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3.
沈光华 《遗传》1982,4(3):22-24
关于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在细胞学上已有 了鉴别的标准[1,6] Bennet:等曾对小麦等作物减 数分裂各时期持续时间进行过分析[5]。至于对 同一穗上不同部位的小麦花粉母细胞,在减数 分裂时期的细胞学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 系,却很少为人注意。本文拟对整穗小麦花粉 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华 《遗传》1982,4(6):38-40
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的研究是当前植物分子生物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76年Walbot和Dure报 道了棉花DNA复性动力学研究结果[26],同年Flavell 和Smith发表了小麦方面的工作[12] 迄今为止已报 道的经DNA复性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过的高等植物 还有: 烟草[29],豌豆[22,]大豆[1,15],蚕豆[27]黑 麦[25]欧芹[29],绿豆[23],玉米[16],花生[8],粟[28],亚 麻[6]等。从已发表的情况来看,高等植物基因组结构 在主要方面都和已知的动物方面的情况相仿,下面我 们分几个方面逐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姚珍 《遗传》1981,3(6):26-27
近年来,在高等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也开 始应用Giemsa N一带染色技术[4,5,7,9]。所获得 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 对NOR(核仁组织区)有专一性[4,7],有的学 者则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与NOR并不存在有 相关联系[5,7].  相似文献   

6.
苦参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炳声  黄少甫 《植物研究》1985,5(2):123-127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是豆科槐属(Sophora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省区均产,苏联、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在细胞学方面,Kawakami[3]、Hexob[8]和Kodama[4]都报道过苦参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但Nagl[8]却报道2n=28。本文作者在对苦参作染色体基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核型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廖佩言 《遗传》1980,2(5):22-24
配合力的研究,最初用于玉米的产量性状, 近年来已在小麦[3]、水稻[8-12] .豆[4],、高粱[5]、棉 花和花生等作物中广泛应用。配合力是杂交第 一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对亲本的选择和杂交 组合的确认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用 544, 7055,矮脚南特、窄叶青8号和马来红等 5个品种,按双列式杂交的要求,共配了P(P一 1)/2个正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两栖类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制作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政安 《遗传》1982,4(1):38-39
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过去多使用以生殖 细胞和端蚌尾部上皮细胞为材料的水低渗压片 法〔‘,。然而,生殖细胞和峪蚌组织受季节的限 制颇大,所得的中期分裂相亦不甚多。随着 低等脊稚动物组织培养技术[1,2]与血液培养技 术[3]的发展,近年来已更多的使用离体培养的 细胞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氮分子激光对雄性小家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 具有能量高度集中、光色单一、方向性好等特 点。激光在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有不少报 道[1],并证明有一定的诱变作用。.在遗传效应 的研究方面,也先后在各种农作物上观察到激 光照射后能提高染色体畸变频率[2]。在医学临 床上,利用激光治疗各种疾病,并进一步开展了 激光对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3,4]。另 一方面,随着激光在工、农、医及国防方面应用 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激光器。因此, 不同程度地受到激光照射,激光对人的眼睛、皮 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已有不少报道[5]。至 于激光照射其它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的作用 如何,目前还很少报道。由于激光对生殖细胞 的改应可能导致遗传效应,因此,具有特殊的重 要性。我们以染色体畸变为指标,研究了激光 对雄性小家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屈艾 《遗传》1988,10(2):22-23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蜘袖易目染色休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报道[6-9]。据笔者已有资料所知,国内对晰蝎目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仅有吴贯夫等(1981)的鳄晰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1]。关于山地麻晰(Eremies brenchleyi Guenther)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了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山地麻晰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椪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Beaufils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1]后,Sumner等人相继制订了大豆[2]、玉米[3]、甘蔗[4]、马铃薯[5]和小麦[6]等农作物的DRIS标准,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柑桔生产中,直到1984年Beverly等人才建立伏令夏橙的DRIS标准[7]。而对椪柑的DRIS标准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庄伊美等报道的福建省24个高产(亩产2000-5000公斤)椪柑园的资料[8],试图制订椪柑的DRIS初步标准,以供生产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洪锡钧  孙玉珍 《遗传》1983,5(5):20-22
核内复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双分染色体已引 起人们逐渐增多的注意。在遗传学上,核内复 制及双分染色体在研究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染 色体复制方式及互换形式等方面均有一定意 义;在细胞学上,核内复制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 周期也引起人们的兴趣[1-4]  相似文献   

13.
郭丽娟  陶自荣 《遗传》1981,3(5):18-21
近年来,同工酶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已得 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8,9,11,12]。一些研究表明, 同工酶可以用于预测杂种优势[3,4]、筛选抗病品 种[2]鉴定远缘杂交种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 植株[10]。我们对玉米不同材料、未培养与培养 的花药以及花粉植株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的表现进行了研究,以便探明过氧化物酶同工 酶在不同材料上的差异;在培养过程中酶的变 化以及与花粉植株后代的遗传学表现之间的关 系。本文将报道上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徐厚镕 《遗传》1982,4(3):15-18
激光应用于生物学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 了一定进展。Zkzolot[8]用红宝石激光器照射雄 性果蝇幼虫产生了突变。中山大学[3]用CO2激 光器处理植物花药,引起大量染色体畸变。安 徽农学院[5]用钦玻璃激光器照射蚕卵,获得一 雌一雄的突变体,进而育成新原种。华南农学 院[2]用显离子激光照射蓖麻蚕蛹,诱发蛾翅突 变,并育成优良新品种。但也有经照射后未发 现突变的>,对此有必要从实践和理论上作进 一步探讨。我们采用特定位点法,以家蚕形质 性状为标志,研究了激光对家蚕诱变的效应,并 进行了染色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香英兰根腐病是为害香荚兰的严重病害之一,世界上很多香荚兰产区均有发生,在波多黎各发生特别严重,已成为该地区发展香荚兰生产的阻碍因素[10,11]。近年来,马达加斯加[9]、印度[6]、乌干达[5]均报道过本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现[6,7]和在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971年巴黎会 议t幻制定了人类显带染色体的带型模式图和命 名标准;1975年[9]又对巴黎会议模式图和命名 法作了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7.
果胶在食品工业中虽早已应用[1],近年来人们还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2,3,4],但有关提制工艺技术条件却未见详细报道。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研究,迄今,仍无工业化生产,目前需要的果胶基本上还是依靠进口[5,6]。  相似文献   

18.
郭彩月  曹孜义 《遗传》1982,4(4):8-10
近年来随着玉米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的进 展,已开始着手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改良玉米。 Green等[5]诱导玉米盾片愈伤组织首次获得体 细胞再生植株。Gengenbach等[6]从诱导的体细 胞组织筛选获得抗大斑病的玉米品系。中国科 学院遗传研究所[1][2]获得玉米花粉植株自 交结实,为快速培育玉米自交系开创了道路。吴 甲林等[3]、陈力等[4]通过花粉培养获得优良自交 系而开始组配杂交种。这些报道均提到诱导及 诱导频率高低与基因型有关。用花药培养易于 和不易于诱导的玉米杂交种能否诱导出体细胞 再生植株?它们二者有无关系。本文报道这方 面的试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柳属的数量分类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属(Salix L.)由于雌雄异株、风媒花等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研究的难度为植物分类工作者所熟知。六十年代,用刚刚定型的数量分类学作为工具[22],对柳属进行定量研究,Crovello的系列工作,[6-12,19],引起我们的注视。  相似文献   

20.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