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挖掘肠道微生物在舜皇山土猪耐粗饲及抗病等方面的作用,为舜皇山土猪的饲养与保护以及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3个生长阶段的舜皇山土猪粪便样品,各4~5组,进行16SrDNA V3-V4区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 舜皇山土猪肠道微生物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s)、厚壁菌门...  相似文献   

2.
中国湖南舜皇山和大围山夏末鸟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2 0 0 2年 8月 2 1日至 9月 14日对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和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进行了调查。在舜皇山自然保护区记录到 5 8种鸟类,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则记录到4 3种鸟类。在两个保护区内共采集 5 1种 186号标本,这些标本现保存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还对另外 8种保护鸟类进行了拍照。调查期间发现大部分种类于近期刚完成繁殖;有 14种古北界迁徙种类把两个保护区作为停留地或作为越冬地。还对灰喉山淑鸟、小燕尾、斑背燕尾在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围的扩张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2022,(1):76-83
为了解舜皇山母猪耐粗饲与抗病等方面的特性与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关系,运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同一养殖场舜皇山母猪和长×大二元杂母猪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发现:舜皇山母猪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长×大二元杂母猪。两种品系猪肠道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为主,其在舜皇山母猪和长×大二元杂母猪肠道中的总丰度分别为92.86%和94.05%。在属水平上,两种品系猪肠道微生物均以Muribaculaceae、普雷沃氏菌科、产粪甾醇真细菌、瘤胃球菌科、密螺旋体属、Christensenellaceae等为主,但它们的相对丰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另外,毛螺菌科和链球菌属细菌在舜皇山土猪肠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长×大二元杂母猪。Lefse分析显示:长×大二元杂母猪肠道微生物中差异显著的物种有15种;舜皇山母猪有28种,其中10种属于毛螺菌科,推测毛螺菌科在舜皇山母猪的抗病能力以及耐粗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舜皇山母猪肠道中含有稀有细菌,如红杆菌,它们可能存在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镶嵌在越城岭中段北坡的新宁舜皇山森林公园,是湘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该山距新宁县城20公里,以古、秀、奇、特著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俱佳,具有旅游、休养、度假、科研、教学等多功能。境内森林覆被率高达83%。主峰舜皇山海拔1882.4米,属中山地貌,是加里东期形成的花岗岩山体。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240天,相对湿度>85%。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正受到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收集华中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的4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报告、多样性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 建立了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药用维管植物数据库, 并评估了这些保护区对华中地区药用维管植物的保护成效。研究发现: 华中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6,071种药用维管植物, 就地保护比例为81.93%; 其中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1,479种、224种和448种, 三者受保护比例分别为87.98%、78.87%和91.80%。有32.16%的药用维管植物(2,383种, 特有、受威胁和常用药用植物物种数分别为644种、119种和69种)仅分布于1-5个自然保护区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不同类群药用植物的保护效果均最好。神农架、金童山、莽山、星斗山及湖南舜皇山5个保护区是所有、特有以及受威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是华中地区药用植物保护的重要区域。总体上, 华中地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好地覆盖了该地区的药用维管植物, 但药用维管植物的就地保护仍不容懈怠。建议加强对该区域保护空缺物种的野外动态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考察、采集到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标本600余份,共计31科,78属,200种.其中有国内新记录种1种,湖南省内新记录种72种.这些真菌中,食用菌57种,药用菌38种,外生菌根菌25种,木材致腐菌66种.  相似文献   

7.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全南县与信丰县的交汇处,为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经野外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金盆山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1科659属1 47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7种,占江西裸子植物总种数(83种)的8.43%,被子植物155科652属1 467种,占江西被子植物总种数(4 369种)的33.58%。(2)区系分析显示,金盆山保护区内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科数(除去世界分布)的64.22%和35.77%,热带分布占优势地位;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分布)的50.95%和47.55%,二者接近平衡;种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分布种和温带分布分别占总种数(除去世界分布)的33.98%和37.15%,而且中国特有种419种,占总种比的28.88%。(3)金盆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具有单种属、寡种属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的特点,其中有寡种属212属,占总属比的32.17%;单种属374属,占总属比的56.75%;其中寡种属所含种数537种,占总种比的36.43%。(4)与邻近6个保护区的植物区系比较表明,金盆山保护区与武夷山脉的联系较南岭山脉更近,而且金盆山保护区表现出比邻近的阳际峰等武夷山脉地区热带性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国家三级保护树种——华南五针松(Pinuskwangtungensis),以其优美的雄姿,傲立于祖国江南大地。