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动素是一种胃肠激素,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主要由小肠上部的EC_2细胞释放,但在某些神经细胞中也能产生。其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消化间期的综合肌电,并影响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在整体情况下,它是通过神经反射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食欲素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作用及作用途径。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NS)组、1μg组、5μg组、10μg组和20μg组。在胃窦和十二指肠植入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肠自发性运动。通过侧脑室注射OXA,观察胃肠环形肌运动波形的变化和持续时间。选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皮下注射NS+10μg OXA,另一组皮下注射阿托品+10μg OXA,观察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同理选取1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μg OXA组,迷走神经切断组+10μg OXA组,观察OXA调控大鼠胃肠运动的作用途径。再选取10只大鼠,先注射NS再注射OXA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OXA(1-20μg),大鼠消化间期胃和十二指肠III期收缩波消失,继而出现胃和十二指肠餐后不规则的收缩波。OXA对餐后胃肠运动的影响可被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干所阻断(P0.05)。中枢注射选择性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16μg),可增强胃消化间期III相收缩(P0.05)。结论:中枢注射OXA可能经迷走神经胆碱能通路调控大鼠消化间期的胃肠运动,内源性OXA可能对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儿童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有证据显示Hp感染在一些胃肠外疾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特别是Hp感染与儿童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长发育障碍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期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Orexin-A(OXA)对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禁食诱导大鼠合成内源性OXA。血浆OXA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实验前大鼠注射OXA受体拮抗剂SB334867,观察内源性OXA的作用。迷走神经切断术用来观察迷走神经的介导作用。胃排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消化间期胃运动通过在胃窦部植入一应力传感器测量。Orexin前体(PPO)在胃和下丘脑组织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确定。结果:禁食18 h后,血浆OXA水平和PPO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在禁食36 h组达到最高水平(P0.01)。内源性OXA促进胃排空(P0.05),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P0.05)。外周注射SB334867均能阻断上述胃动力效应(P0.05),但对PPO表达没有影响。迷走神经切断术不能阻断内源性OXA的介导作用(P0.05)。结论:禁食能诱导内源性OXA的合成,内源性OXA能加速胃排空,同时它又抑制消化间期胃蠕动。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溃疡的形成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致,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6.
人的胃肠道组织与动物肉类组织一样,广义而言都是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人类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能消化摄取食物的蛋白质,却不消化胃肠组织自身蛋白质。人体靠什么生理机制避免胃肠蛋白的自身消化?介绍人类避免消化胃与肠道自身蛋白的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激素分泌器官,是调节肽即胃肠激素最丰富的来源。胃肠激素与胃肠功能有很大关系,它们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及其他多种功能。促生长素(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降压素(N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胃肠激素中的代表。Ghrelin主要由胃组织产生,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促进胃酸分泌,这些作用是由迷走神经所介导的,ghrelin还具有对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受多种方式调控。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调节胃肠血流、胃肠分泌及胃肠运动等多种功能,目前学者普遍认为CGRP这些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PG)介导的。NT广泛分布于脑和胃肠道及其它组织中,由肠道N细胞分泌,能够抑制胃肠运动,对胃肠黏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些作用是迷走神经、调节肽等多种途径介导的。随着对这三种胃肠激素的深入了解,人们将对人体胃肠道疾病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对Ghrelin、CGRP、NT对胃肠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综合肌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综合肌电作为其平滑肌活动的主要指标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这种肌电是指在空腹、清醒情况下,反复发生于胃肠道并能向小肠下端缓慢扩布或秽行的周期性综合电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特征,能规律地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开始,向下扩布到回肠末端。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各时相的产生,与血浆中胃动素浓度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有一定的依从关系。植物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一些激素以及进食,都能影响这种综合肌电,但切除外来神经后,一般都不能使这种综合肌电的规律活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乳酪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酪蛋白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体内的胃肠消化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解将其释放出来。乳酪蛋白源的生物活性肽的生物学意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其在新型功能性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消化系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胃肠激素广泛参与调控生理代谢,并不限于营养吸收.自1902年发现第一个胃肠激素——促胰液素以来,该领域研究持续深入,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消化生理和人体代谢的认识,且提升了胃肠激素相关疾病(例如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水平.胃肠激素及其类似物成为消化和代谢性疾病新的治疗选择.本文综述了百年来胃肠激素研究的历程,以期体现基础与临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转化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兔迷走神经在协调消化间期胆囊(GB)与奥迪氏括约肌(SO)运动方面的作用。方法:运动禁食但自由饮水15 ̄18h,乌拉坦静脉麻醉。蛙膀胱置入GB内,测GB内压,双极康铜丝电极引SO肌电。结果:消化间期GB位相性收缩(GBPC)与SO锋电位簇(CSPSO)间存在1:1对应关系,迷走复合区(DVC)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MSG)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后PCGB及SO锋电位活动增强,GBP  相似文献   

