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叶面喷药防治害虫,受外界气候等因子的限制,残效期较短,杀伤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增加环境污染等缺点。水稻根区施药可以部分地克服叶面喷药中存在的缺点。我们对早、晚稻主要害虫进行了根区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有以下的优点。 1.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乳状菌与金龟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是为害农林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应用化学药剂未能有效地控制蛴螬的为害,因而利用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途径。 病原微生物——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用于防治害虫的效果仅次于苏芸金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病原菌。乳状菌属于真细菌科、芽孢杆菌属。现在已知的有6个种及1个变种。用于害虫防治国外已做成商品供销。乳状茵对日本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Newman)、大介壳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乳状菌是一种兼性好气菌,但也能适应厌氧生长,在寄主昆虫体内能普遍形成孢子。在人工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繁殖,但孢子萌发率目前仅达20—30%。 据文献记载,乳状菌能寄生50多种金龟子幼虫。感染方式,大体上可分注射接种和口服感染两类。  相似文献   

3.
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害虫,是害虫的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害虫的生物防治,最早始于我国,早在公元304年前后,我国就已经利用黄柑蚁消灭柑橘害虫。在国外于1873年提出了用致病微生物防治害虫的概念,以后1879年梅契尼可夫试验用绿僵菌感染奥国金龟胛。以后又有人用绿僵菌的孢子和砂土混合,用来防治甜菜象鼻(虫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害虫研究与防治中的生态学尺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尺度已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 ,但在害虫防治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生态学尺度概念和等级理论出发 ,分析了不同尺度水平上害虫研究的方法、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成果对害虫防治的意义 .在对害虫发生为害特征、害虫种群动力学原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变、害虫防治的社会化、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等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害虫防治策略在时空尺度上拓展的趋势和必要性 .  相似文献   

5.
“以菌治虫”是综合防治害虫的主要措施之一。进行害虫病原微生物的资源调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发病条件和生产使用方法等工作,是开展“以菌治虫”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对贵州省茶树害虫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介绍其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和农业害虫作斗争,必须采用各种防治手段,即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近年来,“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其中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来防治农业害虫最引入注目,被称为微生物防治。本文就利用微生物防治农业害虫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是黑胶粉虱病原真菌,在寄主初龄幼虫期使用孢子悬浮液喷雾,个体容易感病,而且致死力较强。该菌最适生长温度24—26℃,暴发性流行季节气候条件多阴雨,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原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以感病致死虫尸为营养载体,粘附在叶面,不断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再次侵染,对控制害虫虫口增长作用显著,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防治森林害虫正趋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场“以菌治虫”的群众运动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南方各省利用菌剂防治农林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东北高纬度地区使用菌剂防治虫害报导尚少。我们于1972、1973年在大兴安岭开展了白僵菌和青虫菌对落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Metar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用于防治蛴螬等害虫很有效。国内已开始研究。此菌异名很多。据查,此菌最初由Metchnikoff从奥地利金龟子(Anisoplia austriaca)死虫体上分离到,1879年由他命名为金龟子虫霉  相似文献   

10.
食叶害虫在森林中广泛存在。一般它们生活在树皮下或者大树的表面,白天伏于树干粗皮缝处及树杈间,夜晚出来蛀食树叶,黎明前后在叶面沿枝干下潜伏,并吐丝缀叶,结薄茧化蛹繁殖。本文针对森林害虫生活特点与规律,并以食叶害虫为例讨论了如何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明确芽胞杆菌Q13、Q14菌株对猕猴桃叶枯病的生防作用,分别对芽胞杆菌Q13、Q14菌株在猕猴桃叶面上的定殖作用及其对叶面其他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田间条件下,芽胞杆菌Q13、Q14能在猕猴桃叶面定殖,但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在无降雨等恶劣天气影响的情况下,该菌能在猕猴桃叶面有效定殖8 d左右,8 d后叶面检测到的Q13、Q14菌株的菌量为4.5×106cfu/g成熟叶。与未喷施菌剂的猕猴桃叶面菌群对比,喷施菌剂后的猕猴桃叶面细菌种类多了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少了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oli);真菌在数量上癣囊腔菌(Plectosphaerellacucumerina)、Pseudozyma flocculosa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增加了,泡状莫氏黑粉菌(Moesziomyces bullatu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减少了。  相似文献   