湖南新宁舜皇山的华南五针松更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风彩。舜是山的华南五针松具有如下独特的风格。1、顶天立地,姿态万千。华南五针松自然分布在悬崖陡壁的严酷生境中,顽强地成群落生长,且与各种地貌巧妙结合,组成许多优美的天然画卷。如“他掌石”、“神箭石”、“银墙滴翠”、‘“苍松探海”、“夫妻共伞”、等等。石山上一旦有了华南…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46种,隶属于29科39属,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29种.建议将1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包括广东新分布6种,粤北及南岭特有种9种.分析了广东南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我国广西花坪林区和四川金佛山林区相继发现,随后又在湖南舜皇山和贵州大娄山发现,1986年初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老山林区(海拔1000-1250米)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位于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内的4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1961—2014年历史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和气候变化指数方法,对优先保护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先保护区气候总体朝暖干化发展: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和日照减少。年气温平均升高速率为0.155℃·(10 a)~(-1),年降水日数平均减少速率为4.0 d·(10 a)~(-1),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减少速率为0.7%·(10 a)~(-1),年日照时数的平均减少速率为4.3 h·a~(-1)。部分地区发生了低温日数减少,高温日数增多的变化:低温日数减少主要集中在九万山区、桂北南岭地区和桂西山原区;高温日数变化主要分布在桂西山原区、桂西岩溶山区、大明山区、九万山区和沿海地区。秋、冬季强降水日数的增多变化和重旱日数的增多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桂西岩溶山区、大明山区和沿海地区。广西3类生物多样性典型生境地中,岩溶地区气候变化影响程度最大,气候变化风险最高,沿海和海岛地区次之,桂北南岭山地等原始森林地区气候保持最稳定,风险最低。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中95%以上地区处于中等及以下等级的风险区内,西林是保护区中唯一的高风险等级区。  相似文献   

12.
2007年3月~2009年7月, 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动物有1目6科21种,占广东省两栖类物种数的34.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57.1%.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a,以及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和棘胸蛙Paa spinosa.根据保护区两栖类的受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与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的核心区域,在生物进化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栖息微环境变化敏感的蝶类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对其进行多样性和区系的研究,可为南岭蝶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于1990-1997年,2006-2016年连续多次对该保护区蝶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蝴蝶11科218属501种,是国内诸保护区中蝴蝶种数最多的。分布在东洋区的蝴蝶共377种,占蝶类种数的75.2%,古北区94种,占18.8%,其它跨区系分布的只有30种,属东洋区主导的分布型;国内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3区的蝴蝶共391种(78.04%),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成分。从自然保护区尺度的蝴蝶区系相似性比较看出,种类数和区系相似性都随着离南岭的距离增大而减少,与海南尖峰岭相比热带成分明显减少,这些说明南岭蝴蝶组分不仅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而且明显表现出以南岭为核心向周边扩散,暗示了南岭中段可能为我国蝴蝶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弄蝶是蝶类中系统发育过程中最古老的类群,该保护区弄蝶达132种,占我国弄蝶种数的35.68%,这可能与丰富而古老的植物区系紧密相关;黛眼蝶属(幼虫以竹子为寄主)有28种,居国内各保护区之首,这与南岭山地丰富的竹类资源有关,这些表明植物与蝴蝶间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现状,探讨保护区蛇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策。方法采用访问调查和野外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5科45种,占中国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22.0%,占广东省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46.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82.2%。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蚺双带亚种(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以及舟山眼镜蛇(Najaatr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灰鼠蛇(Ptyas korros)和滑鼠蛇(Ptyas mucosus)等15种重要经济蛇类。结论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但长期过度猎捕和栖息地遭破坏导致保护区一些蛇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加强保护。本文针对保护区蛇类保护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豪富  李士成  罗全欣 《生态学报》2024,44(8):3172-3184
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重要内容。长江经济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评价其保护区保护成效对完善其管护措施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类足迹,从保护区的保护级别、地理经济分区与功能分区三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2000—2018年保护区内的人类扰动变化,并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法来测度保护区对人类扰动的控制程度。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35.12%的保护区保护成效良好,50.30%的保护区保护成效尚可,仅有14.58%的保护区成效较差。(2)长江经济带及其保护区的人类足迹整体上均呈增长趋势,但保护区内部增长幅度不足整个地区的一半,这表明保护区虽然没有改变内部人类足迹整体增加的趋势,但有效减缓了其增速。(3)保护区和功能分区的保护等级越高,保护成效越好。(4)长江经济带上游与中游地区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好于下游地区,特别是“巴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和云南西部地区的保护区保护成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保护区管护措施的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宇  周可新  高吉喜  穆少杰  张小华 《生态学报》2016,36(23):7702-7712
