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植物病毒株系间交互保护和遗传工程交互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通过比较植物病毒株系间交互保护和遗传工程交互保护现象及二者可能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在基因工程中为获得较高抗性的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必须选用株系中序列同源率高的株系进行基因克隆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交互保护作用及其在植物病毒病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交互保护作用及其在植物病毒病防治上的应用肖火根,范怀忠(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广州510642)Cross-protectionandItsUseontheControlofPlantVirusDisease¥XiaoHuogen;FaanHweich...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弱株系保护作用中,保护接种与攻击接种的深度,以及攻击接种的部位等因素对HA5-1弱株系保护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弱株系和强株系在保护接种后攻毒的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表明HA5-1弱株系对Sm株系的保护作用的崩溃是由于强株系在植株顶端叶片听病毒浓度越来越高所致。本文还就PRV弱株系在田间的应用技术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棉蚜交互抗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召军  王荫长 《昆虫知识》1990,27(5):285-287
本文利用室内培育的、具有一定生理生化差异的4个溴氰菊酯抗性和3个敏感性棉蚜株系,通过大田罩笼试验,用喷雾法测定了溴氰菊酯抗性棉蚜对速灭菊酯、功夫菊酯、甲胺磷、马拉硫磷和呋喃丹的交互抗性,并将结果与点滴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得出,喷雾法更接近大田施药情况,能更准确地测定出低水平的交互抗性(如甲胺磷)。同时本文还首次建立了描述交互抗性程度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寄主植物对病毒感染产生各种类型的抗病性,包括高度抗病的免疫性,抗侵染,抗扩展和抗增殖的抗病性,过敏性抗病性,耐病性以及对传毒介体的抗性。但是至今我们还不能把编码这些抗性的基因分离出来,进行基因转移。所以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植植物来源的抗病毒基因为时尚早。由于病毒分了生物学的发展,已阐明了一些病毒的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为利用病毒来源的抗病毒基因开辟了道路。随着DNA重组和克隆技术的发展,以及双子叶植物基因转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使植物抗病毒的基因工程得以突破。已由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卫星RNA的cDNA和病毒弱株系的全长cDNA转化植物,获得抗病性的表达。探索病毒来源的反意RNA和中和抗体基因作为抗病毒基因的可能性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薛峰  张娟  堵国成  陈坚 《微生物学报》2010,50(4):478-484
【目的】以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 393TM(Lactobacillus casei ATCC 393TM)为实验菌株,研究其在多重胁迫环境下的交互保护应答机制。【方法】比较不同亚适应条件(热、H2O2、酸、胆盐)处理后菌体细胞在热致死条件(60℃)及氧致死条件H2O2(5mmol/L)下的存活率变化,并集中考察了最佳亚适应条件-酸适应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细胞交互保护存活率、胞内pH以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交互保护对干酪乳杆菌ATCC393生理活性的影响因亚适应及致死条件而异:酸胁迫预适应能够显著提高细胞的交互胁迫抗性,其中,盐酸预适应的交互保护效果优于乳酸,其预适应引发的生理应答效应使细胞在应对热致死和氧致死胁迫时存活率分别提高了305倍和173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酸预适应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显著改善胁迫环境下的胞内pH和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度相关。【结论】盐酸预适应对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393的交互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并能够维持胁迫条件下细胞生理状态的相对稳定,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干酪乳杆菌在对抗不同胁迫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应答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VY是马铃薯Y病毒组的典型成员,主要感染马铃薯、番茄、辣椒和烟草等。近年来,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不少抗病毒转基因工程植物,为培育抗病毒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1]。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并使之在植物中表达可获得抗相应病毒的转基因植物,已在烟草、番茄、马铃薯、苜蓿、黄瓜和番木瓜等植物中获得成功[1~3]。本室已成功地对在我国流行的PVYN株系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序列测定[4],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植物表达中间载体,通过土壤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马铃薯,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  相似文献   

8.
