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硬皮病人血清中筛选出一例含有自发抗核仁抗体的血清,利用这个血清对核仁抗原的性质及其在细胞中随分裂周期不同产生的分布变化做了初步研究,并把结果与核仁嗜银蛋白做了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这种核仁抗原的性质是蛋白质,其分布与嗜银蛋白相似,在间期,抗原呈颗粒状簇集在核仁中,而在分裂中期,抗原颗粒与染色体NORs部位接合,但有证据指出,这种抗原蛋白与核仁嗜银蛋白有所不同,同时还发现,经长时间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产生微核化的多核细胞中尽管微核的数目远多于细胞中NORs的数目,免疫荧光染色和银染都显示出每个微核中类核仁小体的存在。这说明(1)类核仁小体也是由核仁物质构成;(2)某些类核仁小体的产生可能与NORs无关。对这个现象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儿童常见获得性免疫性疾病,本研究前期发现有较高比例的抗核仁抗体阳性的儿童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筛选鉴定抗核仁抗体阳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识别的靶抗原,本研究利用HEP-2细胞系建立了细胞固定-抗体结合-抗体洗脱-抗体中和体系,成功纯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利用蛋白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法筛选出Ncl、Krt1、Krt2、Krt10等蛋白可能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结合的靶抗原。这些结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抗核仁抗体靶抗原的鉴定提供有效方法,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核仁小分子RNA的结构、功能与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新的核仁小分子RNA(snoRNA)陆续被发现。它们的大小一般在几十到几百个核苷酸,能与特定的蛋白质如核纤蛋白(fibrilarin)或Th/To自身免疫抗原等相结合生成snoRNP,在细胞中稳定地存在,并且富集于核仁区。snoRN...  相似文献   

4.
分离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细胞的核仁,先用Dnase I消化,去除核仁内的DNA;然后用025mol/L (NH4)2SO4和2mol/L NaCl相继抽提去掉大部分蛋白质,制备成核仁骨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核仁骨架中含有约20种多肽,其中包括37kD左右与原肌球蛋白分子量相当的多肽。以兔抗原肌球蛋白抗体为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核仁和核仁骨架样品都能发出明亮的荧光,而对照样品未见明亮的荧光。间接免疫斑点印迹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在核仁骨架的蛋白质成分中存在原肌球蛋白。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标记原肌球蛋白抗体的标本上有较多的金颗粒,而对照组标本上只有极少的金颗粒。金颗粒在核仁中主要呈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5.
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进行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大、小亚基的装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核仁可能还参与了一系列其他功能活动,如mRNA和tRNA的加工成熟、信号识别颗粒的组装、端粒酶活性和调节细胞周期等。对多个物种核仁蛋白质组数据的分析也显示核仁中具有许多与核糖体生物合成无关以及功能未知的蛋白,表明核仁在组成和功能上远比人们以前的认识复杂。同时,核仁蛋白质组数据的获得也为人们从组学水平研究核仁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视角。该文对近年来在核仁结构、功能、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及其起源与进化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微核仁的形成机理,对组织培养的雄性长鼻鼷(Potorous tridacylis)肾脏上皮细胞株(PTK_2)间期细胞的核仁及早前期细胞的核仁进行了氩离子激光微束照射。结果表明,激光微束照射有丝分裂前30小时的间期细胞的核仁以及早前期细胞的核仁之届,细胞都能正常地进行有丝分裂。但子细胞不能形成正常核仁,却形成了数个微核仁,而且二者所形成的微核仁数目及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初步证明存在核仁组织区以外的“候补”核仁组织区,形成微核仁的RNA可能是“候补”核仁组织区基因转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蚕豆根端细胞核中微核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Vicia fab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微核仁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点。结果表明;微核仁是直径0.3—0.5μm 的卵圆形或球形结构。常规染色时,微核仁与集缩染色质的电子密度相仿,但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没有任何联系。细胞化学研究指出,微核仁含有 RNA 和蛋白质,其结构成分主要是与核仁颗粒组分十分相似的 RNP 颗粒。报道了植物细胞核中微核仁发生于核仁的过程并对微核仁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沙打旺的下胚轴、子叶、幼叶组织培养中脱分化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并着重讨论了细胞核的动态变化。脱分化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墙加,嵴明显;多聚核糖体增多;高尔基体增加;质体中积累淀粉。核仁与核内异染色质之间有一个动态过程。此过程暂称“核仁物质喷射“现象。在致有以下:1.核体出现,半嵌在增大的核仁上,核内异染色质沿核膜凝聚;2.异染色质移向核仁,并与核仁接触,核体消失,部分异质进入核仁;3.核仁物质  相似文献   

9.
将分离纯化的HeLa细胞核仁经非离子去垢剂、核酸酶、低盐及高盐选择性抽提结合DGD包埋去包埋技术 ,在电镜下显示了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呈精细网络结构 .BHK -2 1细胞及小鼠肝细胞的核仁骨架与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结构相类似 .对HeLa细胞的核仁骨架的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核仁骨架蛋白组成与核基质及染色体骨架有明显差异 .HeLa细胞核仁骨架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分子量为48,43,36及 33ku左右的 6~ 7种多肽 .证明分子量为 43ku的肌动蛋白与 36ku的fibrillarin是构成核仁骨架的两种主要蛋白成分  相似文献   

