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脂酶活性皆发生了显著变化。子叶生长初期,缅胞中质体较多,并不断形成淀粉粒;脂酶活性低,脂体和蛋白体很少。子叶发育中期,子叶细胞质中出现大量体积较大的脂体,液泡中的蛋白体不断形成和增大,而且细胞质、内质网、蛋白体外膜、细胞质膜和细胞间隙上皆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子叶发育后期,脂体数量不再增加,但体积略有增大,间质透明度也有提高;蛋白体增大较小,但数量却进一步增多;细胞质中仍显示较强的脂酶活性。至末期时,蛋白体形态变得不规则,甚至出现部分解体,其基质充挤脂体间隙;细咆中的脂酶活性减弱。研究表明,花生脂体起源于细胞质,蛋白体起源于液泡,子叶油分和蛋白质的积累足体内脂体和蛋白体不断发育的结果,细胞中脂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脂体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液泡的起源与发育目前存在多种看法,Mesquita(1969)认为是由粗糙型内质网膨大形成液泡前体,然后发育成液泡,Bowes(1965)则认为根的分生区细胞液泡来源于内质网,而非分生区细胞的液泡则来源于线粒体或质体的降解;Sitte(1961)认为液泡由部分细胞质溶解后形成液泡膜  相似文献   

3.
西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T001-T002
西瓜种子子叶内贮存物质开始积累时,细胞质内有大量核糖体、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片段和囊泡,种子脱水期至成熟期,细胞器的数量减少,成熟种子子叶细胞的细胞壁不连续,几乎观察不到细胞器的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的数目逐渐增多,叶肉细胞的质体发育成叶绿体,种子形成过程中,在子叶细胞大液泡分隔的同时,膨胀的内质网囊泡内积累蛋白质(直径0.1-0.4μm),这些小的蛋白质球体最终进入液泡形成大的蛋白体(直径1-3μm);萌发种子贮存蛋白质被水解的同时,一些脂体进入液泡并被分解,同时液泡融合;脂类物质开始积累的时间早于蛋白质,积累的量较蛋白质多,但在萌发种子中被彻底水解的时间晚于蛋白质,淀粉粒的数量在种子形成时减少,种子萌发时在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内都重新合成。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贮存大量的贮藏蛋白质作为种子发芽和初期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根据溶解性不同,种子贮藏蛋白质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类。在种子胚发育过程中,醇溶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形成蛋白质聚集体,直接出芽形成蛋白体并贮存其中。白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以分子量较大的前体形式合成后,根据各自的分选信号进入特定的运输囊泡,经由受体依赖型运输/聚集体形式运输转运至蛋白质贮藏型液泡中,然后经过液泡加工酶等的剪切转换为成熟型贮藏蛋白质并贮存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分选、转运和加工等过程影响种子蛋白质的品质及含量。该文对种子贮藏蛋白质的分类和运输、加工以及这些过程对种子蛋白质品质和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子贮藏蛋白质及其细胞内转运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宝达  李立新 《植物学报》2010,45(4):492-505
高等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贮存大量的贮藏蛋白质作为种子发芽和初期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根据溶解性不同, 种子贮藏蛋白质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类。在种子胚发育过程中, 醇溶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后形成蛋白质聚集体, 直接出芽形成蛋白体并贮存其中。白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以分子量较大的前体形式合成后, 根据各自的分选信号进入特定的运输囊泡, 经由受体依赖型运输/聚集体形式运输转运至蛋白质贮藏型液泡中, 然后经过液泡加工酶等的剪切转换为成熟型贮藏蛋白质并贮存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分选、转运和加工等过程影响种子蛋白质的品质及含量。该文对种子贮藏蛋白质的分类和运输、加工以及这些过程对种子蛋白质品质和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实中贮存着大量的油脂,这些油脂分子主要存在于果皮、种皮和胚的油体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果皮中油的积累开始于果实发育晚期,果皮开始变红时;种皮中油体的发育开始于果实发育早期;胚中油体的发育开始于球形胚时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种皮和胚中的油体形成于内质网,而果皮中的油体则分别由内质网、质体和液泡形成。尼罗红荧光标记显示,内质网形成的油体始终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存在。种皮和胚中也贮藏蛋白体,但发育晚于油体。果皮、种皮和子叶中都贮存少量的淀粉粒。  相似文献   

