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生物技术世界》2013,(11):145-145
本文章主要阐述了在电能计量装置的问题上关于接线的要求,并且还简单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电能计量装置错误的接线方法,提出来正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电能计量装置常见的故障和检查方法,阐述了加强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细化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了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原因,提出了减小电流互感器对电能计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三相四线组合计量箱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不接地、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不接地对三相四线组合计量箱的影响,举例探讨了三相三线计量方式接地对计量的影响,提出了电能计量装置二次回路接地的预防和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容量分析中,滴定管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运用杨学田等的自动直读输液计量装置的原理,改装成滴定液电子自动计量装置。它易于操作、计量准确而迅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图1 为该装置的全貌,图2为它的部件组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高血气分析仪测量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气分析已广泛用于昏迷、休克、严重外伤的危急病人的血液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测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对与测量精度有关的几个环节如计量检定、质控与定标、样本采集与测量、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进行探讨,提出提高血气分析精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严格贯彻执行计量法律法规和认真落实计量法规的各项要求,保证医院严格遵守,使现有的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确保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碳排放计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减少的重要途径之一.森林火灾含碳气体排放对大气碳平衡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森林火灾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3个方面阐述森林火灾碳排放计量模型的研究进展: 森林火灾直接排放总碳和含碳气体计量方法;森林火灾碳排放计量模型的影响因子及计量参数;森林火灾碳排放计量中不确定性原因剖析.最后提出了提高碳排放计量定量化的3种路径选择: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改进算法、提高森林火灾面积的估测精度、结合有效可燃物计量模型,提高估测可燃物载量的准确率;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结合室内控制实验、野外试验与火烧迹地调查确定燃烧效率;通过大量室内燃烧实验和野外空中采样来确定排放因子和排放比.  相似文献   

9.
计量器具与大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任何行业、学科、部门都离不开它。为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性,国家须对其进行检定、属于国家层面的测量监督,用以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误差大小、准确程度、寿命、安全。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一般需要进行首次检定和进行周期性检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25日-26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承办的2009中国生物计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质量、安全、健康”为主题,就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安全评价、认证认可、市场准入所引发的标准和计量科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进步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对测量结果准确可比的需求催生了蛋白质计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且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综述了迄今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突破,介绍了质量平衡、同位素稀释质谱、定量核磁、电喷雾-差分电迁移-颗粒计数、高效液相色谱-圆二色光谱在蛋白质含量计量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蛋白质含量计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20,(1)
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中,为提高穿刺准确性,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定位装置及血肿定位方法。该颅内血肿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帽体和定位片体,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颅内的血肿影像以及血肿刺穿引流的导向通道位置,经3D打印出定位帽体、定位片体及穿刺导向管,并将定位帽体与定位片体相互扣接完成穿刺清除定位。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不同森林更新方式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了解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预测不同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功能以及植物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更新是维持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采育场3种不同森林更新方式进行研究,包括米槠次生林(SF)、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AR)和杉木人工林(CF),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3种酶,计算酶化学计量。结果显示:1)AR的土壤总氮、全磷、铵态氮含量以及含水量最高(P < 0.05),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则是CF最高(P < 0.05);2)生态酶化学计量结果表明AR的土壤微生物处于氮限制状态,CF的土壤微生物处于磷限制状态;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是驱动不同森林更新方式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积累,而人工林则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积累,这可能与造林树种有关。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更易受到土壤含水量以及有效性养分的驱动,而与土壤化学计量未呈现良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4.
