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2.
研究天津鸟类的吸虫,发现属于粗盘科Eumegacetidae的两个新种:燕鸻粗盘吸虫Eumegacetes(Anterovitellum)glareolae,新种和三宝鸟粗盘吸虫Eumegacetes(Posthovi-tellum)eurystomi,新种。异形科Heterophyidae乳体亚科Galactomatinae的一个新种:东方蚴形吸虫Cercarioides(Cercarioides)orientalis,新种。  相似文献   

3.
重盘科Diplodiscidae Cohn, 1904复殖吸虫是两栖动物最为常见的寄生虫,形态多样,目前未见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记述并分析了寄生于滇蛙Dianrana pleuraden肠道的重盘科重盘属Diplodiscus Diesing, 1836黑斑蛙重盘吸虫D.nigromaculati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后续开展此类吸虫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黑斑蛙重盘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697 bp(GenBank登录号:MW698822),由22个tRNA基因、12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AT含量(60%)高于GC含量(40%),但AT含量为目前已报道同盘总科Paramphistomoidea Fischoeder, 1901中最低;trnG基因和trnE基因的互换成为同盘总科吸虫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结构的重要特征。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支持重盘属隶属于重盘科。本研究中,滇蛙为黑斑蛙重盘吸虫的宿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鸟类双腔科吸虫的四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于1964—1965年到云南调查鸟兽,解剖了部分鸟兽标本,收集寄生蠕虫,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有双腔科Dicrocoeliidae吸虫4新种:属于短盘吸虫属Brachydistomum计3种,平体吸虫属Platynotrema 1种,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夏季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丙万  张博  钱执强  金崑  刘松涛 《生态学报》2010,30(13):3536-3544
2008年7—8月,收集了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新鲜粪便,采用粪样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蒙原羚的夏季食性。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夏季植物群落在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植物种数方面与蒙古国东方省差异均不显著;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共采集常见植物18科43属63种;(2)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共采食10科19属22种植物,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共采食11科24属29种植物;(3)禾本科植物是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夏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蒙原羚食物组成的79.1%和73.2%;禾本科植物中的羊草、针茅是内蒙古达赉湖地区和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主要食物,分别占蒙原羚食物组成的63.6?和57.7%;(4)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夏季食物组成生态位宽度Bj=2.0,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夏季食物组成生态位宽度Bj=2.3;(5)内蒙古达赉湖地区与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食物相似性指数PS=0.7;(6)内蒙古达赉湖蒙原羚与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主要食物秩相关性检验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0.6。研究表明尽管内蒙古达赉湖地区蒙原羚主要在草原围栏内活动,但与蒙古国东方省蒙原羚的夏季食性显著相似,这表明有限的活动范围没有对蒙原羚夏季食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载我国寄生于海产鱼类的扇盘吸虫属 Rhipidocotyle Diesing 1858,共有4种,两种为已有记载的杖形扇盘吸虫R.baculum(Linton,1905)Eckmann,1932与侧杖扇盘吸虫 R.adbaculum Manter,1940, 这两种为我国的新纪录;另两个为新种:大黄鱼扇盘吸虫R.croceae,sp.nov.与棒囊扇盘吸虫 R.clavivesiculum,sp.nov. 。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8.
作者最近将自1975年以来在江西各地所采集的14种两栖类动物中的重盘科Diplodiscidao Skrjabin,1949重盘属Diplodicus Diesing,1836吸虫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了重盘吸虫9种(表2),其中一种为新种,现记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模式标本(正模1,副模12)保存在江西省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1984年11月,重庆动物园从云南省某边区进口4只亚洲象(Elephas maximus),12月下旬开始粪便检查寄生虫,均发现有同一种前后盘吸虫的虫卵。经自然排虫和药物驱虫,获得一种前后盘吸虫的成虫,经鉴定隶于枝睾科(Cladorchidae Soutwell et Kirshner,1937)芬德亚科(Pfenderiinae Fukui,1929)芬德属(Pfenderius Stiles et Goldberger,1910),确认为一新种,命名为象芬德吸虫(Pfenderius elephse sp.nov.)。新种描述Pfenderius elephse Wu et Zhang,sp.nov.模式标本:正模1,副模21,保存于四川省养猪研究所。虫体乳白色,后端为红色。虫体短粗,卵圆形…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渤海鱼类吸虫的调查中,通过整理有关文献,对海鱼吸虫区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近海和大洋的渔业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经济鱼类资源的保护,天敌的清除,与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与海涂养殖尤为密切。近年来,英国、日本、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都在进行海洋鱼类寄生虫的搜集和研究。Yamaguti在《脊椎动物复殖吸虫分类纲要》一书中共记述吸虫141科,其中鱼类吸虫72科(海鱼吸虫59科),两栖类吸虫19科,爬行类吸虫42科,鸟类吸虫38科,哺乳类吸虫41科(寄生于不同宿主的吸虫各科有交混观象)。自1971年以来的《动物学记录》记载,又新建12…  相似文献   

