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合成及血管功能关系密切,为了研究脑血管内皮细胞NOS表达及其调节作用,本文采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内皮细胞NOS的表达。未加刺激物对照组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淡,阳性反应物主要聚集在细胞核周围胞浆中。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或酯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min后,NOS染色开始增加,1h达顶峰。以后呈下降趋势。LPS比TNF-α作用时间较长,NOS染色较深  相似文献   

2.
以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原发及转移的肝癌组织癌细胞中NOS呈阴性反应,不同类型肝癌组织内未见明显差异,表明NOS活性的降低与细胞的恶变相关。提示可作为临床肝癌诊断的一个指标。癌旁肝细胞、Kupfer细胞及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胞浆呈NOS阳性,此处NO是否属于一种参与活化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分子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3.
观察白细胞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在脓毒症时肝和肺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及分布,并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应用新型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超敏感-SP法)检测本校近年收集的18例感染、败血症和脓毒症尸检肝和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6的原位表达,在肝组织中IL-16主要定位于肝窦枯否细胞、单核细胞以及部分中性粒细胞、阳性率达72.3%。肝细胞形态改变主要包括肝窦扩张充血,枯否细胞增生肿胀,肝细胞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灶性坏死,在肺组织中IL-16定位于肺部质及感染灶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淋巴细胞,其阳性率达66.7%。肺组织形态改变主要包括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及肺泡壁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扩张,肺泡壁断裂;可灶性坏死,坏死区肺结构消失,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观察到IL-16随组织病理变化的加重表达增强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IL-16可能在脓毒症所致脏器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RNA印迹分析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检查TNF-α、IL-1β和LP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及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NF-α、IL-1β和LPS均能显著诱导VSMCiNOS基因表达和促进NO生成,其作用强度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双因素(TNF-α+LPS,LPS+IL-1β)对诱导iNOS基因表达及NO生成产生协同作用.PolymyxinB和地塞米松可部分抑制TNF-α对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及NO生成  相似文献   

5.
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调控区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特异引物PCR克隆法,得到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录调控区DNA片段。核酸序列分析证实,大鼠iNOS基因的5'-侧翼区含有IFN-γ和TNF-α应答元件及NF-kB结合位点的保守序列。这些保守序列的位置及排列显区别于人和小鼠的iNOS基因。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表达,VSMC受IL-1和IFN-γ刺激后,细胞核内产生某种可与iNOS基因5'-侧翼区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  相似文献   

6.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诱导型NO合酶在神经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产物在阿片耐受和依赖中作用,采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iNOS 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NG108-15神经细胞,获得G418抗性克隆,命名为NG-LNCXiNOS细胞。DNA印迹杂交,PCR扩增及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分析,证实NG-LNCXiNOS细胞有外源iNOS基因整合,转录和表达;NADPH黄递酶(NADPH diaphorase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特异引物PCR克隆法,得到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录调控区DNA片段.核酸序列分析证实,大鼠iNOS基因的5′-侧翼区含有IFN-γ和TNF-α应答元件及NF-κB结合位点的保守序列.这些保守序列的位置及排列显著区别于人和小鼠的iNOS基因.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表明,VSMC受IL-1和IFN-γ刺激后,细胞核内产生某种可与iNOS基因5′-侧翼区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  相似文献   

