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篇为中、苏两国生物学工作者于1955——1957年在川、滇采得鞘翅目牙甲科标本的鉴定报告。有少数标本采自汉口及广州,也一并鉴定。本篇记载的牙甲科昆虫共13属26种1变种,其中新种4种。 这一次牙甲科的采集者有中、苏两国昆虫学工作者及采集人员。苏联方面有波波夫、布希克、伊凡诺夫、克雷让诺夫斯基、孟恰茨基及邦菲洛夫;中国方面有王书永、刘大华、吴乐、周本寿、周彩云、洪广基、赵义、马永贵、梁秋玲、臧令超、黄克仁、杨星地、葛锺麟、蒲富基等。 所记种类的单一标本及新种、新亚种的正模标本及异模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云南生物考察报告(鞘翅目,天生科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两国生物学工作者于1955—1957年在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峨眉山和成都所采集的天牛科标本的第一部分整理结果。共记录111种和亚种.分隶于5亚科,64属。其中有1个新属,8个新种,1个新亚种和10种中国初次记录。所有单个标本和新属、新种的正模标本,都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谢蕴贞 《昆虫学报》1959,(3):234-243
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曾联合组织了生物考察队,于1955—1957三年间每年在云南进行动植物调查,1955年夏并曾去四川峨嵋山调查。参加工作的有动物、昆虫、植物、动物地理、植物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学者,收集了很丰富的材料。本篇是关于鞘翅目拟叩头虫科材料的鉴定报告,计共有6属35种,其中有6个新种,还有9个种是中国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西藏昆虫考察报告(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昆虫学报》1965,(4):390-394
本篇是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于1960—1961年在西藏采得鞘翅目金龟子科丽金龟亚科标本的鉴定报告。这次采得标本共4属7种,其中新种3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龟象亚科分布概况(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龟象亚科标本信息的系统整理,得出龟象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但分布的多少很不均衡,其中福建省最丰富,达到标本总数的36.6%.分布范围为18.6~51.7°N,最南端到海南省的保亭,最北为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均分布,其中26~30°N最丰富,占总数的47.7%.中国龟象生存的海拔范围记录为10~4 400m,最低海拔采集点位于海南省万宁,最高海拔位于四川省乡城中热乌,500~1 000m海拔范围的龟象标本数量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数量逐步减少.多数龟象标本采集于5月到8月,随着纬度的上升,采集时间逐渐从4月到9月缩减为6月到8月.  相似文献   

7.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8.
9.
跳甲属Altica Geoffroy为一世界广布属,全世界记载300余种.本文研究了中国的种类,包括分布于新疆的1新种,中国共记载了28种.文中提供了新种的形态描述、整体图、形态特征图及雌雄外生殖器图,同时给出了中国分布种类的名录、分布和寄主植物记录.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1新纪录属喜山跳甲属Microcrepis Chen及1新种M.laevigata Wang et Ge,sp.nov.,模式产地为云南泸水。该属此前已记录9种,均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型属,我国一直无分布报道。本文给出了该属世界已知10种的名录、分布、检索表及新种记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描述中国朽木甲亚科栉甲属Cteniopinus 4新种:宽胸栉甲Cteniopinus brevithoracus sp.nov.,黑头栉甲C.ni-grocapitis sp.nov.,黑腹栉甲C.nigroventrus sp.nov.和红足栉甲C.rubipes 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宽胸栉甲,新种Cteniopinus brevithorucus sp.nov.(图1~8,33)。正模♂,云南高黎贡山,2000—06—27,梁宏斌采。副模1♂,记录同正模。新种与分布朝鲜的黑角栉甲C.nigritarhsis Borchrnann,1930在外形上近似,两者区别是:前者腿节和触角基部3节黄色,前胸背板宽明显大于长,下颚须端节上缘长于下缘1.3倍。后者则整个腿节和触角黑色,前胸背板长宽近相等,下颚须端节上缘长于下缘2.2倍。词源:种名意指前胸背板较宽。黑头栉甲,新种Cteniopinus nigroeapitis sp.nov.(图9~16,34)。正模♂,云南高黎贡山,2000—06—27,梁宏斌采。新种与分布中国甘肃和四川的波氏栉甲C.potanini Heyd,1889在外形上近似,两者区别是:前者体长不超过9mm,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下颚须端节上缘长于下缘1.4倍,身体腹面黄色至浅褐色。后者体长超过11mm,前胸背板长宽近相等。下颚须端节上缘长于下缘2.6倍。身体腹面黑色。词源:种名意指头为黑色。黑腹栉甲,新种Cteniopinus nigroventrus sp.nov.(图17~24,35)。正模♂,重庆江津,2001—05—21,王海建采。副模1♂,2♀♀,记录同正模。新种与分布日本和中国华东的普氏栉甲C.hypocrita(Marseul,1876)在外形上近似,两者区别是:前者下颚须黑色;前胸背板侧缘前端无饰边;足基节和腹部黑色,下颚须柄节黄色,梗节褐色,第3节深褐色。后者前胸背板侧缘具完整饰边。足基节黄色。词源:种名意指腹部暗黑色。红足栉甲,新种Cteniopinus rubipes sp.nov.(图25~32,36)。正模♂,四川康定玉君山(3000m),1999—08—06,任国栋采。副模2♂♂,10♀♀,记录同正模。新种与分布中国云南的红色栉甲C.ruber Pic,1923在外形上近似,两者区别是:前者体长不足12mm;头和足红色,小盾片和腹部黄色。后者体长13mm以上;头和足、小盾片和腹部均黑色。词源:种名意指足为红色。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西藏栉甲属Cteniopinus Seidlitz进行了分类整理,给出已知种检索表,描述3新种,即:半圆栉甲C.semicirculoris sp.nov.,察隅栉甲C.zayicussp.nov.和黑缘栉甲C.nigriepipleuron 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半圆栉甲,新种Cteniopinus semicirculoris sp.nov.(图1~12,33~34)新种与黄须栉甲Cteniopinus flavipalpulus Baiet Ren,2004相似,但可由下列特征与之区别:个体明显大,体长11.1~12.4mm;前胸背板几乎半圆形;上唇前缘近直。正模♂,西藏察隅下察隅,1500~1580m,2005-07-12,石爱民采。副模:2♂♂,2♀♀,记录同正模;2♂♂,2♀♀,西藏察隅下察隅,1500~1580m,2005-07-11,石爱民采;2♂♂,2♀♀,西藏察隅上察隅,1700~2000m,2005-07-14,石爱民采。词源:新种种名以前胸背板几呈半圆形而拟定。察隅栉甲,新种Cteniopinus zayicus sp.nov.(图13~22,35)新种...  相似文献   

