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及图谱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方海  龚和 《昆虫学报》1998,41(4):426-430
昆虫在滞育期间和非滞育期间,由于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差异,致使血淋巴中的化学成份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特别是蛋白质的变化,如在浦育的马铃薯叶甲Leptinotarsadecemlineata[1,2]及西南玉米杆草螟Diatraeagrandiosella[3,4]的血淋巴中,均发现了特殊蛋白质,即滞育蛋白。为了弄清滞育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血淋巴中是否也出现滞育蛋白或与滞有相关联的蛋白,及注定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和谱带特征,以进一步探索棉铃虫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我们通过电泳等手段对不同时期的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  相似文献   

2.
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血淋巴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方海  龚和 《昆虫学报》1997,40(3):261-264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同时期的注定滞育和非滞育棉铃虫的血淋巴中的类固醇蜕皮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在预蛹期间,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高于非滞育的棉铃虫,化蛹后,注定滞育的棉铃虫的类固醇蜕皮素含量则迅速降到极低的水平,明显低于非滞育棉铃虫。用20-羟基蜕皮素处理不同时期的滞育蛹,均能打破滞育。由此可见,类固醇蜕皮素含量的降低或缺乏乃是导致棉铃虫滞育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棉铃虫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2],我们已经了解到光照和温度乃是影响和决定棉铃虫是否进入滞育状态的关键外界环境因子。但光照和温度,哪一个在决定棉铃虫的滞育中起着更关键的主导地位,则无文献述及,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试图来解答这个问题以及进一步了解温度对棉铃虫滞育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昆虫虫源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忠教授提供,系采自河南郑州,在25℃、每天光照16小时的条件下用人工饲料[1]饲养繁殖。滞育的棉铃虫在20℃、每天光照10小时的条件下饲养,其滞育率可达100%;非滞育的棉铃…  相似文献   

4.
胡振东  李显春 《昆虫知识》1999,36(5):270-272
本文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滞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氰戊菊酯抗性高的棉铃虫滞育率低,滞育蛹历期长,耐寒性差。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滞育与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滞育与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包括滞育的类型、滞育的诱导与解除 ,以及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等。其中着重论述了棉铃虫的越冬滞育及其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各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ilbner)均以滞育蛹越冬。迄今,对该虫北京、四川简阳、豫南、苏北等地理种群的滞育诱导或解除特性均已有所研究[1-6],从中明确了光照和温度是其滞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则对滞育解除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以新疆种群为材料,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虫源:采自新疆阿拉尔(40.5°N)。室内在27℃左右、光照14小时下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7]。1.2不同温度和光照下滞育形成情况观察:在温度22~28℃和光照9~14.5小时的组合条件下饲养幼虫,化蛹1周后,参考Phillip等(1966)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脑在控制滞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方海  龚和  钦俊德 《昆虫学报》2002,45(3):416-418
脑摘除试验表明: 棉铃虫蛹的初期发育(化蛹后12 h 内)受脑的控制;化蛹12 h后的滞育蛹发育与脑无关。注射活性脑的匀浆液可阻止部分注定滞育的预蛹和化蛹后1~2天的蛹进入滞育状态,说明滞育的个体很有可能从预蛹期开始其脑的活性就已降低。  相似文献   

8.
吴孔明  郭予元 《昆虫学报》1997,40(-1):25-29
试验研究了我国华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特早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13个地理种群的滞育解除特点。随纬度升高地理种群滞育蛹在高温下的发育时间显著延长,羽化格局趋于松散,在30℃下湖南衡阳种群和新疆哈密种群的发育时间分别为(15.6±4.9)d和(41.4±9.0)d。低温处理可明显降低长江流域以北种群的滞育历期,但对华南棉区北部种群则无明显的活化作用。湖南衡阳种群、湖北武穴种群、北京种群和新疆哈密种群活化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7.4℃和146.O日度,16.6℃和146.5日度,15.7℃和156.4日度及15.7℃和167.7日度。  相似文献   

9.
