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调查的2091名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1.96%。内源性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外源性因素包括:住院日,侵入性检查、人工气道与人工机械通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误吸。结论:外源性的感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该140例急诊患者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两个组。对于实验组,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对其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于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普通的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96.3%)远高于对照组的非常满意率(86.5%),而且实验组的整体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促进和谐医疗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跌倒,为神经内科防控住院患者跌倒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显示,调查的2307例患者中,发生跌倒79例,跌倒发生率为3.42%,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药物原因、运动能力障碍、视听力障碍和认知能力障碍。患者自身的疾病、年龄和药物原因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与其年龄、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及使用药物等有关,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数字随机选择本院骨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同期选择4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客观对比。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5.12%,对照组75.61%;实验组入选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97.56%,对照组73.17%(P0.05)。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护理中推行综合护理意义重大,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管理,对比2013年1月~10月与2014年1月~10月护理质量评分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满意率。结果:2013年1月~10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4%高于2014年1月~10月0.63%,2014年1月~10月家属满意、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病区管理评分、危重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2013年1月~10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儿科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获得家属好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压疮高危感染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篮球随机抽取的方式分成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采取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疮感染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2%vs 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得分、护理满意率(90.32±10.92 vs 78.47±10.16,96%vs 7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56.76±10.98)分,远远低于对照组的(89.06±10.2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延续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延续护理对改善老年压疮高危感染患者照顾者居家护理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减少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在护理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客观评价肝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寻找提升肝病患者预后效果的护理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7月-2015年07月接收的40例肝病患者(实验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同期选择40例肝病患者(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模式,在对所有入选患者的护理情况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对比各项临床数据。结果:上述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满意率97.50%,对照组75.00%;实验组入选患者生活质量分数(54.02±5.28)分,对照组(40.57±4.69)分,2组满意率及生活质量分数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肝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效果突出,已成为提升患者满意率以及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1%(32/34)和76.5%(26/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2/34),对照组为17.6%(6/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度。方法:2015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选取了神经内科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护理人员发放康复护理认知功能的表格进行调查,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护理中认知功能的掌握程度。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认知观察能力的护理知识还存在一定错误认识。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增强患者认知能力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在护理干预中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广泛参与其中,分析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是否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5月的178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与护理人员的配合下,从饮食、心理、康复训练等多个角度展开护理干预。结果通过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可知,对照组的满意率为54%,观察组满意率为75%满意率差异明显,说明家属参与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通过对比观察可知,观察组的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4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的小儿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观察组的小儿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合理给养以及背部叩击等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患者,观察组中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84例,有效的为3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29例,有效的为7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提高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影响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调查的2091名患者中,肺部感染例数为41例,发生率为1.96%。内源性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瘫痪,卧床,严重的基础疾病;外源性因素包括:住院日,侵入性检查、人工气道与人工机械通气,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误吸。结论:外源性的感染,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救治护理的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把这些老人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于对照组的老年性痴呆患者我们予以常规的康复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病情全部好转,有12例康复出院;对照组中有3例康复出院,通过对比,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循证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评价得分分别为4.15±0.67、4.57±0.32和4.70±0.5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循证组患者满意度由对照组的66.7%提高至85.7%,两组患者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锦文  黄亚芬  石小荣  陆群 《蛇志》2013,(4):448-449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并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创伤骨科病房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安全。方法对1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消毒隔离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护理,同时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11例患者无1例出现交叉感染,无医疗差错及纠纷,无科内暴发流行。其中7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明显好转。经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100%。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做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全面监测,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模式下构建护理培训新体系,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未实施追踪管理模式的35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实施追踪管理模式的35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并分别选取两组新入职护士负责管理的患者各1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试用期考核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以及服务态度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的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管理模式在新入职护士的试用期考核中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树立"以患者安全和满意"的护理管理理念,显著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旨在从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概念出发,分析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背景及概念、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与护理领导力的关系以及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病区护理领导力中的应用现状。期望通过这一综合护理实践核心价值观及信仰的专业实践组织管理模式成为实现高质量护理的一种手段,提高病区护理领导力,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手外科患者64例,均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并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行持续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创面恢复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本组64例患者中,51例满意,占79.69%,13例较满意,占20.21%,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加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的应用,能够降低创面感染的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率、血糖、溃疡愈合时间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数、医疗费用、血糖和溃疡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水平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探索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的方法。 方法 按实施不同制度的时间段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B组在实行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并对现有病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危重分级和护理人员分层来分配每个床单位的责任护士(双向分层管理制度),两组进行护理总时数、所护理的患者人数、不同危重分级患者的平均护理时数、同一患者不同危重分级平均天数等比较。 结果 B组中不同分层护理人员所护理的患者危重分级与护理时数成正比,但总护理时数相近,所护理人数随危重分级提高而减少,危重分级1级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 结论 双向分层管理组相对于三级责任护理管理组更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