12.
问:水螅的两种消化方式都是在消化腔中进行吗?答:水螅的两种消化方式,应该是由内胚层的腺细胞分泌酶(主要为胰蛋白酶)到消化腔内进行细胞外消化,经消化后形成一些食物颗粒,再由内皮肌细胞吞入进行细胞内消化。即在消化腔里进行的消化只有一种。故描述与讲解这部分...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毒素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胃肠疾病的重要病原体。目前认为该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细胞空泡毒素和细胞毒相关蛋白。本文综述这两种毒素的基因特征,基因分型方法,致病机制和临床相关疾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陈新  金桂芳  孙燕辉  何江渝 《生物磁学》2011,(22):4308-4310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i回顾性性分析13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结果。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由胃切除手术、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和胰腺炎等诱发,但Hp感染率并不高,134例均在四周内治愈。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造成,治疗上要以减少反流物的损害作用和改善胃肠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34例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结果。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由胃切除手术、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和胰腺炎等诱发,但Hp感染率并不高,134例均在四周内治愈。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损害造成,治疗上要以减少反流物的损害作用和改善胃肠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6.
另类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对我们来说越来越不陌生,佩带者也越来越多。但有些起搏器却鲜为人知,现介绍如下。 胃肠起搏器 美国弗吉尼亚州创新技术中心的六位研究人员研制成一种可以分段式多点电刺激的胃肠起搏器。 这种胃肠起搏器实际上是一种由很多电极组成的对人体内的器官—胃或肠或胃肠同时进行刺激的一种医疗装置。它是在病人的胃肠道内沿食物消  相似文献   

17.
食物纤维对人体的作用曹家根(安徽省当涂县黄池中学243161)过去人们常把食用纤维素看作是贫穷的象征,片面地追求“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近年来,经过许多实验研究,人们发现纤维素在营养学中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和地位。人们一般把植物性食物中难被胃肠消化...  相似文献   

18.
朱琳  贺巍  杨生岳  范兴爱  刘睿年 《生物磁学》2013,(34):6786-6789
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是高原胃肠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之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是其最突出的临床症状,目前有关其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及部分基础研究上,但在探讨有关高原胃肠动力紊乱形成机制的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则少见报道。而大量研究指出,慢波起源细胞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动力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成为的研究的热点,那么Cajal间质细胞是否同样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不但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来解释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拟对Cajal间质细胞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胆盐或胆酸的作用。胆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作为乳化剂以乳化脂肪,这个作用是属于物理性消化或是化学性消化?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这个问题,往往被少数人理解错。我认为胆盐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大家知道,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换句话说,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包含着物理性变化和化学性变化。确立这两种变化的基点是食物变化时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如果食物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为化学性变化,没生成其它物质为物理性变化。我们把通过消化酶对食物的分解作用叫做化学性消化,是因为食物经  相似文献   

20.
起搏心电图在房室间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起搏类型,一种是感知类型,由于起搏心电器的相应的程控的不一样,导致心房的感知功能的不良、心室安全起搏,非竞争性心房起搏、起搏器特殊程序模式等原因。所以通过了解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对了解起搏心电图房室间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