葱蝇非滞育、 冬滞育和夏滞育蛹发育和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万顺  陈斌  何正波 《昆虫学报》2012,55(7):816-824
昆虫非滞育、 冬滞育和夏滞育蛹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发育过程。本研究以葱蝇Delia antiqua作为模式种, 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蛹的发育形态特征和命名为参照, 用解剖、 拍照、 长度测量和图像处理等方法系统地比较研究了非滞育、 冬滞育和夏滞育蛹的发育历期和形态变化, 重点在头外翻和滞育相关发育和形态特征, 目的在于弄清非滞育、 冬滞育和夏滞育蛹发育和形态特征差异, 为滞育发育阶段的识别、 滞育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形态学基础。冬滞育蛹的滞育前期、 滞育期和滞育后期分别为4, 85和27 d, 夏滞育蛹的滞育前期、 滞育期和滞育后期分别为2, 8和22 d。从化蛹至头外翻完成为滞育前期, 头外翻完成约10 h内复眼中央游离脂肪体可见。头外翻的完成是滞育发生的前提, 非滞育、 夏滞育和冬滞育蛹头外翻发生在化蛹后的48, 36和83 h, 在头外翻过程中发育形态没有差异。头外翻的过程为: 首先, 头囊和胸部附肢从胸腔外翻, 头部形态出现; 然后, 腹部肌肉继续收缩, 将血淋巴和脂肪体推进头部及胸部附肢。葱蝇蛹在完成蛹期有效积温约15%时进入冬滞育或夏滞育。在滞育期, 蛹的形态一直停留在复眼中央游离脂肪体可见这一形态时期, 且冬滞育和夏滞育的蛹在形态上没有区别。在体长、 体宽和体重上, 冬滞育蛹最大, 夏滞育蛹次之, 非滞育蛹最小。在滞育后期, 在黄色体出现期间, 非滞育蛹的马氏管清楚可见, 呈绿色, 而滞育蛹的马氏管几乎不可见。本研究为认知昆虫滞育生理、 从发育历期和形态上推断滞育发育进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棉铃虫越冬蛹滞育的解除与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明星  张孝羲 《昆虫学报》1997,40(4):366-373
南京地区棉铃虫Heliclverpa armigera (Hubner)越冬蛹滞育的解除时间及解除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越冬蛹于12月中旬前后解除滞育,1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处于休眠状态,3月下旬至4月上旬温度上升至约10℃~12℃后眼点开始移动。发现该虫在滞育后的发育中,眼点移动前期的发育速率、发育起始温度及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动态明显不同于眼点移动后期或非滞育蛹。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前胸腺的神经解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前胸腺的形态、超微结构、神经分布及末龄幼虫和早期蛹前胸腺的超微结构变化作了观察和研究。前胸腺呈T形,每对由76—116个大小不同的腺细胞组成;在末龄腺体中发现一种直径约6μ的微腺细胞;在28C,光周期L:D=15:9条件下,前胸腺在化蛹后第三天完全消失,前胸腺布满大量的气管或微气管,并有三根神经分布。腺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细胞间隙系统(ICS):ICS的宽度和深度在末龄幼虫蜕皮甾类分泌达到峰值时增至最大。在第4天末龄幼虫的前胸腺中观察到大量的多泡囊体(MVS)及其残片、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基质的电子透性增至最大。最后,对第十天末龄幼虫前胸腺细胞间边的冷冻复型膜进行了观察。前胸腺结构的变化与其分泌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Precocene II terminated pupal diapause in the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as 20-hydroxyecdysterone did, whereas juvenile hormone analog ZR-515,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and 5-hydroxytryptamine (5-HT) did no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cocene II affects diapausing pupae in the similar way as what was found in the prepupae of the aphid parasitoids, Aphidius matricariae Haliday and Praon volucre Haliday (Hymenoptera: Aphidiidae). It is suggested that precocene II may affect different kinds of termination of diapause in insects.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前肠和后肠上皮向内褶突甚深,肠腔狭小,甚至呈星芒状;中肠上皮排列整齐,肠腔始终很大。幼虫中肠具有围食膜。前肠环肌在外,纵肌在内;中、后肠环肌在内,纵肌在外。中肠上皮细胞有3类: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再生细胞。柱状细胞是最基本的一类,大型,顶膜具有条纹边,电镜下为规则的象栅栏一般的散杆。杯状细胞为幼虫所特有,具有1条开口于肠腔的狭颈及很大的坛状中空部分,狭颈内及顶虞都具有微绒毛。再生细胞小型,或单个散生,或聚生。中肠的分泌形式为局部分泌。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善干  陈德明 《昆虫学报》1995,38(2):184-18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雌蛾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上皮环,位于第八、九腹节之间。羽化2天雌蛾的腺体细胞方形,比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大。腺体折皱,表面密布小毛,小毛无孔。表皮可分二层:上表皮和内表皮。上表皮致密,较薄,厚度均匀。内表皮厚度有变化,较厚,由12-14层呈螺旋状排列的几丁微丝组成,有上皮丝穿人,构成孔道。顶部细胞膜组成微绒毛,底部细胞膜有内折。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氏复合体、脂肪滴、糖原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大的细胞核位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幼虫中肠主要蛋白酶活性的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根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中肠酶液对蛋白酶专性底物在不同pH下的水解作用,棉铃虫中肠的3种丝氨酸蛋白酶得到鉴定。