12.
赵日瑾  胡笙 《昆虫知识》1992,29(3):184-186
<正> 在60年代以前,我国的螨类问题并不严重,由于广泛地应用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防治害虫,导致螨危害,在60~70年代逐步严重起来,使得害螨成为果树、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尤其是拟除虫菊酯在我国应用以来,因其高效、广谱,几乎可以杀死一切害虫,在我国应用发展很快。结果使得螨类危害问题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菌酯类杀虫剂在防治植食性害虫的同时也大量的杀伤于各种天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分生孢子对寄主附着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海川  尤民生 《昆虫知识》1999,36(3):189-192
绿僵菌Metarhizium(Metsch.)Sorokin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杀虫真菌,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1],利用它来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愈百年[2]。绿僵菌致病力强,效果好,对人、畜。作物无毒害,和白僵菌一样,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绿僵菌对害虫进行微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前景[3]。目前,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已对其分生孢子和寄主之间的附着、识别等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较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却很少…  相似文献   

14.
实蝇科昆虫中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 cucurbitae、南亚实蝇B. tau、柑橘大实蝇B. minax和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等害虫危害作物和果树后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而在生产中为追求快速高效常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控制。但在长期化学防治过程中,实蝇害虫采取代谢、基因标靶、行为和肠道共生菌等系列机制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实蝇害虫对杀虫剂的防治现状、抗药性、抗性机制及抗性治理策略,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蝇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蝇科昆虫中的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 cucurbitae、南亚实蝇B. tau、柑橘大实蝇B. minax和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等害虫危害作物和果树后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而在生产中为追求快速高效常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控制。但在长期化学防治过程中,实蝇害虫采取代谢、基因标靶、行为和肠道共生菌等系列机制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实蝇害虫对杀虫剂的防治现状、抗药性、抗性机制及抗性治理策略,以期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运用驱避色防治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蚊、蝇类害虫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一种对平菇双翅目害虫具明显驱避作用的浅灰色(RGB=169, 169, 169)用于设计菌袋、地膜和棚膜,以评估这种驱避色赋能平菇配套栽培设施(菌袋、地膜和棚膜)对平菇蚊、蝇类害虫的驱避效果和增产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各影响因子处理组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菌袋、地膜、棚膜颜色对害虫驱避率及平菇增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组合,应用于生产实际。结果表明,驱避色菌袋+驱避色地膜+透明棚膜的处理组合的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驱避率增加了45.63%,第1、2、3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1.29%,2.55%,8.82%和7.74%。通过多因素和差异显著性分析,菌袋颜色是影响害虫驱避率和增产率的主因子,与对照相比对害虫驱避率和前3潮菇增产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平菇生产过程中,使用驱避色菌袋和地膜能有效控制平菇蚊、蝇类害虫的危害并提高产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害虫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省茶树害虫约190余种。无论成龄或幼龄茶园均遭为害,一般可使茶青损失25—30%。在茶树害虫的防治上,长期以来均以化学防除为主,忽视了天敌的作用。通过十几年的调查观察,发现我省有天敌昆虫160余种,虫生菌20余种,捕食蜘蛛50余种,还有益鸟、兽和蛙类。它们在自然情况下,对茶树害虫起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玉米、棉花、水稻、甘薯、高梁、甘蔗上分离到叶面圃氮菌,此后同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协作,对棉花、玉米叶面固氮菌的增产效果和作用机制等作了进一步研究。但至今国内尚未见到有关小麦叶面固氮菌的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分离筛选和应用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乐果系一种高效低毒的内吸剂,目前广泛应用于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但对这些发生期长,繁殖力强的害虫来说,药剂残效期的长短与实际防治效果有密切关系。一般报导乐果残效期较短,例如(1960)指出仅一周左右。不过也有报导在果树及棉花上,药效可维持2—3星期(Chilwell et al.,1960;Dauterman et al.,1960)。我们前一试验用P~(32)乐果处理棉株叶部,也发现叶面的药剂消失很快,至第七天几乎全部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概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以广大工农兵为主力军的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正在蓬勃发展。在植保战线上,群众性的育蜂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几年来,无论在防治对象和防治面积方面,都在迅速增加,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近年来我国稻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开展水稻害虫的防治工作,1970年,广东省组织了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大协作,由广东农林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等有关单位派出科技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实行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科技人员三结合,科研、教学、生产三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以廉江县为基点,密切配合各地区的点,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对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