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吡啶羧酸(PA)是动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物。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PA可以激发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过敏反应(HR)。进一步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的研究表明,PA是一个广谱的植物HR反应的激发子,包括诱导氧进发和细胞死亡。我们探究了PA诱导的拟南芥防卫反应途径,利用不同信号途径标志基因PR-1,PR-2和PDF1.2受诱导剂量和时间激活的结果,表明PA可以同时激活水杨酸和茉莉酸/乙烯依赖的防卫途径。我们也发现PA诱导水稻悬浮细胞产生活性氧是钙离子依赖性的。综合所有结果,我们认为PA可以作为一个非专化性的植物防卫反应激发子,可望用于系统获得性抗性激发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α-吡啶羧酸(PA)是动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物.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PA可以激发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过敏反应(HR).进一步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进行的研究表明,PA是一个广谱的植物HR反应的激发子,包括诱导氧进发和细胞死亡.我们探究了PA诱导的拟南芥防卫反应途径,利用不同信号途径标志基因PR-1,PR-2和PDF1.2受诱导剂量和时间激活的结果,表明PA可以同时激活水杨酸和茉莉酸/乙烯依赖的防卫途径.我们也发现PA诱导水稻悬浮细胞产生活性氧是钙离子依赖性的.综合所有结果,我们认为PA可以作为一个非专化性的植物防卫反应激发子,可望用于系统获得性抗性激发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采用我们以前提出的简化现实性神经网络模型[1]的一种修正形式,通过选定适当的参数,仿真了耳蜗核的类初级细胞(Primary-likecell),梳状反应细胞(Chopperresponsecell)以及给刺激反应细胞(Onsetresponsecell)对短纯青刺激的刺激后时间直方图。并通过分析参数配置和仿真行为的对应关系,指出模型在生理学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抑制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转移的水稻信号分子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东晖  刘煜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283-1286
从水稻(OryzasativaL.cv.IR72)根中分离出一种高效抑制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nefaciens(SmithetTownsend)Conn)生长及抑制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的水稻信号分子:乙基4-(邻硝基苯基)-3-硫代脲酸酯(T),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发现的天然的硫脲化合物,对根癌土壤杆菌生长和根癌土壤杆菌在水稻细胞表面附着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水稻对根癌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对大量物种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与农业相关物种的深入研究上。尽管已获得了大量信息,但对植物的开花、根的生长、激素运动以及植物对环境信号的反应等方面的认识仍很有限。为此,人们在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时,曾经将玉米、番茄、豌豆、水稻、大麦、矮牵牛和金鱼草等植物作为模式模式基因系统来研究,但其结果都不尽人意。直至人们找到了拟南芥这种模式植物以后,才在广大的生物学家中达成共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  相似文献   

6.
水稻准确地感知外部环境信号,通过内部复杂的基因网络做出反应,在一年中最适合的时候开花繁殖。与长日促进长日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相反,短日促进短日模式植物水稻开花。通过对水稻和拟南芥的开花期调控机理的对比分析,发现水稻和拟南芥有着一些相对保守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其调控机理也是相似的。另外,水稻也有一些独特的开花期控制基因和开花途径。本文着重从光周期对水稻开花期的调控途径和作用机理角度进行了阐述,并对水稻开花期的自然变异与其育种应用、生物钟关联基因、光中断现象和临界日长现象以及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机体对低氧的应激反应与适应主要是通过对有关低氧反应基因 (hypoxiaresponsivegenes ,HRG)的调控实现的 ,HRG参与低氧的感受、低氧信号的传导及生理反应等。近年来对低氧反应基因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己知基因的调控序列、调控环节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尚未有新的、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低氧反应候选基因被发现。因此 ,我们采用DD PCR技术 ,观察低氧大鼠脑皮层细胞在低氧时基因的差异表达 ,以期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在低氧过程中可能参与的相关基因。 Fig .13differentiallyexpressedh…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机体保持内环境稳定的特殊方式。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PMN)绝大部分通过凋亡而被清除,避免因坏死而造成组织损伤。我们在研究磷脂酶2(PLA2)激活介导创伤和感染的机理时,发现其活性介导TNF对PMN的激发作用。其它证据也显示PLA2及其代谢产物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们推测PLA2活性对PMN凋亡或坏死的影响,可能是控制炎症反应的主要途径。这方面的工作尚少见,本文初步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材料和主要试剂 雄性Wistar大鼠由本院动物中心提供。P…  相似文献   

