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i VNTR analysis,MLVA)技术,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探讨5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种类及其分布。方法:收集结核分枝杆菌,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结合BioNumerics5.0软件,对其5个VNTR位点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分离出5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4个基因群21个基因型,分别为Ⅰ群占19.1%,含7个基因型;Ⅱ群占3.4%,含2个基因型;Ⅲ群占67.2%,含9个基因型;Ⅳ群占10.3%,含5个基因型。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且存在主要流行菌群。  相似文献   

2.
该文为探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和卡介苗BCG分别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在感染后1,6,12,24 h,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感染组凋亡率高于H37Rv感染组,在感染后1,12,24 h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其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相似文献   

3.
多重PCR方法特异性鉴定卡介苗菌株多糖核酸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进行比较,BCG菌株可找到一个特殊的缺失片段RD1,它存在于所有有毒分枝杆菌中,而在所有的卡介苗菌株中均缺失。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RD1区的存在与否,可以区别BCG和其它有毒的分枝杆菌。卡介菌多糖核酸来源于卡介菌,检测成品中DNA是否含有RD1区,能特异性地鉴别该制品。结果显示牛分枝杆菌标准株和结核分枝杆菌H37Rv存在RD1区;而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国内皮内注射用BCG疫苗生产用菌株扩增产物一致,提示均缺失RD1区。因此,这种多重PCR方法适用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的特异性鉴别试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测序成本的降低,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开始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分型方法评价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VNTR)分型判断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XDR-TB)传播及成簇特征的准确性。对2003-2009年重庆市肺科医院诊断的55例XDR-TB菌株分别进行9+3个位点的VNTR分型和WGS分析,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比较两种方法判断成簇的一致性与差异。VNTR分型方法鉴定出45个基因型,其中39株为单一基因型,16株(29.1%)分别归入6个基因簇。规定菌株间差异不超过12个SNP即为成簇,WGS将20株(36.4%)分为5个簇。两种方法判断成簇的一致性为 63.6%。与WGS相比,VNTR分型的灵敏度为 40.0%,特异度为 77.1%。相比于WGS,VNTR分型特异度较高,但仅凭其结果可能会错误估计XDR-TB的传播性。因此,规定菌株间相差不超过12个SNP即有近期传播关系是否适用于XDR-TB,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RD1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1区是结核分枝杆菌(MTB)在长期传代过程中丢失的重要保护性抗原,RD1区仅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中,而在卡介苗(BCG)及环境分枝杆菌中缺失。RD1区基因全长9.5kb,共有9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编码9个蛋白。RD1区是MTB毒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RD1区存在一种新分泌表达体系,能保证ESAT6和CFP10蛋白分泌表达。RD1区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MTB的预防和诊断中将可能发挥巨大作用,并有可能成为筛选抗MTB药物的理想靶抗原。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并鉴别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片段类型 ,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一种补充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三对具有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 ,进行多重PCR扩增。这三对引物分别对应于分枝杆菌 6 5kD表面抗原、结核分枝杆菌插入序列IS6 1 1 0及人类β 珠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其扩增产物分别为 3 83bp、1 2 3bp和 2 6 8bp。此种多重PCR方法检测的灵敏度为 0 6pg。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 (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BCG)均可见 3 83bp、1 2 3bp片段 ,而非结核分枝杆菌 (鸟、龟、瘰疬、蟾蜍、堪萨斯、胞内、耻垢分枝杆菌 )仅见 3 83bp片段 (猿猴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相同 )。与上述相比 ,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标本分别增加了一条 2 6 8bp片段。对 2 0 9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了多重PCR检测 ,1 93例病理诊断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肉芽组织、结核性肉芽肿性炎症病人的标本 ,检测结果符合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海藻糖磷酸磷酸酶(TPP)诱导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方法 差速离心分离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卡介苗(BCG)的各细胞组分,通过Western杂交检测抗原TPP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BCG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分别用5×10~6CFU的BCG和50μg的TPP蛋白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TPP的IgG1和IgG2a抗体效价。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体外抗原刺激,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结果 TPP亚细胞定位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BCG的胞壁和细胞膜组分。TPP蛋白免疫后小鼠产生的TPP特异性IgG1和IgG2a抗体效价明显高于BCG免疫小鼠,并且IgG2a的抗体效价高于IgG1。体外抗原刺激TPP蛋白和BCG免疫小鼠的脾细胞,都能诱导较高的IFN-γ分泌。