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琥珀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琥珀有不同的称呼和释义,例如英语的“amber”、西班牙语的“succínico”、俄语的“янтар”,等等。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其称谓从诞生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词汇都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变。中文“琥珀”二字的由来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典籍《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相似文献   

2.
<正>"北大荒"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典籍之一—《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山(即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这里的"大荒北",只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名词,泛指今天的长白山以北广大地区,后泛指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原始大荒原。历史发展到今天,狭义的北大荒,就是指现在的黑龙江垦区。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地理考察 ,发生在中国。《山海经》、《尚书》、《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等古代典籍记载 ,四千多年前 ,大禹治服洪水之后 ,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华夏山川大地 ,记录物产风情 ,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 ,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 ;并在此基础上将帝国统辖地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 ,称为九州。可惜古老的山海经图久已失传 ,所幸当年的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中 ,并流传至今。《帝禹山河图》(画高5 4米、宽7 8米 )把《五藏山经》记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 ,以及河流258…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知和利用灵芝的国家。中国的古籍中也存有大量与"灵芝"相关的记载。但是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究竟何时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芝""灵芝""芝草"等字词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对与"灵芝"相关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献进行研究,认为诸如"灵芝记载起源于《山海经·中次七经》、《孔子家语·六本》、《礼记·内则》、《列子·汤问》、《楚辞·山鬼》、《论衡·初禀篇》、《抱朴子》及《道藏》"等起源学说均值得商榷,并确认西汉末年东汉初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才是记载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灵芝的最早文献,其中所记载的赤芝便是现在所言之灵芝。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了中国先秦时期到清末古籍中对"地衣"的解释;其中有共生学意义的"地衣"一词,是在清代李善兰的《植物学》一书中被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千年鼍文化     
神奇的乐器 因扬子鳄的皮较为结实,古人很早就取其皮蒙鼓,称之为“鼍鼓”。蓬鼓频频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公元前12世纪的《诗经·大雅·灵台》记载,有民间乐器“鼍鼓逢逢”。《山海经》记载.黄帝用鼍鼓声震五百里,最终战胜了蚩尤。先秦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将鼍鼓称为“灵鼍之鼓“。鼍鼓成为当时古人政治、军事乃至民间生活中的神圣乐器。  相似文献   

8.
正白鹭作为一种常见而古老的鸟类,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描述和记载。诗经中有至少三处写到白鹭,《国风·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无冬无夏,值其鹭翿(dào)。"这里鹭翿是指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利用白鹭的羽毛制作歌舞的道具。《诗经·周颂·振鹭》说:"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这里用翩翩而舞的白鹭比喻来朝、祭拜的贵宾,说他们像白鹭一样优美、娴雅、高洁。《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此句描  相似文献   

9.
<正>独角兽额前长有一角,有解毒功能。独角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怪兽,一只细长的角是它最易被识别的标记。传说,独角兽的角具有象牙的质地。《山海经》中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动物,外形像马,却只长有一只角,被称为■疏(huān shū)。"好像在哪儿见过它从古至今,独角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论是早在中世纪时期的挂毯、新世纪时期的海报,还是在如今我们的服饰,文具等的图案上,都有这种怪兽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正琥珀这一美丽而古老的吉祥宝石,包裹着许多时空流转的传奇故事。不论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充满香气、有助睡眠的琥珀枕,还是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千古佳句,以及韦应物"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这一充满科学道理的《咏琥珀》诗作,都记载了中国悠久的研究、利用琥珀的历史。抚顺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科学财富。在关于毒蛇与蛇伤防治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目前,仅从前人遗留下来的浩瀚的文献中,发掘出一鳞半爪,以见其一斑。文中引用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恳请读者予以指正。现就以下四方面略加介绍。一、对毒蛇种类的认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两世纪,两周的诗歌集《诗》小雅·斯干篇中有“维虺维蛇”句;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写成的《山海经》一书的南山经中曾数次提到蝮虫。据考证,虺与蝮是两种毒蛇(请参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4期18—23页“《本草纲目》药用蛇类名称考…  相似文献   

