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中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轻中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延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费用、并发症、复发率、血淀粉酶水平、中性粒细胞比率和WBC计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观察组的总住院费用为(17 684.5±4 131.2)元显著低于对照组(34 215.0±6 512.8)元(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手术之前相比,手术后7 d时两组患者的血液血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且中性粒细胞比率和WBC计数显著下降(p0.05)。然而,两组间术前及术后中性粒细胞比率、WBC计数及血淀粉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中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减少住院费用,并且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两种途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技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35例经腹腔入路(A组)与33例后腹腔入路(B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肿瘤大小、标本重量、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共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效果.结果:两组在肿瘤大小、标本重量、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小于A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T1a期肾癌,两种途径的腹腔镜手术效果相似.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肠道干扰少,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本中心采用“三步走”方法-剪刀剪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Hem-o-lok结扎夹辅助8字缝合,安全、高效、可靠.肌苷、甘露醇及利尿剂使用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探讨微创治疗对乳糜尿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乳糜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情况、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费用、住院肺炎以及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组手术时间为76.5±33.2 min、出血量为25.4±23.1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9.8±5.6h、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为33.5±5.4 h、手术住院天数为6.3± 2.4d、总住院天数为13.9±4.3 d、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为1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例数为0例、术后体温大于38.5℃的例数为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5.4± 23.2 min、187.3±56.7 mL、75.2±14.3 h、67.4± 15.4 h、12.3±4.5d、23.4± 7.3 d、5例、6例以及7例,实验组手术费用为7643±1453元高于对照组的3432±1043元,但实验组住院总费用为14854±2323元与对照组的14348±2134元无差异.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对乳糜尿的治疗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使淋巴管结扎更完整同时其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复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3年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患者共89例,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患者在内镜取石失败后再行LCBDE术(n=47),B组为诊断胆总管结石后立即行LCBDE术(n=42),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包括胆瘘、胰腺炎以及其他)、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结果:A组和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共120例,依据手术方法平均分为A组(宫腔镜)、B组(腹腔镜)、C组(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和D组(开腹手术),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和术后妊娠率。结果:A、B、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D组(均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腹腔及与传统开腹术的优势,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肠癌切除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3例)和开腹组(29例),分别采取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开腹组1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VC手术的患者128例进行研究,其中接受腹膜后高位结扎术者45例,纳入腹膜后组;接受腹腔镜手术者39例,纳入腹腔镜组;接受显微手术者44例,纳入显微手术组,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各组的睾丸体积、性激素水平,随访1年,记录各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微手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少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各组左侧、右侧睾丸体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睾酮(T)水平高于术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显微手术组T水平高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FSH、LH水平低于腹膜后组与腹腔镜组(P0.05)。与腹膜后组、腹腔镜组相比,显微手术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案治疗VC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显微术式可明显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好,费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围手术期外周血PCT、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相比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则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 d,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 d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清PCT、CRP水平,有利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照组64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腹腔内出血、阑尾残端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手术效果好、预后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腹腔入路与后腹腔入路两种途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技术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35例经腹腔入路(A组)与33例后腹腔入路03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肿瘤大小、标本重量、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两组共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效果。结果:两组在肿瘤大小、标本重量、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小于A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T1a期肾癌,两种途径的腹腔镜手术效果相似。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肠道干扰少,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本中心采用”三步走”方法-剪刀剪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Hem-0-lok结扎夹辅助8字缝合,安全、高效、可靠。肌苷、廿露醇及利尿荆使用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操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及时机。方法:分别对患有急性胰腺炎而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38例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了研究。结果:首先对38例病人进行了3~15天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为30分钟到90分钟(平均时间60分钟),手术中无转化和严重并发症症状发生。对这38例病人随访6到56周后无复发现象发生。结论:当临床症状和表征基本消失,血、尿中的淀粉酶接近正常水平时,急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是有效且可行的。在中国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占50%~70%[1]。胆结石治疗取决于患者胰腺炎的严重性,及患者是否患有梗阻性黄疸。对于非梗阻性胰腺炎的患者,早期是否要进行明确的手术治疗尚无定论。我院患有急性胰腺炎的38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4年2月到2009年4月之间)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姚辉  郭晓钟  李宏宇  邵晓冬  崔忠敏  李学彦 《生物磁学》2013,(27):5282-5284,5229
