死,留取血清与组织标本。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白介素10的表达,检测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测得肺脏湿/干比,检测肺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测得肺组织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H2O2、·OH与SOD因子的含量。结果:脂多糖引起了严重的肺损伤,GYY4137对脂多糖导致的肺水肿、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保护了脂多糖造成的肺损伤,降低了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肺脏氧化应激损伤。其保护作用于抗炎、抗氧化有关。结论:GYY4137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作用途径保护了脂多糖造成的急性肺损伤,可能在炎症疾病模型中也发挥相同作用,并且为未来临床使用缓释硫化氢供体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的最终治疗方案.供体短缺是肺移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脑死亡供体是肺移植供体的重要来源.然而,脑死亡过程会诱发急性肺损伤并且加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死亡肺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全身炎症改变、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其肺损伤表现于肺间质水肿、血浆外漏和肺泡出血,造成肺水肿等.深入探索脑死亡肺损伤的机制,将对治疗及实施肺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尽早去除诱因、控制感染、机械通气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为主。间充质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能主动归巢至肺损伤部位,并通过向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分化参与组织修复,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调节急性肺损伤时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可能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方法。作者就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激文  阮海林 《蛇志》2016,(4):488-490
正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效应细胞、炎性介质共同参与,并呈现出级联放大的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和瀑布样炎症继发性损伤。据统计[1],ALI/ARDS的病死率在26%~35%,其致病环节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元化,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靶向治疗急性肺损伤已成为了研究热点,为急性肺损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为急性肺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IL-6/GP130/STAT3信号通路在急性肺损伤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状况,探讨HSP70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LPS致Wistar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蛋白印迹实验研究各组动物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LPS处理后1h,大鼠的支气管粘膜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HSP7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2h的表达达到高峰,6h后与对照组水平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处理2h、4h时,HSP70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可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HSP70应激性表达,提示HSP70对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肺损伤病理生理过程极其复杂,由大量炎症因子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如何在早期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最大程度的降低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理论价值。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作为一种无毒、廉价的抗炎、抗氧化剂和潜在的糖酵解底物能够明显保护急性肺损伤组织,丙酮酸乙酯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本文就丙酮酸乙酯的来源和结构以及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多种原因所致急性肺损伤早期基本病理变化。尽管前人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肺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仍不清楚。氧中毒作为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高氧及其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以肺水肿和过度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往往伴随着肺离子通道功能受损,而修复这些离子通道功能能缓解其临床进展。因此了解上皮钠通道、钠钾泵、囊性纤维跨膜转导调节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等通道功能及其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互关系对更好治疗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4,(33):I0001-I0001
中美科研人员历经2年联合研究发现,新型蛋白MG53对感染、创伤、缺血等多种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蛋白能像”创可贴”一样,即时修复各种损伤对细胞膜造成的“伤口”,为临床急性肺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该研究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曾春雨教授、陈垦博士等组成的团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麻建杰教授团队联合完成。  相似文献   

10.
