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珊  金伟  闵平  陆核 《生命科学》2004,16(1):19-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重要的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是目前抗癌治疗的研究靶点之一。现已发现的VEGF家族成员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VEGF的受体有VEGFR—1(fit—1)、VEGFR-2(flk-1/KDR)、VEGFR-3(fit-4)、neuropilin(NPR1/NPR2)。该家族的成员可以选择性地增强血管和/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特别是微小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浆大分子外渗沉积在血管外的基质中,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网的建立,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等。作者对VEGF家族成员及其受体的理化特征、VEGF与肿瘤的关系、VEGF抑制剂的研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Liu L  Hu BC  Zhang YJ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3):269-27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 ,受体的结构、功能 ,及VEGF的信号转导途径各不相同 ,也一直是VEGF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胞外Ⅲ区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应用RT-PCR法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Flt-1胞外Ⅲ区基因片段,经测序鉴定后再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AYZ中,构建出的表达载体pAYZflt-1Ⅲ转化大肠杆菌16C9后,用低磷培养基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采用E-tag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BCA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鉴定;用ELISA、损伤愈合试验和Transwell法检测靶蛋白生物学活性。克隆的Flt-1胞外Ⅲ区基因经测序鉴定正确。所构建的pAflt-1Ⅲ表达载体经低磷培养基诱导后高表达出可溶性Flt-1胞外Ⅲ区蛋白,产量约为1.1mg/L;ELISA结果显示该蛋白可以结合VEGF165,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与配体结合的解离常数Kd为1.180pmol/L。损伤愈合试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该蛋白可以抑制VEGF165(50ng/ml)和bFGF(100ng/m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将为今后开展人flt-1基因Ⅲ区的功能研究及其单抗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VEGF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倪效  燕敏 《生命科学》2008,20(1):120-1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VEGFR1对于造血祖细胞的招募及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是必需的;VEGFR2、VEGFR3在调控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时发挥重要作用,而现在很多研究都聚焦于阻断VEGFR信号通路以达到阻断肿瘤血管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跨膜受体.研究较多的有两种VEGF特异受体:Flt和KDR.Flt和KDR的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已基本确定,这二者均属RTK Ⅲ型受体,结构相似.细胞外区均有7个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细胞内区催化域均有酪氨酸激酶插入区.当VEGF与受体结合时,引起受体自身的磷酸化,发生细胞内反应.在血管发生与生长、创伤修复、炎症、肿瘤和某些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及其受体已被公认在促进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其与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具有相关性.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为VEGF家族的一个成员,与其受体VEGFR-1可以通过特异性结合而产生生物学活性.P1GF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病理条件下,其在一些细胞中表达增加.在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基础研究中,P1GF的作用备受争议.PlGF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并且在部分肿瘤中其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相关.抗P1GF治疗可抑制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同抗VEGF治疗相比,抗P1GF治疗副作用较小,而且不损害健康血管.现就P1GF及其与肿瘤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5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人5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病理切片证实,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VEGF和VEGF受体-1(VEGFR-1)。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EGF和VEGFR-1的浓度分别为(132.75±68.31)ng/mL和(33.76±15.39)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VEGF和VEGFR-1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分期增加,VEGF与VEGFR-1的浓度增加,VEGF与VEGFR-1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用于诊断RCC,且对于预判RCC的病例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阻止内皮细胞凋亡、管腔网状结构退化,增加血管渗透性.所有这些作用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它们在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是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类糖蛋白,以同源二聚体的形成存在,具有强烈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促进新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再狭窄,冠脉缺血和肢体缺血等疾病中,通过加强VEGF的正性治疗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在视网膜新血管形成,类风湿关节炎和肿瘤等疾病时,则通过抑制VEGF的负性治疗作用,减少新血管形成,抑制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构特点、体内分布,正常及病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生物学功能,并对血管通透性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当组织需要氧气和养料时 ,它们释放能促进血管生长的分子。无组织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即是其中一种。但由于不同组织对血管需求不同 ,还应存在组织特异性的血管生长因子。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elouter及其同事首次发现此类分子内分泌腺衍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 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EG VEGF)。它能特异性诱导内分泌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叶正茂,周爱儒(北京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083)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血管形成中的意义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TGF-β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来显示NSCLC组织中微血管生成情况和进行微血管密度判断。结果NSCLC组织中癌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因子、TGF-β1,而对照组肺组织基本不表达(P<0·05);VEGF、Flt-1、TGF-β1阳性表达的NSCLC组织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VEGF、Flt-1、TGF-β1表达阴性的NSCLC组织(P<0·05);NSCLC组织中VEGF、Flt-1、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VEGF及其受体Flt-1的阳性表达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VEGF、Flt-1、TGF-β1的表达与NSCLC组织内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VEGF、Flt-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许多肿瘤细胞有异常高表达 .应用RT- PCR从人胃癌细胞MGC80 3中扩增获得了VEGF及其受体KDR的特异片段 ;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在MGC80 3细胞上有KDR的强阳性着染 ,说明在胃癌细胞MGC803中存在VEGF及其受体KDR的共表达 .3H -TdR掺入实验表明 :外源性VEGF165对胃癌细胞MGC80 3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抗VEGF165单抗及抗KDR单抗均可阻断VEGF的这种刺激作用 .从而提示VEGF可能作为肿瘤细胞的自分泌促生长因子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认识VEGF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有表达本文就VEGF的分子特征,VEGF受体及信号传导机制,表达调节和生物学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大量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与血管新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肿瘤干细胞可能转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并通过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基质衍生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参与对血管新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世界上主要癌症杀手之一,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死于肿瘤转移所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现在大部分的肺癌病人预后不佳,因此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治疗尤为重要.抗血管生成是目前的肿瘤治疗研究热点之一.对目前以抗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为手段的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