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菌物学报》2012,(1):7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15,(1):12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15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每期定价15元,全年定价8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欢迎读者直接向本编辑部订阅。  相似文献   

4.
《菌物研究》2003,1(1):48-48
根据中国菌物学会研究决定,2 0 0 4年6月2 8~30日在吉林省蛟河市召开第七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及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承办单位: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和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政府。此次会议的内容包括:论文交流和学术研讨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食用菌资源和食用菌产销动态报告;新技术、新产品、新菌种、新工艺信息与经验交流;现场参观东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蛟河市黄松甸镇;展销洽谈食药用菌深加工产品,菌需新设备及物资、菌种、书刊等;长白山食药用菌资源考察参会人员:从事食用菌教学、科…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是辽宁省唯一开展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的CMA资质认定实验中心本中心拥有食用菌研究、检测、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用仪器设备,可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展香菇、平菇、双孢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草菇等食用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评价等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加工产业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加工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食用菌子实体或菌丝体,生产食用菌制品。它可以解决食用菌从生产到商品出售所存在的时间矛盾,提高食用菌的商品价值。详细介绍了食用菌的干制加工、盐渍加工及罐藏加工技术,概括了食用菌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对食用菌加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张金霞 《菌物学报》2015,34(4):511-523
食用菌以子实体为收获物,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重要的食物安全战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产值农作物,2013年产量3 169.68万吨(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直接产值1 707亿元,间接产值6 828亿元,从业人口逾2 000万。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但是,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严重匮乏,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空白,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菌育种和栽培等产业技术的创新,导致单产低、质量差,产业链难以延长,产业效益持续下降,产业升级艰难。科学基础研究的缺乏,已经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2014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2014CB138300),紧紧抓住困扰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开展食用菌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分子机制、食用菌子实体形成发育的调控机理、食用菌温度响应的分子机制、食用菌活性物质及其合成代谢的分子基础和食用菌优异种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拟阐释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营养利用与遗传调控机制、食用菌抗逆性的温度响应机制和食用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代谢调控机理。构建食用菌科学理论体系,为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奠定科学基础,为优质高产提供理论指导,为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提供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菌物学报》2010,29(1)
<正>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拟于2010年10月15-19日在上海召开。研讨会将展示我国近年食用菌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观点,为食用菌科研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凸显。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劣质菌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也会给食用菌生产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标准缺失或难以与国际对接,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食用菌产业现状、食用菌菌种现状及存在问题、食用菌菌种退化因素及防控、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菌种退化原因,总结了应对菌种退化的防控措施,从本质上解决菌种退化问题,以期为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沈阳市场食用菌残留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采集了沈阳部分超市销售的食用菌产品,测定农药残余量。依据WHO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来评估食用菌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所检食用菌样品中均未检出农药DDT、六六六、敌敌畏、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表明沈阳市场大型超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召开研讨会和论证会等方式开展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现状调查,从纵向和横向2个维度,介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从方针政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现状;结合目前形势,展望了中国未来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前景,引出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着力点、布局、结构等战略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3.
梁枝荣 《菌物学报》2013,32(Z1):57-61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多糖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具有(1→3)、(1→4)、(1→6)及混合糖苷键的β-D-葡聚糖是高活性食用菌多糖的结构特征之一,展现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分泌抗癌因子、刺激脾脏和胸腺细胞增殖等不同功能。酸碱、超声波及微波、Sevag法、树脂法、亲和层析等不同提取纯化方法会影响食用菌多糖得率,同时会改变食用菌多糖结构,影响其生物活性。详述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对结构与活性的影响,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和构效关系,以及食用菌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方面的功能、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并提出了食用菌多糖形成的分子机制、多糖活性位点修饰、多糖代谢动力学等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是辽宁省唯一开展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的CMA资质认定实验中心。本中心拥有食用菌研究、检测、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用仪器设备,可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展香菇、平菇、双孢菇、杏鲍菇、白灵菇、黑木耳、草菇等食用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鲜味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食用菌鲜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可以为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文章主要综述了食用菌鲜味物质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呈鲜特点、提取以及食用菌在调味品中的开发现状。食用菌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类的含量都比较高,是食用菌重要的鲜味物质。这些鲜味物质的酶法提取比传统方法的效果好、提取率高。当今食用菌调味品生产工艺简单,大多为粗加工品,且食用菌中的鲜味物质和其它的功能性成分没有充分释放出来,需要研发新方法来充分释放其中的鲜味物质及其它的营养成分,并且要加强食用菌抽提物产品研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食用菌多酚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对比不同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法的最佳工艺流程。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检测多种食用菌的多酚提取率,并以对DPPH·清除能力评价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响应面试验确定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5%、超声时间为38 min、液料比为44∶1mL/g,多酚提取率可达5.258 mg/g,与模型理论预测值(5.236 mg/g)的相对误差仅为1.28%,表明该工艺稳定、可靠。食用菌多酚提取率与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得到的食用菌多酚都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能力与多酚提取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黄牛肝菌单位毫克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食用菌多酚的工艺条件,保持了食用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可行、实用和高效的食用菌多酚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食用菌鲜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可以为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文章主要综述了食用茼鲜味物质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呈鲜特点、提取以及食用菌在调味品中的开发现状。食用菌中氨基酸和核苷酸类的含量都比较高,是食用菌重要的鲜味物质。这些鲜味物质的酶法提取比传统方法的效果好、提取率高。当今食用菌调味品生产工艺简单,大多为粗加工品,且食用菌中的鲜味物质和其它的功能性成分没有充分释放出来,需要研发新方法来充分释放其中的鲜味物质及其它的营养成分,并且要加强食用菌抽提物产品研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该项目组为李玉院士菌物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吉林省食用菌创新中心、吉林省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经济菌物等6个平台的食用菌遗传育种及高效栽培研发任务,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