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蛋白TPP能诱导小鼠Ⅰ型辅助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作为抗结核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体,也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健康的病原体之一。机体中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可识别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如DNA和RNA传感器,从而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并诱导干扰素-β(interferon-β, IFN-β)产生。虽然IFN-β是先天抗病毒应答的主要效应因子,但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仍具有争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IFN-β产生可以促进细菌生长,并增强细菌在宿主中的存活率,但用IFN-β处理细胞后再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可增强抗菌作用,保护宿主。因此,本综述将重点关注可识别结核分枝杆菌并诱导的IFN-β产生的PR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并着重探讨IFN-β在介导结核分枝杆菌调控免疫功能中的作用,尤其是IFN-β与IL-1β之间的相互抑制性调节,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及结核病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发展新的结核病防治策略至关重要.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且需要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快速生长非致病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经常用来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模式菌开展相关研究.为了探讨耻垢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免疫系统产生的不同影响,本课题组利用缓慢生长的结核菌的减毒活疫苗卡介苗(BCG)和耻垢分枝杆菌mc2155分别感染小鼠(Mus musculus)树突状细胞DC2.4细胞,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阐述宿主细胞对BCG和耻垢分枝杆菌不同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BCG在DC2.4中生存时间比耻垢分枝杆菌长.定量蛋白质组学发现耻垢分枝杆菌激活了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上调了AIM2,IFI204,IFIT1和ISG15蛋白的表达.相反,BCG的侵染对宿主细胞的蛋白组影响不大.分泌组学的结果显示,耻垢分枝杆菌的侵染诱导树突状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趋化因子以及ISG15,TNF和IL-6等细胞因子,说明耻垢分枝杆菌的侵染促进了宿主细胞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迅速地清除侵染的细菌.与此一致的是,耻垢分枝杆菌侵染的小鼠原代免疫细胞比BCG侵染产生更多的IFN-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SG15过表达阻止分枝杆菌进入宿主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与缓慢生长的BCG相比,耻垢分枝杆菌引起宿主细胞更强烈的免疫反应,致使耻垢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中被迅速清除.同时,本研究组发现耻垢分枝杆菌侵染引起的ISG15上调阻止了分枝杆菌进入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研究毒性毒株M.tb H37Rv的RD13区中的Rv2645基因对免疫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ISG15)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ISG15的表达与HC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携带Rv2645基因的无毒牛结核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BCG)(即rBCG::Rv2645,rBCG)与亲本BCG分别感染小鼠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运用RT-qPCR以及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比较rBCG与BCG感染对小鼠CD4+T细胞及RAW264.7细胞中ISG15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同时克隆ISG15真核表达质粒和ISG15的沉默表达质粒-ISG15-shRNA,运用RT-qPCR及蛋白印迹分别检测ISG15过表达及沉默后,对HCV感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5.1中HCV的mRNA、HCV非结构蛋白NS3及核心蛋白Core的表达。我们发现相对于BCG,携带Rv2645的BCG感染之后脾脏CD4+T细胞及体外RAW264.7中ISG15的mRNA及蛋白质的水平明显升高。此外,ISG15过表达导致Huh7.5.1中HCV的mRNA、NS3蛋白及Core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SG15沉默后ISG15和HCV的mRNA的水平明显下调。本研究首次发现M.tb Rv2645能上调小鼠CD4+T细胞及巨噬细胞中ISG15的表达;而ISG15能促进Huh7.5.1中HCV增殖。本研究对阐明M.tb毒性菌株H37Rv的Rv2645基因的功能,以及为研究MTB感染与HCV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情况,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与耐多药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同时对110例复治组中培养阳性的标本行耐药监测。结果: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43.6%,初治组的L型阳性率为15.7%,复治组显著高于初治组(P<0.01);菌阳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50%,菌阴复治组的L型阳性率39.4%,菌阳组明显高于菌阴组(P<0.05);L型菌阳性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L型菌阴性组(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阳性是引起结核病复发、耐药的重要原因;MDR-TB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为基础的结核分枝杆菌新疫苗本身的缺陷问题、临床前药效学评价面临的问题、临床研究可能面临的有效性评价问题及伦理问题等,对"新一代抗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将会建立在现用BCG的基础上"的观点进行评述。认为以BCG为基础的新疫苗保护力可能超过现用BCG,但要显著提高其对成人的保护效果尚有难度;新疫苗用于新生儿的临床研究因存在伦理问题而可能无法开展;针对潜伏结核感染人群的免疫预防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以现用BCG为基础的新疫苗可能无法应用于此类人群。因此,新一代主流抗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将不会是建立在现用BCG基础之上的疫苗。  相似文献   