12.
庞秉璋 《化石》2000,(2):8-9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一种名为“类”的动物 ,据述 :“爰 (音蝉援 )之山 ,多水 ,无草木 ,不可以上。有兽焉 ,其状如而有髦 ,其名曰类 ,自为牝牡 ,食者不妒”。这种名“类”的兽 ,究竟是什么动物?自为牝牡的说法是荒诞不经 ,无稽之谈 ,还是言之凿实 ,确有其物 ?为此诠释征引 ,考证一番。经文说到“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状体态 ,以及食疗作用。先从原文形态方面的记述 ,诠注解释。所谓“其状如” ,是说“类”的形状如。 ,今汉字简化为狸。古时、狸各有其字 ,各有其物。为猫属(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说猫为属) ,…  相似文献   

13.
正构树饲料在古籍中的记载在我国采摘构树叶片作为饲料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记载,《农书》畜养篇中记载构叶养牛的方法:"宜预收豆、楮之叶,与黄落之桑,春碎而贮积之。天寒即以米泔和剉草、糠麸以饲之。"其中楮之叶指的就是构树叶片。这说明在宋朝百姓就有收集构树叶片,将其与剉草、糠麸混合用作冬季饲料的习惯。清代《农桑经》《三农纪》及《齐民四术》等书中也都有记载将构树叶片捣碎与麦麸、豆饼、稻糠、棉籽饼拌合,用以喂牛。《三农纪》还记载了使用构树叶片饲喂家猪的方法:"采褚、榆、梓叶煮豢。"这说  相似文献   

14.
<正>先秦古籍《山海经》曰:"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藷藇。""藷藇"就是薯蓣,历史上正名还有署豫、署预、薯药、诸蓣等,别名亦很多,如玉延。传说,唐朝第八代皇帝李豫,为了避其讳,薯蓣改为了"薯药";宋英宗赵曙,又将薯药改为"山药"。实际上,唐宋以前在民间早就有人将薯蓣称作"山药",只是明朝以后,才广泛以山药作正名。现代植物分类学仍然将"薯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中国先秦时期到清末古籍中对“地衣”的解释;其中有共生学意义的“地衣”一词,是在清代李善兰的《植物学》一书中被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正美丽的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南麓,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气势磅礴、烟波浩渺、天水一色、群鸟飞翔,自古就受到文人骚客的关注,近代更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来到青海湖旁,不由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有关青海湖的记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山海经》中称青海湖为"西海",又称"仙  相似文献   

17.
正杜鹃花在古代有很多别名,它又叫羊踯躅,也叫黄杜鹃。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记载"羊踯躅,羊食其野,踯躅而死"。差不多同时期的崔豹著《古今注》也写道:"羊踯躅,黄花,羊食即死,见即踯躅不前进。"《名医别录》中还说它又叫玉支、花黄,可用来人药,三月采花阴干,可治邪气、蛊毒等。又《本草纲目》记载,杜鹃花的别名还有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等。在《徐霞客游记》中,它还有山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琥珀以药材的身份存在了上千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将琥珀评价为上品,记载其药效为:“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疗蛊毒,破结瘕,治产后血枕痛(大明)。”宋高祖在位时,曾将进献的琥珀枕打碎给将士们当作金疮药使用。直到今天,很多中药铺依然保存有琥珀粉,并用其治疗受惊、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梅花是我国原产,在商周时代已在我国广泛栽培,考古发现,在许多古代墓葬中,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和湖北长沙马王堆墓葬中,都有梅的果实。《诗经》中有多处谈到梅树,《山海经》记载:“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神农本草》记载:梅的花、果、枝、叶、根具有医药功效。经过栽培选育,梅花品种已有200余个。各地还保存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古梅。  相似文献   

20.
<正>天然琥珀的形成至少需要上千万年,就算是最年轻的琥珀也远早于人类文明的出现。由于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形成过程,琥珀内部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封闭特性,封存在内的古生物保存完好,甚至有可能从中提取到基因片段,这使得琥珀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的复活,就是依靠从琥珀封存的蚊虫体内的恐龙血中提取出DNA。不过电影毕竟是影视作品,按照目前的琥珀研究进展来讲,还没有办法从其中提取到足以复原完整个体的古生物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