氨溴索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  邹鑫森  李其斌  林起庆 《蛇志》2011,23(2):129-131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进一步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方法 选择77例病情程度基本相同的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溴索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39例.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包括ARDS发生率、病死率、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SIRS评分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氨溴索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氨溴索治疗组患者ARDS发生率(28.95%)低于常规治疗组(53.85%)(P〈0.05),氨溴索治疗组存活患者的SIRS评分(1.71±1.61)低于常规治疗组(2.73±1.41)(P〈0.05);肺损伤评分(0.24±0.1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0.79±0.21),住院时间(14.01±7.16)天,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9.14±6.25)天(均P〈0.01).结论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ARDS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20,(1)
国内外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异常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替代疗法也日益重视。本文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急性肺损伤后的变化及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维持正常的肺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明,PS异常与ALI/ARDS的发病有关,给予外源性PS亦可治疗ALI/ARDS。本文就外源性PS在盐酸吸入性ALI/ARDS的第二时相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u/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维持正常的肺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业已证明,PS异常与ALI/ARDS的发病有关,给予外源性PS亦可治疗ALI/ARDS.本文就外源性PS在盐酸吸入性AU/ARDS的第二时相中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抗炎多肽AF-2(antiflammin-2)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37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组(n=14)和AF-2治疗组(n=13),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小鼠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同时注射抗炎多肽AF-2,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0h、6h和12h记录动物的呼吸频率,12h处死动物,肺组织切片观察肺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结果6h和12hAF-2治疗组动物呼吸频率均低于模型组。肺组织病理显示AF-2对LPS诱导的小鼠ALI肺组织的渗出、炎细胞浸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F-2治疗组与ALI模型组比较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结论AF-2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的激活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转录因子NF κB是一类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 ,它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结合 ,增强这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已有报道NF κB的激活将导致TNF、IL 1、IL 6、IL 8、ICAM 1、P selectin等基因的过度表达 ,而后者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核因子 κB蛋白家族成员的情况及其相互作用 ,NF κB可能的激活途径及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致病因素和机制 ,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影响NF κB活性的药物。这些发现将为急性肺损伤及一切NF κB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疾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反应及肺水清除的影响,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中p38MAPK的作用机制,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脂肪栓塞综合征诱导肺损伤提供新途径。方法:24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油酸模型组(8只)和SB203580干预组(8只)。油酸模型组大鼠经右颈静脉注射油酸0.20 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SB203580组大鼠在油酸造模前30 min静脉注射SB203580;建模4 h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气分析、右下肺湿干重比(W/D)、肺系数(LI)、肺通透指数(PPI),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模型组大鼠Pa O2及Pa O2/Fi O2明显降低,右下肺湿干重、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BALF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以及pp38MAPK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明显的急性肺损伤;与油酸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在SB203580干预组则明显改善(P0.01)。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反应在油酸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肺水肿,对油酸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肺保护作用,意味着对p38MAPK的抑制可望为临床上伴有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ALI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谭明成  邓立普 《蛇志》2014,(1):78-79
<正>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过度炎症反应,它是在感染、创伤等过程中导致的一种过度炎性反应,严重时则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年来,急性肺损伤一直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证明,继NO和CO之后的第3种信号分子H2S是重要的信使分子,并具有血管功能调节的作用。还有研究证明,H2S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如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感染性休克以及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等。内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百草枯中毒引起的小鼠肺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百草枯制备百草枯中毒小鼠模型,24 h后尾静脉注射UCMSC,分别于治疗后7和21 d取材,观察UCMSC对急性肺损伤和慢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结果:UCMSC移植对40和50 mg/kg百草枯染毒组急性肺损伤有效,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但对60 mg/kg百草枯染毒组动物无效。UCMSC治疗对慢性肺纤维化有显著治疗作用,治疗组动物体重恢复早,死亡率降低,肺纤维化评分降低。RT-PCR结果显示,UCMSC移植3 h有人特异性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但24 h后未检测到。结论:UCMSC对百草枯中毒性急慢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旁分泌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急性呼吸窘迫征、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和其他肺部疾病中的推广和应用,高碳酸血症的肺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也逐渐被阐明.研究表明,高碳酸血症对心血管、肝脏、胃肠道、脑等器官功能均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总结高碳酸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PC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LPS模型组、原儿茶酸预处理组(PCA+LPS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ex+LPS组),每组10只,模型组以5mg·kg-1脂多糖腹腔内注射诱导急性肺损伤。6h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BC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38MAPK、p-p38MAPK、p-AT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损伤明显,肺泡内出血、水肿、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及总蛋白浓度增加,肺组织中p38MAPK/p-p38MAPK、p-ATF2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原儿茶酸预处理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及总蛋白浓度、肺组织中p38MAPK/p-p38MAPK、p-ATF2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PCA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p-ATF2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