13.
李慧  谢建平 《微生物学报》2021,61(2):300-314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以下简称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全球性重大传染病。全球约1/4人口是结核杆菌的潜伏感染者。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报道全球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深入研究结核杆菌生物学有望为结核病防控提供新工具。成簇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as是细菌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在结核杆菌等分枝杆菌中也广泛存在,同时,也是分枝杆菌基因编辑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结核杆菌III-A型CRISPR/Cas系统各组分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致病的相关性,CRISPR/Cas编辑工具在诊断治疗耐药结核杆菌和结核病防控新措施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LC3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上的表达情况,及结核分枝杆菌刺激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上皮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A549细胞0h,24h分别提取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LC3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凋亡坏死染色试剂盒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4h后检测对照组,3-MA组,MTB组和3-MA+MTB组的细胞坏死情况。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A549细胞4h,8h,16,24h采用Non-Radioactive Cytocity Assay的方法检测对照组,3-MA组,MTB组和3-MA+MTB组上清液LDH的OD值。结果:LC3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显著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LC3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和坏死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和3-MA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MTB组和3-MA+MTB组有明显差异(P<0.05)。LDH检测显示MTB组和3-MA+MTB组上清液LDH的OD值数据两两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肺泡II型上皮细胞自噬体在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基于质粒A39构建了p-VAX1-Ag85B-Rv3425-Rv2029c-PPE26 (V569)质粒DNA,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免疫性评价试验共分6组:PBS、p-VAX1-Ag85B(A)、p-VAX1-Ag85B-Rv3425(A3)、A39、V569和BCG,采用左后腿肌内注射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构建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模型,将PBS、A、A3、A39、BCG、V569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免疫斑马鱼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10ug诱导海分枝杆菌复发感染,对斑马鱼肝脏进行菌落计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BCG组相比,V569能引发实验小鼠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IFN-γ高水平分泌),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在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复发模型中,与BCG 免疫组相比,V569免疫斑马鱼后可显著减少其肝脏中海分枝杆菌数量,斑马鱼存活情况得到显著改善,表明V569 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抗结核潜伏感染的候选DNA疫苗。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细胞免疫中的CD_4^+T细胞、CD_8^+T细胞、Th17细胞在对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抗体特定的糖链修饰有助于清除病原体,提示体液免疫也可能参与免疫保护。目前使用的疫苗——卡介苗对婴幼儿重症结核病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但是对成人肺结核保护力欠佳,所以需要研发新的疫苗。目前已有数个新型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保护机制作一简要介绍,主要阐述现用疫苗——卡介苗及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让读者对上述知识的进展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主要膜蛋白Ⅱ的免疫刺激活性。以前观察到麻风分枝杆菌(MMP-ML)的主要膜蛋白Ⅱ和它与牛型分枝杆菌BCG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融合物(Fusion-ML)都有免疫原性,能分泌这些蛋白的重组BCG都能有效地抑制麻风分  相似文献   

18.
<正> 十、讨论 无论是典型(人,牛,鸟型)还是非典型分枝杆菌(M.gause,M.battey等)感染,对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均可产生刺激作用并产生细胞性超敏,有抗结核和抗肿瘤作用。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在世界很多地区流行,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虽不能对BCG和M.结核杆菌(H37RV)产生的结素敏感性有所影响,但非典  相似文献   

19.
基因库构建     
920920分枝杆菌中的播人诱变和异常盆组〔英〕/Kalp-ana,G.V.一了Proe.Natl.Aead.Sei一U.S.A厂1991,88(12)。一5433~5437[译自DBA,1991,10(17),91一09668〕 用质粒pYUB36构建了耻垢分枝杆菌(对了卜o乙act。,艺u二‘拼eg必at云夕)基因组DNA文库。采用转座子Tnsseql,在大肠杆菌中克隆的分枝杆菌 DNA内制备了随机插入产物。含转座子的重组质 粒经同源重组被重新引入到分枝杆菌染色体中。以 此分离到几个随机营养缺陷株。为了将此方法延用 到结核分枝杆菌(M.tubec:105艺s)和BCG中, 将克隆的BCG甲硫氨酸基因在大肠杆菌接受Tns seq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4种一线和7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11.1~2009.10.31日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并应用比例法对所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102株分枝杆菌中,88株(86.3%)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7株(6.9%)属于牛型分枝杆菌,7株(6.9%)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的有20株,总耐药率为22.7%(20/88),耐多药率为6.8%(6/88),pre-XDR为33.3%(2/6),无XDR-TB病例。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率较高,在结核病治疗工作中应给予重视,尤其应加强对Pre-XDR的重视,以免发展成XDR-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