7.
槐(Sophorajaponica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布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和小脂体。淀粉粒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粒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蛋白体及脂体所填充。淀粉粒及大多数细胞器消失。基于上述观察,还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同工酶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植物细胞中的蛋白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细胞有多种类型的质体,其中的蛋白质体由前质体发育而来,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形成较早.蛋白质体中常含有大小不等的蛋白颗粒,这种颗粒电子致密度较高,与细胞内其他结构相比有显著差异.较大的蛋白颗粒其体积几乎占据整个质体空间,称之为蛋白体(Pro-tein bodies,简称PB).1967年Newcomob 等首先在蚕豆根尖细胞中发现,质体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10.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精油合成后,通过质体膜转运到质体周围的光滑内质网或液泡中,然后由内质网膜或液泡膜所包被。最后这些含油的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将精油释放至油腔中。  相似文献   

11.
槐(Sophora japonica 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而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的小脂体。淀粉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  相似文献   

12.
荞麦子叶发育过程中聚合的粗糙内质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起  王秀玲 《植物研究》2002,22(1):30-32,T001
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子叶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粗糙内质网的聚合现象,是一些粗糙内质网平行或成环形排列形成的。这些聚合的粗糙内质网附近通常有蛋白质团块存在,其形状不规则,无膜包被,与周围细胞质的界限不清。推测这些蛋白质团块不是在液泡或膨大的粗糙内质网囊泡中积累形成的,而是由聚合的粗糙内质网直接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质中形成的。这种形式提高了子叶中贮存蛋白质的积累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免疫电镜定位的研究。常规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在开花后第10天(10 DAF),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物质开始在子叶细胞的液泡中沉积。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种子接近成熟(14 DAF),这时液泡中充满了蛋白质物质,转变成为大的蛋白体。利用了该种植物主要种子贮藏蛋白之一的12 s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探针,以蛋白质A-胶体金电镜技术对12 s种子蛋白进行了细胞内定位,证实了在液泡中积累的物质为种子贮藏蛋白。实验结果表明在拟南芥菜中,子叶细胞中的液泡是蛋白体的前体,肯定了蛋白体的发生起源于液泡的观点。本文还对应用胶体金电镜技术进行细胞内定位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PENG Fang-Ren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biloba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马占相思子叶离体培养中细胞早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马占相思子叶在离体培养中的细胞早期变化,结果表明,未培养的子叶薄壁细胞内充满大量贮藏物质,在脱分化过程中,贮藏物质逐渐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液泡蛋白体出现,质体转化为原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增加,马脱分化启动后的细胞分裂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枵(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小麦珠心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衰退前的珠心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大多数珠心表皮细胞和离胚囊较远的珠心细胞有较大的核质比,细胞质中游离核糖蛋白体的密度较大;线粒体和质体数量较多,形态上也有较大变化;有具活跃分泌功能的高尔基体和少量或长或短的粗糙内质网槽库;细胞中有或多或少的小液泡,其中常常含有被消化的细胞质碎片;细胞壁上有很多纹孔和胞间联丝与邻近细胞相通。在离胚囊稍近的珠心细胞中,粗糙内质网迅速增生,出现平行内质网槽库和同心内质网环,后者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成为一种自噬结构。同心内质网环包围的细胞质被消化后往往形成小液泡。通过新液泡的形成,原有液泡的扩大和合并,珠心细胞形成大的中央液泡。这时,珠心细胞呈现薄壁组织细胞的典型特征。此后,胚囊进一步扩展??引起这些珠心细胞衰退和死亡。  相似文献   

19.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