9.
Caspases和Caspases抑制剂控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关于细胞凋亡的概念,基因克隆,基因敲剔,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及其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中发现至少有12种Caspases家族成员,它们具有两种酶催化活性,参与打靶,激活及调控起着级联反应,在执行和控制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发现Caspases抑制剂对控制Caspases联级反应具有重要价值,将为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控制疾病的认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脑穿刺损伤后伤灶组织中大胶质细胞的变化、性激素对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以及反义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Ast形态结构,反应性胶质化及胶质瘢痕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胶质瘢痕中增生的大胶质细胞主要是Ast,GFAP对维持Ast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在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不是反应活跃的细胞成分;性激素对Ast的反应性胶质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1.
铁线蕨中间纤维的研究及某些植物类角蛋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整装电镜制样技术,结合选择性抽提方法在铁线蕨(AdiantumphilippenseL.)叶细胞中观察到直径10nm的纤维网络结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经选择性抽提得到的纤维蛋白与动物角蛋白抗体有免疫交叉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标记也得到类似结果,而且此类蛋白能在体外自组装为10nm或更粗的纤维。说明蕨类植物细胞中存在类角蛋白中间纤维网络。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螺旋藻(SpirulinasubtillisinaKutz.)细胞,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L.)叶状体,铁线蕨(A.philippenseL.)、银杏(GinkgobilobaL.)、白菜(BrasicapekinensisRupr.)的叶组织经选择性抽提后得到的蛋白均与动物角蛋白抗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其中,螺旋藻仅含有两种类酸性角蛋白,而其余4种植物材料均含有3种类酸性角蛋白及3种类碱性角蛋白。结合以往实验结果,我们认为类角蛋白在植物细胞中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受稻瘟菌侵染后发病初期的细胞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不同的3个稻瘟菌株接种水稻IR64品种。结果显示:在抗性反应中,病菌接种后水稻细胞中形成原生质颗粒,逐渐向病菌侵入部位聚集;原生质浓缩及沉积的形成、细胞坏死与病菌侵染菌丝的受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在中度抗性反应中,原生质颗粒化的时间延迟。在感病反应中,尚未观察到水稻细胞质浓缩现象。病菌侵染后寄主细胞在蓝光激发下的自发荧光表明,在寄主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抗性反应中稻瘟菌接种后多酚类物质产生早,荧光范围大而强;中度抗性反应中,多酚类物质产生迟,荧光范围小而弱;而在感病反应中,难以观察到寄主细胞的自发荧光。胼胝质、磷脂酶Dγ(phospholipase Dγ,PLDγ)产生和积累的趋势与多酚类积累的情况大致是相似的。不同互作类型寄主细胞中多酚类物质、胼胝质和PLDγ产生和积累的差异表明,这些物质在水稻的抗病性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征  蔡陈崚  覃瑞 《遗传学报》2000,27(4):338-343
原癌基因ras是动物中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之一。以人的ras基因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确证玉米和水稻中均含有ras基因的同源序列;同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首次对ras基因在玉米中的同源序列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ras探针在第2号和第7号染色体上均检出了杂交信号,信号检出率分别为10.85%和14.15%,杂交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 54.92± 1.90和 94.62± 2.77。上述研究结果为植物细胞凋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使用电激法将分别含玉米转座因子AC或Ds因子的质粒DNA同时导入水稻花药悬浮系细胞团,得到转化抗性意伤组织,并分化成可育植株。对一些植株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和PC且扩增,发现导入的外源DNA已整合到了水稻染色体上而且Ds因子已发生了转座。抗性测定表明转化植株F1代和F2代种子中的大多数仍有Ds因子存在。  相似文献   

15.
玉米转座因子Ac/Ds导入水稻花药悬浮细胞并再生成植株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使用电激法将分别含玉米转座因子Ac或Ds因子的质粒DNA同时导入水稻花药悬浮系细胞团,得到转化抗性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可育植株。对一些植株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和PCR扩增,发现导入的外源DNA已整合到了水稻染色体上而且Ds因子已发生了转座。抗性测定表明转化植株F1代和F2代种子中的大多数仍有Ds因子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以稻瘟病菌感染水稻,利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分离了稻瘟病菌侵染诱导的水稻早期反应基因ER1(early responsive gene) 的cDNA 片段。Northern blot 分析表明,ER1 基因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叶片6 h 后开始表达,8 h 最强,10 ~12 h 开始减弱,16 h 消失。Southern blot 分析表明,ER1 基因属于水稻基因组。对ER1 基因片段(219 bp) 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经查询,在GenBank 中没有与ER1 同源的基因序列。  相似文献   

17.
陈文雁  王建军 《生理学报》1996,48(2):132-140
我们首次观察了电刺激大鼠中缝背核(DR)对小脑核团(DCN)──内侧核(MN),间位核(IN)和外侧核(L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DR可引起DCN神经元的抑制、兴奋和双相(兴奋-抑制、抑制-兴奋)三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性反应为主(76%-90%);反应的潜伏期为10—84ms,但大多数细胞呈现小于30ms的短潜伏期反应;DC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1c受体阻断剂methysergide可以阻断DCN细胞对DR刺激的抑制性反应(66.7%-83.3%)。这些结果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可能通过对DCN细胞电活动的调制作用参予小脑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征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2):1339-134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当今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成视网膜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基因是动物中第一个被克隆的肿瘤抑制基因 ,当细胞中缺失rb产物时 ,导致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South ern杂交技术 ,进一步证明玉米和水稻基因组中具有rb基因的同源序列 ,并利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 ,首次确定了这一序列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材料供试玉米 (ZeamaysL .)品种为“黄早四”和“大红袍” ,供试水稻 (OryzasativaL .)品种为“鄂早 6号”。人rb基因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致病性不同的3个稻瘟菌株接种水稻IR64品种.结果显示在抗性反应中,病菌接种后水稻细胞中形成原生质颗粒,逐渐向病菌侵入部位聚集;原生质浓缩及沉积的形成、细胞坏死与病菌侵染菌丝的受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在中度抗性反应中,原生质颗粒化的时间延迟.在感病反应中,尚未观察到水稻细胞质浓缩现象.病菌侵染后寄主细胞在蓝光激发下的自发荧光表明,在寄主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抗性反应中稻瘟菌接种后多酚类物质产生早,荧光范围大而强;中度抗性反应中,多酚类物质产生迟,荧光范围小而弱;而在感病反应中,难以观察到寄主细胞的自发荧光.胼胝质、磷脂酶Dγ(phospholipase Dγ,PLDγ)产生和积累的趋势与多酚类积累的情况大致是相似的.不同互作类型寄主细胞中多酚类物质、胼胝质和PLDγ产生和积累的差异表明,这些物质在水稻的抗病性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化学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一类能引起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和浸润的细胞因子。人们发现它们除调节炎症反应中的白细胞迁移外,在胚胎发育中,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化学趋化因子的一员,B细胞前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