串珠镰刀菌对棉花枯萎病的交互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明,人工给棉花接种串珠镰刀菌,可对棉花枯萎病产生交互保护作用;采用五氯硝基苯拌种诱发自然串珠镰刀菌,同样可达到上述目的;在进行交互保护作用的同时,棉花不会因该菌的作用,而出现大量死苗和影响寄主生长发育的现象。另外还观察到,串珠镰刀菌和棉花枯萎菌之间具有互为抑制作用,抑制力强弱,取决于二者先后间隔接种时间的早晚;除两种菌等量分开接种,在培养皿中心产生拮抗带外,二者等量和倍量混合接种,均长出单一的串珠镰刀菌。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表臭氧浓度上升,干旱化趋势明显。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表臭氧和土壤水分亏缺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的胁迫效应,重点评述了其交互作用下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的气孔响应及抗氧化响应特征,理清了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臭氧对植物的伤害效应,因植物种类和小麦品种的不同而得出两种相反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干旱导致脱落酸增加,从而诱导气孔关闭,减轻臭氧伤害效应;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臭氧促进乙烯合成,出现气孔呆滞行为,干旱保护作用缺失。同时,综述了土壤水分亏缺条件下臭氧胁迫效应评估方法的发展,理清了开展土壤水分亏缺与臭氧交互效应评估方法的研究思路。最后,提出了加强交互效应研究的可能研究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戴静雯  周萍萍  李素  仇华吉 《微生物学报》2022,62(10):3709-3721
天然免疫是机体通过识别自身或外部危险信号后,为维持体内稳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反应,当宿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胞内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干扰素(interferon, IFN)、核因子-kappa 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和炎性小体等信号通路。IFNs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诱导的抗病毒基因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抵御病毒的感染,炎症反应则是机体自动的防御反应,能够在病毒感染机体时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以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IFN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分子如NF-κB/RelA、PKR等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此外,IFN信号通路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又影响其他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以维持自身稳态,它们之间的交互调控失衡将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免疫病理损伤,例如SARS-CoV-2感染机体时产生的过度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机体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干扰素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之间的交互调控,为研发抗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转基因植物和转化方法二、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基因工程达到抗病毒的几种策略(二)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基因(三)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介导的抗性三、抗虫转基因植物(一)预计可能的商品化时间表(二)关于修饰B。tCryIA,CryIA基因密码(三)多途径应用Bt杀虫蛋白基因(四)抗同翅目害虫转基因植物的突破。四。抗真菌性病害的转基因植物(一)抑制核糖体蛋白(二)几丁酶和葡聚糖酶五。抗细菌的转基因植物(一)利用病原细菌天然解毒能力(二)利用天然抗菌肽和溶菌酶六、结束语--简介植物基因工程在培育雄性不育株系,改良植物品质及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以及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赤霉菌培养过程中加入红豆杉细胞诱导物,再用此赤霉菌诱导悬浮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与未受植物来源物质作用的单向诱导相比,该交互诱导使红豆杉细胞的紫杉醇含量提高5倍,交互诱导的效果受诱导物的各类的影响,其中,诱导物是红豆杉细胞壁和赤霉菌细胞壁时,交互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抗毒素,主要存在于虎杖、葡萄及花生等有限的植物中,它具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如具有拮抗肿瘤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炎作用、抗病毒作用、神经保护作用、植物雌激素作用和对骨钙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植物精油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具有挥发性的复杂混合物.国内外关于植物精油抗病毒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出有效成分或先导化合物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研究发现,植物精油所抗病毒可以分为包膜和无包膜病毒两种.植物精油可以从5种途径作用于包膜病毒:保护宿主细胞、灭活病毒、抑制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抑...  相似文献   

15.
