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浙江渔山列岛、朱家尖海域拖网采集浮游植物,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水滴分离法分离、纯化出5株硅藻,用MAV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Bligh—Dyer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5株海洋硅藻的总脂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17—25℃,盐度25,自然光照,不充气培养条件下,5株海洋硅藻的总脂含量为15.14%-28.07%,除成对海链藻(Thalassiosirabinata)外,大龙骨藻(Tropidoneismaxima)、咖啡双眉藻(Amphoracoffeaeformis)、曼氏骨奈藻SM-2012—1(Skeletonemamunzelii)、曼氏骨条藻SM-2012-2(Skeletonemamunzelii)的总脂含量均超过其干重的20%。除咖啡双眉藻的20:4n_6含量高于20:5n4外,其它4株硅藻的20:5n.3在脂肪酸组成中含量较高,达22.04%-27.74%;5株硅藻中C18系列脂肪酸含量较低,为0.13%-7.6%;咖啡双眉藻除外的其它4株硅藻均舍有一定量的22:6n-3(2.40%-3.45%)。最终选出大龙骨藻(Tropidoneis maxima)、曼氏骨条藻SM-2012-1(Skeletonemamunzelii)、曼氏骨条藻SM-2012-2(Skeletonemamunzelii)具有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富含11-廿碳烯酸的黄花倒水莲种子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方法分析鉴定了黄花倒水莲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其脂肪酸组成(%)为癸酸0.3,月挂酸0.3,肉豆蔻酸0.1,棕榈酸1.9,硬脂酸2.3,花生酸2.6,油酸3.8,11-廿碳烯酸88.5.一个未鉴定成分0.2.远志科植物中出现高含量的11-廿碳烯酸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合成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不饱和脂肪酸,γ一亚麻酸(GLA)相对含量降低,总脂肪酸含量升高,当温度为40℃时总脂肪酸和γ-亚麻酸绝对含量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4mg/g干重和11.9mg/g干重;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高于0.017mol/L时,其GLA相对含量降低,但低于0.0017mol/L时,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氨水使其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升高,并在50mgN(NH3·H2O)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96mg/g干重和13.63mg/g千重;暗处理92h使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升高;缺乏Fe2 或Mg2 或Mo2 时,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降低,而缺乏PO43-时,其总脂肪酸和GLA绝对含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4.
彭德姣  陈玲 《蛇志》2013,(4):367-368
目的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取峰值较高的15种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蛇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2%以上。结论蛇油脂利用价值较高,且含有部分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松科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Carr.)种子油脂肪酸的分析中,发现有三种不常见脂肪酸未予鉴定,其中一种含量高达25.9%。对此我们进行了分离鉴定,确证为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此酸芬兰Eero Elomaa已有报导。 本实验分析了东北松科其余11种种子油脂肪酸的组成,发现它们都含有顺-5,9,12-十八碳三烯酸,但在我们分析过的东北其他科属180种种子油的脂肪酸中,未发现上述不  相似文献   

6.
油脂氧化是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油脂在微波加热过程品质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确定微波加热过程对不同方式提取的松籽油的影响。本文对水酶法和溶剂法提取的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松籽油品质有一定的不同,水酶法松籽油酸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松籽油,而过氧化值高于溶剂法松籽油,提取方法对松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了在一定功率(700W)下,不同加热时间(1、3、5和7min)对两种方法提取松籽油品质的影响,微波加热3min以上,会导致所有样品品质恶化及组成变化。  相似文献   

7.
微孔草为紫草科(Borginaceae)微孔草属(MincroulaBenth)两年生草本野生油科植物。全世界共有30种和8个变种,我国均有分布。其中,26种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寒地区。锡金微孔草和西藏微孔草分布最广,是青藏高原的常见杂草。经分析,其种子的含油率高于月见草种子,且种子油的脂肪酸优于月见草。月见草是80年代中英国科学家在46种植物中找到的油中含γ-亚麻酸含量达8%的植物。由于个亚麻酸等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因此人们对这种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重视,每斤油的收购价达几十元。锡金微孔草种子含油率38%~…  相似文献   

8.
卡诺拉提取物作天然抗氧化剂食用油变质的重要原因是自动氧化作用。卡诺拉油的特殊的脂肪酸成份使它区别于其它植物油。卡诺拉油亚麻酸(C18:3)含量高(8一12%),而其它植物油如豆油,向日葵油、橄榄油、玉米油的含量均比它低。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  相似文献   

9.
海藻油—脑黄金的理想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A即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欧米加-3族长链脂肪酸。 DHA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 很多人认为,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少越好。这种想法对于饱和脂肪酸来说,确实如此。但食物中的某些脂肪酸却是人类营养中必不可缺的成份。例如,人脑含有60%的结构性脂肪,DHA是人脑和视网膜中最重要的脂肪膜。但人体不能对DHA进行从头的全合成,而只能通过对其前体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的延伸和去饱和,来进行有限程度的合成。在健康人体中,也只有少量的亚麻酸可转化为DHA。 人体内出现DHA匮乏的危机 美国马里兰州马泰…  相似文献   