11.
2003~2006年通过对河南省9个产地2科4属7种59只蝙蝠的消化道进行调查,发现斜睾科斜睾属吸虫2种: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 Ogata, 1938和蝙蝠斜睾吸虫Plagiorchis vespertilionis (Müller, 1780) Braun, 1900.前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25.42%(15/59),感染强度为1~1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87条;后者在宿主中的感染率为3.39%(2/59),感染强度为2~7条,平均感染强度是4.50条.朝鲜斜睾吸虫和蝙蝠斜睾吸虫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孔肠科Opecoelidae Ozaki,1925吸虫是海鱼及淡水鱼的主要寄生类群之一,据Yamaguti(1971)记载,包括4亚科、52属、444种,近年来又有许多新种报道。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李慧珠(1960),唐崇惕等(1975),汪溥钦(1977、1981、1982、1984、1985),申纪伟(1982、1985,1987),顾昌栋等(1983),王溪云(1983),佟永永(1984)。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渤海鱼类的吸虫进行调查,共采获孔肠科吸虫15种,分隶于2亚科6属,其中包括1个新属、3个新种、10个国内新记录和15个宿主新记录,兹报告于后。 虫体与器官测量以mm为单位,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邬捷等(1980)资料,我国的巨盘吸虫共有三种。其中除个别发现于陕西外,大部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即1.扩展巨盘吸虫(广东、陕西);2.泰国巨盘吸虫(广东、云南);3.台湾巨盘吸虫(台湾、福建、浙江)。该资料进一步证实,云南水牛、黄牛的胆管内有扩展巨盘吸虫Gigantocotyle explanatun和泰国巨盘吸虫G.siamense混合感染。感染率水牛为41.4%,黄牛为40%。 近年来,云南金平县以及玉溪县个别公社的水牛发现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逐渐消瘦,衰弱,高度贫血。病至后期,部份病牛常卧地不起,终因衰竭而死亡。死后尸检,常于肝脏、胆管内发现成千上万的同盘类吸虫,有的进入十二指肠内。1976年9月作者将金平县所采得的虫体标本进行鉴定,认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夏季鸟类的几种后睾科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6—7月间调查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夏季鸟类的吸虫类区系中,获得后睾科Opisthorchiidae吸虫共4种,经鉴定,其中 1种为新种,1种为地区新纪录,2种为宿主新纪录。 黑水鸡对体吸虫,新种Amphimerus gallinulae sp.nov.(图1)  相似文献   

15.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 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 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 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 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 调查共发现1,238只普氏原羚, 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 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 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 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 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 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 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 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0月,我们在浙江省慈溪的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chinensis Thomas)小肠中得到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的吸虫4条,经鉴定为大口枝腺吸虫。测量单位为mm。 大口枝腺吸虫Lecithodendrium (Lecithodendrium)macrostomum (Ozaki,1929)Macy,1936  相似文献   

17.
真杯科(Eucorylidae Skrijabin,1924)顿水属吸虫,迄今共记载了35种,系世界广布的种类,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以巴西记述的最多,东亚较少,尤其在我国记述更少。我们于1964年4—8月和1965年3—5月在云南省的芒线、四方井、蚂蝗菁、勐止、腾冲、大塘、盈江等地区,进行了鸟类吸虫的调查。在7种鸟类(隶属于4目、4科、6属)的肾脏输尿管中,检得顿水吸虫5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及3个我国新纪录,7种鸟类系不同种虫的宿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寄生于贵州省丹寨县水牛瘤胃内同盘科腹袋亚科腹袋属内吸虫的一个新种,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简述了该属的简史,并将新种与该属已有的种类的主要特征列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的陇县调查鸟类寄生虫时,从一只黄斑苇[lxobrychus sinensis sinensis(Gmelin)]的胆囊内检获6条吸虫,经鉴定隶属于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Poche,1926)、坚体亚科(Pegosominae Mendhein,1940)、坚体属(Pegosomum Ratz,1903)的苇坚体吸虫(Pegosomum ix  相似文献   

20.
四种牛首科吸虫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四种牛首科吸早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相对长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假扇盘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1st+2t=6,吴氏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4m+2sm+1t=7,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7m=7,范尼道 佛吸虫的染色体组型为n=6m+1sm=7。其中,假扇盘吸虫、吴氏似牛首吸虫和湖北似牛首吸虫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