10.
核仁是位于细胞核内的非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核仁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三层结构包括纤维中心区(FC)、高密度纤维区(DFC)和颗粒区(GC)。核仁内的蛋白有核糖体蛋白和非核糖体蛋白两种。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已经鉴定了350多种核仁蛋白,其中包括80多种核糖体蛋白。核仁是核糖体合成的场所,核仁中的非核糖体蛋白对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起关键调控作用。核仁不仅是细胞内通讯和核糖体:RNA加工的中心,而且在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衰老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核仁也是tRNA、mRNA和其它类型小分子RNA加工的场所。因此核仁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生命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1.
核仁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仁是胞核内高度紧密的结构,参与转录、剪接、核糖体合成等重要生命过程,并与细胞分裂、衰老有关。1963年虽已从哺乳动物肝脏提纯核仁,并鉴定了所含的一些蛋白质,但还有不少核仁蛋白质迄今尚未阐明。2002年英国、丹麦的两实验室首次完成了核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本文就近年报道有关核仁蛋白质组的分离和检测、检出的271种核仁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在胞核内迁移以及核仁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激光显微照射结合细胞化学分析研究微核仁形成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氩离子激光显微照射雄性长鼻鼷肾脏上皮细胞株(PTK_2)间期细胞的核仁后,分别对核仁内RNA和DNA进行特异染色,并使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核仁内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破坏核仁内的DNA和RNA,进一步证明了“候补”核仁组织区的存在是可靠的。激光照射核仁后银染的结果是“候补”核仁组织区存在的较直接证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微核仁的形成是由“候补”核仁组织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15.
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核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致密结构到网状结构的变化。对核仁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核仁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特定阶段的功能。但由于核仁结构微小,数目较少,并且在胚胎中只处于卵裂球细胞核的内部,难以定位,因而给核仁的超微结构观察带来很大的困难。本实验探索了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植入前胚胎核仁的方法:先用琼脂对小鼠胚胎进行预包埋,在经过常规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流程后,将整个胚胎先切成半薄切片;经过甲苯胺蓝染色后,选取含核仁结构的切片进行重包埋;最后再对回收来的半薄切片进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染色后上电镜观察;最终成功获得小鼠胚胎植入前发育不同时期核仁清晰的透射电镜图像。  相似文献   

16.
细胞核中的核仁是一个重要的细胞结构,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发生周期性的形态变化;在细胞分裂的早期核仁开始消失,中期和后期完全消失,分裂末期在一定的染色体上的特殊部位——核仁组织者(rRNA基因存在的地方)再次形成核仁结构,并逐渐增大,融合成一个或几个核仁,在间期细胞中核仁持续存在,核仁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核仁周期。核仁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增殖和分化相关,不同细胞的核仁类型、数目和大小都各不相同。核仁的类型不同的细胞的核仁形态很不相同,根据核仁成份和分布的不同可把核仁分为三种类型。 1.环状的核仁(ring-shaped) 核仁的最内层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由一束最致密的纤维成份相围绕,最外层仅有少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核仁的超微结构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整体银染技术在电镜下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端分生细胞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间期核仁染色很深,能够区分出纤维中心、密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和核仁液泡等结构;染色质上也布满大量染色浅的细小银粒。前期,随着核仁的解体和染色质的集缩,染色质的边缘逐渐出现深染的大颗粒;到前期末时,大量的核仁物质向染色体周围扩散并附着到其表面。中期染色体的周边分布着来自解体核仁的银染大颗粒,形成一个不大均匀也不完全连续的“鞘”状结构。后期仍可见这种“鞘”状结构的存在。进入末期,这些银染核仁物质逐渐由“鞘”脱离,彼此融合形成前核仁体,最后参与新核仁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核仁解体后的物质直接转移到了染色体的表面,并形成一个不连续的表层,没有进入染色体内部;染色体内部的银染颗粒与核仁及其解体物质无关  相似文献   

18.
1985—1986,观察籼、梗及籼、粳Fl杂种终变期核仁染色体数,籼为2个二价核仁染色体,粳为1个二价核仁染色体,籼、粳Fl杂种核仁染色体数与父本水稻的核仁染色体数相同。由此,讨论了“随体丢失”在水稻育种,粳稻起源及遗传学方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5—1986,观察籼、粳及籼,粳F_1杂种终变期核仁染色体数,籼为2个二价核仁染色体,粳为1个二价核仁染色体,籼、粳F_1杂种核仁染色体数与父本水稻的核仁染色体数相同。由此,讨论了“随体丢失”在水稻育种,粳稻起源及遗传学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增加醋酸洋红前染色,使核仁在染色体分带之后也能着上颜色。用这一改良的Giemsa分带程序,本文研究了核仁与NOR-染色体的联系。发现玉米根尖细胞中两个近次缢痕带或异染色中心总是与前期和间期核仁紧靠在一起,两个核仁组织者都表现出形成核仁的活性。在单核仁细胞中,核仁总是同时与两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这个核仁是由两个核仁组织者共同参与形成的;在双核仁的细胞中,每个核仁分別与并且仅与一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每个核仁组织者各形成一个核仁,这两个核仁在核中常呈同向平行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