准确可靠地识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模型,基于12个环境变量,对中国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建模,并预测各个物种在背景点的适生概率,迭加计算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指数。此外,基于对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和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优先保护区,并对优先保护区目前的被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的面积为103.1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90%。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秦岭-大巴山山区、云南省与印度及缅甸的交界地区、武陵山山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山区、阿尔泰山脉山区、天山山脉山区、昆仑山山脉山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华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分布。优先保护区中被保护的面积为50.40万km~2,占优先保护区总面积的48.86%,保护率偏低,未被充分保护。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未被保护的优先保护区划分成3种优先保护顺序,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园蛛科3种蜘蛛:多齿园蛛,新种Araneus polydentatus sp.nov.,舜皇园蛛Araneus shunhuangensis Yin et al,1990和松阳芒果蛛Mangora songyangensis Yin et al,1990。舜皇园蛛和松阳芒果蛛的雄性均系首次报道。本文同时提供了这3种蜘蛛的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两大山脉的生态廊道。为深入了解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置16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累计工作6 720个相机日。共拍摄到照片10 666张,其中独立有效照片479张,鉴定出物种21种,分属7目14科,其中兽类9种,鸟类12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蛇雕Spilornis chee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江西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画眉Garrulax canor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鼬獾Melogale moschata、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果子狸Paguma larvat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黄腹鼬和斑林狸为保护区新记录。相对多度前5位物种为白鹇、野猪Sus scrofa、中华鬣羚、小麂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与周边3个自然保护区为密切关系(60%);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与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为周缘关系(40.83%),与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为疏远关系(39.29%)。研究结果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长期的鸟兽资源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线路与标准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组成、主要类群和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对比.崀山丹霞地貌区有维管植物185科689属1 464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49属84种,裸子植物5科8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632属1 372种.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绝大多数为种类数在10种以下的小科;被子植物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12个,种类数在50种以上的科为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被子植物中含6种及6种以上的属有52属,种类数最多的是薹草属(Carex L.)(15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热带、温带分布交会的特点,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广布型属)的47.62%、47.79%和4.59%,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属、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北温带分布型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属、东亚分布型属以及中国特有分布型属具有重要地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残遗性和丰富的特有成分,分布有新宁毛莨(Ranunculus xinningensis W. T. Wang)和崀山唇柱苣苔(Chirita langshanica W. T. Wang)2个特有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具有种类相对丰富、热带和温带成分所占比例相近等共同特点,但各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以及中国特有成分的组成及数量有一定差异,且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属和种的丰富度低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792属2 232种).研究结果显示,崀山丹霞地貌区的生境狭窄,特有现象明显;丹霞地貌对种类分化、新物种形成、植物分布区类型比例和物种丰富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南岭地区蝙蝠多样性较为丰富,2000年后发表的9种广东蝙蝠新纪录中即有5种采集于南岭(吴毅等,2001,2005;张燕均等,2010;周全等,2011,2012;陈毅等,2013)。2013年7月21日,我们在保护区动物资源调查过程中,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宝山保护站(北纬24°55'43.4″,东经113°0'57.0″,海拔1 000 m)附近的路上夜晚挂网捕捉到一批蝙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