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区景观表现为沙丘和低地交错分布.沙区常具独特的植物区系,含有特有和稀有植物.沙区植物丰富度降低和特有(稀有)植物消失问题近些年已受到很大关注,被列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此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本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植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提出、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植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应注意植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地域间差异(维持沙丘上的高植物丰富度还是保护特有或稀有植物)、流沙固定-植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均衡、"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量(高的植物丰富度)-质(特有或稀有植物出现)"间的均衡.还应将沙丘体和丘间低地视为一个统一体,研究干扰和生境破碎化对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外源RNA干涉基因在烟草中的转化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RNA干涉机制,以TMV复制酶基因为靶标基因,针对TMV 5个株系复制酶基因间高度同源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反应获得靶序列,构建靶序列反向重复结构的RNA干涉双元载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外源基因转化至烟草品种K326基因组中,培育RNA干涉转基因烟草.人工接种病毒验证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在植物抗病毒能力方面的表达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基因烟草抗病毒能力.结果表明,实验培育的RNA干涉转基因烟草67%对TMV呈现高度抗性;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对TMV具高度抗性的转基因烟草中病毒复制酶基因转录产物mRNA存在很大程度的降解,证实了RNA干涉技术在培育抗病毒烟草品种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是玉米粗缩病的病原,由其引起的玉米粗缩病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利用人工mi RNA构建抗病毒植物的技术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被证明有效,但是在玉米中的尝试未见报道。实验根据玉米zea-mi R159a的前体序列和RBSDV基因组中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和基因沉默抑制子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构建了用于沉默RBSDV编码基因和基因沉默抑制子的ami RNA(Artificial mi RNA)基因。构建p CAMBIA3301-121-ami RNA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1(Z31)。对转基因玉米进行分子检测,选择mi RNA表达量高的纯合体株系进行自然发病实验,按0-4的分级标准调查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度。结果表明,转抗粗缩病毒人工mi RNA载体玉米纯合体株系的抗病表现好于野生型玉米,其中针对基因组6的S6-mi R159转基因玉米抗病情况较好。研究表明利用人工mi RNA技术构建抗病毒病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烟草花叶病病原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花叶病是广东省产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在南雄等八个县进行调查,1983年至1984年的一般发病率为2~20%。根据血清学反应、病毒粒体形态、鉴别寄主反应及寄主范围、媒介昆虫种类、物理性质、交互保护反应等各项检验结果,鉴定广东省烟草花叶病病原是:三个黄瓜花叶病毒可能株系(普通株系CMV-C,烟草坏死株系CMV-TN,烟草黄色坏死株系(CMV-TYN),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病毒Y(PVY),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和烟草褪绿斑驳病毒(TCMV)(暂定)。  相似文献   

19.
920268抗病毒植物的遗传工程〔英〕/Godoni,F一ZAreh.Virol一2990,115(i一2)一i~22〔译 自DBA,1991,10(9),91一05050]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于交叉保护的外壳蛋 白序列对植物的转化,表达病毒外壳蛋白的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抗病毒侵染的反义RNA技术,病毒卫星RNA在植物中的表达,ribozyme和锤头RNA机制,作为受体专性抗病毒荆的抗个体基因型的抗体;人干扰素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克隆和表达。构建了抗下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烟草花叶病毒、首藉花叶病毒、烟草线条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外壳蛋白介导的保护是最广泛采用的…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自1980年Chakrabaty案开始对植物发明授予专利保护,以及欧洲传统的品种权保护制度无法满足欧盟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要求,欧盟和作为负责欧洲地区专利审批工作的欧洲专利局开始探索如何通过专利保护激励生物育种创新.从欧洲专利局技术上诉委员会于1983年作出的Ciba-Geigy案开始,欧洲专利局决定为植物繁殖材料提供专利保护,在1988年的In Lubrizol案中确认杂交种子或植物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在1995年的PlantGenetic Systems案中,技术上诉委员会认为植物细胞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在1999年的In Novartis 案中确定转基因植物可获专利保护.欧洲专利局通过这四个处理植物育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详细地解释了《欧洲专利公约》(EPC)第53条(b)这一关于植物发明能否获得专利保护的关键条款,展示了欧盟对有生命物体发明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变化历程.当前,中国正将现代生物产业视为未来的战略性产业予以发展.从欧盟和美国关于植物发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来看,中国应该考虑更为积极的知识产权政策以支持和激励生物育种产业的创新发展,应尽早考虑为植物发明提供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