13.
云南象虫科新种记述(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象虫科三个新种,分别属于短喙象亚科和耳喙象亚科。其中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1866)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有属,集中分布于我国西藏、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种类向西北扩散到阿富汗和我国新疆,向东北扩散到青海、陕西、四川、山西、山东、东北以及苏联和日本。在云南森林昆虫普查中,首次发现云南有此属分布。另一属Drepanoderes Waterhouse(1852)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两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印度。  相似文献   

14.
记述球须跳甲属Acrocrypta Baly,1862的中国种类共计5种,其中包括1新种,即紫铜球须跳甲Acrocrypta Violaceicuprea Wang,sp.nov.;给出了球须跳甲属中国已知种的名录、地理分布以及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云南生物考察报告(半翅目, 缘蝽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采瑜 《昆虫学报》1963,(3):310-344
这一项工作于1955—1957年间在云南各地,1955年夏季在四川峨眉山进行动植物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昆虫标本。本篇是关于半翅目缘蝽科标本的鉴定报告。共包括4个亚科,41个属 93个种和 2个变种,其中有7个新属 27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除新种和新属外还有5个属和21个种是中国的新记录(以*符号标记)。另有同缘蝽属HomoeocerusBurm.6个新种和5个新记录,巳另文记述,不计在内。  相似文献   

16.
瘿孔象属一新种(鞘翅目:象虫科,花象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清 《昆虫学报》1993,36(1):74-76
在北京动物园,有一种俗称木黄瓜树的枝条,被一种象虫幼虫寄生,形成桃核大小的虫瘿,成虫羽化后凿一圆孔钻出。这一奇特的现象早已引起游人的注意,但可惜一直鉴定不出其学名。已故赵养昌教授对此潜心研究多年,收集了文献资料,认定为新种,但是没能成文发表即逝世。为纪念他在我国象虫分类研究的成就,特将此虫命名为赵氏瘿孔象。  相似文献   

17.
毛角隐翅虫属(Trichophya Mannerheim 1830)系毛角隐翅虫亚科(TrichophyinaeGanglb.1895)的单一属。模式种为Trichophya pilicornis Gyllenhal。根据触角着生在眼的前方,11节,第1、2节很膨大,第3节以后细长如线,各节环生长毛;鞘翅缘折无与背面分隔的脊;跗节5节;腹后部渐尖等属征,不难与别的隐翅虫属区分。该属为一小属,全世界已知10种,T.pilicornis Gyll.分布全北区及东洋区;T.lativentris Casey, T.tars-  相似文献   

18.
于有志  任国栋 《昆虫知识》1994,31(2):114-116
朽木甲科Alleculidae包括两个亚科[1~4],即朽木甲亚科Alleculinae和花粉甲亚科Omophlilinae。作者在整理拟步甲科幼虫标本时发现朽木甲科花粉甲亚科的二种幼虫,分别为裸足甲属CteniopinusSeidl..和狭胸甲属SteneryxRentt,现将其形态特征分述如下。1花粉甲亚科幼虫的主要特征体长圆筒形,2~8腹节不具侧板缝,足适于挖掘,前足明显较中后足粗长,附爪骨化强,前定腿、转节有球状刚毛(图1:5),图IO腹板不形成尾足,上颚端部钝具2端齿(图2:4),舌骨明显前伸,触角3节,幼虫土栖。花粉甲亚科两属幼虫检索表第1腹节侧板维明显,触…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毛角隐翅虫属TrichophyaMannerheim1新种,片口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piankousp.nov.;首次提供了细点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teniusZheng的雄性特征。片口毛角隐翅虫,新种Trichophya piankousp.nov.(图1~7)新种与四川峨眉山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细点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teniusZheng很相似,区别为:体较短,体色黑褐,前胸和鞘翅的细粒更明显,雄性外生殖器形状不同。正模♂,四川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2005-09-24,王翠翠采。副模:13♂♂,16♀♀,采集记录同正模。词源:种名出自模式产地(片口自然保护区)的中文名称,"片口"。细点毛角隐翅虫Trichophya tenuuisZheng,雄性(图8~13)本种的雄性与雌性相似,但前跗第1~4节中等膨大,第8腹板后缘宽深弓形凹缘,与之有别。检视标本:2♀♀(模式标本),四川峨眉山和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2♂♂,四川峨眉山,1983-07-25~26,卢英采;2♂♂,1♀,四川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王萍采。  相似文献   

20.
记述虎隐翅虫属Stenus简隐翅虫亚属Hypostenus 2新种:Stenus(Hypostenus)oligochaetus sp.nov.和S.(Hy.)polychaetus sp.nov..新种标本均采自中国云南省.本文提供了新种的主要特征图:雄性第8节和第9节腹板及阳茎.并简要回顾了该亚属中国种类的研究历史.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