它们是: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水 解a-N-苯甲酰-DL-精氨酸-p-硝基苯胺的最适pH在10.50以上;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水解p-甲苯磺酰-L-精氨酸甲酯的最适pH为8.50~9.00;类胰凝乳蛋白酶, 水解N一苯甲酰-L-酪氨酸乙酯的最适pH亦为8.50-9.00。中肠总蛋白酶活性用偶 氮酪蛋白测定,最适pH亦在10.50以上。Ca2+对昆虫蛋白酶无影响,Mg2+仅对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有激活作用。对苯甲基磺酰氟和甲基磺酰-L-赖氨酸氯甲基酮对弱碱性类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强碱性类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甲基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酮除能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外,还能激活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对牛胰蛋白酶有强抑制作用的卵粘蛋白抑制剂对昆虫蛋白酶却无抑制作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该虫的3种丝氨酸蛋白酶均有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4龄幼虫的摄食行为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王琛柱 《昆虫学报》1999,42(4):358-363
通过测定棉铃虫4龄幼虫,每隔12 h的摄食量、体重净增量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它的取食行为及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铃虫4龄幼虫取食及消化呈有规律的变化,蜕皮后4龄初,摄食量、体重净增量、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性均逐渐增加;进入中期(36~48 h),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其后,随着摄食量的下降,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同时, 连续观察幼虫取食高峰期的取食行为6 h,结果表明: 其间一次连续取食的平均时间为(3.6±0.4) min/次, 总平均取食时间为(62.4±8.9) min,约占整个时间的1/6。该文还对棉铃虫4龄幼虫不同时段取食行为与蛋白酶活性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调控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underlying phoxim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biochemical assa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rk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phoxim. Furthermor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 i values of AChE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an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hange in ability of binding to phoxim is a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resistance to phoxim. The metabolic inhibitors Triphenyl Phosphate (TPP) and O,O-diethyl-O-phenyl-thiophosphate (SV1) displayed significant synergism of phoxim toxicity to the two strains. It implied that esterase might be involved in resistance. However, there is no marked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stance and CarE.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was noticed to be highly deterrent to the feeding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 when incorporated into diets, even at the non‐lethal dosage. As the dosage of Bt increased, the deterrence showed a tendency of elevation. Feeding stimulant, FS‐1 could attract larvae for feeding, and increase larval feeding time and consumption. Addition of 1% (vlv) FS1 could alleviate the deterrent effect of Bt, especialy in low concentration. In no‐choice test, it was observed that while 1% (v/v) FS1 was added, LC50, of Bt underwent a 41% decrease, but in the choice test, the mortality of larvae was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杆菌在非致死剂量下对棉铃虫有强的抑食作用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 ,抑食作用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棉铃虫取食刺激剂不仅对棉铃虫具诱引作用 ,可增加幼虫的取食时间和取食量 ,而且可减轻苏云金杆菌对棉铃虫的抑食作用。苏云金杆菌浓度越低 ,取食刺激剂的效果越好。非选择性实验中 ,加入取食刺激剂可使苏云金杆菌致死中浓度降低 4 1%。但在选择性实验中 ,幼虫死亡率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