目的: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79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病因及治疗效果,对其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1796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2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274例。胆源性AP1025例,高脂血症性AP209例,酒精性AP200例。高脂血疰性AP中,SAP占49.8%,高于胆道疾病及酒精因素引起的SAP的比例(P〈0.05)。33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1.8%。结论:胆道疾病、酒精、高脂血症是我国AP主要病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AP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APIP)患者的手术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诊治的35例API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不同手术时机分成急诊手术组19例及延期手术组16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P0.05),产妇出现早产、剖宫产、死胎引产的不良结局发生率(15.79%)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50.00%,P0.05),围产儿发生窒息、畸形、死亡的不良结局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延期手术组(62.50%,P0.05),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31.25%,P0.05)。结论:对已确诊的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晚期合并急性胰腺炎产妇及其围产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同时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既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转归。结果:研究共纳入314例患者,以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比最高,共110例(35%),胆源性胰腺炎和混合性胰腺炎分别为107例(32%)、96例(31%),酒精性仅7例(2%)。轻症215例,中度31例,重度6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重症率(36%)、胰腺及胰周坏死率(28%)、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率(36%)、呼吸衰竭率(41%)、ICU转入率(26%)均显著高于胆源性组和混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后的急性胰腺炎以胆源性胰腺炎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居多,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It has been previously shown that alcohol induces the damage of pancreatic parenchyma tissue, but the mechanism of this damage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Assuming that oxygen radical damage may be the involved, we measured markers of oxidative damage in pancreatic tissue, blood serum, plasma, and whole blood of rats with early-stage alcohol-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Thirty-eight male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1), the acute pancreatitis group 1 day (group 2), and 3 days (group 3) after the injection of ethyl alcohol into the common biliary duct,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Fe in tissue and serum,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fibrinogen and homocysteine (Hcy) levels, erythrocyte and plasma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issue and plasma protein carbonyl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s 2 and 3 than in group 1. However, the levels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in tissue and erythr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s 2 and 3 than in group 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levated Fe levels in serum and pancreatic tissue in rats with early-stage alcohol-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hemorheological changes and with oxidative damage of the pancreas.  相似文献   

17.
The decision to operate on a patient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s often difficult and requires mature clinical judgment. Indications that are widely accepted include to establish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hen the surgeon is concerned that the symptoms are due to a disease other than pancreatitis for which an operation is mandatory; in persistent and severe biliary pancreatitis, when an obstructing gallstone is lodged in the ampulla of Vater and cannot be managed endoscopically; in the presence of 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 and to drain a pancreatic abscess, if percutaneous drainage does not produce the desired result. Other indications that are less well defined and somewhat controversial are the presence of sterile pancreatic necrosis involving 50% or more of the pancreas, when the pancreatitis persists despite max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when a patient''s condition deteriorates. For these last three indications, guidelines have been presented that permit a logical approach to management, although uncertainty remains. Surgeons should strive to describe in detail and precisely the clinical state of their patients at the time that an operation is done, as well as the findings and technical 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This should allow further refin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vexing proble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经ERCP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的32例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32例患者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30分钟。术后,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72小时后恢复正常,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ERCP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患者腹痛、发热消失,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6-15天。3个月复查B超,发现结石缩小19例,结石碎裂1例,支架脱落1例。术后7天、术后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术是一种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风险较低、操作时间短、患者易耐受及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S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诊治提供偱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9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浓度、酶恢复时间、白细胞、甘油三酯差异以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HSAP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P患者入院后经过降脂药物治疗HSAP与其他SAP相比较甘油三酯(TG)在短期内基本恢复正常,HSAP中白细胞、酶恢复时间低于其他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P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轻型胰腺炎(HMAP)相比较两组间淀粉酶、脂肪酶、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AP患者TG水平可能与患者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HSAP患者的病情转归可能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甘油三酯水平不能直接决定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 %(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