8.
王宪  吴中欣 《生理学报》1996,48(3):217-221
本实验在离体灌流大鼠肠系膜动脉床研究内毒素引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的机制。内毒素(50μg/ml)使CGRP释放增加16倍,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底物L-精氨酸(L-Arg)能促进内毒素引起的CGRP释放(41%)。NOS抑制剂N ̄G-硝基-L-精氨酸(L-NNA)及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MB)能使内毒素的上述作用分别降低35%与36%,L-精氨酸(t-Arg)能逆转L-NNA的作用。提示内毒素的作用机制中部分是通过一氧化氮引起细胞内cGMP升高而介导的。用化学方法破坏血管内皮细胞,L-NNA与L-Arg的上述作用依然存在。提示内毒素主要是激活血管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源NOS,而非内皮源NOS。环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与布洛芬(Ibu)也能使内毒素引起CGRP释放的作用分别降低34%与39%,但与L-NNA的作用不能迭加。提示内毒素可能通过激活神经源NOS进而引起环氧化酶活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止血带休克时主动脉舒缩功能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止血带休克发生过程中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及意义,以及与血管一氧化氮(NO)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止血带休克(ToS)模型,分别测定对照组和ToS组大鼠血浆中,主动脉孵育液中亚硝酸盐(NO-2)含量及主动脉组织中cGMP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同时观察了主动脉血管环舒缩功能的改变。结果:ToS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其血浆和主动脉孵育液中NO-2明显增加;主动脉cGMP含量增多;主动脉血管总NOS活性加强,其中主要是诱导型NOS(iNOS)活性增加。结论:ToS大鼠主动脉NOS活性加强,产生NO增多,造成血管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种属血管细胞中iNOS基因诱导表达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采用North-ern印迹、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和细胞转染实验对iNOS基因在人、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EC)和兔、大鼠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诱导表达和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L-1β可诱导人、大鼠的EC和大鼠的VSMC表达iNOS,但对兔VSMC和牛EC无诱导作用.在IL-1β+TNF-α+LPS作用下,人和大鼠血管细胞iNOS的表达活性显著高于牛和兔,同一种属动物的VSMC比EC更易被诱导活化.用含有大鼠iNOS基因上游-1037~-438片段的报告基因转染这些细胞,经细胞因子和LPS处理后,被转染细胞的CAT活性变化与细胞的iNOS表达活性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iNOS表达调节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EMSA证实在不同种属的EC和VSMC中,与iNOS基因表达调控区(-1037~-787)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是不均一的.提示不同种属血管细胞内特异转录因子的种类及浓度不同和(或)反式因子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细菌内毒素以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内毒素可激活、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理反庆,甚至导致机休我、死亡。内毒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与LPS结合蛋白、LPS/LPS结合蛋白复合物受体结合后,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其二是先激活单核细胞、T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使其释放TNF-α、IFN和IL-1β等细胞因子,间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两条激活途径关系密切,以间接激活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半定量检测及其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晨晖  李倩虹 《生理学报》1994,46(4):347-354
本工作参照Martin(1993)定量RT-PCR方法,建立了一种灵敏,简捷,特异的定量NOS mRNA测定方法;证明了NOS mRNA不仅存在于脑组织,亦广泛分布于心,肾,肺和肝组织中,其中以脑组织含量最高,肾,心次之。除内皮细胞以外,平滑肌细胞中NOS mRNA水平下降,提示NOS基因表达受抑,可能与高血压的病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及扫描电镜(SEM),对正常组与高血压组大鼠肾动脉内皮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现:正常组肾动脉内皮细胞胞浆中可见蓝黑色斑块状的NOS阳性反应产物,但在高血压组肾动脉内皮细胞胞浆中的NOS反应明显减弱。扫描电镜显示高血压组肾动脉的部分内皮轮廓不清且凸凹不平,可见指压样印迹以及红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由此我们认为,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内皮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一些病毒或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可诱导巨噬细胞、肝细胞等宿主细胞合成NOS,而产生NO,所产生的NO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向体外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NO供体化合物,或细胞因子诱导细胞产生NO,以及小鼠iNOS基因重组入VV的DNA再感染细胞,均可抑制病毒的复制,这些结果证明NO抑制病毒复制的特异性。本文综述了NO抗病毒效应的特点、意义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分方法,使用地高辛标记HCV5’非编码区探针及抗HCV NS3区C33c单克隆抗体,对35例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和癌旁肝组织的HCV RNA及其NS3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CV RNA在PIC中的阳性率为83%,HCV RNA定位于癌细胞浆中,个别病例并在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氏细胞中发现阳性信号。HCV NS3区C33c抗原在PIC的阳性率为89%,阳性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是由L-精氨酸和氧分子在一氧化氮合酶及其辅因子NADPH、FAD、FMN、CaM和BH4催化作用生成的;NOS分为原生型和诱生型NOS,原生型NOS活性依赖于胞浆内Ca^2+水平,诱生型NOS是Ca^2+/CaM非依赖性酶,其活性开关是胞内nNOS mRNA水平,NOS可在多个水平被调节;NOS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在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呈现双向作用。来源于吞噬细胞的NO具有损伤作用,而其它来源的NO则具有保护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也参与了BCG+LPS诱导的肝损伤。枯否氏细胞通过释放NO及TNF而介导肝损伤。抗肝炎新药SY-801及SY-640的保肝机理与它们升高血浆NO及降低TNF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一种新发现的抗感染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感染领域有一重要发现,即IFN-γ与IL-2,TNF-α或LPS等可协同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NO),NO作为活化巨噬细胞铁一种细胞毒效应分子,在抑制和杀伤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NO主要与DNA合成酶、线粒体呼吸酶中的Fe-S基结合,形成铁-亚硝酰基复合物,引起酶中铁的丧失而破坏其活性,继而阻断胞内的能量合成和DNA复制,从而发挥其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流体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Griess 方法测定不同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的变化;并观测多种NOS干预物质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中NOS活性;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实验表明,剪切应力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结构型NOS活性的增强实现的,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中NOS酶蛋白合成,但cycloheximide 处理组中受剪切应力作用细胞NOS活性仍显著高于其对照细胞,仅升高幅度明显降低。A23187 处理后细胞中NOS活性升高约达2 倍,其中剪切应力作用细胞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对照,但这种变化程度亦较A23187 未处理组明显减小。结论:剪切应力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eNOS酶蛋白合成增加和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在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NOS活性的调节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注射(i.t.)强啡肽A1-17(Dyn)引起剂量依赖性后肢和尾部瘫痪及甩尾甩足抑制。脊髓背角(侧)NMDA受体和NOS/NO功能活性下降可能与Dyn镇痛作用有关,脊髓腹角(侧)NMDA受体-Ca2+-NOS/NO通路过度激活及c-fos高表达可能与Dyn致脊髓损伤(SCI)作用有关。在Dyn致SCI机制中,过量NO(细胞水平)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脑源性NOS主要在早期,诱生型NOS主要在后期起作用,而内皮细胞源性NOS和适量NO(血管水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在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中,高浓度Dyn可通过NMDA受体和κ受体直接引起细胞内Ca2+超负荷,低浓度Dyn只通过κ受体抑制高钾刺激性Ca2+内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