10.
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油同样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  相似文献   

12.
苦楝种子油的性质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楝种子机榨出油率为4%-6%。油的比重(25℃)0.9264、折光率(25℃)1.4794,皂化值20.1,酸值3.6,磺值113.7。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9.31%)、硬脂酸(3.08%)、油酸(18.7%)、亚油酸(65.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其油的特点。初步证明油中非脂肪部分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证明苦楝种子油乳剂对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光质光影响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红光、白光〉白光+蓝光+红光〉白光+蓝光〉蓝光。蓝光下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50.01%。白光下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4.19%和27.46%。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4。.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20.3%-23.3%,最高值出现在蓝光下;其次为C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10.2%-12.3%,在蓝光和白光+蓝光中较高;而C18:2n-6和C18:3n-3均以红光下的为最高,分别达3.11%和8.04%。  相似文献   

14.
α-亚麻酸(ALA)被称为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一系列的保健作用。Ω-3脂肪酸脱氢酶(FAD)催化亚油酸(LA)生成ALA。大豆种子油中ALA含量较高,为了研究大豆ω- 3FAD的功能,用RT-PCR方法从大豆未成熟种子中扩增出GmFAD3C的cDNA,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416中,并用醋酸锂法转化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K601,经筛选鉴定,得到阳性克隆。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成分,发现工程菌产生了新的脂肪成分AL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1%,LA含量与对照相比相应地下降,证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催化18碳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底物LA在Δ15位脱氢生成ALA的ω-3 FAD功能,首次实现大豆ω-3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K601 p416系统中的表达,建立了一种新的高效低成本的FAD酵母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植物研究》2017,37(1):155-160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 mg·kg-1,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籽有机溶剂萃取出油率为41%。油的相对密度(25℃)0.9243、折光率(25℃)1.4770、皂化值153.4、酸值0.24、碘值142.1,过氧化值9.9。油的主要脂肪酸有:亚油酸(44.60%)、油酸(22.42%)、亚麻油酸(19.14%)、异油酸(4.68%)、棕榈酸(4.62%)、硬脂酸(1.87%)、花生酸(2.02%)和其他酸(2.6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90.9%)。与药用沙棘籽油进行了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初步证明其质量指标优于沙棘油,脂肪酸组成与沙棘油相似。推断华山松籽油可作为医疗保健、食品工业等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高脂肪昆虫,其体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适宜,月桂酸等中链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开发为饲用油、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的广阔前景。本文从影响黑水虻油产量和质量的因素(黑水虻发育阶段、环境因子、养殖基质及制取工艺)、黑水虻油在饲料(畜禽和水产饲料)、食品(食用油)中的应用及其作为生物柴油和化妆品用油开发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为黑水虻油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钝顶螺旋藻(Sp)NS-90020脂肪酸合成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不饱和脂肪酸,γ-亚麻酸(GLA)相对含量降低,总脂肪酸含量升高,当温度为40℃时总脂肪酸和γ-亚麻酸绝对含量都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4mg/g干重和11.9mg/g干重,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高于0.017mg/L时,其GLA相对含量降低,但低于0.0017mog/L时,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氨水使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1个进口品牌薯片中的脂肪酸进行测定比较,为消费者选购薯片提供营养学参考。方法:采集多个批次的薯片进行混合缩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薯片中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薯片中的主要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个薯片样品的总脂肪含量为204~344mg/g,薯片中含有丁酸、辛酸、癸酸等24种脂肪酸,以棕榈油为原料加工的薯片,其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百分含量均值为39.6%、39.5%、9.3%,而以葵花籽油为原料加工的薯片,其相应脂肪酸百分含量均值为7.0%、23.4%、59.5%。结论:薯片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受加工所用油料影响。同时加工过程中油料使用时间过长或加热温度过高也会使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云南使君子仁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溶剂萃取得使君子仁油,取两份油,一份经甲酯化处理,别一份不甲酯化,然后采用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使君子仁油含量和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含量为15%;从甲酯化脂肪油中共检测出5种成分,其中E-9-十八烯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6.99%,十六烷酸甲酯占脂肪酸总量的28.25%;另外,从未甲酯化脂肪油中共检测出7种成分,其中含防十八烯酸63.19%,十六烷酸甲酯15.26%,同时还检测出11.79%的γ-生育酚。使君子仁油是具有抗氧化性的植物源脂肪油,是开发和利用E-9-十八烯酸,十六烷酸甲酯和γ-生育酚的理想原料,在食用、医疗保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