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金博  李勇  刘保东  王玥 《植物研究》2008,28(2):151-154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 (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和记录了细辛蕨[Boniniella ikenoi(Makino)Hayata]配子体发育过程,为细辛蕨属(BoniniellaHay.)的系统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孢子单裂缝,赤道面观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接种7 d左右孢子萌发,14~20 d形成4~7个细胞的丝状体,丝状体阶段容易受到真菌的侵染;70 d左右,配子体发育成熟,多为雌雄同株,原叶体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因光强的不同而改变.并对细辛蕨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系统学意义、抗逆性及光诱导叶绿体运动的生理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Ⅵ.中国蕨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5,15(3):373-376
本文研究了无粉银粉背蕨配子体的发育,孢子四面体,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带蕨型,丝状体2-12个细胞长,单列或多列,原叶体裸露,心脏形,生殖器较大,该配子表现为原始的性状,原叶发育为铁线蕨笄哉水蕨型,或两者之间的类型,在发育中的变异大,体现中国蕨科配子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乌毛蕨科3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结果基本支持秦仁昌主要依据孢子体形态的分类观点。为乌毛蕨科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5.
苏铁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机培养基培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单裂缝,具周壁,稍褶皱.接种3 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槲蕨型(Drynaria Type).接种1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接种25 d左右发育为成熟原叶体,呈心形,其翼面和翼缘均分布有毛状体.精子器由3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  相似文献   

6.
水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锡玲  金沁  王全喜 《植物研究》2005,25(3):274-276
研究了我国产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水蕨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向心型,丝状体4~8个细胞长,无明显的顶端细胞,丝状体顶部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片状体,分生组织位于片状体一侧,使原叶体成为不对称的心脏形,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无毛状体,精子器和颈卵器较大,该配子体表现为较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7.
包文美  敖志文 《植物研究》1998,18(4):407-413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详尽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东北产的岩蕨科2属4种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了解该科在配子体发育上的特征,来说明建立岩蕨科的合理性和种属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Ⅷ铁角蕨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过山蕨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孢子左右对称,单裂缝,具周壁,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7个细胞长,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原叶体的毛状体形状多样。性器官较小,在配子体上的此等特征说明过山蕨为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对开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刘保东  包文美 《植物研究》1991,11(2):93-100
本文对中国产铁角蕨科的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配子体发育,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作了详细研究。孢子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萌发方式向心型。丝状体2—8细胞,单列。原叶体发育三叉蕨型,具毛状体。雌雄同株为主。精子器较大,颈卵器细长。比较配子体的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产的对开蕨与欧洲所产的应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孢子的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棕黄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表面光滑。孢子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萌发,形成5-12个细胞长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30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45 d左右形成幼原叶体,幼原叶体不对称,成熟原叶体心脏形对称。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毛状体由单细胞构成。60 d左右精子器开始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70 d左右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3-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可看到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镜观察,对中华刺蕨和长耳刺蕨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刺蕨和长耳刺蕨的孢子和配子体发育特征相似,孢子均两侧对称,单裂缝,孢子萌发方式为书带蕨型;配子体经丝状体、片状体发育为心形原叶体,毛状体多产生于幼原叶体生长点两侧边缘,为多细胞棒状,原叶体发育方式为槲蕨型;幼原叶体阶段即可产生精子器,而颈卵器只产生于大型心形原叶体生长点下方,性器官发育类型为薄囊蕨型,卵受精后发育成孢子体.该研究结果支持秦仁昌将刺蕨属和实蕨属独立为实蕨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Lévl.)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14.
黄庆阳  肖自添  常缨 《植物研究》2006,26(3):266-269
研究了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 (L.)Schott)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单裂缝。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丝状体2~9个细胞长,有明显顶端细胞,可形成多细胞的广阔板状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发育为幼原叶体;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毛状体数量丰富,均为单细胞;颈卵器和精子器几乎同时形成,较小;成熟原叶体倒卵状心脏形。该配子体表现为进化性状。  相似文献   

15.
报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东方荚果蕨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培养5 d左右孢子萌发;丝状体单列细胞;片状体发育方式为槲蕨型(D rynaria type);成熟雄配子体近心形,成熟雌配子体呈阔圆心形;毛状体由1~3个细胞组成;精子器发育方式为水龙骨科型(Polypod iaceae type);配子体中部及基部细胞内存在哑铃型叶绿体;在近原丝体细胞中,可观察到极不规则的叶绿体;假根单细胞,丝状。  相似文献   

16.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Ⅶ.金星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4,14(4):409-415
本文研究了金星蕨科的2属,各属中1种即卵果蕨(PhegopterispolypodoidesFee)和沼泽蕨(Thelypterispalustris(Salib)Sochott)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比较了该2种的特征,以表明秦仁昌(1963)将它们分为2属的合理性。并观察到印果蕨配子体后期,中脉区域出现细胞壁由螺纹加厚的维管细胞,连成维管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相似文献   

18.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具单裂缝,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不具周壁,孢子外壁局部具大小不一的颗粒状纹饰.接种后10~12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0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6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 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原叶体受精后幼胚突破颈卵器生长.  相似文献   

19.
江南星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艳  石雷  刘燕  刘保东  李东 《植物学通报》2004,21(6):660-666
用无机培养基和土壤培养基分别培养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黄色,赤道面观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外壁具刺状纹饰.接种后7~12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25 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片状体形成顶端细胞的时间较晚,有的甚至不形成.无机培养基培养的原叶体常在基部发生营养繁殖.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数量丰富,多为单细胞,分布于原叶体背腹面及边缘.接种后60 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接种后80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的出现较颈卵器早10d左右.颈卵器成熟后,颈部常向原叶体基部倾斜或弯曲.  相似文献   

20.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合土培养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黑褐色,赤道而豆形,极而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1周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丝状体5—10细胞时开始发育为片状体。播种2周后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原叶体边缘及表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数量丰富,为单细胞。播种后1个月左右开始有颈卵器出现,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3—5层细胞高。精子器产,扛时间较颈卵器早10d左右,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细胞组成。精卵受精后2周左右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