森林碳计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苗苗  赵娜  刘羽  杨吉林  刘熠  岳天祥 《生态学报》2019,39(11):3797-380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巨大的碳库而且对减缓气候变暖具有积极作用。科学有效的森林碳计量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解。然而,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对森林碳计量的估算结果普遍存在精度低、不确定性高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大量对森林碳计量进行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样地清查的森林植被和土壤碳估算、基于生长收获的经验模型估算、基于定量遥感雷达观测的遥感估测、基于多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网络的通量观测和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等方法。在实际的森林碳计量中,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特征和数据获取情况,往往采取不同的碳计量方法,甚至不止一种。以生态过程模型模拟、遥感反演和数据同化技术为主要手段,基于碳通量观测数据、控制实验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发展多学科、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联网观测,充分认识森林碳循环过程中碳源/汇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区域、洲际乃至全球尺度碳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系统性、集成性研究,以便建立高效、可靠的碳计量体系是未来林业碳计量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中国迫切需要科学的方法体系计量森林碳源/汇,提升我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发言权和主导权,同时对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建议与支持。分析了各类森林碳计量方法的主要特征、优缺点,同时探讨了目前的森林碳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不同时空尺度下森林碳计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分析可以为土壤养分的评价提供依据,对陕北黄土丘陵区20 a、25 a、40 a、50 a刺槐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刺槐林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显著增加(P0.05),均表现为在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而刺槐林土壤团聚体全磷含量变化较小;相同林龄刺槐林在0—20 cm和20—40cm土层中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最高。刺槐林0.25—2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原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化学计量比有显著影响。营造刺槐林对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全效养分分配及其平衡关系存在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25—2 mm粒径土壤大团聚体中,通过影响0.25—2 mm粒径团聚体提高了土壤全效养分的供应和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主要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植物器官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 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19世纪, 化学家们通过室内实验, 分析了植物器官的元素含量, 开始了对植物化学元素之间关系的探索。如今, 生态学家通过野外采样和控制实验, 探索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与植物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 促进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快速发展。该文在概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的基础上, 综述了19世纪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 该文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思想萌芽期、假说奠基期和理论构建期3个时期, 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第二, 概述了植物主要器官的化学计量特征, 尤其是陆生植物叶片氮(N)和磷(P)的计量特征。总体上, 全球陆生植物叶片N、P含量和N:P (质量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8.74 mg∙g-1、1.21 mg∙g-1和15.55 (与16:1的Redfield比一致); 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 叶片N和P含量一般呈现随温度升高、降水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和P计量特征差异明显, 尤其是草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木本植物, 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叶片N和P含量高于常绿木本植物。与叶片相比, 细根和其他器官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较少。第三, 总结了养分添加实验对植物化学元素计量特征的影响。总体上, N添加一般会提高土壤N的可利用性, 使植物器官中N含量和N:P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生产力; P添加可能会缓解过量N输入导致的N-P失衡问题, 提高植物器官P含量。但是, 长期过量施肥会打破植物器官原有的元素间计量关系, 导致元素计量关系失衡和生产力下降。第四, 梳理总结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假说, 主要包括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生长功能关系的功能关联假说、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环境关联假说或理论以及刻画化学计量特征与植物进化历史关系的进化关联假说。最后, 指出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10个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全球尺度下放牧管理措施对草地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国内外8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了放牧家畜组合(羊单牧、牛单牧和牛羊混牧)和放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叶片、凋落物、根系,以及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放牧会显著降低叶片和凋落物C含量、C/N、C/P,增加N、P含量及N/P;显著降低根系和土壤C、N含量,C/P和N/P,增加P含量和C/N。叶片、凋落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牛、羊单独放牧响应更为明显,而根系、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则对混牧响应更为明显,重度放牧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产生更大的影响。放牧会降低土壤N含量,增加P含量,表明放牧对草地N、P含量的影响路径不同。进一步研究N、P含量变化对放牧活动不平衡响应机制,将放牧方式、强度的影响纳入草地生态系统预测、管理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DRXS00型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特点。方法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X射线机与数字化X射线成像装置有效控制。结果DRXS00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装置控制更加准确,使用更加快捷。结论DRXS00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装置应用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比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变化。然而,氮(N)沉降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养分相对限制情况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在亚热带毛竹林进行N添加试验来模拟N沉降,并在试验满5年时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与碳(C)、N、磷(P)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利用酶化学计量比及矢量分析探究微生物的养分分配情况。结果表明: N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有效氮含量。此外,N添加显著降低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和NAG/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ACP)和ACP/MBC。低N和中N处理显著提高酶C/N、矢量长度和矢量角度,但显著降低酶N/P。冗余分析表明,N添加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可知,N添加改变了微生物的养分获取策略,即通过减少分配给合成N获取酶的养分来增加合成P获取酶的养分。此外,N添加还加剧了微生物的C、P限制,未来可以施加适量P肥来提高亚热带毛竹林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比照试验,受中国遗传学会第四届全国激光遗传育种及激光生物学协作组委托,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下列激光辐照计量的初步规定,供广大激光遗传育种与激光生物学科技工作者试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建立我国遗传育种及生物学激光辐照计量统一规定,以推动激光生物领域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