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份,不但有生物功能,而且分子量较大,其结构也比较复杂。在生物大分子中除主要的蛋白质与核酸外,另外还有糖、脂类和它们相互结合的产物。如糖蛋白、脂蛋白、核蛋白等。它们的分子量往往比一般的无机盐类大百倍或千倍以上。蛋白质的分子量在一万至数万左右,核酸的分子量有的竟达上百万。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特殊性质,它们在体内的运动和变化体现着重要的生命功能。如进行新陈代谢供给维持生命需要的能量与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控制胚胎分化、促进生长发育、产生免疫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内部结构与功能方面研究的新成果,分别对蛋白质在空间构型、断裂基因、分子驱动和整体DNA进行例证说明,讨论生物分子内部发生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更有助于正确地理解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祁国荣编者按中国科学院为深化体制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决定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于1994年4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正式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并获得论证通过,送中国科学院审批。这次论证会上,有五位专家对四个生命科学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历来是一个颇多争论的学术领域。显然,人们无法目睹三十几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发出的事情,也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重温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只能凭借地球留给我们的某些蛛丝马迹去推想,去研究,去探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生命起源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大分子的非放射性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克隆植物基因还是研究基因表达都离不开探针的标记和检测。历来所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要预防核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操作不方便;二是为防止污染环境,必须谨慎地处置放射性废弃物;三是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使用时间短,例如最常用的~(32)P半衰期仅14.3天,标记的探针要随时标记随时使用,放置不用则放射性随时间指数下降。为  相似文献   

6.
陈凯先 《生命科学》1994,6(3):21-23
生物大分子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陈凯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03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运用各种数学、物理学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进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进行生物大分子体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计算机分子图形...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2002,14(4):248-249
1 简介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于1989年经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1991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要建成一个在结构生物学相关领域内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尽力为解决国家发展规划中与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重大应用问题作出贡献,同时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不断努力,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多次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990年、1991年、  相似文献   

8.
贝类生物矿化中的生物大分子与分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贝类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大分子性质及其分子识别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生物矿化原理为仿生材料科学和分子构造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贝类生物矿化过程是生物大分子指导无机晶体的晶核形成、定向及生长的过程,是有机相-无机相、无机相-无机相界面分子识别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尚宏 《遗传学报》1993,20(2):185-191
本文应用生态学上关于种群增长及种间竞争的逻辑斯缔方程,提出原始生物大分子动态的数学模型,对从该模型推导得的几种可能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生命起源初期的原始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是很低的结论,即原始生物圈中较大量存在的只是一些种类单一的,可复制的原始生物大分子,因此,可以认为生物进化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并沿着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的途径演化,该模型还有助于对广泛存在于现代生物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的起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Current Russian psychology is understood in the sense of the Vygotskian tradition and Gal'perin's position. The central concepts in this tradition are the activity of a subject and his or her social-cultural interactions with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THIBAULT P 《Annales de l'Institut Pasteur》1958,94(2):213-8; discussion 219-23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